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1)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1)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1)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1)_第4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卫填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本套教材中的第三篇文言文,选自 ( 山海经 ? 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 化为精卫鸟, 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课文非常简短, 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 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 : 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 想把东海填平。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多为单音节词,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接近,如, “溺”是

2、溺水、淹没的意思,“故”是因此的意思,“堙”是填塞的意思 ; 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区别,如,“少女”在文中是“小女儿”的意思。课文插图生动形象, 左上角是一只羽翼鲜艳、 白喙赤足的精卫鸟, 它嘴里叼着石子正振翅高飞, 下方和左上方是滔天巨浪。 面对汹涌澎湃的东海, 精卫目光 坚毅,毫无畏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精卫的坚韧与执着。学情分析: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读过,但是小古文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所以说,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学会古文学习的方法才是重点。设计理念:小古文由人教版五下进小学课堂, 提前到三上就让学生接触小古文, 可见国家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青睐。精卫填海是四上的一篇神话故

3、事小古文,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四个关键词:诵读、语言、文化、方法,让生本理念真正落地生根。教学目标:1. 认识“帝、日”等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日”等5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4. 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说出心中的精卫形象。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学习板块一、看图谈话引出课题1 .看图引入,猜故事。(女娟补大、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 .看到这个故事,你发现什么共同点?这三个故事都是神话故事, 今天我们 再来

4、认识一只漂亮的鸟(出示图片),这是一只精卫鸟。3 .谁能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这只鸟。出示注释 ,齐读。4 .出示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齐读课题。学习板块二、多种形式 趣诵古文学习活动一:正确朗读小古文1.正确流利地读两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 .自由朗读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设抓课题,主要人物主要 事件)这只小小鸟为什么要去填大海呢?(1)开火车读。“少女”中“少”的读音和意思?(小女儿)。“返”是前鼻音,你读准了吗? “返”是什么意思? “不返”呢?(2)齐读。2 .配图诵读课文,你们把课文读得又正确又响亮,老师要给你们一个奖励出示漫画图。(1)学生配图,说明理由(2)看图读

5、故事。学习板块三、梳理故事情节 感受人物形象学习活动二:找关键词,了解故事情节 (3)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1 .照样子填空,梳理故事情节。精卫为什么要去填海呢?我们把这个故事梳理一下。出示ppt: 语作本第3(3)题。(1)读懂题目。题生读题目前半部分要求一一你看懂了什么?(故事的结果有了,要我们填写故事的起因、经过。课文一共2句,从每句话中提取最主要的内容,找句中的 关键词。)你想到了什么填写的方法?(读一句,想想意思,找一个字,写下来。)(2)完成语作,照样子填空。老师巡视,有目的放贴板,让学生写好后贴在黑板上。3.反馈、完善情节图,读懂小古文。(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预设:介绍精卫

6、的来历。齐读,请生说意思。讲解 “少”的古今异义。指导书写:注意“曰”和“日”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 的短横起笔靠着右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A.这句话有5个信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为精卫,衔木石,理东海,读 读题目,你觉得留什么,为什么?B.解释“溺、理、故”的意思。C.指导书写:“溺”字左边要窄一点,“返”字要先写“反:再写”走字 底”,最后一笔捺是平捺。D.解释“衔”出示图片。E.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精卫衔树枝和石头坚持了久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常)海卫填海的过程中会遇到哪

7、些困难?它又是怎么克服的呢?精卫衔着树枝,遇至IJ ,它 0 精卫衔着石头,遇到 , 它。精卫衔着树枝,遇至IJ , 它。4 .看情节图,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请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内容修改作业、 补写完整,然后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 把这个故事讲完整。5 .齐课读文,体会人物形象。(1)结合课文,体会人物形象:读了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精卫?预设1:精卫经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去填东海,我们读到了一个坚韧不拔 的精卫。(出示PPT预设2:从“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可以感受到精卫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挑 战的精神预设3:从“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中可以感受到精卫的顽强意 志。(2)结合他人评价,体

8、会人物形象:古人对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怎样的评 价的,想知道吗?(出示PPT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我们借用古人的一人词来夸夸精卫的言行: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借用古人的一人词来肯定精卫难能可贵的言行: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 穷填海心。(3)总结人物形象,带着理解朗读课文。学习板块四、趣味诵读读出节奏学习活动三:1 .正确朗读书法作品上的课文内容。2 .观看视频。轻拍节奏,与同桌一起趣读课文。1 .看书法作品精卫填海,读出节奏。这样的长长的称“条幅”。(出示竖写作品)还有横着的,称“横幅”。(出 示横写的作品)正确朗读,读出节奏。2 .歌诀乐读法诵读。课文读得很

9、流利,如果加节奏读,会更有趣。(放视频)我们也来试试?轻拍节奏,我读一句,你跟一句。(滚雪球式)谁敢挑战老师,整篇文章诵读一遍?3 .挖空背诵。炎帝(),名曰()。女娃(),溺(),故为()常衔(),以()。学习板块五、趣味诵读 拓展诵读嫦娥奔月学习活动四:拓展诵读嫦娥奔月1 .出示嫦娥奔月,正确朗读 。2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3 .借助图示,轻拍节奏诵读嫦娥奔月。师生交流:1. 正确朗读嫦娥奔月。2.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3. 借助图示,轻拍节奏诵读嫦娥奔月。4. 你喜欢神话故事吗?为什么?5. 出示篇章页导语山海经,与神话故事做朋友。6.

10、课后作业。背小古文精卫填海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发挥想象、讲生动。板书设计:精卫填海游溺化堙教学反思:小古文由人教版五下进小学课堂, 提前到三上就让学生接触小古文, 可见国家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青睐。精卫填海是四上的一篇神话故事小古文,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四个关键词:诵读、语言、文化、方法,让生本理念真正落地生根。1. 诵读显特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学习小古文以诵读为主,淡化串讲,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教学设计中安排了正确朗读课文,配图读故事,看书法作品诵读, 用歌诀乐读法趣读课文, 以及最后的积累背诵。 课堂上朗朗的诵读声,声声入耳、入心。尤其是引导学

11、生用歌诀乐读法打着节奏诵读文本,学生意犹未尽, 非常投入。 即使借班上课, 在课堂上加一点动态的诵读, 趣味性会更浓。2. 语言见发展。学习小古文也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看图片配文字是个体逻辑思维的过程; 图文相配说理由是思维转化语言的过程。 课后第二个问题与课堂作业本第三题整合, 梳理故事情节, 借助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这更是本堂课突破难点,辨析思维、语言思维发展的生发点。3. 文化现渗透。小古文本身就是文化的因子之一。我们的古文课堂呈现的文化味理应更浓些。( 1) 文言文化: 学习中学生了解文言最常见的古今异义、 一字多义的特点;教师评价语的文言文化渗透。 如: 请诸生齐读课文; 学

12、生用自己的语言评品精卫后, 出示了两本古籍中评价精卫的语言, 让学生读读, 选取古人的一个词来夸夸精卫。学生也尝试用文言的形式表达。( 2)板书文化: 黑板上除几张学生写的板贴,两副课文书法作品,古人对精卫的评价,文化气息浓。( 3)传统文化:学生诵读老师写的课文书法作品,不仅能自觉断句诵读课文, 还感受到传统文化书法之美, 了解古代书写的格式文化等等。 另外由一篇小古文,拓展学习另一篇嫦娥奔月,再引导学生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与神话故事做朋友,是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正向引导。4. 方法于无形。读懂小古文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诵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读懂小古文。 诵读贯穿整堂课。 在读的过程中, 我们借助连环画帮助理解小古文,为后面把故事讲生动作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