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装备课程设计_第1页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装备课程设计_第2页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装备课程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说明书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粗一一精镗?20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姓名:别国辉 学号:090114425班级:机制094指导教师:程雪 利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12月26日1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粗一一精镗?20孔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1)零件一毛坯合图1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套(3)夹具装配总图1张(4)夹具体零件图1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一张;生产纲领为 8000件/年;每日一班。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2010年12月25日 目录第1章零件的分

2、析11.1零件的作用11.2零件的工艺分析1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一零件合图 3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43.1定位基准的选择43.2制定工艺路线4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63.4加工工序设计63.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艺卡 10第4章夹具设计114.1确定设计方案114.2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直径114.3定位精度分析 124.4操作说明参考文献1第1章零件的分析1.1零件作用分析0.10气门摇杆轴支座是柴油机一个主要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20 mm 孔 0.06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过两个13mm孔用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宽度为3mm轴向槽用于

3、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其零件图如 下图:1.2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附图1得知,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 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0.10该零件上主要加工面为上端面、下端面、左右端面、13r2r孔、20 mm 以 0.06及宽度为3mm轴向槽的加工。20 0.06mm孔的尺寸精度、与下端面的平行度 0.05与左右两端面的圆跳动0.06,直 0.10接影响到进气孔与排气门的传动精度及密封;213mm孔的尺寸精度;下端面相对0.10于20孔轴线的平行度。因此,需要先以下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上端面,再 以上端 0.06面为粗基准加工下端面,再把下端面作为

4、精基准,最后加工?20 (+0.1+0.06) mm孔时以下端面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孔轴1相对下端面的位置精度。由参考文献(1)中有关孔和面加工的经济精度及机床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 上述技术要求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2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一一零件合图(附图)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又有题目已知零件的生产纲领为8000件/年。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3Kg,其生产类型为大批大量生产,毛坯的铸造方法选 用砂型机器造型。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参考文献【1】表2.3-6,该种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 CT为10-11级,加工余量等级 MA为H级。参考文献【1

5、】表2.3-5,用查表法确定各表面的总余量如下表所示。加工我面联本尺寸加匚余秦瓣t加氽钛等级 数值说明4SminH4 inm单削加工卜脚輻H? Ill nilTKJUI I.H5 mmE?5mniH3 mm卑侧加E3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3.1定位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气门摇杆轴支座的下端面既是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它作为精基准,能使加工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实现 V形块十大平面的定位方式(V形 块采0.10用联动夹紧机构夹紧)。20 mm孔及左右两端面都采用底面做基准,这使得工艺 0.06路线又遵循“基准统一”的原则,下端面的面积比较大,定位比较稳定,夹紧方 案也比较简单,可靠,操作方便。粗基

6、准的选择:考虑到以下几点要求,选择零件的重要面和重要孔做基准。 第一在保证各加工面均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重要孔或面的加工余量尽量均 匀,此外,还要保证定位夹紧的可靠性,装夹的方便性,减少辅助时间,所以粗 基准为上端面。0.10第二镗削 20 mm孔的定位夹紧方案:0.06方案一:用一菱形销加一圆柱销定位两个13mm的孔,再加上底面定位实现,两孔一面完全定位,这种方案适合于大批生产类型中。方案二:用V形块十大平面定位V形块采用联动夹紧机构实现对 R10的外圆柱表面进行定位,再加底面 实现完全定位,由于13mm孔的秒个精度不需要很高,故用做定位销孔很难保证精度,所以选择方案二。3.2制定工艺路线

7、1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根据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种加工方法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各表面及孔的 工方法如下:bii 1.农 ifti期匸甘案M *卜轴面右M粗桃一转桃2X咖仇帮40.10因左右两端面相对于20孔有较高的位置精度,故加工两端面时应采用工序集中 0.06的原则,减少装夹次数,提高精度。2、工艺路线的确定根据先面后孔,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和先粗加工后精加工的原则,将上端面的 精铣和下端面的粗铣放在前面,下端面的精铣放在后面,每一阶段要首先加工上 端面0.10后钻孔,左右端面上20 mm孔放后面加工。1序号【:序內浮洁jfiH效涂淒Q51 0-1 51 &谯右空面2 5f占岫孔存flifin

8、叮伽.迖別*20洞耕厘几倒匍IX柞唯N S4 O4、检腔500.06|巴-辺弊_ I 同矍祝酬T上述方案遵循了工艺路线拟订的一般原则,但某些工序还有一些问题还值得进一 步讨论。如车上端面,因工件和夹具的尺寸较大,在卧式车床上加工时,它们惯 性力较大,平衡困难;又由上端面不是连续的圆环面,车削中出现断续切削容易 引起工艺系统的震动,故改动铣削加工。工序10应在工序05前完成,使上端面在加工后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然时效,减 少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对2 x 13mm通孔加工精度的影响。修改后的工艺路线如下:5牯扎一軌邃科悅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加工设备适宜通用机床为主

9、,辅以少量专用机床 的流水生产线,工件在各机床上的装卸及各机床间的传动均由人工完成。粗铣上端面: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夹紧方案及夹具结构设计等问题,采用立铣选择X1632立式铣床。(参考文献(1)表6-18),选择直径D为 80mm立铣 刀,参考文献(1)表7-88,通用夹具和游标卡尺。粗铣下端面:采用上述相同的机床与铣刀,通用夹具及游标卡尺。精铣下端面:采用上述相同的机床与铣刀,通用夹具及游标卡尺。粗铣左端面:采用卧式铣床 X6132,参考文献(1)表6 21,采用以前的刀具, 专用夹具及游标卡尺。精铣左端面:采用卧式铣床 X6132参考文献(1)表6 21,专用夹具及游标卡 尺。钻2- 13mm

10、孔:采用Z30,参考文献(1)表6 26,通用夹具。刀具为d为 ?13.0 的直柄麻花钻,参考文献(1)表7 111。钻 18孔:钻孔直行为?118mm,选择摇臂钻床Z3025参考文献(1)表6- 26,采用锥柄麻花钻,通用夹具及量具。0.10镗 20 mm孔:粗镗:采用卧式组合镗床,选择功率为1.5kw的ITA20镗削 0.06头。选择镗通孔镗刀及镗杆,专用夹具,游标卡尺。3.4加工工序设计 工序30的尺寸链计算6051015202530334045 鮒时效涂漆辅恍上刪血苗曲通乱読富端面僮孔搦也扎口创角IX巧度 铳坨端山i戢轴向糟消陳内啣力防11生锈 先捌匸粗墓准面先面府扎;先而品孔k 1

11、tt削余ft次罂【.序后拗1.加工过程:1)铣右端面2) 钻通孔18,保证工序尺寸p13)粗镗,保证工序尺寸p20.104精镗,保证工序尺寸p3,达到零件的设计尺寸 D的要求:D 20 mm0.065)倒角如右图,可找出工艺尺寸链求解工序尺寸及公差的顺序如下:1从图中知,p3=D2) 从图知,p3=p2+Z2,其中Z2是精镗的余量,Z2=0.2mm,则p2=19.8mm,由 于工序尺寸p2是在粗镗中保证的,查参考资料(5)中表120知,粗镗工序的经济加 工精度为IT12,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12,其公差值为0.35mm,故p2=(19.8 0.175mm。3) 从图所示的尺寸链知,p2

12、=p1+Z1其中Z1为粗镗的余量,Z仁1.8mm,p仁p2- Z1=18mm。查参考资料(5)中表1-20知,确定钻削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等级为 IT13,其公差值为 0.54mm,故 p1=( 18 0.27 mm。为验证确定的工序尺寸及公差是否合理,还需对加工余量进行校核。(1)余量Z2的校核,在图b所示的尺寸链里Z2是封闭环,故Z2max=p3max-p2min= (20+0.1-( 19.8-0.175 ) mm=0.475mmZ2min=p3min-p2max= ( 20-0.1-( 19.8+0.175 ) mm=-0.075mm(2 )余量Z1的校核,在图a所示的尺寸链中Z1是封闭

13、环,故Z1 max=p2max-p1min= (19.8+0.175-( 18-0.27 ) mm=2.245mmZ1 min=p2mi n-p1max= ( 19.8-0.175-( 18+0.27) mm=1.355mm余量校核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工序尺寸公差是合理的。将工序尺寸按“入体原则”表示: p1=180 mm p2=19.9750mm p3=200mm 0.54 0.06 0.36工序05:粗铣上端面,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 Ra=12.5 um经参考文献(1)表312可得,铣削上端面的加工余量为 4mm,又由零件对上 顶端表面的表面精度Ra=12.5mm可知,粗铣的铣削余量为4mm。

14、确定每齿进给量及铣削深度7取每齿进给量为fz = 0.2mm/z (粗铣)铣削宽度ae =2.5mm,铣削深度aP =4mm切削速度:初步取主轴转速为150/ min (粗铣)又前面已选定直径D为80mm,故相应的切削速度分别为:v 粗 3.14Dn/10003.14 80 150/100037.68m/min工序10 :铣削底面底面的铣削余量为3mm粗铣的铣削余量为2mm精铣的铣削余量为1mm,精铣后 的公差等级为IT7 IT8。确定每齿进给量及铣削深度取每齿进给量为fz = 0.2mm/z (粗铣)取每齿进给量为fz = 0.05mm/z (精铣)(参考切削手册表 3-3)粗铣走刀一次 a

15、p= 2mm,精铣走刀一次 ap= 1mm切削速度:初步取主轴转速为150r/ min (粗铣),取精铣主轴的转速为 300r/ min。又前面已选定直径D为?80mm,故相应的切削速度分别为:v 粗 3.14Dn/1000 3.14 80 150/1000 37.68m/minv 精 3.14Dn/10003.14 80 300/100075.36m/min符合要求。工序15 :刀具选择:高速钢麻花钻,d0 13mm切削用量:查切削手册得 f=0.700.86mm/r,l/d 2.03所以f=0.70mm/r,按钻 头强度选择f=1.55mm/r,按机床强度选择f=0.63mm/r,最终选择

16、f=0.48mm/r。经校 核符合条件。经计算:机床的实际转速为:nc=420r/min,刀具的切削速度vc=11.87mm/r工序20 :右端面的铣削余量为3mm粗铣削余量为2mm精铣削余量为1mm,铣削 后的公差等级为IT7 IT8。确定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同工序 10。工序25 :本工序采用锥柄麻花钻,直径 d 18mm,使用切削液。确定进给量f:由于孔径深度都很大,宜采用自动进给,fz=0.20mm/r。选择钻头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表5130,钻头后端面的磨损量为0.80mm,耐用度为50min。8确定切削速度:由表 5132,5-127,5-131,计算查得 f=0.20mm/r

17、,v=17m/min,n=1082r/min。根据 立式钻的说明书选择主轴的实际转速。工序30 :18孔粗镗余量参考文献【1】表383取粗镗为1.8mm,精镗的余量为0.2mm铰孔后的尺寸为20H8。各工部的余量和加工尺寸公差列表如下:孔轴线到下地面的距离为60mm。因精镗与粗镗的定位的下底面与 V型块,精镗 后工序尺寸为20.02 0.08mm,与下底面的位置精度为).05mm与左右端面的位置 精度为0.06m m且定位夹紧时基准重合,故不需保证。 0.06m m跳动公差由机床保 证。确定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经计算查表得,各类数据如下:粗镗孔时,ap=1.8mm v=0.4m/s f=0

18、.2mm/r n=380r/min 工序 35 :同工序 20。工序40 :本工序为铣深12mm宽3mm的槽。所选刀具为切槽铣刀,铣刀直径 d=3mm,确定每齿进给量fZ根据资料所知,用切槽铣刀加工铸铁,查得每齿进给量fZ =0.520.10mm/z选择铣刀磨损标准及耐用度根据资料所知,用切槽铣刀加工铸铁,铣刀刀齿后刀面的最大磨损量为0.20mm, 耐用度为60min。确定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f根据资料所知,依据铣刀直径d=3mm,铣削宽度ae=3mm,铣削深度aP=12mm,耐用度 T=60min 时查取 V = 98mm/s,n=439r/min,Vf=490mm/s 。 根据XA6132

19、型立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查取, nc=300r/min,Vfc=475mm/s。MIT应面Jta匸方法余讯e 15.80.2HS9则实际切削:v=4.25m/mi n。3.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艺卡(见附图)10第4章夹具的设计0.10设计的夹具为第25道工序粗一一精镗 20孑L。该夹具为双支承前后引导镗 床 0.06夹具。4.1确定设计方案该孔的设计基准为下端面,故以下端平面做定位基准,实现“基准重合”原则;另加两V形块从前后两方向实现对 R10的外圆柱面进行夹紧,从对工件的结构形 状分析,若工件以下端面朝下放置在支承板上,定位夹紧就比较稳定,可靠,也容易实现。工件以下端面在夹具上定位,限制了三个自由度,其余三个自由度也 必须限制。用哪种方案合理呢?万案1在213的通孔内插入一现边销限制一个移动自由度,再以两孔的另一个孔内侧面用两个支承钉限制一个移动自由度和一个转动自由度。这种定位方案从定位 原理上分析是合理的,夹具结构也简单。但由于孔和其内侧面均不规定其精密 度,又因结构原因,夹紧力不宜施加在这样的定位元件上,故工件定位面和定位 元件之间很可能会接触不好,使定位不稳定。这个方案不宜采用。Z万2用两个V形块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