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园林参考资料_第1页
水口园林参考资料_第2页
水口园林参考资料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口园林的内涵、特点及作用与意义中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总结出了顺应自然、 符合自然变化规律的风水理论,并将风水理论运用到从选址到建造的整个人居环 境的营建过程。水口是风水学三纲(气脉、明堂、水口)五常(龙要真、穴要好、 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的纲要之一,是“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亦即两山 夹峙、左环右绕的水流出口)。国人常常通过风水手法的运用以及长时间的苦心 经营,将该地带营建成为山石犬牙交错、清流左环右绕、建筑各抱地势、树木郁 郁葱葱的风景之地,形成了“水口园林”。水口对择地的独特要求使水口园林与一般意义上的园林不同,为求得开天 门、闭地户的优秀风水环境,水口处理

2、时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水口的锁 钥之势。最普遍的作法是以桥作关锁,辅以树、亭、塘; 人文层次较高的地区则 以文昌阁、奎星楼、文笔塔 等高大建筑为主,辅以庙、亭、堤、桥、树等。平原 地区的水口则常在水中央立洲(称为“罗星洲”)或作土墩,并在洲或墩上建庙 或阁,如浙江乌青镇的分水墩上即建有阁。因此水口园林具有如下特点:以水口关锁缠绕、变化多端的真山真水为基础,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质朴、山水天然。如歙县唐模村的徽州水口园林“檀 干园”、棠樾的“西畴”以及黟县宏村的“南湖”。水口园林的营造方法常用“掩、 静”,“掩”即用山石、树木、建筑、堤桥等掩蔽水口、水源,产生深藏不露、 不尽尽之的感觉

3、。风水认为“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 最怕直去无收”(叶泰地理大成山法全书),“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户闭则财用不竭”(人地眼图说卷七“水口”)。“静”即水体以静赏为 主,即使是溪流也仅清漪微涟。水口的建造关注空间尺度关系,追求山水相依、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的均衡 和谐的效果,使水口景观要素(桥、树、亭、塘等)在空间序列中能较好地获得 回转曲折、顾盼有情的蜿蜒的动态美感。水口的桥梁建造是改善人居环境交通状 况的重要手段,它的择址在可以形成关锁之处,而关锁之处也往往是河流最小跨 度的地方,在此修建桥梁实际上是最经济实用的选择。 所以水口园林不仅有环境 美学价值,更深切的反应了

4、中国人居环境营建的科学、实用的价值观。水口园林也反映了古代先民“逐水而居”的择居理念,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种独特形式, 也是我国古代关于人居环境建造科学、艺术与哲学的反映。唐模古村 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在徽州这片特别的土地上,由于其山川阻隔和诸多原因,遗留着一个 个相对封闭的村落,它们就像一页页发黄的历史卷张,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 辉煌与沧桑。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千年古村落一一唐模。该村由唐朝至今,经历 了千百年的世事沧桑,形成了特有的人文和生存理念一一充分融会了儒释道之精 髓的哲学体系。特别是历经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时期后, 代出名人。而如今最能体 现她那独特风韵的,莫过于村中那历史遗存的美丽景色、

5、 那经千百年逐渐完善的 生存空间。走进唐模,人们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唐模古村的水口园林。由村中流出的 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 两 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以终年常绿的伞形树冠,掩映着小桥、流水、人家。在离 村约一公里的地方,水口园林的内容更为丰富,树旁古亭飞檐翘角,二层八角青 顶红柱,亭下石桌石凳,似乎是让远途归来的游子,歇息一下,重振精神与家人 团聚;或许是让远走他乡的亲人,莫忘画中故乡。据考证,古徽州水口园林之所 以营造的精美且极富有情调,主要源于二个原因,一是村口如人的脸面,故需以 优雅,先声夺人;二是受阴阳风水理论的影响,徽州人认为水流象征着时间和

6、财 富,随着流动将把一切都带走,故修好“水口”加以镇留。据说唐模水口布局已 被仿入“昆明世博园”。过水口前行几分钟,便见一四柱冲天的高大石坊,坊名 为“同胞翰林”。是为纪念清朝康熙年间该村许氏兄弟两人均因才华出众,考上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而建,石坊高约 16米,宽约10米,雕琢精美,出入该 村人行其下,须昂首景仰。由此可见入仕做官,在徽州社会中的地位之高。作为 徽州园林的主要部分,建于清初的“小西湖”,又名“檀干园”,更是让人驻足 忘返。据村史记载,当时该村一许氏富商常年在杭州经商,其母思子心切,每欲 前往终不能行,为娱老母,特投巨资,模拟杭州西湖景致,依水流山势建造了唐 模小西湖,后将该处

7、作为“许氏义塾”,用作后裔子孙接受学习教育的场所。周 边遍植檀木,又名“檀干园”,希望后裔刻苦学习,努力进取,成为国之有用人 才。小西湖占地10余亩,三塘相连,自然形成“三潭映月”、湖心亭、白堤、 玉带桥、镜亭等景观。尤其以镜亭内的 18方明、清时期刻制的石碑,分别将朱 熹、苏轼、米芾、黄庭坚、祝枝山等名家诗词手迹镌刻留真,铁画银勾,真草隶篆,既是文物精品,又是书法绝作。汇集珍藏在一个村落里,可见徽商经济实力 之强,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石质双孔高阳桥建于明代,为石质双孔,是古徽州独具特色的廊桥,整 座桥面上建了五开间殿堂,堂中梁柱木雕精美,彩绘典雅绚丽,可称明代廊桥建 筑之典范。如今古桥已成

8、为人们休息品茶和凭栏赏景的好地方。临河小屋出高阳桥便是长约 600米的唐模水街,独具特色的唐模水 街,实为南北流向的小溪,溪宽 5米、10米不等,清澈的溪流终年不竭。沿溪 两岸相对建造有近百幢徽派建筑,有民居、有祠堂、有店铺、有油坊,咼低错落, 形成夹溪的街道市井。沿街还建有 40余米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设美人靠,供 村民及商家生活休息之用。凭栏临水,尤如置身清明上河图的意境中,让人 觉得步入遥远的宋明时代。正如该村晚清诗人许承尧所云:“喜桃露春浓,荷云 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同序旦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 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农家小院步入唐模,不禁会为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 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醇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可是游罢而归,却似乎又茫然若有所失。确实,在唐模游历所得,用言语表述似乎 很难。也许我们领略的仅仅是一种文化氛围, 一种由历史、建筑、文物、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