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ppt课件_第1页
《水生生物学》ppt课件_第2页
《水生生物学》ppt课件_第3页
《水生生物学》ppt课件_第4页
《水生生物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韩 洁洁http:/ Tel: 58808036生物楼生物楼111房间房间1研究水环境中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过程的一研究水环境中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过程的一门科学。门科学。水生生物学的定义:绪论绪论2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主要是对水生生物形态学的描述,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主要是对水生生物形态学的描述,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奠基者:奠基者:A. Aristotle A. van Leeuwenhoek C. Linnaeus 早期贡献较多的学者有:早期贡献较多的学者有:E

2、. Forbes(底拖网)(底拖网) J. Muller(浮游生物网)(浮游生物网) V. Hensen(创用(创用plankton一词)一词) 等等等等3 20世纪以后,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向生态、生理世纪以后,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向生态、生理方面。方面。 自从自从R. Lindeman(1942)的水生生物营养动力学)的水生生物营养动力学(Trophodynamics)理论发表以后,水生生物学就越来越)理论发表以后,水生生物学就越来越跳出原来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类学的圈子和分割的格跳出原来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类学的圈子和分割的格局,而趋向于以生态系统概念为指导原则,来研

3、究各类水生局,而趋向于以生态系统概念为指导原则,来研究各类水生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所起的作用。 实际上,现在的水生生物学已经成为水域生态学的同实际上,现在的水生生物学已经成为水域生态学的同义词。义词。4我国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概况:我国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20世纪世纪20年代开始有自己的科学家。年代开始有自己的科学家。 分类工作进展迅速: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分类工作进展迅速: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 在不同水域开展了大量的生物和渔业资源调查。在不同水域开展了大量的生物和渔业资源调查。 生物饵料培养和水产养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

4、发展。生物饵料培养和水产养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对特殊类群的研究也不断加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对特殊类群的研究也不断加强。5水生生物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生生物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姓名姓名专业专业当选时间当选时间王家楫(王家楫(1898-1976)原生动物学家原生动物学家1955伍献文(伍献文(1900-1985)动物学家动物学家1955刘建康(刘建康(1917-)鱼类学、淡水生态学家鱼类学、淡水生态学家1980黎尚豪(黎尚豪(1917-1993)藻类学家藻类学家1980曾呈奎曾呈奎 (1909-2005)海藻学海藻学 1980陈宜瑜(陈宜瑜(1944-)鱼类学、动

5、物地理学家鱼类学、动物地理学家1991沈韫芬(沈韫芬(1933-2006 )原生动物学家原生动物学家1995朱作言(朱作言(1941-)遗传学家遗传学家1997曹文宣(曹文宣(1934-)鱼类学家鱼类学家1997刘瑞玉(刘瑞玉(1922-)甲壳动物学家甲壳动物学家1997赵进东(赵进东(1956-)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20076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范畴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范畴 包括对水环境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包括对水环境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与结构、进化与演替特征和生物生布、形态与结构、进化与演替特征和生物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的研究;探索水生生物之命过程的活动规律的研究;探

6、索水生生物之间及其与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间及其与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影响等。 7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海洋、河流、湖泊、沼泽、池塘和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第一章第一章 水环境水环境8表表1.1 地球水的分布地球水的分布水水体积体积(103 m3)占总水量的百分比占总水量的百分比(%)淡水湖淡水湖1250.009盐湖及内陆海盐湖及内陆海1040.008河流河流1.250.0001土壤湿气土壤湿气670.0054000米深的地下水米深的地下水83500.61冰帽与冰川冰帽与冰川29,2002.14水气水气130.001海洋海洋1,3

7、20,00097.21总计总计1,360,0001009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但是从宇宙的角度来之一。但是从宇宙的角度来看,水并不普通,地球是迄看,水并不普通,地球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的表面存在液态水的星球。表面存在液态水的星球。 10天文学家天文学家2007年年4月月24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颗星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颗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还有液态水,距离地球大约还有液态水,距离

8、地球大约120万亿英里远。万亿英里远。11 水生生物主要生活在地表水环境中。水生生物主要生活在地表水环境中。 水使得生命成为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水水使得生命成为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水的重量占水生生物体重的的重量占水生生物体重的80%以上,而水母体内以上,而水母体内水的重量要超过水的重量要超过95%。 水是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水是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也是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也是包括水生生物在内的所有地球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包括水生生物在内的所有地球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12一、水的结构与性质一、水的

9、结构与性质水的结构水的结构13 任何物质都有固态、任何物质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形式,但只有水能在自然状式,但只有水能在自然状况下三种形式都存在。况下三种形式都存在。 Water molecule14 物质固态形式的密度小于液态形式的情况是物质固态形式的密度小于液态形式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水的这一特征对淡水和海水生物都非常少见的,水的这一特征对淡水和海水生物都很重要。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漂浮的冰面形成很重要。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漂浮的冰面形成隔离层,使下面的水层不会迅速降温,使水生生隔离层,使下面的水层不会迅速降温,使水生生物能够生活在冰层下面的水中。物能够生活在

10、冰层下面的水中。 15水的性质水的性质 水的热学性质水的热学性质 潜伏热高热容高蒸发冷却现象 水的溶解性水的溶解性 通用溶剂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 受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影响16二、水环境的特征二、水环境的特征(一)水环境中的光(一)水环境中的光 进入水体的太阳光强度通常以水体进入水体的太阳光强度通常以水体透明度透明度和和水色水色作为测量指标。作为测量指标。 在水体的在水体的光补偿层光补偿层初级生产者开始具有净生产量。初级生产者开始具有净生产量。 水生态系统的水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主要能源来自太阳的辐射,水体中的来自太阳的辐射,水体中的大量的初级生产者都需要太阳光中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大量的初级生产者都

11、需要太阳光中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而太阳光中的红外光部分对环境产生用合成有机物质,而太阳光中的红外光部分对环境产生热的影响。热的影响。 17透明度的测量: 透明度表示水的透光能力,但并不是光线能够达到的透明度表示水的透光能力,但并不是光线能够达到的绝对深度。绝对深度。 水体的透明度受地理位置、悬浮物浓度、浮游生物密水体的透明度受地理位置、悬浮物浓度、浮游生物密度等的影响。在营养盐和藻类丰富的水体,透明度也可作度等的影响。在营养盐和藻类丰富的水体,透明度也可作为富营养化的特征指标。为富营养化的特征指标。 把直径为把直径为30 cm黑白色相黑白色相间的萨克斯盘(透明度盘间的萨克斯盘(透

12、明度盘 ) ,用绳子吊着垂直放入水中,用绳子吊着垂直放入水中,从水面算起,直到分辨不同从水面算起,直到分辨不同黑白颜色为止的深度。黑白颜色为止的深度。18水色的测量: 水色用水色计来测量。水色计由盛有由蓝到黄不同水色用水色计来测量。水色计由盛有由蓝到黄不同颜色液体的玻璃管组成,最蓝为颜色液体的玻璃管组成,最蓝为1号,最黄为号,最黄为21号。测号。测量时,在避光处将透明度盘置入水深等于透明度一半处,量时,在避光处将透明度盘置入水深等于透明度一半处,垂直观察透明度盘上的颜色,再与水色计上液体的颜色垂直观察透明度盘上的颜色,再与水色计上液体的颜色比较得到水色值。比较得到水色值。 19(二)水体的分层

13、、稳定性和颠覆(二)水体的分层、稳定性和颠覆 水体的分层水体的分层 为了便于研究,把海洋、深水湖泊和水库等较深为了便于研究,把海洋、深水湖泊和水库等较深的水体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即的水体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即上层上层、中间层中间层和和下层下层。 水体上层水温较高,经常受风、浪和水流混合,水体上层水温较高,经常受风、浪和水流混合,水温随水深的变化不大,水温随水深的变化不大,也称也称混合层混合层。中间层深度范。中间层深度范围较小,温度变化急剧,也称围较小,温度变化急剧,也称温跃层温跃层。下层的水温较。下层的水温较低,水温随深度的降低较为缓慢低,水温随深度的降低较为缓慢。 20水体的稳定性和

14、颠覆水体的稳定性和颠覆 一般情况下,上层水浮在较高密度的水之上不会发一般情况下,上层水浮在较高密度的水之上不会发生位移,这种水体是稳定的。生位移,这种水体是稳定的。 偶尔会出现上层水比其下层的水密度高的情况,但偶尔会出现上层水比其下层的水密度高的情况,但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不会持续太长。上层密度较高的水下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不会持续太长。上层密度较高的水下沉,取代其下层密度较低的水的过程称沉,取代其下层密度较低的水的过程称颠覆颠覆。颠覆过程颠覆过程后,水体很快恢复其稳定性。后,水体很快恢复其稳定性。 水体的稳定程度取决于上层水与深层水的密度差异。水体的稳定程度取决于上层水与深层水的密度差异。差异小时,

15、水体的稳定性低。差异小时,水体的稳定性低。 21三、水环境的物质循环三、水环境的物质循环 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从环境到生物体然后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从环境到生物体然后又回到环境,如此往复循环的过程叫做又回到环境,如此往复循环的过程叫做“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地球化学循环”。 22有机物质循环有机物质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由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由有机物有机物的的产生产生和和分解分解两个彼此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协调的过程组成。独立又相互协调的过程组成。 据估计,地球上的生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生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大约为有机物质大约为1017g(约(约1000亿吨),一年中生物的

16、呼亿吨),一年中生物的呼吸活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也大致等于这一数量。正是由吸活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也大致等于这一数量。正是由于这两个过程的相对平衡,才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有着比于这两个过程的相对平衡,才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有着比较较稳定稳定的生存条件。的生存条件。 23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有两种来源: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有两种来源: 外来有机物质:随地表径流或风力等从其他环境中挟带外来有机物质:随地表径流或风力等从其他环境中挟带而来;而来; 自生的有机物质:水环境当中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自生的有机物质:水环境当中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合成的。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主要来自浮游植物。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主要来自

17、浮游植物。 24 水体中的有机质以水体中的有机质以可溶态可溶态、悬浮态悬浮态和和沉积物沉积物有机质的形有机质的形式存在。式存在。 其中其中部分部分有机质又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脱离水体。如:有机质又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脱离水体。如: 可溶的和悬浮的有机质会随出水径流流出;可溶的和悬浮的有机质会随出水径流流出; 水生昆虫羽化、鱼虾捕捞、水草打捞等会使动、植物水生昆虫羽化、鱼虾捕捞、水草打捞等会使动、植物以不同的方式离开水体,;以不同的方式离开水体,; 沉积物中厌氧分解的产物,如甲烷和沉积物中厌氧分解的产物,如甲烷和CO2等以气体形式等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进入大气; 还有些未被分解的有机质沉积到水底,逐

18、渐转化为具还有些未被分解的有机质沉积到水底,逐渐转化为具有地质化学特性的物质。有地质化学特性的物质。 25 在水体中,鱼类等水生动物以浮游植物和其他动在水体中,鱼类等水生动物以浮游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它们分解一部分有机物质以获取能量,并把物为食,它们分解一部分有机物质以获取能量,并把植物性的有机化合物转化成动物性的有机化合物,这植物性的有机化合物转化成动物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中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个过程中的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水体光合作用的消耗。了水体光合作用的消耗。 而植物合成的大部分有机质,如纤维素、木质素而植物合成的大部分有机质,如纤维素、木质素等不

19、能被水生动物利用,它们和动物的排泄物及死亡等不能被水生动物利用,它们和动物的排泄物及死亡的动物体最终主要是靠异养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水的动物体最终主要是靠异养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水团或底部进行分解,再进入下一次循环。团或底部进行分解,再进入下一次循环。26表水层表水层深水层深水层湖底沉积物湖底沉积物尘埃尘埃进入径流进入径流渔获物渔获物排水排水溶解营养物溶解营养物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悬浮有机物悬浮有机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溶解营养物溶解营养物悬浮有机物悬浮有机物新鲜沉积物新鲜沉积物底栖动物底栖动物有机化石有机化石还原沉积物还原沉积物鱼类鱼类图图1.1 湖泊有机物质循环系统示意图湖泊有机物质循环系统示意图

20、27 水环境中的有机物含量也是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水环境中的有机物含量也是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水环境中有机物的组成极为复杂,很难指标之一,由于水环境中有机物的组成极为复杂,很难测定。通常通过测定测定。通常通过测定化学耗氧量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生化耗氧量生化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和)和总有机碳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含量间接表示。)的含量间接表示。 COD: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用KMnO4或或K2Cr2O7滴定法可测定。

21、滴定法可测定。 BOD: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用生物化学: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用生物化学法可测定。法可测定。 TOC:用气相色谱法可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可测定。28碳循环碳循环 碳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主要包括:碳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主要包括: 光合作用吸收光合作用吸收CO2; 呼吸作用和有机质分解产生呼吸作用和有机质分解产生CO2。 29 水中碳的来源是从大气中溶解的水中碳的来源是从大气中溶解的CO2,包括,包括 地球生物呼吸和分解作用地球生物呼吸和分解作用 火山爆发火山爆发 化石燃料燃烧化石燃料燃烧 30碳循环的途径碳循环的途径 碳以碳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并

2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释放出O2,供消耗者利用,一部分有机碳通过生物的,供消耗者利用,一部分有机碳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呼吸作用,释放出CO2,又被植物所利用。,又被植物所利用。 一部分有机碳沿着食物链不断向前传递,最后有机体一部分有机碳沿着食物链不断向前传递,最后有机体死亡、分解、生成死亡、分解、生成CO2(或(或CH4)进入水体,重新被植)进入水体,重新被植物(或化能合成细菌)所利用,参加生态系统的再循环。物(或化能合成细菌)所利用,参加生态系统的再循环。31 沉积到深水底部的一部分有机质是很难降解的物质,沉积到深水底部的一部分有机质是很难降解的物质,它们可能长期

23、埋藏在那里,开始成为化石能源的过程。它们可能长期埋藏在那里,开始成为化石能源的过程。 地球上有约地球上有约1.21016 t的的CO2以有机沉积物的形式以有机沉积物的形式存在。存在。 “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高压和缺氧的海底,细菌分(在低温、高压和缺氧的海底,细菌分解有机物生成的解有机物生成的CH4形成白色固体状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白色固体状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储存量比已知的所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还在海底的储存量比已知的所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还要多。要多。 某些水生生物形成大量的碳酸钙沉积。经过漫长某些水生生物形成大量的碳酸钙沉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积累,已经有约地质年代的积累,已经

24、有约51016 t的的CO2以石灰石的形以石灰石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式存在于海洋中。 32图图1.2 碳的生物地化循环示意图碳的生物地化循环示意图大气大气CO2化石燃料燃烧化石燃料燃烧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游离溶解游离溶解CO2游离溶解游离溶解CO2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碳酸盐、碳酸盐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游泳动物细菌细菌底栖生物底栖生物CaCO3骨骼骨骼深海沉积物深海沉积物溶解和颗溶解和颗粒性碎屑粒性碎屑钙化作用(钙化作用(CaCO3)呼吸呼吸光合光合呼吸呼吸溶解溶解地球生物呼吸和分解作用地球生物呼吸和分解作用33氮循环氮循环 氮占大气的氮占大气的79%,但一般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大

25、气,但一般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将氮与氧结合成为硝酸中的氮,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将氮与氧结合成为硝酸盐,或与氢结合形成氨。盐,或与氢结合形成氨。 固氮作用的途径有两条:固氮作用的途径有两条:高能固氮高能固氮和和生物固氮生物固氮。 34 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溶解游离态溶解游离态N2、NO3-N、NO2-N、NH4+(NH3)-N和和有机氮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等。等。 有机氮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腐殖酸等物质及有机氮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腐殖酸等物质及其分解产物,这类物质的含量相对少,性质比较复杂,至其分解产物,这类物质的含量相对少,性质比较

26、复杂,至今还不都十分清楚。今还不都十分清楚。 35 溶解游离态氮气溶解游离态氮气是天然水体中氮的最丰富形式,主是天然水体中氮的最丰富形式,主要来自空气中要来自空气中N2的溶解,由于的溶解,由于N2是一种隋性气体,在水是一种隋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并且与温度和压力有关,地表水中的中的溶解度很小,并且与温度和压力有关,地表水中的游离氮的含量接近饱和值。游离氮的含量接近饱和值。 36 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域,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域,NO3-N是含氮化合物的是含氮化合物的稳定形式,在各种无机化合态的氮中占优势,因为它稳定形式,在各种无机化合态的氮中占优势,因为它是含氮物质氧化的最终产物,但在缺氧水体

27、中可受反是含氮物质氧化的最终产物,但在缺氧水体中可受反硝化菌的作用而被还原。硝化菌的作用而被还原。 37 天然水中天然水中NO2-N通常比其他形式的无机氮的含量通常比其他形式的无机氮的含量要低,它是要低,它是NH4+-N和和NO3-N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可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可以作为以作为NH4+-N的氧化和的氧化和NO3-N的还原的一种过渡形式,的还原的一种过渡形式,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过程受微生物的作用而活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过程受微生物的作用而活化,因此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形式。化,因此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形式。 38 天然水中的天然水中的NH4+和和NH3合称总氨氮(合称总氨氮(TNH

28、4-N),),主要来自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和水生动物的排泄,主要来自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和水生动物的排泄,NH3和和NH4+在天然水中存在如下平衡反应:在天然水中存在如下平衡反应: NH4+H2ONH3+H3O+ NH4+-N和和NH3-N在总氨氮在总氨氮TNH4-N中所占的比例随中所占的比例随PH值改变。值改变。39 非离子氨氮非离子氨氮NH3-N不带电荷,有较强的脂溶性,不带电荷,有较强的脂溶性,易透过细胞膜,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表现在对易透过细胞膜,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表现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抑制、降低鱼虾贝类的产卵能力、损水生生物生长的抑制、降低鱼虾贝类的产卵能力、损害鳃组织以至引起死亡

29、。害鳃组织以至引起死亡。 在海水水质标准(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和渔业水质标)和渔业水质标准(准(GB11607-89)中都规定非离子氨含量不得超过)中都规定非离子氨含量不得超过0.020 mg/L。 水质分析测定的是总氨,非离子氨需要根据水温水质分析测定的是总氨,非离子氨需要根据水温和和PH进行计算。进行计算。40天然水中氮的来源天然水中氮的来源: 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注入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注入; 一般认为,这一来源的量很少,但近些年来,由于一般认为,这一来源的量很少,但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工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大气污染,使这人类工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大

30、气污染,使这一来源注入天然水体的氮的数量逐渐增加,如我国的滇一来源注入天然水体的氮的数量逐渐增加,如我国的滇池、东湖等城郊湖泊,受人类生活污水的影响,氨氮含池、东湖等城郊湖泊,受人类生活污水的影响,氨氮含量高达量高达0.09-2.8 mg/L(刘建康,(刘建康,2000)。)。 水中和沉积物中的固氮作用等水中和沉积物中的固氮作用等。 在天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蓝、绿藻和一些细菌,具在天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蓝、绿藻和一些细菌,具有特殊的酶系统,它们能生物固氮将有特殊的酶系统,它们能生物固氮将N2转化为转化为NH4+,然,然后被浮游植物转化为氨基酸。固氮作用可以为水体不断后被浮游植物转化为氨基酸。固氮作

31、用可以为水体不断地输送丰富的有机氮,为水生生物提供饵料,但也不断地输送丰富的有机氮,为水生生物提供饵料,但也不断促使水体富营养化。促使水体富营养化。 41大气大气NH4+ NH3NO3-N溶解氮气溶解氮气NO2-N有机氮有机氮R-NH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植物性植物性R-NH2动物性动物性R-NH2溶解性溶解性R-NH2碎屑性碎屑性R-NH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氨化作用动物排泄动物排泄同化作用同化作用固氮作用固氮作用图图1.3 天然水体中氮的循环天然水体中氮的循环同化作用同化作用42氨化作用: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

32、分解即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分解即氨化作用。 需氧微生物需氧微生物含氮有机物含氮有机物 NH4+CO2+SO42-+H2O 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含氮有机物含氮有机物 NH4+CO2+胺类、有机酸类胺类、有机酸类 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氨化作用的效率类似。氨化的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氨化作用的效率类似。氨化的速度受速度受PH值影响,在中性、弱碱性环境中的效率较高。值影响,在中性、弱碱性环境中的效率较高。43 天然水体中,各类生物的代谢废物及其残骸经过天然水体中,各类生物的代谢废物及其残骸经过氨化作用把氨氮释放到水中,是重要的有效氮源(可氨化作用把氨氮释放到水中,是重要的有效氮源(可被水生

33、植物直接利用的氮源)之一。被水生植物直接利用的氮源)之一。 沉积于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在通过氨化作用转变沉积于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在通过氨化作用转变为氨氮,先积存于底质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回到为氨氮,先积存于底质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回到水体,搅动水水体,搅动水-底界面可加速释放迁移的过程。底界面可加速释放迁移的过程。 44同化作用:同化作用: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利用天然水中的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利用天然水中的NH4+(NH3)、)、NO2-、NO3-等合成自身的物质的过程称同化作用。等合成自身的物质的过程称同化作用。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其有效氮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其有效氮的形式可能

34、有所不同,但对一般藻类而言,有效氮指的主要是无机氮化合物。但对一般藻类而言,有效氮指的主要是无机氮化合物。 实验表明,当实验表明,当NH4+(NH3)、)、NO2-、NO3-共存时,共存时,绝大多数藻类总是优先吸收利用绝大多数藻类总是优先吸收利用NH4+(NH3),只有在),只有在NH4+(NH3)几乎耗尽以后,才开始利用)几乎耗尽以后,才开始利用NO3-。介质。介质PH较低时,处于指数增长期的藻类细胞,此特点尤为显著。较低时,处于指数增长期的藻类细胞,此特点尤为显著。 45硝化作用:硝化作用: 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中,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氨进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中,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氨进一步被氧化

35、为一步被氧化为NO3-的过程为硝化作用的过程为硝化作用。 硝化过程分两个阶段:硝化过程分两个阶段:2NH4+3O24H+2NO2-+2H2O+能量能量(亚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主主要由亚硝化单胞菌属细菌引起要由亚硝化单胞菌属细菌引起 )2NO2-+O22NO3-+能量能量(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主要由硝化杆菌属主要由硝化杆菌属细菌引起细菌引起 )46 硝化细菌分别从氧化氨至亚硝酸盐和氧化亚硝酸盐硝化细菌分别从氧化氨至亚硝酸盐和氧化亚硝酸盐至硝酸盐的过程中取得能量,它们均为以至硝酸盐的过程中取得能量,它们均为以CO2为碳源进为碳源进行生活的化能自养型细菌,但在自然环境中需在有机物行生活的化能自

36、养型细菌,但在自然环境中需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活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活动。 硝化作用的适宜环境为弱碱性,以硝化作用的适宜环境为弱碱性,以PH=8.4最好。在最好。在温度温度5-30范围内,温度升高,硝化作用加快;低于范围内,温度升高,硝化作用加快;低于5或高于或高于40时,硝化作用受到抑制。时,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47脱氮作用:脱氮作用: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被还原为一氧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被还原为一氧化二氮(化二氮(N2O)或氮气()或氮气(N2)的过程,称脱氮作用或反硝)的过程,称脱氮作用或反硝化作用。参与这一过程的微生物常称为脱氮菌或反硝化菌。化作用。参与

37、这一过程的微生物常称为脱氮菌或反硝化菌。 48 2NH2OH2NH3(次要次要)HNO32HNO2HON=NOHN2(主要)(主要) N2O(主要)(主要) 有普通细菌存在的地方一般都有脱氮菌存在,在水体有普通细菌存在的地方一般都有脱氮菌存在,在水体中脱氮菌约占细菌总数的中脱氮菌约占细菌总数的5%左右。脱氮菌大部分都是厌左右。脱氮菌大部分都是厌氧细菌。脱氮作用的详细生化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氧细菌。脱氮作用的详细生化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按下述途径进行:能按下述途径进行: 49 还原产物随具体还原条件而不同。还原产物随具体还原条件而不同。 在在30时,脱氮菌(时,脱氮菌(Denitrob

38、acillus)还原)还原NO3-所所得的气体产物中,得的气体产物中,N2和和N2O各占一半左右。各占一半左右。 脱氮作用受许多水质条件的影响。脱氮作用受许多水质条件的影响。 例如例如PH7-8为最适范围,而为最适范围,而PH5时,脱氮作用停止;时,脱氮作用停止;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脱氮反应速率随着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脱氮反应速率随着NO3-、NO2-含含量的增高而加快;溶解氧含量低于量的增高而加快;溶解氧含量低于0.15-0.5 mg/L,脱氮,脱氮作用才顺利进行。作用才顺利进行。 50 据估计,每年进入生物圈的固定态氮(包括高能据估计,每年进入生物圈的固定态氮(包括高能固氮与生物固氮)有固

39、氮与生物固氮)有90%以上都经脱氮作用而离开生以上都经脱氮作用而离开生物圈以气态形式回到大气。物圈以气态形式回到大气。51 在海洋中,有一部分氮沉入深海,离开循环进入贮在海洋中,有一部分氮沉入深海,离开循环进入贮存库中。这种损失又得到生物固氮和陆地流入的补充,存库中。这种损失又得到生物固氮和陆地流入的补充,此外火成岩的风化和火山活动也使小量的氮重新返回生此外火成岩的风化和火山活动也使小量的氮重新返回生物地化循环中。物地化循环中。 自然水体氮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是平衡的,由于水生自然水体氮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是平衡的,由于水生生物固氮的能力有限,而从陆地淋流来的氨氮也较少,生物固氮的能力有限,而从陆地淋

40、流来的氨氮也较少,氮往往成为水体的限制因子,因此自然水体生态系统多氮往往成为水体的限制因子,因此自然水体生态系统多为寡营养的。为寡营养的。52 人类活动对水体氮循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主要人类活动对水体氮循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主要是以硝酸盐的形式输入,污染着江河湖泊和海洋。这些是以硝酸盐的形式输入,污染着江河湖泊和海洋。这些硝酸盐的来源包括人类生活污物、农业肥料和畜牧业的硝酸盐的来源包括人类生活污物、农业肥料和畜牧业的粪尿等。粪尿等。 过多的氮磷输入常常使江河、湖泊、河口和海湾过多的氮磷输入常常使江河、湖泊、河口和海湾过 度过 度 “ 肥 沃肥 沃 ” , 即 所 谓, 即 所 谓 “ 富

41、营 养 化富 营 养 化(Eutrophication)”。在这种水体中,生物分解过程。在这种水体中,生物分解过程超过了生产过程,分解者细菌等生物大量生长,生物耗超过了生产过程,分解者细菌等生物大量生长,生物耗氧量(氧量(BOD)非常高,往往造成水体严重缺氧,使鱼)非常高,往往造成水体严重缺氧,使鱼类和其他需氧生物大量死亡。类和其他需氧生物大量死亡。53 定量估算水体中氮的动态平衡,一般采用定量估算水体中氮的动态平衡,一般采用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 人工养殖水域,往往由于养殖生物的密度过高而排泄人工养殖水域,往往由于养殖生物的密度过高而排泄出大量的出大量的NH4+(NH3),还有水体中死亡或衰

42、老的藻类细),还有水体中死亡或衰老的藻类细胞自溶以及细菌的活动都会将原来大部分以颗粒状结合着胞自溶以及细菌的活动都会将原来大部分以颗粒状结合着的有机氮以的有机氮以NH4+-N的形式释放到水中。这些因素容易使养的形式释放到水中。这些因素容易使养殖水体中无机氮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诱发赤潮,殖水体中无机氮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诱发赤潮,危害生态平衡,并且损害养殖生产。危害生态平衡,并且损害养殖生产。54磷循环磷循环 磷是一切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需要量虽磷是一切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需要量虽然比氮少,但天然水中缺磷的现象往往比缺氮现象更然比氮少,但天然水中缺磷的现象往往比缺氮现

43、象更为普遍,因为自然界存在的含磷化合物的溶解性和迁为普遍,因为自然界存在的含磷化合物的溶解性和迁移能力比含氮化合物低得多,补给量和补给速率也比移能力比含氮化合物低得多,补给量和补给速率也比较小,因此磷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限制作用往往比氮较小,因此磷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限制作用往往比氮更强烈。更强烈。 55 天然水体中磷的存在形式按溶解性可分为:天然水体中磷的存在形式按溶解性可分为:溶解溶解无机磷无机磷、溶解有机磷溶解有机磷和和颗粒磷颗粒磷等。等。 在总磷含量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因水域不同而在总磷含量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因水域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寡营养水体通常以可溶性无机磷酸盐有显著的差异,寡营养水

44、体通常以可溶性无机磷酸盐所占比例较高。所占比例较高。 56溶解无机磷又分:溶解无机磷又分: 无机正磷酸盐,如:无机正磷酸盐,如:PO43-、HPO42-、H2PO4-以及以及H3PO4等,等,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分布系数)随水体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分布系数)随水体PH的不同而异。的不同而异。 无机缩聚磷酸盐,如:无机缩聚磷酸盐,如:P2O74-、P3O105-等,等,是某些是某些洗涤济、去污粉的主要添加成份,通常被认为是导致一洗涤济、去污粉的主要添加成份,通常被认为是导致一些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些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57 无机缩聚磷酸盐很容易水解成正磷酸盐:无机缩聚磷酸盐很容易水解成正磷

45、酸盐: P3O105-+H2OP2O74-+PO43-+2H+ P2O74-+H2O2HPO42- 在某些生物及酶的作用下,以上反应速度加快。在某些生物及酶的作用下,以上反应速度加快。 58 溶解于天然水中的有机磷的性质还不完全清楚。溶解于天然水中的有机磷的性质还不完全清楚。 如果是来自有机体的分解,其成份应包括磷蛋如果是来自有机体的分解,其成份应包括磷蛋白、核蛋白、磷酯和糖类磷酸盐(酯)等。白、核蛋白、磷酯和糖类磷酸盐(酯)等。 由单胞藻释放出的某些有机磷,能被碱性磷酸由单胞藻释放出的某些有机磷,能被碱性磷酸酶所水解,因此这些分泌物中似含有单磷酸酯。酶所水解,因此这些分泌物中似含有单磷酸酯。

46、 许多学者认为天然水中可溶性有机磷还应包括许多学者认为天然水中可溶性有机磷还应包括生物体中存在的氨基磷酸与磷核苷酸类化合物生物体中存在的氨基磷酸与磷核苷酸类化合物。59 天然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质含有无机磷酸盐和有机天然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质含有无机磷酸盐和有机磷,这两部分很难加以分开。磷,这两部分很难加以分开。 颗粒状无机磷主要为颗粒状无机磷主要为Ca10(PO4)6(OH)2、Ca3(PO4)2、FePO4等容积极小的不溶性无机盐。等容积极小的不溶性无机盐。 悬浮颗粒有机磷包括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的各种悬浮颗粒有机磷包括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的各种含磷化合物。含磷化合物。 60 天然水中的含磷量通常是以

47、与酸性钼酸盐形成磷天然水中的含磷量通常是以与酸性钼酸盐形成磷钼蓝进行测定。钼蓝进行测定。 根据能否与酸性钼酸盐反应,把水中的含磷化合根据能否与酸性钼酸盐反应,把水中的含磷化合物分为两类:物分为两类:活性磷化合物活性磷化合物和和非活性磷化合物非活性磷化合物。 由于活性磷化合物主要以可溶性磷酸盐的形式存由于活性磷化合物主要以可溶性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所以通常把称可溶性磷酸盐为活性磷(酸盐),在,所以通常把称可溶性磷酸盐为活性磷(酸盐),并以并以PO4-P表示。表示。61 各种形式的磷化合物中,凡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利各种形式的磷化合物中,凡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称为用的部分称为有效磷有效磷。溶解无机

48、正磷酸盐是对各种藻。溶解无机正磷酸盐是对各种藻类普遍有效的形式。目前一般把活性磷酸盐视作有效类普遍有效的形式。目前一般把活性磷酸盐视作有效磷。磷。 62 参与天然水体中磷循环的因素有:参与天然水体中磷循环的因素有: 生物有机残体的分解矿化;生物有机残体的分解矿化; 水生生物的分泌与排泄;水生生物的分泌与排泄; 水生植物的吸收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利用; 若干非生物学过程。若干非生物学过程。 63生物有机残体的分解矿化生物有机残体的分解矿化 水生生物的残体以及衰老或受损的细胞由于水生生物的残体以及衰老或受损的细胞由于自溶自溶作用作用而释放出磷酸盐;而释放出磷酸盐; 受受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的作用而迅

49、速地再生无机磷酸盐;而迅速地再生无机磷酸盐; 在大多数的地表水水系,其在大多数的地表水水系,其沉积物沉积物是上覆水有效磷的是上覆水有效磷的巨大潜在源。巨大潜在源。64 沉积物中的磷多以沉积物中的磷多以Fe、Al和和Ca等磷酸盐、有机态等磷酸盐、有机态磷以被胶粒粘土吸附固定的磷酸盐形态存在。磷以被胶粒粘土吸附固定的磷酸盐形态存在。 沉积物中的有机态磷沉积物中的有机态磷主要来自生物有机残骸的沉主要来自生物有机残骸的沉积,它们积,它们经经微生物活动微生物活动及及体外磷酸酶体外磷酸酶的作用而逐渐矿的作用而逐渐矿化。化。 被沉积物吸附的有效磷(被沉积物吸附的有效磷(PO4-P)在一定条件下与)在一定条件

50、下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这种解吸作用也有利于磷酸盐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这种解吸作用也有利于磷酸盐的再生。的再生。65 间隙水中可溶性有效磷的浓度大于底层水中的间隙水中可溶性有效磷的浓度大于底层水中的浓度时,由于扩散作用或沉积物释放气体、底栖动浓度时,由于扩散作用或沉积物释放气体、底栖动物活动以及深层水的湍流运动等的搅动,促进可溶物活动以及深层水的湍流运动等的搅动,促进可溶性有效磷从沉积物向上覆水迁移。若水体处于垂直性有效磷从沉积物向上覆水迁移。若水体处于垂直对流的条件下,可溶性有效磷可由底层水向表层水对流的条件下,可溶性有效磷可由底层水向表层水迁移,从而影响真光层生物的产量和生长速率。迁移,从而影响真光层生物的产量和生长速率。66水生生物的分泌与排泄水生生物的分泌与排泄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 Seder, 1970; Kueuzler, 1970),天然水体),天然水体中浮游植物在分泌有机态磷并使之重新参与磷循环方面起中浮游植物在分泌有机态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