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4.诗词五首 国学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一周易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2.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3. 背诵五首诗歌,品析诗歌语言。 学习重点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学习难点:体会“陶诗”的思想意义及创作风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4.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自主突破 1. 给下列加点字注

2、音或者依据拼音写汉字。 地自偏( ) 燕脂( ) 霜重 ( ) 提携( ) 折戟 () 前朝( ) 嗟日暮( ) 谩( )p eig ( )舟 周1 dig ( 结 1 u( ) f eng ( )火 s ao ( )更短 不胜 z an ) 答案:1.pi 01 y 31 zh 1 庐 zh eng xi e j i ch do je m cn 蓬 郎 烽 搔 簪 2.解释下列居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结庐在人境( ) (2) 悠然见南山( ) (3) 城春草不深( ) (4 )黑云压城城欲摧.( ) (5) 折戟沉沙铁未销.( ) (6) 殷勤问我归何处( ) 答案:2. (1)建造房

3、屋(2)闲适的样子(3)长安城 (4)毁坏 (5)销蚀 (6)情 意恳切 3. 文学常识填空。 (1 )陶渊明, 著名诗人,名潜,字 ,浔阳柴桑人。其青年时曾任过小官, 后罢官,归隐山林,从此不复出仕。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称 _ 诗人。我们学过 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2) 杜甫,唐代伟大的 诗人。字子美,自称 ,河南巩县人。人 称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代表作“三吏”、“三别”等。(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 雁门太守行选自 ,作者 著名诗人,史 称为“ ”。 2 答案:3. (1)东晋 元亮 田园(2)现实主义 少陵野老 杜工部

4、诗史 (3) 李贺诗歌集 李贺 唐代 诗鬼3 4. 下列诗没有运用对偶 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飞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 D 解析:对偶需两两相对,词性相同。 5. 按要求默写诗句。 (1)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 是: O (2) 饮酒一诗中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 喧嚣”之感的诗句 是: , (3) 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 (4)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

5、,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 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 是: , (5) “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 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 是: , 。 (6“ _ , _ ”。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 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5.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合作探究 6. 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 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

6、你的看法。 答案:6.“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 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 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 自然真切。或:“望” 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 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7. 试对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7.诗人睹物伤怀,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 悸心惊。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 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用来

7、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 8. 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8.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 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 雁门太守行一诗的三四两句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战地气氛的? 答案:9.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铺写阴寒凄切的战地气氛。 10.历来评论家都很推崇“黑云压城城欲摧” 中的“压”字,试赏析“压”的妙处。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 答案:10. 一个“压

8、”字,把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 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拓展延伸 11. 是对杜甫春望与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比较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i)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怎样的心情?。 (2 )一悲一喜,但却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 11. ( 1)喜极而泣归心似箭 (2)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当堂测试 12. (2016 海南省)古诗词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

9、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a ? 。 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2. (1)心远 悠然(2)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 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 2016 陕西)

10、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 ( 2016 陕西)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3) ( 2016 四川雅安)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 ,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 的无限感慨;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 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 人忧愤之深。 D. 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保家卫国的感情。5 答案:13. ( 1)草、木、花、鸟。(2)尾联形象写出

11、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 步表现了诗人忧国、 伤时、思家、悲己之情。(3)D 解析: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忧 国思家的感情。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情况,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 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分) 答案:14.( 1)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 (2)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5.( 2016.湖北黄冈)阅读下

12、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 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魏大:陈子昂的友人。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 边患。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雄杰”。代:代州。狐塞:飞狐塞,边 境驻军重地。云中:云中镇,边塞重镇。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 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 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

13、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 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链中加点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 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乡情怀,感情豪放 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答案:15( 1) B 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 来理解,如三、四两句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 旁贷,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据此分析, B项 的陈述有误。1 (2)诗

14、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 战功。6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自主突破 1.文学常识填空。 (1)赤壁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 “东风”指( );诗中的“周 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 )。诗人杜牧与( )合称“小李杜”。 (2)渔家傲诗人 ,号 ,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 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咼, 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 丽雅洁

15、,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 答案:1. ( 1)火烧赤壁之事(或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周瑜 李商隐 (2)李清照 易安居士 易安体 2.划分朗读节奏。 (1)折戟/沉沙/铁未销 (2)铜雀/春深/锁二乔。 (3)我报/路长/嗟日暮 (4)蓬舟/吹取/三山去 3.根据提示默写名句。 (1) 赤壁中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 。 (2)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画的句子是: (3)渔家傲中表达诗人希望能达到自己理想的诗句是 _ 答案:(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3)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

16、三山去。 合作探究 4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 6.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 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 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1 7.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两句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7“路长” “日暮”7 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 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_ 8.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17、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案:8.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 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_ 9渔家傲全篇写梦境,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想要借此梦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思呢? 答案:9.这首词中充分反映了她对自由的渴望, 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 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 在 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 大胆地 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 拓展延

18、伸 10. 对比阅读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回答下面的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 山。 (1) 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 _ 派,后一首属于 _ 派;从词的结构来看, 苏词下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

19、了 _ 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 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 _ 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 (2) 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 首渔家傲,人们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释。 答案:10.( 1)婉约 豪放 顶真 设问 (2)解释前一点: 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 更精妙婉曲的是, “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 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 当堂测试 11. ( 2016.山东泰安)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后面的问

20、题。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注】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风 住尘香风停8 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 夫已死。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 的风景区。拟打算。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 )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 .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 .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 .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答案:10. (1) A 解析:“日晚倦梳头”中“倦”字写出了诗人思念丈夫,导致内心痛苦 , 感伤,不愿再去梳妆打扮。只有 A项是正确的。 (2)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 .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 .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答案:(2)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