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第1部分第1章第2讲地图复习课件_第1页
中考地理第1部分第1章第2讲地图复习课件_第2页
中考地理第1部分第1章第2讲地图复习课件_第3页
中考地理第1部分第1章第2讲地图复习课件_第4页
中考地理第1部分第1章第2讲地图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讲地图一、地图的阅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地图三大要素:_、_、_。2.比例尺:表示_比_缩小的程度。三种表现形式:_、_和_。比例尺方向图例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地图上方向的判读:(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_判读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_方。指向标北(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_判读方向,经线指示_方向,纬线指示_方向。经纬网南北(3)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用“_,_”来判读方向。东西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选择适用的地图:导游交通世界的国家和地区(1)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例如,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从_图找答案;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参考_图;

2、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_图。小详细(2)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_,表示的内容_;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_,表示的内容_。大简略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与相对高度:海平面海拔差(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个地点之间的_。2.等高线地形图:密集稀疏(1)概念: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的地形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2)判断坡度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坡缓的地方

3、,等高线_。3.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体部位:山谷鞍部山峰山脊_陡崖图1-224.五种基本地形类型(见图 1-23):平原盆地图 1-23_,丘陵,高原,_,山地。5.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_,黄、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_表示雪山冰川。: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平原白色地形剖面图1111页页易错判断1.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脊,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谷。()解析: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答案:2.等高线稀疏,坡度较陡;等高线密集,坡度平缓。()解析: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答案:1212页页3.分层

4、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答案:4.比例尺越大,则实际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答案:5.地图一般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答案:比例尺典题精练例 1:(2014 年广东省卷)读等高线地形图(图1-24),完成(1)(2)题。图 1-24(1)、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2 厘米,则实地距离是()A.200 米B.2 千米C.20 千米D.200 千米(2)从地出发到达地,需要登高()A.250 米B.200 米C.150 米D.100 米解析:第(1)题,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转换计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第(2)题,点位于300 米等高线,位于150

5、 米等高线,相减可得。答案:(1)B (2)C归纳总结1.在实际运用中,图上距离常用厘米做单位,实地距离常用千米或米做单位。计算比例尺或实地距离时,首先要统一单位。如厘米换算成千米时,在厘米数后减去 5 个0;千米换算成厘米时,在千米数后面加 5 个 0。2.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20152015年广东中考年广东中考】读图5,完成911题。10.M、N两观景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A1千米 B10千米C100千米 D1000千米【20142014年广东中考年广东中考】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3),完成46题。5两地

6、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A200米 B2千米 C20千米 D200千米【20122012年广东中考年广东中考】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2),完成5-7题。7.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1.8厘米,其实地距离为【20112011年广东中考年广东中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图 2),回答35题。4.已知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20092009年广东中考年广东中考】6.下列选项中,表示地图内容最详细的比例尺是典题精练例 2:(2016 年湖北鄂州)读图 1-2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 1-251212页页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A.小溪的流向是

7、自东南向西北流B.从 C 点爬到山顶 A 比从 E 点爬到山顶 A 更容易C.当 D 处正午的气温为 20 时,此时 C 处的气温为 21.8 D.在地图上量得 C 到 D 的直线距离为 3 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30 千米1313页页解析:根据指向标判断,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从 C 点爬到山顶 A 比从 E 点爬到山顶 A 等高线更稀疏,坡度平缓,更容易攀登。当D 处为20 时,C 处的气温为20 (400米100 米)1000.6 18.2 。C、D 的直线距离为3 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3 厘米100 0003 千米。答案:B判读技巧1.山体不同部位的判断:图 1

8、-26图 1-271313页页2.五种基本地形的判断:图 1-281313页页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典题精练例 3:(2016 年广东省卷)梅岭古道翻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 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1-29,完成(1)(3)题。1313页页图 1-29(1)关于梅岭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点的海拔是 500 米C.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低B.南坡比北坡要陡D.全长约 2.5 千米1313页页(2)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A.梅岭古道C.韶赣高速B.323 国道D.都需要(3)323 国道在经

9、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绕过河流,不必建桥B.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C.连接城镇,方便出行D.少占耕地,保护农田1414页页解析:第(1)题,图中的等高距为100 米,梅岭古道经过处最高海拔在 500 米600 米,A 错误。南坡等高线比北坡等高线平直,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冬季南坡比北坡气温高。梅岭古道的图上距离为2.5 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2.5 千米,D 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韶赣高速穿越的山区面积最广大,需要开凿较长的隧道,故选 C。第(3)题,图中323 国道经过处,村镇密集,323 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连接城镇,方便出行。答案:(

10、1)D (2)C(3)C归纳总结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断:(1)确定点的海拔与相对高度(根据等高距来判断);(2)确定两点间的距离(根据比例尺来判断);(3)确定方向(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法来判断);(4)计算温差(先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然后根据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约 0.6 来计算)。2.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形成于山谷之中,并能通过等高线的数值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1414页页3.爬山:应选择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因为是缓坡,爬山较省力。4.修路:(1)若是两地之间修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过等高线(即最好选择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2)若是上山公路,则盘山而上,或修成“之

11、”字形;(3)若是从山地中穿过,应选择两山之间的鞍部;(4)一般情况下,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1414页页5.修梯田:梯田一般选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沿等高线修建,因为地势较平缓。6.修水库:水库大坝应建在地形为峡谷且有盆地的地方,因为盆地集水多,峡谷易修坝、成本低。1414页页【2016年广东中考】梅岭古道翻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 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2,完成6-8題。6.关于梅岭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2016年广东中考】梅岭古道如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贫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

12、现代交 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阗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2,完成6-8題。7.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2016年广东中考】梅岭古道如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贫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 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阗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2,完成6-8題。8. 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绕过河流,不必建桥 B.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C.连接城镇,方便出行 D.少占耕地,保护农田【2015年广东中考】读图5,完成911题。9M观景台的海拔是A400450米 B450500米C500550米 D550600米A仰望飞瀑 B

13、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远眺群山【2014年广东中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图3),完成46题。4下列描述与图中实地情况一致的是 A处比处坡度陡峭 B处海拔不足400米 C处比四周低 D处可能有河流6从地出发到达地,需要登高【2013年广东中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35题。3N点的地形部位是A山脊 B陡崖 C鞍部 D山谷4P地到Q地修建一条公路,有四条小路可供选择,相对平缓的是 A B C D5Q、M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00米 B300米 C500米 D700米【2012年广东中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图2),完成5-7题。6.若甲地气温25,那么乙地的气温是 A.27.4 B.28.2 C

14、.22.6 D.29【2011年广东中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图 2),回答35题。3.图中甲、乙两山顶的温差大约为A.0 B.0.5C.1 D.1.55.图中可能出现河流的地点,及该河流的流向为A.处,自西北流向东南B.处,自西流向东C.处,自东南流向西北D.处,自北流向南【2010年广东中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3),回答7-8题。A.山谷 B.山顶 8.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考点 1 比例尺1.(2016 年湖北咸宁)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A.1 500 000C.1 200 000B.1 150 000D.1 350 000解析:在

15、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选项中 A 比例尺最小。答案:A1414页页考点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2016 年福建厦门)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 1-30),图中、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图 1-30A.100 米B.200 米C.300 米D.400 米1414页页解析:地的海拔是400 米,地的海拔是200 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00 米200 米200 米。答案:B考点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2016 年山东东营)如图1-31 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34 题。图 1-311414页页3.正在该区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的大学生,准备在图示区

16、域宿营。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A.B.C.D.解析: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不适宜宿营;为陡坡,不适宜宿营;陡崖不适宜宿营;为山脊,且等高线稀疏、坡缓,最适宜宿营。答案:D1515页页4.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B.地位于地的东北方向C.地和地的相对高度为 100 米D.若两地图上距离为 3 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3 千米解析:该地为山地,A 错误;地位于地的东北方向,B 正确;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 米,C 错误;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 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300 米,D 错误。答案:B1515页页1在130 000 000的中国政区图上量得北

17、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为3.6厘米,那么北京到上海的实地距离是()A200千米 B1800千米 C1080千米 D1200千米1515页页图133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甲的地形部位名称是()A山顶 B鞍部 C山谷 D陡崖6图中河流a的流向大致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北向南 D自西南向东北1515页页读图134,完成810题。8图中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A山脊B山谷 C山顶D鞍部9图中点与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500米 B650米 C750米D1000米10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能够看见黄村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616页页图136为某地等高

18、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14题。12、两地比较()A海拔低于 B、海拔相同 C海拔高于 D、表示盆地13对于和两条虚线的判断,正确的是()A表示山谷 B表示山脊 C表示山谷 D、均表示山脊1616页页图136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14题。14若处海拔为1250米,气温为5 ,则处(海拔取平均值)气温为()A0.8 B4.2 C9.2 D3.7 1616页页读等高线地形图(图137),回答1516题。15N点的地形部位是()A山脊 B陡崖 C鞍部 D山谷16P地到Q地修建一条公路,有四条小路可供选择,相对平缓的是()A B C D1717页页20(2016年广西贺州)如图139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地气温较a地高 Bc为山峰,海拔高度为1100米Ca和b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599米 Dd地附近地势比较缓,b地附近地势比较陡1717页页(2016年湖北咸宁)生活中常常利用地图,请你仔细读图141,完成2324题。23农业实验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24小明测得学校到科技园区路线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他从学校到科技园大约要走()A450厘米 B150厘米 C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