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应用_第1页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应用_第2页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应用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整word版瞇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应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瞇道防排水施 工技术应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 下为完整word版,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应用的全部内容。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应用李诚饪(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54)摘 要: 隧道防排水是常

2、见的故障,由于施工过程质量、设计、自然因素等原因引起。本文主要针对隧道防排水常见技术进行介绍。关键词 : 隧道防排水技术应用、八 、亠1、前言 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钢 柔相济 的原则。防排水分为开挖阶段防排水、施工防排水和主体结构施工 阶段防排水一结构防排水 .2、施工防排水技术2o 1 钻孔探测2o 1o 1 钻孔数量一般 4? 8 个( 根据断面大小确定 ) 。2.1.2 钻孔深度一般在 30m 左右;采用潜孔钻和取芯钻相结合。终孔位置,一般应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0。5 1) D,且不应小 于3。0mo 相邻两个钻探循环应搭接 510m o2.1.4

3、如遇到涌水、突泥应观察、分析、判断,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水压、水压测试。2o 1o 5 风钻钻孔,长度和范围有限,只能作为补充方法,不能作为主要方法.超前钻探的作用主要为防止隧道坍塌、涌水、突泥。(1) 判断掌子面及隧道周边围岩的稳定。(2) 判断隧道涌水突泥的规模、危害 .(3)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泄压作用。4)制订对策和防范措施,调整施工预案2.2.1 注浆目的 为了加固地层和堵水,提高地层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高地层气密性。2. 3 注浆机理渗透注浆: 充填空隙或裂隙, 排出孔中的自由水和气体, 不改变土的结 构. 劈裂灌浆:通过压力,克服地层的初始应力和岩体的抗拉强度,使地 层

4、出现新的裂隙,浆液充填裂隙。挤密灌浆:注浆点周围形成浆泡,压密土体 .电动化学灌浆 : 渗透系数很小的地层中,通过电渗透,使水由阳极(注 浆 管周围) 流向阴极 (滤水管) ,浆液充填空隙。 是电渗排水和灌浆法的结 合。2o 4 洞内沟、管排水2o 4. 1 顺坡施工的隧道,洞内两侧应设置排水沟 , 排水沟的断面应视水 量 大小确定,应有足够的过水能力,排水沟坡度应与隧道纵坡一致,一般 情况 下,应不小于 1%oo 排水沟应经常清理、保持畅通。2o 4 O 2 采用反坡施工,并可能出现涌、突水的隧道,可根据坡度、水量布置集水坑、管路和泵站,将水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的能力洞外,配备 抽水 机和管路

5、的能力应大于最大排水量 20% 以上,并应配置双回路电源, 防止抽 水能力不足或停电淹没洞室。3、结构防排水技术3o 1 围岩及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的引排3.1o1 原则:大堵小排,堵混排清,限量排放。3o 1.2 对大面积渗漏水,应采用注浆封堵,减小渗漏水范围 .3.1o3 对混浊水,应尽量通过封堵使其成为清水,再考虑引排。3.1.4 对小股水可采用塑料管或钢管引排。3o 2 注浆防水主要依靠初期支护施工后的径向注浆, 降低地层的渗透系数, 提高地层 强 度.初期支护径向注浆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3.2.1 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 3m 。3.2O 2 钻孔注浆顺序应由水少处向

6、水多处进行 .3. 3. 3 注浆材料以水泥系浆材为主,水量较大时可采用快凝早强浆材。3. 3o 4注浆终压宜为1.0A2. OMPao3.4 排水盲管3o 4 O 1 纵、环向排水盲管应固定牢固,环向盲管应与纵向盲管及侧沟 泄 水管用三通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3o 4 O 2 中心排水管(沟)管径符合设计要求,管身不得变形,不得有 裂 缝管身上部透水孔畅通 .3. 5 橡塑(塑料)防水层3. 5o 1塑料防水板厚度应不小于1。 2mm,耐刺穿性好、柔性好、耐久 性好.3o 5.2 防水板铺设应超前二次衬砌施工9? 20m, 并设临时挡板防止机 械损 伤和电火花灼伤防水板,同时与开挖掌

7、子面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 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初期支护采用简单易行的锤击检查,并对初期支护 的 渗漏水情况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初期支护表面应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并用喷混凝土(或砂浆) 对 基面进行找平处理,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要求 .3.5.3 防水板铺设宜采用专用台架铺设。铺设前进行精确放样,画出标 准 线进行试铺后,确定防水板一环的尺寸,并尽量减少接头。3o 5 O 4 防水板铺设应采用无钉铺设工艺,可采用热熔法或悬挂法,松紧应适度并留有余量,检查时要保证防水板与围岩密贴。3.5o 5 防水板铺设前,应先铺设缓冲层。缓冲层用暗钉圈固定在基层上,并布置与防水板连接的垫圈或栓钉。

8、3o 5o 6 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 o环向铺设时,先拱后墙,上部防水板应压住下部防水板 .3.5o 8 防水板之间的搭接缝应采用热熔法,用专用焊机焊接严密,每条焊缝的有效焊接宽度不应小于 10mm, 不得焊焦焊穿。3o 5. 9 防水板的搭接缝焊接质量检查应按充气法检查。3.5.10 对于富水隧道,宜采用分区隔离防排水技术,区段的长度应根 据洞 内渗漏水量和水压的大小确定, 分区部位应采取防止地下水纵向串流 的措施, 即设置一定长度的隔离带。4、防水混凝土4. 1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规范要求。4. 2 防水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4.2.1 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必须按

9、配合比准确计量, 搅拌时间不应小于 2min 。 掺外加剂时 , 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4. 2. 2 使用粉状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4. 2. 3 - 次衬砌所用模板,要求接缝严密、不漏浆液,内外模板之间不 得 用螺栓拉杆或铁丝穿透固定,以免留下透水通道 .4o 2 。4 防水混凝土应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 振捣时间宜为 1030s, 以混 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当掺加引气剂 或引气 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不得直接接触 防水板。4.2.5 浇筑拱顶时应防止防水板绷紧,施工中可将绷紧的防水板割开 , 并将 切

10、口封焊严密再浇筑混凝土,确保封顶混凝土的厚度 .4o 2 。6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 加减 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4o 2O 7 防水混凝土拆模时间应通过计算确定。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情况,及围岩压力、水压力、混凝土自重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单线隧 道和 双线隧道应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应达到 8. OMPa 以上 .5、施工缝和变形缝、预埋件的处理5。1 施工缝处理5.1o1 衬砌结构混凝土施工应连续浇筑完成,施工工艺或标号不同的 混凝土应分开施工,严禁一次完成 ?宜少留施工缝,拱

11、圈、仰拱、底板不得留纵向施工缝,仰拱衬砌混凝土、底板填充混凝土必须整幅施工 .5o 仁 2 施工缝另一侧混凝土浇注前,应将施工缝表面凿毛,清理干净 , 先 铺净浆,再铺 3? 5cm 厚的 1 : 1 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 及时 浇筑混凝土;5. 1o 3 设止水条的环向或纵向施工缝施工时,宜在端面预留浅槽,槽 应 平直,槽宽比止水条宽 12mm, 槽深为止水条厚度的 1 /2 。遇水膨胀 止水条应 牢固地安装在预留槽内,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证待贴止水条或预 设止水带的 混凝土界面洁净。5o 1o 4 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 7d 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 终膨 胀率的 60%

12、 ;5.1.5 施工缝内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5o 2 变形缝的一般要求5o 2 O 1 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 适应变形、 施工方便、 检修容易等要 求。5o 2 。2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 300mmo5o 2. 3 变形缝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5. 2. 4 缝底应先设置与嵌缝材料无粘接力的背衬材料或遇水膨胀橡胶条5o 2 O 5 嵌缝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柔度,应密实。5o 2 。6 中埋式止水带接头连接应采用热焊,不得叠接。5. 2. 7 背贴式止水带应与防水板应进行焊接。重合。5o 3 止水带安装5.3.1 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

13、与变形缝或施工缝5.3.2 止水带应固定在挡头模板上,先安装一端,浇筑混凝土时另一 端应 用箱型模板保护,固定时,不允许在止水带上穿孔打洞,不得损坏止 水带本 体部分 . 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5.3.3 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应使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5O 3.4 止水带的长度应根据施工要求事先向生产厂家定制所需长度,尽量避免接头。如确需接头,应采取搭接、复合连接或对接形式。6、二次衬砌回填灌浆及渗漏水处理6o 1 二次衬砌回填灌浆二次衬砌施工后应利用对拱顶部位进行回填注浆 . 回填注浆应 在衬 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

14、强度的 70% 后进行 .6o1o2 回填灌浆孔的应布置在隧道拱顶和两侧拱腰,间距应为35 叽6O 1.3 灌浆材料应以普通水泥浆和水泥砂浆为主。6。 1.4灌浆压力应不大于 0。 30o 5MPa。6o 1o 5 钻灌浆孔时应避免破坏防水板。6.1.6 回填灌浆时应防止浆液堵塞排水系统。6.1.7 应通过钻孔取芯和物探手段检查灌浆效果。6. 2 二次衬砌渗漏水处理6.2O 1 应判明隧道渗漏水原因后,制订处理方案6O 2。 2 隧道衬砌表面渗漏水尽量采用回填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6.2。 3 隧道施工缝渗漏水可采用注浆和引排的方法。 变形缝渗漏水尽 量 采用引排方案。6.2。 4 衬砌内注浆尽量采用超细水泥类浆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