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实施计划方案_第1页
陕西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实施计划方案_第2页
陕西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实施计划方案_第3页
陕西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实施计划方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是新中国建设的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纺织工业是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并在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省纺织工业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纺织产业西移的机遇,结合国家实施纺织工业振兴计划,特制定本省纺织产业实施规划,推动纺织工业更快地发展。一、省纺织工业发展现状我省纺织工业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体系和格局,并且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一)发展取得的成效1、生产持续稳步增长。近几年来, 我省纺织工业生产

2、销售保持持续增长, 2002 年以来平均增速达10.91%。 2008 年度,全省 148 户规模以上企业纺织工业生产纱20.43 万吨,布 78757 万米,印染布 7344 万米,服装 613.6 万件。纺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97.04 亿元,其中服装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9.77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95%、30.9%。我省纺织工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打破了低速徘徊的发展局面,特别是服装加工业迈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显著提高。目前,我省骨干棉纺织企业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例以及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全省缫丝企业拥有的自动缫

3、丝机占94.6%。90%的服装企业已经实现了高速平缝机更新换代,30%的服装企业装备达到国先进水平。3、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产权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近年来,我省国有企业全面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大了国有纺织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加快了产权结构调整,实现股权多元化。特别是10 多户国有纺织企业通过破产、兼并等方式分别实现了优化重组,国有纺织企业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为我省纺织工业的各种经济成份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民营纺织企业快速发展。一是民营纺织企业生产规模化,改变了作坊式是生产模式。二是企业采用的设备技

4、术处于国外领先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三是民营纺织企业发展速度加快,非国有纺织企业户数比重从2002 年的49.32%提高到 2008 年的 75.68%。目前,从民营纺织企业投资速度及设备技术水平来看,我省民营纺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省棉纺织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进一步提高。作为纺织产业链中重要环节的服装产业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 年服装制造业产值占纺织业产值比重达10.07%。功能性纺织服装产业链已基本 形成,防油、防水、阻燃等高新功能性面料及服装成为我省纺织特色产业。丝绸产业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全国优质茧、丝基地。6、产业集群化初步

5、显现。一是我省纺织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已形成了各具特色、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格局,并且也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棉纺织行业自然形成了市东部地区、市乾县、市大荔县三个集聚区。三是服装企业有以市服装工业园为依托的职业服装和休闲服装聚集区,市米脂县和横山县的羊毛防寒服产业集聚区;以长乐路、长缨路一带市场为中心、以都市服装为主体的小型服装企业聚集区。四是形成了市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月河川道茧丝绸产业集聚区。7、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纺织工业作为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之一,共提供就业岗位10 万个以上。目前,我省纺织围绕一线两带地区已形成较强的加工能力,并且在部分市、县、镇基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

6、加工集群区域,如乾县工业园区共有纺织企业17 户,目前吸纳就业15000多人,人均收入近万元。茧丝产业拉动全市100 万农民从事兴桑养蚕。这些就业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提高了农民收入, 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发展速度慢,行业规模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纺织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 年,我省纺织产业总产值只占到全国的0.28%,排在各省区第21 位,主要产品纱、布和服装产量分别只占到全国的0.94%、 1.41%和 0.03%。2、产业集中度低。我省纺织产业缺少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缓慢,没有公用设施和

7、服务体系配套齐全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加以承载,企业之间缺少合作意识,互补作用不强,集成发展能力较弱。同时,我省纺织产业缺乏国际国知名品牌产品,以品牌为龙头的引领作用不强。3、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国有企业比重仍然较高;二是部分民营企业起点低,规模小,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三是产业链不完善,下游产业包括印染、服装、家纺等没有得到长足发展,致使我省纺织产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能力不配套,既削弱了我省棉纺织的竞争优势,又制约了全行业的发展。4、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一方面是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另一方面科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虽然我省纺织科研力量雄厚,但是没有形成产学研相结合

8、的体系与机制,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密切合作,科研成果和生产经营脱节。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参与能力。5、经济效益差。2007 年以来由于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我省纺织产业由盈亏基本持平转为全行业亏损,2008 年度,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亏损2.03 亿元,同比增亏0.61亿元, 148 户企业中亏损企业66 户,亏损面44.59%,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3.97 亿元,同比增加78%。(三)目前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纺织下游产品出口受阻,造成国市场产品积压,价格下降,竞争激烈。严峻的国外形势将使纺织产业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目前,我省纺织产

9、业具体面临的突出问题是:1、市场疲软,价格下降,销售难度加大。一方面传统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外销订单减少,南方沿海地区下游的外向型针织、印染、服装企业纷纷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对上游产品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扩大需政策在较短时期难以奏效,国市场容量未见扩大,企业加大销产品比例的策略使国市场竞争更加剧烈,产品价格下降。2、资金严重短缺,有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造成原因:一是货款回笼慢,应收账款增加;二是部分产品积压,产成品资金上升;三是亏损导致现金流相应减少;四是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融资成本高。五是企业融资渠道窄,由于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

10、企业的发展需要,也使企业错失机遇。3、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但工资水平仍然偏低,职工队伍难以保持稳定。由于纺织企业用工多、职工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我省纺织行业受新劳动法实施的冲击很大,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尽管如此,我省纺织职工工资仍然低于省其他行业的水平,纺织企业面临招工难、留人更难的局面。技术骨干大量流失。二、振兴纺织工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增强信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扶持与振兴纺织产业的政策,抓住我国纺织产业梯度转移及“东桑西移”工程的机遇,以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为重点,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聚集区快速发

11、展,全面提升我省纺织工业国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结合本省产业实际,认真贯彻国家纺织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基本原则,即:1、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发展相结合。积极应对当前需求萎缩、亏损增加、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我省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2、坚持科技进步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使纺织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同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行业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大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提升产业整体的

12、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3、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全局相结合。发挥我省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在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改制重组,做强做大;重点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能力较强的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促进产业聚集区发展。同时,通过完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中小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保持就业稳定。4、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我省纺织企业通过部挖潜,提高生产效率,参与竞争;同时,发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等方面的引导扶持作用,推动产业有序调整。(三)振兴目标2009-2011 年,我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生产稳定增长

1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壮大优势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产业区域规划和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规模相当的一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现我省纺织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确保生产稳定增长2011 年,力争模以上企业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143 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2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衣着类,扩大装饰类,发展产业类,加快服装产能提升。服装产业工业总产值在整个纺织产业中的比例由2008年的 10.07%提高到 2011 年 23 左右 %。3、提高科技、品牌的贡献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用工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8 年的 3.3 万元 / 人* 年提

14、高到2011 年的 5 万元 / 人 * 年,年均增长14%。自主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培育10 个年销售收入超过 1 亿元的知名服装品牌。4、就业规模2011 年,力争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预计达到10 万人以上 , 其中新增就业岗位1 万余人。三、产业振兴的重点任务以园区为承载,以项目为抓手,以技改为重点,切实用好增值税转型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继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深入实施纺织企业新、特、名、优工程,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一)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调整产品结构1、配合国家实施拉动需的各项优惠政策,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努力

15、开发一批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 新、特产品 ;利用在全国西部服装市场上的规模优势,提高地产服装在我省的市场占有率,发挥服装产业对我省上游产业包括原料生产、纺纱、织布、印染及配套的服饰、辅助料、配件业的发展的带动作用。2、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和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大力推进名牌产品战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创建 10 省级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提高我省纺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二)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住市场前景好、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关键领域,具体包括:3、加快棉纺织产业的技术进步。要努力缩小与东部沿海

16、地区装备差距,推广新型高效节能的技术装备,如清梳联合机、高效精梳机、 紧密纺纱机、 喷气纺纱机、 细络联合机、自动络筒机 和先进无梭织机, 2011 年,国领先水平设备比重力争达到 65%;大力提高无卷化、无结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2011 年分别达到50%、70%、 70%和 30%;加大推广新型、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应用,扩大差别化纤维、高新技术纤维、 生物质纤维和多功能、 复合型化学纤维的应用,提高差别化纤维使用比例。4、加快印染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快关键工序采用国外先进印染装备步伐,淘汰落后窄幅设备,强化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全面提高我省印染产品的档次和产业链配套能力,重点发

17、展领域有:巩固民用防红外布,国外军用防红外迷彩布的生产优势;开发汉麻织物、竹纤维织物、蛋白纤维织物、高技术纤维织物的染整技术。推广高效短流程、快速还原蒸化、微悬浮等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推进印染生产工艺在线控制技术,如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光学成像及光纤传感等技术,减少生产过程废水排放。加快废水处理技术升级改造,提高废水回用率。5、加快丝绸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抓住“东桑西移”工程的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延伸产业链,增加高档丝绸面料及蚕丝被产业规模, 形成 300 万米真丝织绸,30 万套真丝服装生产能力。开展桑蚕综合利用研发,力促500 吨捻丝、 1 万床蚕丝被生产线达产达效。加速形成

18、要素集中、企业聚集、效益最佳的丝绸企业集群,优化布局。加快下游产业发展,扩大产业优势,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将打造为西北丝绸加工制造中心。6、加快服装产业的技术进步。要淘汰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生产设备,实现产品研发信息化,广泛应用服装CAD辅助设计系统;重要工序自动化,广泛应用全自动裁剪CAM系统、智能化高速平缝机等先进设备;品牌营销电子化,广泛采用 ERP服装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系统等。扩大服装生产,特别是做大做强我省有较强竞争力的职业装、休闲装、西服、羊毛防寒服、裤类等产业。7、大力提升功能性纺织服装产业在我省纺织业中的带动作用。一是继续发挥工程大学“省功能性服装面料重点实验

19、室”及其它单位的科研优势,提升功能性服装面料技术水平;二是积极扶持和扩大功能性纺织产品生产,同时做好功能性服装面料园区规划工作;三是推广高新功能性纺织材料在服装产业中的应用,生产具有阻燃、防静电、防电磁波、防油、防水等功能的职业装、休闲装、 防寒服等服装新产品。使之成为我省纺织业新的增长点及优势产业。8、构建产业用纺织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体系。产业用纺织品用途及其广泛,据预测,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纤维量比重将大幅增加,我省在纺织科研与生产上具有良好基础条件,积极把握全球纺织产业大转型的基本方向开拓新领域、新市场,重视、引导和支持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提升我省纺织产业水平,要抓住我省在这

20、方面研究和开发的有利条件,尽快建立起“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基地及营销体系。重点是:土工布材料、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医卫用纺织材料、农业用纺织材料、蓬盖类材料、特殊装饰用纺织品、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等。9、加大新型纺机装备检测仪器研发。我省有良好的纺织机电一体化装备生产条件,如并条机、 精梳机、 无梭织机、印花机、纺织电子测试仪器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领先水平,在全国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通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这些纺织装备机电一体化水平,并且成为全国新型纺织装备及检测仪器生产的重要基地。10、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建立棉纺、织造、印染、针织、毛纺织、服装有机衔接的产

21、业体系。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和单位产量用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产业水平。11、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我省纺织科研教育人才的优势,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服装设计人才。加强服装设计师、工艺师队伍建设,提高设计师、工艺师队伍水平。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培养使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同时加大吸纳社会科技人才的力度,促进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技能。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重点,开展各项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三)加快纺织产业园建设、推动纺织产业发展12、积极引导和扶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加

22、快承载产业集群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市东郊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市沣河新区纺织工业园区、乾县棉纺织工业园区、市常兴棉纺织工业基地、市丝绸工业园区、市西沙轻纺产业园区、市渭滨服装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园区。联合东部园区企业共同推动园区建设,为我省打造一批纺织服装品牌园区,使之成为区域性的贸易、品牌展示、潮流发布中心。使产业集群成为我省纺织行业发展的主导模式、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四)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13、抓住我国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着力研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使我省成为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最具吸引力的承接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23、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对口招商引资洽谈活动。重点引进:填补我省纺织产业空白或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项目与优势企业,如高档面料研发生产项目与企业、新型产业用纺织品研发生产项目与企业;具有纺织服装品牌优势和完善营销网络的企业。鼓励引进具有知名品牌企业与本地骨干企业的联手合作,共同打造知名品牌。(五)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优化产权结构14、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改组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优势企业参股、重组、改制我省国有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企业。继续放开搞活,盘活国有存量资源,发挥现有

24、资源效用,提高经济效益。15、支持民营纺织企业发展壮大,充分认识民营纺织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善民营纺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扶持民营纺织企业的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纺织企业改制,包括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组建纺织企业集团。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使民营纺织企业户数和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提高,最终使非国有经济成为我省纺织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六)加快推进纺织工业信息化建设16、信息化是纺织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改善企业管理结构、适应市场国际化和提升品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产业升级,发挥企业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加快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

25、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大中型纺织企业应进行包括CIMS、ERP在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同时,通过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和部管理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七)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7、建立全省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跟踪制度,整合现在数据资源,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以及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快速通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加强产业引导和预警。搞好区域信息服务支持平台及建设,如创建西部职业装科技信息中心和服装跨国采购信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快捷、准确、便利的信息服务。18、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尤

26、为重要。一是建立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为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产品,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质量检测、产品设计开发、社会责任推广、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搭建产学研成果交易平台,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学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向本省企业转化,使其成为我省产业发展的动力。三是强化融资担保平台作用, 解决纺织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最大效用。四、政策措施在抓紧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有关促进纺织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同时,围绕我省纺织行业振兴规划的三年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以下政策措施:(一)切实解决纺织企业融资

27、难的问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贷款的支持,扩大信贷资金投放,简化审批手续,开辟信贷“绿色通道”;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二)加大各级财政对纺织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省、市、县分别确定一批重点纺织企业,加强监测,突出重点,扶优扶强。 一是对产品市场销路好、 但流动资金短缺的企业,增加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资金力度;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预算纺织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设立我省纺织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按中央与地方 1: 2 资金配套比例,用于支持纺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三是落实已出台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8、三)进一步加大对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支持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品牌推广,并加大对企业的资金资助力度;支持建立“省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实验室”或“省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建立国家级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四)继续实施东桑西移的承接工作。 从陕南突破发展、中省东桑西移等渠道,加大对丝绸工业园的支持。推广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以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省政府将从陕南突破发展资金中切块部分资金支持缫丝企业储存白厂丝,做好长丝输出工作,稳定产业发展。(五)实施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示项目,推动

29、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大对产业园区在资金、土地及税收等有关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一是省级有关部门返还纺织服装工业规划园区土地出让金、新增用地有偿使用费上解省级部分,并专项用于产业园区发展。二是在现有的省级园区发展资金中,每年切块 2000 万元用于扶持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示项目,并以 25% 速度逐年递增。三是加快印染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引导印染企业入园发展,实施园区污水集中治理。四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按照起点高、配套齐、服务支撑体系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基本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统一规划, 由市、县一级政府组织实施, 做好环境保护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纺织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纺织工业园

30、区,增强我省纺织发展的规模优势。(六)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纺织品出口退税和增值税转型的有关政策规定;对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纺织企业应给予减免。尽快清理和取消涉及纺织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严禁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和乱罚款,积极营造有利于纺织企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社会氛围。(七)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在纺织企业就业,对坚持在当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实行政府补贴培训。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确有困难的企业实行减缓,允许纺织企业在农民工养老、医疗等社保费用缴纳问题上,按照劳动关系双方的意愿采取灵活方式执行。(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营造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工作环境,使协会等中介组织成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及时反映企业的建议及诉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开展行业自律、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交流、组织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