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试卷10模拟题_第1页
中医综合-试卷10模拟题_第2页
中医综合-试卷10模拟题_第3页
中医综合-试卷10模拟题_第4页
中医综合-试卷10模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综合-试卷10( 总分: 16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A2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最早提出“方剂”分类法的本草著作是 ( )(2010 年第 30 题)A. 本草经集注B. 本草纲目c.本草纲目拾遗D.本草拾遗V此题考查方剂的分类,属于识记型考题。最早提出“方剂”的分类法是唐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故选 D。本题属于医史知识的考查,比较生僻,提示考生这方面的考题亦应该注意。此题亦可属于中药范畴,属 于跨科目考查。2. 桂枝汤治治疗“太阳中风”,若兼见“项背强几几”者,宜 ( )(2004 年第 49 题)A. 加用麻黄B. 加用芦根c. 加用葛根VD. 加大

2、桂枝用量E. 增大芍药用量 此题考查桂枝汤的加减,属干识记型考题。伤寒论“太阳病,项脊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 葛根汤主之”。故选 c。3. 再造散的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 )(2004 年第 40 题)A. 熟地黄、怀牛膝B. 生附子、炮干姜c. 怀牛膝、枸杞子D. 熟附子、煨生姜VE. 制乳香、制没药 此题哲查再造敞的组成,属于识记型考题。4. 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是 ( )(1994 年第 42 题)A.白芍,白术,陈皮,甘草B.白术,芍药,防风,陈皮Vc. 白芍,白术,陈皮,枳壳D.柴胡,白芍,枳壳,甘草E.白芍,柴胡,枳实,甘草此题考查痛泻要方的组成,属于识记型考题。趣味方歌:陈

3、痛泻烧猪房年第年第陈痛泻芍术防。故选5. 组成药物中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 )(1996 年第 42 题)A. 天王补心丸B. 血府逐瘀汤c. 大补阴丸D. 炙甘草汤E. 当归六黄汤V此题考查方剂组成,属于识记型考题。6.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痛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者,治宜选用 年第 52题)A. 百合固金汤B. 清骨散c. 大补阴丸VD. 六味地黄丸E. 以上都不适宜此题考查大补阴丸的主治。属于应用型考题。7. “至虚有盛候”是指 ( )(2005 年第 22 题)B。( )(1999A. 虚中夹实B. 实中夹虚C. 真虚假实VD. 真实假虚E. 虚实转化

4、此题考查八纲辨证中虚实辨证的含义,属于应用型考题。至虚有盛候是指虚到极致会出现实证的表现,其 本质为真虚假实。鉴别:大实有赢状,为真实假虚。8. 首先提出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的医家是 ( )(2009 年第 70 题)A. 巢元方B. 张介宾VC. 虞抟D. 喻昌此题考查咳嗽的历史沿革,属于识记型考题。明 . 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故选B。9. 干咳无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少津。治疗宜用 ( )(2005 年第 58 题 )A. 桑杏汤B. 杏苏散VC. 清燥救肺汤D. 桑菊饮E. 银翘散 此题考查咳嗽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从题干所述主症

5、干咳无痰,兼次症咽干鼻燥,恶寒发热,头 痛无汗,并结合舌脉象可诊为是燥证与风寒并见的凉燥证。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选用杏 苏散。选项桑杏汤用于治疗温燥咳嗽;D 选项桑菊饮用于治疗风热咳嗽;E 选项银翘散用于治疗风热感冒;C 选项清燥救肺汤用于治疗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故选B。10.人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 ( )(2011 年第 30 题)A. 煅石膏B. 炉甘石C. 瓦楞子VD. 珍珠 此题考查瓦楞子的煎煮方法,属于识记型考题。煅石膏适量外用。炉甘石一般外用。珍珠内服入丸散。瓦 楞子入汤剂宜先煎。故选 C。11.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 )(2004 年第 50 题

6、)A. 温脾汤B. 健脾汤C. 实脾散VD. 归脾汤E. 真武汤此题考查实脾散的功用,属于识记型考题。实脾散的功效是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故选C。12.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能降压、解毒的药物是 ( )(1998 年第 35 题 )A. 独活B. 稀莶草VC. 络石藤D. 忍冬藤E. 桑寄生 此题考查中药的功效,属于识记型考题。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稀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降压。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忍冬藤:清热疏风,通络止痛。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安胎。故选 B。13. 巴豆内服剂量是 ( )(1993 年第 30 题 )A.0.30. 6gB.0.70. 9gC.

7、0.10. 3gD.0.01 0,. 03gE.0.5 1g此题考查巴豆的用量,属于识记型考题。巴豆内服剂量是0. 30. 6g。故选 G14. 营分证的病人,一般不出现 ( )(1999 年第 27 题)A. 舌质红绛B. 夜间低热VC .脉象细数D. 时有谵语E. 心烦不寐 此题考查营分证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型考题。营分证指湿热病邪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 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应为身热夜甚。故 选 B。15. 从某,男, 22 岁身发疮痍,甚者溃烂已一一年,久治无效。近一周眼睑突然浮肿,延及全身,伴见恶 风发热,小便不利,舌

8、质红,苔薄黄,脉搏浮数,治疗宜选 ( )(1995 年第 71 题)A.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B. 越婢加术汤C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VD. 五苓散合五味消毒饮E. 防己黄芪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此题考查水肿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从本病主症眼睑突然浮肿,延及全身,兼次症身发疮痍,溃 烂,恶风发热,小便不利以及舌脉象,可诊断为湿毒浸淫性水肿,治疗以麻黄连翘赤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宣 肺解毒,利湿消肿。故选 C。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肺气上逆表现的是 ( )(2008 年第 24 题)A. 咳嗽B. 少气VC. 喘促D. 咯痰 此题考查闻诊中听病态呼吸音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肺气上逆指

9、肺的肃降功能失常,上逆而发咳喘。其中少气为气虚的表现,而不是肺气上逆。故选 B。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槟榔主治病证的是 ( )(2011 年第 37 题)A. 脾虚湿滞,脘痞便溏VB. 水肿胀满,二便不利C. 疟疾寒热往来D.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此题考查槟榔的主治,属于识记型考题。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主治:肠道寄生虫病,食 积气滞,泻痢后重,水肿,脚气肿痛,疟疾。不治脾虚湿滞,脘痞便溏。故选A。18. 下列药物中,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的是 ( )(2006 年第 39 题)A. 地榆B. 槐花C. 苎麻根D. 白茅根E. 侧柏叶V此题考查侧柏叶的功效,属于识记型考题。侧柏叶:凉血

10、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地榆:凉血止血, 解毒敛疮。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故选E。19.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构成道地药材的因素( )(1995 年第 32 题)A. 地域特点B. 产量大,品种好C. 疗效高D. 毒副作用低VE. 历史悠久此题考查道地药材的概念, 属于识记型考题。 道地药材指的是历史悠久, 产地适宜, 品种优良, 产量宏丰, 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川乌为道地药材,但有大毒。故选D。二、B1型题(总题数:21,分数:84.00)A.脾虚气滞 B.寒热互结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2002 年第 113, 1

11、14 题)(分数:4.00 )(1) . 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是 ( )A.B.VC.D.(2) . 枳实消痞丸证的病机是 ( )A.B.C.VD.此题考查半夏泻心汤和枳实消痞丸的病机,属于识记型考题。A.疏散透表 B.解肌清热 C.疏肝解郁 D.升阳举陷 E.透邪舒郁(1995 年第 89, 90 题)(分数:4.00 )(1) .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 )A.VB.C.D.E.(2) . 柴胡在四逆散中的配伍意义是 ( )A.B.C.D.E.V考查柴胡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意义,属于综合型考题。小柴胡汤治疗伤寒少阳证,柴胡疏散半表之邪;四 逆散的功效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方中柴胡入肝

12、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A.皮肤蒸热 B.壮热烦渴 C.身热夜甚 D.高热惊厥(分数:4.00 )(1) . 属于清营汤证临床特征的是A.B.C.VD.(2) . 属于羚角钩藤汤证临床特征的是A.B.C.D.VA.内踝正下方凹陷处 B.外踝正下方凹陷处 C.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D.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2010年第 115, 116 题) (分数: 4.00 )(1). 申脉穴的定位是 ( 题)A.B.VC.D.(2). 太溪穴的定位是 ( 题 )A.B.C.D.V此题考查穴位的定位,属于识记型考题。申脉穴位于外踝正下方凹陷处,故115 题选 B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

13、之间凹陷处,故 116 题选 D。A.内关,足三里,中脘B.天枢,足三里,神阙 C.天枢,阴陵泉 D.天枢,丰隆,气海(2011年第 119,120 题)(分数:4.00)(1) . 治疗急性泄泻,宜选用的穴位是 ( 题)A.B.C.VD.(2) . 治疗慢性泄泻,宜选用的穴位是 ( 题)A.B.VC.D.此题考查泄泻的选穴治疗,属于应用型考题。急性泄泻治当除湿导滞,通调腑气。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 肠胃气机,阴陵泉化湿。慢性泄泻治当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健 脾益胃,神阙温补元阳,固本止泻。A.头晕头痛,痛有定处 B 头晕胀痛,头重脚轻 C.头晕面白,神疲体倦

14、D 头晕且重,如物裹缠(2007 年第 82,83 题) (分数: 4.00)(1) . 肝阳上亢所致头晕多表现为 ( )A.B.VC.D.(2) . 痰湿内阻所致头晕多表现为 ( )A.B.C.D.V此题考查脏腑辨证,属于应用型考题。肝阳上亢的病机为肝肾阴亏于下,为上盛下虚,故头重脚轻。湿性 重浊黏腻,故痰湿内阻所致头晕有头重如裹的表现。A.止血 B.利尿 C.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2003 年第 101,102 题)(分数:4.00)(1) . 蒲黄具有的功效是 ( )(A.B.C.VD.E.(2) . 小蓟具有的功效是 ( )(A.B.C.VD.E.此题考查蒲黄和小蓟的功效,属于识记

15、型考题。蒲黄:止血,化瘀,利尿。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 痈。A.益气健脾 B.润肺祛痰 C.缓急止痛 D.化毒和中 E.调药缓峻(1992 年第 89,90 题)(分数:(1). 甘草在仙方活命饮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 )A.B.C.D.VE.(2). 甘草在当归四逆汤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 )A.VB.C.D.E.此题考查甘草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属于理解型考题。 这种题要结合方剂的功效来选择,单味药是为整体 作贡献的,如仙方活命饮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配伍甘草作用为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厥,甘草补中健脾而益气血。A.肝经 B 脾经 C.肾经 D.肺经(分数

16、:4.00 )(1) . 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A.B.VC.D.(2) . 经脉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的是 ()A.VB.C.D.A.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恶(分数:4.00 )(1). 既为配伍禁忌,又可以利用的是 ( )A.B.C.D.V(2). 互相拮抗而削弱原有功效的配伍是 ()A.B.C.D.VA. 1: 1 B . 2: 1 C . 3: 1 D . 5: 1 (分数: 4.00 )(1). 当归六黄汤中黄芪与当归配伍用量的比例是 ()A.B.VC.D.(2).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配伍用量的比例是 ( )A.B.4.00 )C.D.VA.心悸不宁,少寐多梦 B

17、.心悸眩晕,胸脘痞满 C.心悸而烦,善惊痰多 D.心悸咳喘,水肿尿少(分数: 4.00 )(1) . 水气凌心之心悸的临床特点是 ()A.B.C.D.V(2) . 痰热内扰之心悸的临床特点是 ()A.B.C.VD.A.羚羊角 B .天麻 C .全蝎 D .石决明(分数:4.00 )(1). 治疗热极生风宜选用A.VB.C.D.(2). 治疗急慢惊风宜选用A.B.VC.D.A.海螵蛸、龟板 B .桑螵蛸、茜草 C .龙骨、龟板 D .龙骨、五倍子(分数:4.00 )(1) . 桑螵蛸散含A.B.C.VD.(2) . 固冲汤含A.B.C.D.VA.干姜 B .生姜 C .花椒 D .荜茇(分数:4

18、.00 )(1). 虫积腹痛宜选用A.B.C.VD.(2). 龋齿疼痛宜选用A.B.C.B.VA.黄土汤 B .补中益气汤 C .四君子汤 D .归脾汤 E .六味地黄丸(分数:4.00 )(1). 患者便血色虹,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主方宜选A.B.C.D.患者久病尿血,兼见齿衄,食少,倦怠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主方宜选B.C.D.E.A.石斛 B .沙参 C .玉竹 D .百合 E .麦冬(分数:4.00 )(1). 能养肺胃之阴,兼可润肠通便的药是A.B.C.D.V主养胃肾之阴,而生津除热的药是VE.麦冬能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19、;石斛能养胃生津、滋肾阴、清虚热。A.气血俱虚 B .阴亏已极 C .热灼津伤 D .痰湿内阻 E .气滞血瘀(分数:4.00 )(1). 久病,舌淡而痿,为A.B.C.D.E.气血俱虚,筋脉失养且血液不能充分营运于舌质,则舌淡而痿;久病,阴虚火旺,煎灼血液,则舌 绛,阴亏已极,A.温胆汤 B .(1). 胸脘痞闷,A.B.C.E.(2). 胸脘痞闷,喘咳痰稠,大便秘结,或惊悸癫狂,舌苔黄厚,脉滑者,治宜选用A.B.E.(2).A.E.(2).A.B.C.D.(2).A.久病,舌绛而痿,为B.C.D.E.久病,筋脉失养则舌体痿软。茯苓丸 C 滚痰丸 D 小陷胸汤 E.清气化痰丸(分数:4.00

20、 ) 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B.VD.C.滚痰丸主治实火顽痰证。症见胸脘痞闷,喘咳痰稠,大便秘结,或惊悸癫狂,舌苔黄厚,脉滑。小陷胸汤 主治痰热互结证。症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A.培土抑水 B .培土生金 C .滋水涵木 D .补火生土 E .清金制木(分数:4.00 )(1). 参苓白术散治疗肺虚久咳,体现的治法是A.B.VC.D.E.(2). 一贯煎治疗肝郁胁痛,体现的治法是A.B.C.VD.D.参苓白术散本为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方,配伍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载药上行,以益肺气。体现了 “培土生金”之法。一贯煎滋水涵木、佐金平木、

21、扶土制水,以“滋水涵木”为主。A.委中 B,瞳子髎 C .承泣 D,肩井(分数:4.00 )(1). 针刺操作时应注意轻、慢、压的腧穴是A.B.C.VD.(2). 既可直刺、深刺,又可针刺放血的腧穴是A.VB.C.D.三、X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20. 四肢厥冷可见于 ( )(2003 年第 121 题)A. 真热假寒VB. 阳虚VC. 阴虚D. 亡阳V此题考查问寒热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真热假寒为阳盛于内,格阴于外的证侯,故可见四肢厥逆的假象;阳虚不能温煦四肢,也可以见四肢厥逆;亡阳阳气欲脱会出现肢厥;C 选项阴虚发热,不会出现四肢厥冷的表现。故选 ABD。21. 在四逆散

22、中柴胡的配伍意义是 ( )(1992 年第 147 题)A. 和解少阳以退热B. 透邪升阳以舒郁VC. 合枳实升降调气VD.合芍药疏肝理脾V此题考查方剂的特殊配伍,属于理解型考题。四逆散中配伍柴胡意义有三:一疏肝解郁、升发阳气、透邪 外出。二合芍药条达肝气、补养肝血。三合枳实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故选BCD22. 可治疗便秘的腧穴是 ( )(2010 年第 177 题)A. 照海B. 天枢VC. 支沟VD. 下巨虚V此题考查便秘的穴位,属于应用型考题。照海主治: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病;痫证、失眠等 精神、神志疾患;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等妇科疾病;小便频数、癃闭。天枢主治:便秘、腹胀

23、、腹 泻、痢疾、腹痛等胃肠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证。支沟主治:胁痛;习惯性便秘;暴暗;耳聋耳 鸣;热病;瘰疬。下巨虚主治:泄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疾患;下肢痿痹;乳痈。23. 参苓白术散中配伍桔梗的用意是 ( )(1995 年第 151 题)A. 载药上行以益肺VB. 升清举重以止陷C. 开肺以利渗湿VD. 开肺以利通肠此题考查参苓白术散的特殊配伍意义,属于理解型考题。参苓白术散属于补益剂中的补气剂,能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治疗脾虚夹湿证,配伍桔梗能宣利肺气,功效有三: 一宣肺利气; 二通调水道; 三载药上行, 使诸药直达病所。24. 风淫证候的表现有 ( )(2008 年第 137 题)

24、A. 恶寒发热,无汗,脉浮肾B. 皮肤瘙痒,隐疹VC. 口眼喁斜,四肢抽搐VD. 关节疼痛,部位游走不定V此题考查风淫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其中 A 选项为寒邪的表现,风性开泄,应为汗出,脉浮而 不紧。25. 治疗肺痈恢复期,宜选 ( ) (2008 年第 172 题)A. 加味桔梗汤B. 沙参清肺汤VC. 桔梗白散D. 桔梗杏仁煎V此题考查肺痈的辨证论治,属于识记型考题。肺痈恢复期的病机是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治当清养补肺,方选沙参清肺汤合桔梗杏仁煎加减,故选BB 加味桔梗汤和桔梗白散用于肺痈溃脓期。26. 上二经脉中与喉咙有联系的经脉有 ( )(2007 年第 108 题)

25、A. 肺经B. 肾经VC. 脾经D. 胃经V此题考查经脉的循行, 属于识记型考题。 此题考查经脉的循行路线, 属于识记型考题。 与喉咙有关经脉: 沿喉咙:肾经、胃经。沿喉咙的后边:肝经。至咽喉:任脉、阴维脉。经喉:冲脉。27. 十二经脉中,与牙齿有联系的是 ( )(2006 年第 109 题)A. 胃经VB. 大肠经VC. 小肠经D. 三焦经此题考查经脉的循行,属于识记型考题。足阳明胃经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故选AB。28. 形成胃阴虚的主要原凶是 ( )(1994 年第 127 题)A. 情志内郁化火,煎灼阴液B. 热病后期,邪热久留耗伤阴液VC. 高热汗出,灼伤阴液D. 久病不复,消

26、灼阴液V此题考查胃阴虚形成的原因,属于理解型考题。胃阴虚主要是指胃的阴液枯涸而引起的胃的功能失调。胃 阴枯涸原因:多因热病后期,邪热久留;久病不复,消烁阴液所致。A、C 选项为人体之阴亏损的原因,不是胃阴虚的主要原因。29. 血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具体可表现在( ) (2006 年第 108 题)A. 面色的红润VB. 肌肉的丰满壮实VC. 皮肤毛发的润泽有华VD. 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V此题考查血液的功能,属于理解型考题。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具体体现在:面色的红润;肌肉的丰 满和壮实;皮肤和毛发的润泽有华;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等。30. 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含附子的是 ( )(2009 年

27、第 156 题)A. 实脾散VB. 温经汤C. 乌梅丸VD. 补阳还五汤此题考查四首方剂的组成,属于识记型考题。实脾散中含有附子,乌梅丸中亦含有附子,故选AC。31. 少阴寒化证可见 ( )(2005 年第 120 题)A. 四肢厥冷VB. 身热面赤VC. 但欲寐VD. 脉细数此题考查六经辨证的临床表现, 属于识记型考题。 少阴寒化证指伤寒极变后期, 心肾阳气虚衰, 阴寒独盛, 病性从阴化寒,症见: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 寒,甚至面赤,脉微细。故选 ABC 其中 D 选项脉细数为热化证的表现。32. 温病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有 ( )(1997 年第 131 题)A. 口干咽燥VB. 头胀身重VC. 面目俱赤VD. 胸闷不饥V此题考查三焦辨证中中焦病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三焦辨证是针对温病的,故一定要注意是温热 之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