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学习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明确学习目标。检

3、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二、整体感知、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概括诗歌的主要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第、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第节为第三层,回应第、节。结构上首尾呼应。)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学法指导: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三、探究研讨朗读节

4、,思考问题组:、“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质疑释疑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

5、考、分析、理解。五、拓展延伸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六、布置作业、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课后记】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

6、烂”等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或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设疑探究,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教学过程一、导课、解题(导语)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

7、被化石保存了下来。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gu( )藏 骸( )骨 潜( )行躯壳( ) 猛犸( )(2)根据释义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称赞而且佩服。( ) 形容

8、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草木)青翠茂盛。( )奇异而虚幻。( )(3)回忆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的神话 ( )的真理 ( )的骸骨( )的密码 ( )的魔法师 ( )的雕刻家2、听朗读录音,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1、听了录音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2、仿照录音学读课文。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三、理解诗歌内容。(1)小组合作完成:诗中的哪几节是诗人对化石的吟咏?分别吟咏了哪些方面

9、(即化石说了哪些话)?(2)诗的第2节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口答)(3)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展开想象具体描述。四、品味、积累(任选一句说明喜欢的理由并做好积累)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3、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研读诗文,你还有哪些喜欢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提出来,共同分享。五、课堂练习 分组朗读课文六、课堂小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

10、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七、课外作业收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或卡片办一期手抄报。附:板书设计 化石吟发问、引发联想抒写遐想、吟咏化石强调深化、回应发问(12) (36) (7)总领主体总结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11、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三、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像法。3、讨论点拨法。五、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

12、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4、学生集体诵读全诗,读出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四、探究研讨1、指名学生诵读第1节,思考: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请结合你所搜集到的生物学知识,谈谈有关生物进化的话题。明确: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2、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特点。提示:逝去万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