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无定法 务求实效 对插花式教学的观察与思索上世纪末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被社会各界指责为“诟病多多”,很多语文界的同仁一直在为如何突破程式化的教学做着努力。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一经吹起,便催开了教学园地的千万朵奇葩,新课标颁布后,为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人们在课程目标、教学观念、学习方式方法及角色转换方面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一扫往日“一言堂”的陋习,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原则,从教师讲学生听的“讲堂”变成了人人讲人人听的“学堂”,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就课型而言,把讲授型变成讨论型、自学总结型、诵读评价型、发问评点型,让学生在活泼多变的课堂上,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探讨
2、,去感悟,去体验,而不是让学生死板地去记抽象的结论。然而,矫枉过正,当人们从工具性的樊篱中挣脱出来朝着语文的人文性高歌猛进的时候,一种插花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出现。花,本为点缀之用,锦上添花固然美不胜收,但如果一节课“乱花渐欲迷人眼”,那这节课的价值与意义就值得推敲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以为以下几种插花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停止了:(一) 滥用多媒体,华而不实新课标提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科技传媒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这本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我们借助音像、图片等创造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但是,课件要具备一定的张力,课堂上应以学生的感悟和活动为主,不能让课件限定了学生
3、思维的灵性。如果教师自己对文本钻之不深,却单纯指望借助多媒体来调动气氛促进活动,那样的课堂只会妨碍学生的思维深入,扼杀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理应被叫停。但现在的公开课、优质课已经到了没有多媒体便不上的地步。有些地方甚至本末倒置地将课件精美与否作为评价教学优劣的一个主要标准。某教师在教授拣麦穗一文时, 45分钟时间,共穿插播放音乐四次,歌曲分别是爱的奉献、糊涂的爱、爱不爱我,另外一段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些音乐虽然都跟 “爱”有关,但拣麦穗中的“爱”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爱”,因此,糊涂的爱、爱不爱我的穿插纯属华而不实,严重偏离中心。这节课本来是要实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讲求课堂的互动,运
4、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手段”等教学目标,但结果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其实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不仅要考虑课文的体裁、风格与内容,还要考虑教师的素养、兴趣、与能力。不是任何体裁或课型都需要多媒体,也不是每个教师每节公开课都要采用多媒体。我们不能把关注焦点过多地投放在那些无生命的生硬物品上,教师的素养、能力、情感、意识才是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再者,文学作品的鉴赏应在分析人物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把握作者融于作品中的情感倾向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如果只是为了营造课堂气氛,只是为了评价的量化考核,这样的课型设计也许迎合了某些考评听课人的格式化评价特性,但这种把量化考核标准
5、延及到课堂的做法,只会使教师的课堂设计变成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二) 一心忙拓展,舍本逐末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还是抓好课堂45分钟。诚然,为了增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不能一味拘泥于课本,有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穿插一些人文典故,但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宗旨,否则,便是舍本逐末。一位高三老师在复习文言文时,在讲到一位官员在黄河流域带领民工抗洪救灾时,老师似是有感而发,他从历史上黄河的几次决口说起,直至古今防洪救灾方面的不同举措以及中间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学生听得较轻松,可离高三文言文复习教学的初衷越来越远了。再如有位老师在教
6、授背影一文时,在简单的开场白之后,老师便开始充满深情地讲述自己与父亲的感人故事,讲完后鼓励同学们也来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并讲讲自己的父亲,这样的课这些内容如果放在“写作指导”课上或许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写作渠道的作用,可放在背影的新授课上,显然冲淡了该节课的主题。适度的拓展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效,但讲多了只会使课堂教学剑走偏锋,使教学的知识、情感与能力目标的达成落空。实际上有些课外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阅读途径了解,老师悉数教给他们,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而且,拓展的内容大多是平面化的,它大多起到佐证文本内容的效果,对学生纵深思维的培养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当一节课被大量拓展的内容填
7、充时,这样的课我们也大可以对它叫停了。(三)盲目求创新,哗众取宠新课程标准鼓励创新,呼吁师生对文本作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不是任意解读,无论哪种理解都必须紧扣文本,即从文本出发再回归文本。有位老师在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突发奇想,竟将抒情主人公梦游天姥山的经历与饮酒逐一对应起来,似乎游历时的微妙感受都能从饮酒的体验中捕捉到,姑且不说学生缺乏醉酒的经验,即便是这种对应方式就很滑稽,硬拧的痕迹太重了,反而陷入了矫情的泥潭。教法的运用与教材的理解是形和质的关系,教法艺术的高下常常是对教材钻研深浅的反映,离开了对教材的精研深钻一味去讲求教法的新颖,其结果即使不是哗众取宠、弄巧成拙,也只是局部的或细枝末节
8、的 “成功”。再如一位教师教学赤壁赋时,整整一堂课,除了开始请一个同学读过一遍课文外,就是全班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苏轼”对话"。二十几个学生,你方说罢他登场,没有一个“论域”、没有一个话题,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这节课展示的是"课堂虚假的繁荣",可是目前这种"语文课"好像有了一种流行趋势。文本解读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钻研、实事求是的解读、深入细致的鉴赏、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深化或生发,只有这样,教学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对文章的解读不够,却企图通过表面上的新颖和热闹加以掩盖,即便不是出于教学上的稚嫩也难免给人一种贪走捷径实则心虚的印
9、象。这种引导学生脱离文本、夸夸其谈、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教学,培养的只能是一种肤浅、浮躁的学风,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大声地对它说“停”。(四)问题一串串,凌乱无章新课标倡导“对话式”教学,这种教学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师一人独霸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沉闷气氛。好的问题设计能在文本中找到答案,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和思维穿透力。但是现在的一些公开课、优质课却一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这直接导致了提问低幼化、媚俗化和评价简单化的趋势。语文课堂上的答问应该充满智慧,遗憾的是有些问题提得肤浅、琐碎,甚至很媚
10、俗。公开课、优质课上时时可以听到“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毫无意义的简单问话, 以及“你在童年时期做过什么恶作剧?能不能讲给大家听听? ”“你最喜欢哪个明星?” 等媚俗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了,但学生的回答简单、调侃,而教师又不注意引导,甚至还附和学生,使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发生了严重的倾斜。什么时候提问、问什么是一门艺术。孙绍振教授指出:“文章矛盾的地方就是需要我们思索和探讨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文本中找出“矛盾”或理解有障碍的地方,在此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具体设计时因课而异,有的应化易为难,由浅入深,从简单的文字中引发深邃的思考。如山民、再别康桥、将进酒等,言简而意丰,我们必
11、须引导学生作深入的探讨。有的必须化繁为简,以简御繁。如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与地坛等。课堂提问应从整体出发把握教材,抓准教材的突破口,一堂课如果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问题满天飞,就会把教材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也可以就此打住了。当然,我们老师在提问后要学会等待,面对问题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真实、自然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会因为个体思维特点的不同而产生思维速度和深度的差异。因此,在启发点拨之余,教师有时还应允许课堂上暂时出现沉默。爱默生说:“思考是行为的种子”,教师要为教学“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迫不及待地追问,那样的提问只能营造一种假热闹、假民主的氛围。(五
12、)讨论创气氛,形同虚设在开设公开课时,有的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体现不够,这集中在教师对待讨论结果的态度上。不论学生答什么,老师都不作具体评价。只知道说“很好”、“你真聪明”,这种评价太笼统,失却了评判的严肃认真性和客观公正性。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角度,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注重整合“问题源”,这要求教师的课堂评价既要具有评价性、启发性,又要具有引导性和整合性。教师在各种层次的答案面前不敢对答案进行评价,实际上是对自己专业知识不自信的表现,是教师职业角色的不作为,长此以往,只会挫伤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式教育不该是抹煞区别、混淆是非的教育,胡适先生曾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果“求证”不到位,那前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北京)(解析卷)
- 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
- 材料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23年-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含答案(B卷)
- 《电商营销推广》课件
- 云计算商业模式-洞察分析
- 星系团形成与演化-洞察分析
- 网络电影与观众互动-洞察分析
- 水平转移的进化意义-洞察分析
- 主题班会《我爱爸爸妈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认识分号》教学课件
- 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宣讲暨十条的措施解读课件
- WORD版A4横版密封条打印模板(可编辑)
- 基于水射流技术的炸药安全分解技术研究
- 2023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招聘140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必备资料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
- 倒闸操作票的填写教学课件
-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教师大学教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 2022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学科模拟试题(4套全部有解析)
- 2023事业单位资料分析考试内容:资料分析考试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