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品冠顾问陈远景主讲:品冠顾问陈远景 培训师主要资质 1 ?五大工具最新版本五大工具最新版本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APQP&CP)2nd 2008.7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MEA)4th 2008.6 五大工具五大工具 生产件批准程序生产件批准程序 (PPAP)4th 2006.3 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 (SPC)2nd 2005.7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 (MSA)4th 2010.6 2 ?五大工具使用与学习顺序五大工具使用与学习顺序 - -建议建议 ? 五大工具的使用先后顺序:五大工具的使用先后顺序:
2、通常是通常是APQPAPQP,FMEAFMEA,CPCP,MSAMSA,SPCSPC,PPAPPPAP(注意顾客的(注意顾客的PPAPPPAP要求可能对各个方要求可能对各个方面都有规定,所以在每个工具的应用时必须考虑顾客的要求)。面都有规定,所以在每个工具的应用时必须考虑顾客的要求)。 ? 五大工具的学习顺序:五大工具的学习顺序: 通常是通常是SPCSPC,MSAMSA,CPCP,FMEAFMEA,PPAPPPAP,APQPAPQP(方便理解和掌握)。(方便理解和掌握)。 3 ?工具之工具之SPC SPC ? SPC SPC与其他工具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工具之间的关系 FMEAFMEA与与SPCS
3、PC的关系:的关系: 当所分析的特性为特殊特性时,当所分析的特性为特殊特性时,FMEAFMEA中的现行控制措施(预防措施)中可能使中的现行控制措施(预防措施)中可能使用用SPCSPC。 MSAMSA与与SPCSPC的关系:的关系: 用于进行用于进行SPCSPC分析的特性,需要对其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的特性,需要对其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APQPAPQP与与SPCSPC的关系:的关系: 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需要确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及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需要确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及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及初始过程能力研究。产品和过程确认
4、阶段,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及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阶段,需要对制造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阶段,需要对制造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CPCP与与SPCSPC的关系:的关系: 如果特殊特性使用如果特殊特性使用SPCSPC管制时,控制计划中的控制方法需要体现选择的方法。管制时,控制计划中的控制方法需要体现选择的方法。 PPAPPPAP与与SPCSPC的关系:的关系: SPCSPC是是PPAPPPAP中的一部分,顾客通常要求提交统计过程研究的结果。中的一部分,顾客通常要求提交统计过程研究的结果。 4 控制图的实施步骤控制图的实施步骤 建立环境建立环境 定义特性定义特性 选择
5、控制图选择控制图 抽取样本抽取样本 延长控制限延长控制限 Yes 检验检验/试验试验 对策有效对策有效 No 绘制控制图绘制控制图 延长控制限延长控制限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对策 过程是过程是No 否正常否正常 Yes 5 ?步骤步骤1 1:建立环境。:建立环境。 ?确定需要控制的过程(如过程矩阵图的方式);确定需要控制的过程(如过程矩阵图的方式); ?提供对过程进行提供对过程进行SPCSPC控制所需的人员控制所需的人员/ /测量设备测量设备( (经测量系统分析并符合要求)等资源;经测量系统分析并符合要求)等资源; ?规定抽样计划(分层清晰。取样时间间隔规定抽样计划(分层清晰。取样时间间隔-
6、首件、巡检及人机料法环等变化时。样本容首件、巡检及人机料法环等变化时。样本容 量:通常取连续量:通常取连续4-54-5件之间,样本容量低于件之间,样本容量低于4 4件时,精度变化较大,样本容量超过件时,精度变化较大,样本容量超过5 5件件 时,精度增加不明显,且检验成本提高。子组数大小时,精度增加不明显,且检验成本提高。子组数大小通常通常25-3025-30组);组); ?规划控制图的选择方案。规划控制图的选择方案。 ?步骤步骤2 2:定义特性:定义特性( (关键质量特性,关键质量特性,CTQCTQ,Critical to Quality)Critical to Quality) ?不限于计量
7、型或计数型,但首先需准确确定属于哪种类型;不限于计量型或计数型,但首先需准确确定属于哪种类型; ?可以是产品质量特性,也可以是过程参数(如果存在因果关系时,特性或过可以是产品质量特性,也可以是过程参数(如果存在因果关系时,特性或过 程参数的选择应基于抓源头即起因,如温度影响胶粘度,则将温度列为关键程参数的选择应基于抓源头即起因,如温度影响胶粘度,则将温度列为关键 质量特性);质量特性); ?该特性一定是可以测量的,定义其测量系统;该特性一定是可以测量的,定义其测量系统; ?法律、法规或是顾客关注的关键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法律、法规或是顾客关注的关键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 ?特性影响装配、下一工序
8、或是对产品特性有重大影响的过程参数;特性影响装配、下一工序或是对产品特性有重大影响的过程参数; ?按控制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管制。按控制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管制。 6 ?步骤步骤3 3:选择控制图:选择控制图 确定特性 计量型否 关注 不合格否 关注 品 缺陷 是 是 样本恒定否P图 样本恒定否u图 是 是 是 np或p图 c或u图性质均匀/破坏性/样否容易计算是子组容量是 容易计算是本不足 均值 9 S值 XS图 是 否 否 否XMR中位数R(此图极少用)XR图XR图7 ?步骤步骤4 4:抽取样本:抽取样本 ?注意分层进行抽样。注意分层进行抽样。 ?按规定抽样计划进行取样。按规定抽样计划进行取样
9、。 ?抽样的时机、样本容量应符合要求。抽样的时机、样本容量应符合要求。 ?记录取样的时机。记录取样的时机。 ?步骤步骤5 5:检验:检验/ /试验试验 ?选择已对该特性进行分析的测量系统(结果应该满足要求)。选择已对该特性进行分析的测量系统(结果应该满足要求)。 ?选择合适的检验或试验指导书。选择合适的检验或试验指导书。 ?进行检验或试验。进行检验或试验。 ?记录相应测量数据(注意一定要分层清晰)。记录相应测量数据(注意一定要分层清晰)。 ?步骤步骤6 6:绘制控制图:绘制控制图 ?计算控制限。计算控制限。 ?控制图上描控制限。控制图上描控制限。 ?描点。描点。 ?或将所获取之数据录入软件或或
10、将所获取之数据录入软件或EXCELEXCEL自动计算表格中(可以直接取代上述三项操作)。自动计算表格中(可以直接取代上述三项操作)。8 步骤步骤7 7:过程是否正常判定:过程是否正常判定 ?有时可能需要使用直方图判定过程是否呈正态分布。有时可能需要使用直方图判定过程是否呈正态分布。 ?8 8条判异准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多条,增加判异准则时,灵敏度增强,条判异准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多条,增加判异准则时,灵敏度增强, 但同时错报风险加大)。但同时错报风险加大)。 ?三条判稳准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条)。三条判稳准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条)。 计数型只有一种图形计数型
11、只有一种图形; ; 计量型先判定计量型先判定R R,MRMR,S S图形是否稳定(因为另一图形均与前面所列图形的均值相关)。图形是否稳定(因为另一图形均与前面所列图形的均值相关)。?所选取之过程能力或过程实绩指数是否满足要求。所选取之过程能力或过程实绩指数是否满足要求。 过程能力或实绩指数通常需与顾客获得共识。过程能力或实绩指数通常需与顾客获得共识。 ?异常与不合格的区别:异常与不合格的区别:不是异常了就产生不合格品。不是异常了就产生不合格品。 异常的识别:异常的识别: 异常是根据判异准则来判断的;异常是根据判异准则来判断的; 比较的对象是单个和多个点所落的区域及其呈现的规律性的概率值来判断的
12、;比较的对象是单个和多个点所落的区域及其呈现的规律性的概率值来判断的; 涉及到中心线、控制限和区域。涉及到中心线、控制限和区域。 不合格的识别:不合格的识别: 未满足要求;未满足要求; 是根据规格值来判断的;是根据规格值来判断的; 只能判断合格与否,不能预见趋势性变化。只能判断合格与否,不能预见趋势性变化。 9 ? 常见直方图类型解读常见直方图类型解读 图形图形类型类型存在异常存在异常措施措施必要性必要性措施措施标准型无异常。无需无。1.数据分组过多;或锯齿型2.测量方法有问题或数据读错需要1.减少分组;或。2.重新测量并获取读数。偏峰型1.产品特性受公差影响。2.受加工习惯的影响。需要重新设
13、定目标值。陡壁型1.工序能力不足经全检。改进过程(如改进设备以减2.过程存在自动反馈功能。需要小普通原因变差)。10 常见直方图类型解读常见直方图类型解读续续 图形图形类型类型存在异常存在异常措施措施必要性必要性措施措施改进过程并按规定取样(随机平顶型产品经全检需要而非在全检后的产品中取样)。双峰型混入不同分布某种要素缓慢劣化需要重新分层后再取样。修复劣化的要素。孤岛型混入少量不同分布需要重新分层后再取样。11 直方图与公差限比较直方图与公差限比较 措施措施图形图形类型类型必要性必要性措施措施LSLUSL充分满足公差要求无需无LSLUSL满足但不充分需要1.视必要减少普通原因变差(如改进设备等
14、)。LSLUSL满足但不居中需要1.目标值置中。LSLUSL不能满足需要1.减少普通原因变差(如改进设备等)。LSLUSL1.目标值置中;不能满足/不置中需要2.减少普通原因变差(如改进设备等)。12 判异准则及可能的异常原因判异准则及可能的异常原因 准则准则准则内容准则内容图示图示可能的异常原因可能的异常原因1.计算错误或描点错误(包含数UCL据输入错误);A B2.测量系统变化(如测量方法、测量位置、分辨率降低);1点出界(即一点在A区外)CLC CB 3.过程变化导致零件差异大。LCLA 1.目标值发生变化。UCLA B2连续7点在中心线同一侧(国标选择的是连续9点)CLC CBLCLA
15、 13 判异准则及可能的异常原因判异准则及可能的异常原因续续 准则准则准则内容准则内容图示图示可能的异常原因可能的异常原因1.设备故障(如刀具磨损)或工UCL装松动;A B2.原材料不一致;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LC CB3.测量系统变化。LCLA UCL1.分层不够所得的数据。A Ba.两台设备生产;4连续14点中相邻点上下交替CLC CBb.两位操作人员生产等。LCLA 14 判异准则及可能的异常原因判异准则及可能的异常原因续续 准则准则准则内容准则内容图示图示可能的异常原因可能的异常原因UCL1.计算或描点错误;A B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2.分层不够;5一侧的B区外CLC CB3
16、.数据虚假(编辑过或剔除过)。LCLA 1.计算或描点错误;UCLA 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B2.分层不够;6一侧的C区外CLC C3.数据虚假(编辑过或剔除过)。BLCLA 15 判异准则及可能的异常原因判异准则及可能的异常原因续续 准则准则准则内容准则内容图示图示可能的异常原因可能的异常原因UCL1.数据分层不够;A Ba.两台设备生产;7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CLC CBb.两位操作人员生产等。LCLA 2.应用假数据。1.分层不够所得的数据。UCLA 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Ba.两台设备生产;8在C区内CLC Cb.两位操作人员生产等。BLCLA 16 判稳准则判稳准则
17、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之一判稳: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之一判稳: a.a.连续连续2525个点,界外点数个点,界外点数 d=0d=0,a=0.0654; a=0.0654; b.b.连续连续3535个点,界外点数个点,界外点数 d d1 ,a=0.0041; 1 ,a=0.0041; c.c.连续连续100100个点,界外点数个点,界外点数 d d 2,a=0.00262,a=0.0026 。 判稳的原则也是显著性水平判稳的原则也是显著性水平 a a接近接近0.00270.0027,a,b,ca,b,c的可靠性依次增强。的可靠性依次增强。 17 过程能力分析结果过程能力分析
18、结果 各指数的区别与联系:各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指数指数代码代码含义含义指数分类指数分类应用时机应用时机备注备注Cp过程分布中心无(指不考虑)偏移规格中心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短期多用于过程能力研究:1.过程必须处于稳态;1.批量生产。2.只包含普通原因变差,不包Cpk过程分布中心有偏移规格中心情况过程能力含特殊原因变差。下的过程能力指数Pp过程分布中心无(指不考虑)偏移规格中心情况下的过程性能指数长期多用于初始过程性能研究:1.过程无需处于稳态;过程性能1.试生产阶段。2.同时包含普通原因变差和特Ppk过程分布中心有偏移规格中心情况殊原因变差。下的过程性能指数各指数分级表:各指数分级表: 指数
19、范围指数范围能力分析(汽车行业)能力分析(汽车行业)措施措施指数1.67能力充分维持并持续改进1.67指数1.33尚可加强过程控制与检验(可能需要措施计划)1.33指数不足停止生产改进至满足要求18 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 USL?LSLCp?(当USL 、LSL 都存在时)?6?USL?xCpu?(当USL 存在时)?3?x?LSLCpl?(当LSL 存在时)?3?USL?x x?LSLCpk?Min (,)?3?3?USL?LSLk?,?x?M ,M?T 22k称为偏移系数,?称为偏移量。则Cpk 也可以这样计算:Cpk?Cp(1?k) T/2 TU PU 19 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
20、 Pp?USL?LSL6?(当 USL 、 LSL 都存在时)sP(或rPpr )?1Pp(常以百分数表示)Ppu?USL?x3?(当USL 存在时)sPpl?x?LSL3?(当LSL 存在时)sPpk?Min (USL?xx?LSL3?,)s3?sPpm?USL?LSL6S2?(x?Ta )220 ?步骤步骤8 8: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对策对策 ?利用如特性要因图等统计手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利用如特性要因图等统计手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模型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模型 过程的声音统计方法人机料产品或服务法资源管理和利用顾客环测输入过程/系统输出识别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和
21、期望顾客的声音21 步骤步骤9 9:对策的提出:对策的提出/ /执行和验证执行和验证 对策的提出和执行:对策的提出和执行: ?如能确定为人为造成异常则可以将异常数据剔除,其除保留。如能确定为人为造成异常则可以将异常数据剔除,其除保留。 ?依据判异常准则内可能的异常原因提示找出确切的异常原因。依据判异常准则内可能的异常原因提示找出确切的异常原因。 ?针对异常利用特性要因图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针对异常利用特性要因图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对策的分类: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对策的分类: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 ?局部措施局部措施 消除异因(变差的特殊原因);消除异因(变差的特殊原因); 通常与过程直
22、接相关的人员实施;通常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 约约15%15%的过程问题可纠正。的过程问题可纠正。 ?对系统采取措施对系统采取措施 消除偶因(变差的普通原因);消除偶因(变差的普通原因); 要求采取管理上的纠正措施;要求采取管理上的纠正措施; 约约85%85%的过程问题可纠正。的过程问题可纠正。 对策的验证:对策的验证: ?验证仍采用控制图的方式(始于控制图,终于控制图)验证仍采用控制图的方式(始于控制图,终于控制图) ; ?采取措施后重新计算控制限;采取措施后重新计算控制限; ?通常为消除普通原因变差情况要求重新计算控制限。通常为消除普通原因变差情况要求重新计算控制限。 22 ?工具之工
23、具之MSA MSA ? MSA MSA与其他工具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工具之间的关系 ?7.6.1 7.6.1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得出的结果中呈现的变差,应进行统计研究。此要求应适 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符合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 析的参考手册的要求。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使用其他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 ?测量系统分析与控制计划及测量系统分析与控制计划及 APQPAPQP的关系的关系 控制计划中“评价及测量技术”栏目中所体现的测量和试验系统都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APQP的小组准备工作中,项目进度策划应考虑所需的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设计
24、和开发阶段(第三阶段)应确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产品和过程确认(第四阶段)应按计划进行所需的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与测量系统分析与 PPAPPPAP的关系的关系 PPAP要求对新的或改进后的量具、测量、试验系统进行分析。保存并在客户要求时提交。 ?测量系统分析与测量系统分析与 SPCSPC的关系的关系 进行SPC研究的测量系统应在进行 SPC研究前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且结果须符合接受准则。 ?测量系统分析与测量系统分析与 FMEAFMEA的关系的关系 FMEA中未体现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 23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偏倚分析偏倚分析 位置分析位置分析 线性分析线性分析 稳定
25、性分析稳定性分析 计量型计量型 重复性分析重复性分析 离散分析离散分析 MSA 再现性分析再现性分析 信号探测法信号探测法 计数型计数型 假设试验分析法假设试验分析法 24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选择测量系统分析方法选择 过程变差观测值实际过程变差测量误差长期短期过程变差过程变差抽样变差量具变差评价人造成的变差重复性线性偏倚稳定性再现性?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重复性和再现性; ?偏倚和线性由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构成;精确度由随机误差构成;重复性由测量系偏倚和线性由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构成;精确度由随机误差构成;重复性由测量系统内部变差构成;再现性由系统之间(条件)变差构成
26、;统内部变差构成;再现性由系统之间(条件)变差构成; ?计量型测量系统通常要求对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分析,内部或外部校验分析其偏倚、计量型测量系统通常要求对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分析,内部或外部校验分析其偏倚、线性,量具各种量程都使用得到(如用于实验室)线性,量具各种量程都使用得到(如用于实验室) ,则先分析线性再偏倚,量具只,则先分析线性再偏倚,量具只有个别量程使用到则仅分析其偏倚,量具非完全自动的,需分析其重复性和再现性。有个别量程使用到则仅分析其偏倚,量具非完全自动的,需分析其重复性和再现性。量具完全自动的,不需分析其再现性,但是需再分析其稳定性。量具完全自动的,不需分析其再现性,但是需再分析
27、其稳定性。 25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 计量型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连续)计量型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连续) ? 原则上需要进行五性分析,即重复性、再现性、偏倚、线性和原则上需要进行五性分析,即重复性、再现性、偏倚、线性和稳定性。稳定性。 ? 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重复性和再现性。 ? 客户认可情况下,后三性可以采用外校替代。客户认可情况下,后三性可以采用外校替代。 ? 如测量系统不因人员产生变差(如电子称),则再现性可以忽如测量系统不因人员产生变差(如电子称),则再现性可以忽略(即进行分析时只选择一个评价人)。略(即进行分析时只选择一个评价人)。 ?
28、 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价准则(均值图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点在控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价准则(均值图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点在控制限外,极差图不能有点在控制限外,制限外,极差图不能有点在控制限外,ndc ndc 5 5)及如下:)及如下: ?%GRR%GRR10%10%,测量系统可以接受。,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10%10%GRR %GRR 30%30%,视测量特性的重要性,测量设备的成本、维修,视测量特性的重要性,测量设备的成本、维修成本,测量系统可能是可以接受的。成本,测量系统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GRR%GRR30%30%,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必须改进。,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26 ?测量系统分析
29、方法: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 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离散)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离散) ? 具有计数型具有计数型+ +更高一级的计量型测量系统可采用信号探测法。更高一级的计量型测量系统可采用信号探测法。? 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价准则如下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价准则如下 ?%GRR%GRR10%10%,测量系统可以接受。,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10%10%GRR %GRR 30%30%,通常是可以接受的。,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GRR%GRR30%30%,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必须改进。,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 只有计数型的测量系统可采用假设试验分析法只有计数型的测量系统可采用假设试验分析法
30、? Kappa Kappa 0.75 0.75,一致性良好。,一致性良好。 27 ? ?GRRGRR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GRRGRR分析主要注意事项:分析主要注意事项: ?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所取样品应该尽量覆盖整个过程变差(样品不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连续取样,可以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及人、机、料、法、环变化时取样,最好事先选取,如尺寸规格为10.00.05,实际过程变差 10.00.04,取样时尽量覆盖 9.96-10.04 )。 ?测量的要求:盲测测量的要求:盲测 评价人不知自已测量的样品的编号,但
31、记录的人员必须知道,且每个评价人间不知道其他评价人的测量结果。 ?判定准则判定准则 1. Xbar 图约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点在控制限外才 OK(控制限为测量系统变差的控制限而产品均值包含测量系统变差和产品变差)。 2.R图不能有点落在控制限外的情形出现。 3. ndc 5同下列同时配合进行判定。 4. %GRR 10%,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10% %GRR 30%,测量系统视测量特性的重要性、测量设备成本、维修成本等可能可以接受。 %GRR30%,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28 ?GRRGRR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 -续续 GRRGRR分析主要注意事项续:分析主要注意事项
32、续: ?不合格改进指南不合格改进指南 确认每个评价人针对样件的极差 R。 确认每个零件的均值 Xp变异是否覆盖过程变差 (即Rp够不够大)。 不具代表性的取法不具代表性的取法 具代表性的取法具代表性的取法 29 ?信号探测法及注意事项信号探测法及注意事项 确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确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 特性及样本选择特性及样本选择 请三个测量人员,盲测请三个测量人员,盲测3次次 输入输入EXCEL表格中表格中 计算计算%GRR%GRR值值 判定判定%GRR是否合格是否合格 保留记录保留记录 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系统:通常针对控制计划测量系统:通常针对控制计划中的计数型测量
33、系统(需要同中的计数型测量系统(需要同时具备计数型及更高一级计量时具备计数型及更高一级计量型测量系统)。型测量系统)。 ?特性:针对控制计划中的质量特性:针对控制计划中的质量特性。样本:特性。样本:50PCS50PCS(覆盖整(覆盖整个过程变差且必须有个过程变差且必须有I I、IIII、IIIIII、IIII、I I区域)。区域)。 ?测量人数、重复次数:三个评测量人数、重复次数:三个评价人。重复价人。重复3 3次(尽量盲测)。次(尽量盲测)。?将数据输入将数据输入EXCELEXCEL表格中。表格中。 ?计算计算%GRR%GRR值。值。 ?判定:同均值极差法的判定:同均值极差法的%GRR%GR
34、R接接受准则。受准则。 ?保留分析相应记录。保留分析相应记录。 30 ?假设试验分析法及注意事项假设试验分析法及注意事项 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项: 确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确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 特性及样本选择特性及样本选择 请三个测量人员,盲测请三个测量人员,盲测3次次 输入输入EXCEL表格中表格中 计算计算KappaKappa值值 判定判定Kappa是否合格是否合格 保留记录保留记录 ?测量系统:通常针对控制计测量系统:通常针对控制计划中的计数型测量系统(只划中的计数型测量系统(只需具备计数型而不需更高一需具备计数型而不需更高一级计量型测量系统)。级计量型测量系统)。 ?特性:
35、针对控制计划中的质特性:针对控制计划中的质量特性。样本:量特性。样本:50PCS50PCS(覆(覆盖整个过程变差且必须有盖整个过程变差且必须有I I、IIII、IIIIII、IIII、I I区域)。区域)。 ?测量人数、重复次数:三个测量人数、重复次数:三个评价人。重复评价人。重复3 3次(尽量盲次(尽量盲测)。测)。 ?将数据输入将数据输入EXCELEXCEL中(注意,中(注意,输入数据须与相应人员及次输入数据须与相应人员及次数对应)。数对应)。 ?计算计算KappaKappa值。值。 ?判定:判定:KappaKappa0.75,0.75,则一致则一致性良好。性良好。 ?保留分析相应记录。保
36、留分析相应记录。 31 ?工具之工具之FMEAFMEA和其他工具的关系和其他工具的关系 ? FMEA FMEA与与APQPAPQP的关系的关系 ? DFMEA DFMEA是产品设计和开发(第二阶段是产品设计和开发(第二阶段) )的输出之一的输出之一 ? PFMEA PFMEA是过程设计和开发(第三阶段是过程设计和开发(第三阶段) )的输出之一的输出之一 ? PFMEA PFMEA是是CPCP的输入及指导依据的输入及指导依据 ? 文件流程:特殊特性清单、过程流程图、特殊特性矩阵图、文件流程:特殊特性清单、过程流程图、特殊特性矩阵图、 FMEA FMEA、CPCP、PCMPCM(如(如TRWTRW
37、要求)、要求)、SOP SOP 32 ?FMEAFMEA和其他工具的关系和其他工具的关系 - -续续 ? FMEA FMEA与与MSAMSA的关系的关系 ? FMEA FMEA没有直接提出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没有直接提出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 FMEA FMEA也可用于测量系统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也可用于测量系统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FMEA FMEA与与SPCSPC的关系的关系 ? FMEA FMEA现行控制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措施可能使用现行控制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措施可能使用SPCSPC方法方法 ? FMEA FMEA与与PPAPPPAP的关系的关系 ? 当组织有设计职责时
38、,当组织有设计职责时,DFMEADFMEA是是PPAPPPAP中需要保存或提交的文中需要保存或提交的文件之一件之一 ? PFMEA PFMEA是是PPAPPPAP中需要保存或提交的文件之一中需要保存或提交的文件之一 33 PFMEAPFMEA的时机的时机 ? 需要进行需要进行PFMEAPFMEA的情形的情形 ? 情形情形1 1:新设计、新技术或新过程。:新设计、新技术或新过程。FMEAFMEA范围是全部设计、范围是全部设计、技术或过程,此时技术或过程,此时FMEAFMEA是全新的是全新的 ? 情形情形2 2:对现有设计或过程的修改(假设现有设计或过程已:对现有设计或过程的修改(假设现有设计或过
39、程已有有FMEAFMEA)。)。FMEAFMEA范围应集中于对设计或过程的修改对产品范围应集中于对设计或过程的修改对产品/ /工艺工艺的影响,只需要进行差异分析,针对变化的部分进行的影响,只需要进行差异分析,针对变化的部分进行PFMEAPFMEA分析分析? 情形情形3 3:将现有的设计或过程应用于新的环境、场所(假设:将现有的设计或过程应用于新的环境、场所(假设现有设计或过程已有现有设计或过程已有FMEAFMEA)。)。FMEAFMEA的范围是新环境或场所对现的范围是新环境或场所对现有设计或过程的影响,只需要进行差异分析,针对变化的部分有设计或过程的影响,只需要进行差异分析,针对变化的部分进行
40、进行PFMEAPFMEA分析分析 注:内部质量异常、客户投诉及退货时需要评审注:内部质量异常、客户投诉及退货时需要评审PFMEA PFMEA 34 ? PFMEAPFMEA的时机的时机 ? 动态文件,但初次动态文件,但初次 PFMEAPFMEA的时机的时机 ? 在可行性阶段或之前启动在可行性阶段或之前启动 ? 在为生产用的工装准备之前启动在为生产用的工装准备之前启动 ? 考虑到从单个部件到总成的所有的制造工序考虑到从单个部件到总成的所有的制造工序 ? 包括组织内所有影响制造和装配的作业过程,如搬运、贮存、包装包括组织内所有影响制造和装配的作业过程,如搬运、贮存、包装、全检、修整(如修毛边)、返
41、工或返修、全检、修整(如修毛边)、返工或返修 35 ?PFMEAPFMEA核心步骤关系图核心步骤关系图 后 果 是 什么? 是 否 为 特殊特性? 外 观 、 尺寸 、 功 性能 、 可 靠性 等 要 求是什么? 有多 严重? 怎样能 得到预 防? 能做些什么? 设计变更 过程变更 特殊控制 标准程序或 指南的更改 会有什么问题? 外观不符合要求 尺寸超上下公差 功能丧失、间歇性中断、降低 性能不符合要求 可靠性不符合要求 禁用物质含量超差 数量不符合要求 包装不符合要求 标签不符合要求 起因 是什么? 发生的 频率 有多高? 怎样能 得到探 测? 该方法在探测 时有多好? 36 如何进行如何
42、进行FMEAFMEA填写填写- -续续 ? 典型失效模式可包括但不限于典型失效模式可包括但不限于 ? 外观不良:结构错误(如漏开孔或多开孔)、位置不准确(外观不良:结构错误(如漏开孔或多开孔)、位置不准确(如孔位错误)如孔位错误) 、漏装零件、破裂、裂纹、断裂、划伤、压伤、漏装零件、破裂、裂纹、断裂、划伤、压伤、氧化、毛边、变形、脏污、虚焊氧化、毛边、变形、脏污、虚焊/ /空焊等焊接不良、产品受损、空焊等焊接不良、产品受损、漏贴或贴错标签、漏贴或贴错标签、 ? 尺寸超差(当存在上、下公差且尺寸超上、下公差的影响不尺寸超差(当存在上、下公差且尺寸超上、下公差的影响不同时,需要分开列举):长度同时
43、,需要分开列举):长度/ /宽度宽度/ /高度超差(如孔深)、直高度超差(如孔深)、直线度线度/ /平行度平行度/ /垂直度垂直度/ /真圆度真圆度/ /平面度超差、粗糙度超差平面度超差、粗糙度超差 ? 性能不符合要求(注意如有上、下公差的情形):电气性能性能不符合要求(注意如有上、下公差的情形):电气性能(如绝缘)超差、物理性能(如扭矩、硬度)超差(如绝缘)超差、物理性能(如扭矩、硬度)超差 、异响、异响 ? 功能不符合要求功能不符合要求: :功能丧失、功能降低功能丧失、功能降低 ? 可靠性不符合要求:如温湿度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可焊性可靠性不符合要求:如温湿度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可焊性不符
44、合要求、耐久性不符合要求、寿命不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耐久性不符合要求、寿命不符合要求 ? 其它失效模式:包装数量不符、车灯不亮、漏气、着火其它失效模式:包装数量不符、车灯不亮、漏气、着火 37 ?顾客的定义顾客的定义 ? 考虑不同类别的顾客考虑不同类别的顾客 ? 安全、法规安全、法规 ? 下一工序下一工序 ? 经销商经销商 ? 最终使用者最终使用者 ? 失效后果的确定需要针对不同的顾客失效后果的确定需要针对不同的顾客 本工序可能本工序可能 产生的失效产生的失效 下工序下工序 经销商经销商 最终使用者最终使用者及法规及法规 模式的影响模式的影响 通常应全部予以考虑,但最主要的是通常应全部予以考虑
45、,但最主要的是针对针对最终使用者、法规和制造装配。最终使用者、法规和制造装配。 38 ? 如何进行如何进行FMEAFMEA填写填写- -续续 ? 对最终使用者统一使用的失效后果对最终使用者统一使用的失效后果 ? 危害安全危害安全/ /法规(噪音、排污也可能导致)法规(噪音、排污也可能导致) ? 丧失基本功能丧失基本功能/ /无法运作无法运作 ? 系统能运行,但性能下降系统能运行,但性能下降/ /效率降低效率降低/ /运行间歇运行间歇/ /运行不稳定运行不稳定/ / 牵引阻力牵引阻力/ /控制减弱控制减弱 / /舒适性项目失效舒适性项目失效/ /泄漏泄漏/ /异味异味/ /费力费力 ? 噪音噪音
46、/ /粗糙粗糙/ /外观不良外观不良 ? 无任何缺陷无任何缺陷 ? 对制造或装配的失效后果对制造或装配的失效后果 ? 影响操作人员安全影响操作人员安全 ? 停线停线/ /报废报废 ? 影响使用、装配、产能影响使用、装配、产能 ? 无法紧固无法紧固/ /无法安装无法安装/ /无法钻孔或攻丝无法钻孔或攻丝/ /无法连接无法连接/ /无法设置无法设置/ / 需要返工返修需要返工返修/ /不匹配不匹配/ /无法加工表面无法加工表面/ /工装过度磨损工装过度磨损/ /设备损坏设备损坏 ? 无任何影响无任何影响 39 ?严重度评价准则严重度评价准则 后后 果果 对顾客的后果对顾客的后果 级别级别 后果后果
47、 对制造或装配的后果对制造或装配的后果 可能会在没有失效预兆的情况下可能会在没有失效预兆的情况下或可能在无警告的情况下,危害操作或可能在无警告的情况下,危害操作不符合安全或不符合安全或影响到顾客安全影响到顾客安全/ /或违反法规。或违反法规。 10 10 不符合安全不符合安全 者安全者安全 法规要求法规要求 可能会在有失效预兆的情况下影可能会在有失效预兆的情况下影或法规要求或法规要求 或可能在有警告的情况下,危害操作或可能在有警告的情况下,危害操作响到顾客安全响到顾客安全/ /或违反法规。或违反法规。 9 9 者安全者安全 主要功能丧失主要功能丧失系统无法运行(丧失基本功能)。系统无法运行(丧
48、失基本功能)。 8 8 严重的破坏严重的破坏 产品产品100%100%报废,生产线停止并停止装报废,生产线停止并停止装运运 或降级或降级 系统能安全运行,但主要功能下系统能安全运行,但主要功能下降。降。 7 7 属重大破坏属重大破坏 产品挑选部分报废,产能降低需增加产品挑选部分报废,产能降低需增加人力人力 系统能运行,但次要功能丧失如系统能运行,但次要功能丧失如次要功能丧失次要功能丧失舒适性舒适性/ /方便性能失效。方便性能失效。 6 6 100%100%下线返工下线返工 或降级或降级 系统能运行,但次要功能如舒适系统能运行,但次要功能如舒适中等破坏中等破坏 性性/ /方便性能降低。方便性能降
49、低。 5 5 部分下线返工部分下线返工 系统可运行,但外观系统可运行,但外观/ /噪音等不噪音等不符合要求,大部分顾客(多于符合要求,大部分顾客(多于4 4 100%100%工站返工工站返工 75%)75%)发现有缺陷。发现有缺陷。 系统可运行,但外观系统可运行,但外观/ /噪音等不噪音等不中等破坏中等破坏 困扰困扰 符合要求,许多顾客(多于符合要求,许多顾客(多于50%)50%)3 3 部分需要在工站上返工部分需要在工站上返工 发现有缺陷。发现有缺陷。 系统可运行,但外观系统可运行,但外观/ /噪音等不噪音等不符合要求,小部分顾客(小于符合要求,小部分顾客(小于2 2 次要破坏次要破坏 对过
50、程、作业及操作者带来轻微的不对过程、作业及操作者带来轻微的不25%)25%)发现有缺陷。发现有缺陷。 便便 无无 没有任何可识别的影响。没有任何可识别的影响。 1 1 没有影响没有影响 对操作者没有影响对操作者没有影响 40 如何进行如何进行FMEAFMEA填写填写- -续续 ? 级别级别 ? 可用于对那些可能需要附加的过程控制的零部件、子系统或可用于对那些可能需要附加的过程控制的零部件、子系统或系统的产品或过程特殊性等级加以分类(如关键、重要)系统的产品或过程特殊性等级加以分类(如关键、重要) ? 还可用于突出高优先度的失效模式,以便在小组认为有所帮还可用于突出高优先度的失效模式,以便在小组
51、认为有所帮助时或部门管理者要求时进行工程评价助时或部门管理者要求时进行工程评价 ? 通常通常S S8,SD40,RPNRPN前三名的产品或过程特殊特性此栏给前三名的产品或过程特殊特性此栏给予标识予标识 ? 产品或过程特殊特性符号符合顾客特殊要求的规定,如组织产品或过程特殊特性符号符合顾客特殊要求的规定,如组织预使用内部符号,需要进行等效说明预使用内部符号,需要进行等效说明 ? 特殊特性符号应与过程流程图、特殊特性矩阵图、控制计划特殊特性符号应与过程流程图、特殊特性矩阵图、控制计划、PCMPCM、SOPSOP等文件保持一致等文件保持一致 41 ?如何进行如何进行FMEAFMEA填写填写- -续续
52、 ? 典型失效的起因和机理典型失效的起因和机理 ? 扭矩不正确扭矩不正确-过大、过小过大、过小 ? 焊接不正确焊接不正确电流、时间、压力不正确电流、时间、压力不正确? 量具不精确量具不精确 ? 热处理不正确热处理不正确时间、温度有误时间、温度有误 ? 浇口、通气口不正确浇口、通气口不正确 ? 润滑不足或无润滑润滑不足或无润滑 ? 零件漏装或错装零件漏装或错装 ? 定位器磨损定位器磨损 ? 工装磨损工装磨损 ? 定位器上有缺口定位器上有缺口 ? 破孔破孔 ? 机器设置不正确机器设置不正确 ? 程序不正确程序不正确 42 ? 如何进行如何进行FMEAFMEA填写填写- -续续 ? 现行过程控制之预
53、防控制现行过程控制之预防控制 ? 防止失效起因防止失效起因/ /机理或失效模式出现,或降低其出现的几率机理或失效模式出现,或降低其出现的几率 ? 常见的预防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常见的预防控制包括但不限于 ? 设计评审设计评审 ? 防错防错 ? SPC SPC ? 预见性防护(如依过程统计数据更换或保养模具部件)预见性防护(如依过程统计数据更换或保养模具部件) ?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 ? 作业准备验证(过程参数设定确认及是否依操作标准执行的确作业准备验证(过程参数设定确认及是否依操作标准执行的确认)认) ? 如果采取了预防控制,可能影响到频度的评价如果采取了预防控制,可能影响到频度的评价 ? 针对过程
54、控制时,优先采用预防控制针对过程控制时,优先采用预防控制 ? 预防控制应在控制计划中体现预防控制应在控制计划中体现 43 ?频频 失效的可能性失效的可能性 可能的失效率可能的失效率 等级等级 度度 很高很高 100/1000100/1000件件 10 10 评评 50/100050/1000件件 9 9 价价 高高 20/100020/1000件件 8 8 准准 10/100010/1000件件 7 7 则则 2/10002/1000件件 6 6 中等中等 0.5/10000.5/1000件件 5 5 0.1/10000.1/1000件件 4 4 0.01/10000.01/1000件件 3
55、3 低低 0.001/10000.001/1000件件 2 2 极低极低 通过预防控制消除失效通过预防控制消除失效 1 1 44 ?如何进行如何进行FMEAFMEA填写填写- -续续 ? 现行过程控制之探测控制现行过程控制之探测控制 ? 探测出失效的起因探测出失效的起因/ /机理或者失效模式,采取纠正措施机理或者失效模式,采取纠正措施 ? 常见的探测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常见的探测控制包括但不限于 ? 自主检验、自主检验、100%100%全检全检 ? 首检、巡检、成品检验、出货检验首检、巡检、成品检验、出货检验 ? 试验试验 ? 日常点检日常点检 ? 探测控制应在控制计划中体现探测控制应在控制计划中
56、体现 45 探测度评价准则探测度评价准则 可探测的机率可探测的机率 准准 则:则: 过程控制探测可能性过程控制探测可能性 等等 级级 探测可能性探测可能性 10 10 9 9 8 8 7 7 几乎不可能几乎不可能 很微小很微小 微小微小 非常低非常低 没有探测的可能没有探测的可能 没有现行的过程控制,不能探测或不可分析没有现行的过程控制,不能探测或不可分析 在任何阶段不太在任何阶段不太失效模式和失效模式和/ /或错误(原因)不容易被探测到(如:随机的审核)或错误(原因)不容易被探测到(如:随机的审核) 可能探测可能探测 后加工问题探测后加工问题探测 操作人员通过视觉操作人员通过视觉/ /触觉触
57、觉/ /听觉在后加工进行失效模式探测听觉在后加工进行失效模式探测 操作人员通过视觉操作人员通过视觉/ /触觉触觉/ /听觉的方式进行工位上的失效模式探测或听觉的方式进行工位上的失效模式探测或从源头进行的问从源头进行的问通过运用特性测量(通通过运用特性测量(通/ /止,手工扭转检查止,手工扭转检查/ /点击扳手等)进行后加点击扳手等)进行后加题探测题探测 工时的失效模式探测工时的失效模式探测 操作人员通过使用各种测量进行后加工失效模式探测或操作人员通操作人员通过使用各种测量进行后加工失效模式探测或操作人员通加工后问题探测加工后问题探测 过使用特性测量(通过使用特性测量(通/ /止,手工转矩检查止
58、,手工转矩检查/ /冲裁扳手等)进行工位上冲裁扳手等)进行工位上的失效模式探测的失效模式探测 由操作人员通过使用各种测量进行工位上的失效模式或错误(起因)由操作人员通过使用各种测量进行工位上的失效模式或错误(起因)从源头进行的问从源头进行的问 探测或由工位上的由自动化的控制设备探测不符合零件并通过(指探测或由工位上的由自动化的控制设备探测不符合零件并通过(指题探测题探测 示灯,鸣声)通知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准备和首件检查时进行测量示灯,鸣声)通知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准备和首件检查时进行测量(仅用于探测作业前准备的起因)(仅用于探测作业前准备的起因) 由自动化控制进行后加工失效模式探测。这种自动化控
59、制能探测不由自动化控制进行后加工失效模式探测。这种自动化控制能探测不加工后问题探测加工后问题探测 符合零件并锁定零件以防止进一步的操作符合零件并锁定零件以防止进一步的操作 从源头进行的问从源头进行的问 由自动化控制进行工位上失效模式探测。这种自动化控制能探测不由自动化控制进行工位上失效模式探测。这种自动化控制能探测不题探测题探测 符合零件,并自动锁定工位上的零件以防止进一步的操作符合零件,并自动锁定工位上的零件以防止进一步的操作 错误探测和错误探测和/ /或或由自动化控制进行工位上错误(起因)探测,这种自动化控制能探由自动化控制进行工位上错误(起因)探测,这种自动化控制能探问题预防问题预防 测
60、错误和预防不符合零件的制造测错误和预防不符合零件的制造 探测不可行,错探测不可行,错 错误(起因)预防是通过固定设施设计,机械设计或零件设计而产错误(起因)预防是通过固定设施设计,机械设计或零件设计而产误预防误预防 生的。通过过程或产品设计进行防错而避免制造不符合零件生的。通过过程或产品设计进行防错而避免制造不符合零件 6 6 低低 5 5 中等中等 4 4 3 3 中上中上 高高 2 2 1 1 很高很高 几乎肯定几乎肯定 46 如何进行如何进行FMEAFMEA填写填写- -续续 ? 建议措施建议措施 ? 不能只针对超过某一定值的不能只针对超过某一定值的RPNRPN方采取措施,组织可设定如方采取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面认识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资格考试的多维度考察及试题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的实践反思与试题
- 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股市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完整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考试复习时应关注的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学习风格与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提升的关系分析试题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 四 牧童-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运输企业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 2024建筑资质股权转让中介协议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6节中国近现代建筑的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习题
- 2024北京海淀区初三一模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植保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重庆高考化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西亚》教学课件(第1课时)(25张)公开课教案课件
-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详解
- 黑产大数据 信贷欺诈虚假流水研究报告 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