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50装载机检修规程_第1页
ZL50装载机检修规程_第2页
ZL50装载机检修规程_第3页
ZL50装载机检修规程_第4页
ZL50装载机检修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取出活塞,迅速将外外表涂上机油的活塞销装入活塞和连杆小头孔中。此时应注意活塞顶部气门凹坑与连杆大头切口的相对位置应正确。4.3.2.6.3.2安装活塞环可用铣刀制成夹套,将活塞环错开120左右,用夹具将活塞环夹住,然后用铜棒将活塞及环慢慢压入缸内。4.3.2.6.3.3安装活塞之前须将缸套、活塞及环各部涂上机油,然后将已装配好的活塞环转到便于扭连杆螺钉的位置,装上连杆盖,并用扭力扳手分三次均匀交替拧紧到规定扭矩,即17.6-196 Nm。4.3.2.7传动机构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4.3.2.7.1传动系统主要以齿轮传动为主。主动齿轮、喷油泵、传动齿轮、配气凸轮轴传动齿轮和随动齿轮均为圆柱型渐

2、开线标准斜齿轮,齿轮端面上刻有定位记号,装配时相应符号须对准,以保证正确的配气和供油。4.3.2.7.2用力将曲轴向前推,用厚薄规测量推力轴承与推力板之间的间隙,此间隙即为轴向间隙应为0.13-0.37 mm.4.3.2.7.3用压铅丝法检查各齿轮的啮合间隙应合格。4.3.2.8燃油供应系统及调速系统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4.3.2.8.1喷油泵和调速系统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4.3.2.8.1.1喷油泵的检修1 喷油泵的柱塞直径为9mm,出油阀偶件为卸压式出油阀。柱塞偶件及出油阀偶 件均经互研成对,检修时严禁单件调换。2 对柱塞偶件进行滑动性试验和进行密封试验,将柱塞偶件滑斜45°,抽

3、出柱塞 配合的柱面约1/3,并将柱塞旋转一下,放水后柱塞能无阻滞的滑下即为合格。3 检查出油阀及座密封锥面是否有伤痕,下凹及磨损,轻微者可修复,修复方 法:先在锥面上涂以氧化铝研磨膏来盘旋转研磨,直至到达良好的密封为止。4 安装出油阀紧座扭矩为39.2-58.8 Nm,过大会使柱塞套变形。扭紧时应拉动柱 塞做上下滑动及左右转动实验,如有阻滞现象,可松回出油阀紧座屡次,再扭紧,直至滑动自如为止。5 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底座等装好后,应进行油泵上部密封件试验。 试验方法:将各出油口堵塞。在各出油口处通入3.92 Mpa以下压力的柴油,保证1分钟。压力表指针不得有显著下降,各部也不得有漏油处

4、。6 安装凸轮轴后,应检查其轴向间隙,其值应为0.1-0.3 mm,假设达不到可用垫片 调整,但两端参加之厚度要求相等,以保证凸轮轴置于中间位置,间隙调好后,齿杆应灵活无阻。4.3.2.8.1.2调速系统检修先将操作手柄放松,取出调速弹簧,松开拉杆销钉上的螺母及紧固螺钉,使调速杠杆部件与拉杆部件别离,整个调速器后壳连同杠杆部件即可卸下。拆卸拉杆螺钉时应先拆掉齿杆连接销,旋出调整杠杆两端的螺丝,推出该盖、杠杆轴,调速杠杆卸下。在装配时注意:飞铁销两端的销环装上后,应用鲤鱼钳加紧一下,以放飞铁销脱落而飞出。装好后旋转时,飞铁销借自身的离心力绕飞铁销摆动,不准有任何卡住阻滞现象。4.3.2.8.2喷

5、油器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4.3.2.8.2.1喷油器发现以下现象应立即检查1 喷油器开启压力低于规定值0.968 Mpa以下。2 喷出燃油不雾化,切断不明显或有漏油现象。3 喷油孔堵塞,4个喷孔的来雾不均匀,长短不一。4 喷油嘴头部严重积碳。4.3.2.8.2.2喷油器的拆卸:先将调压螺母松开,旋出调压螺钉,再将喷油器倒夹在台虎钳中,松开喷油器紧帽,然后撤除其余零件,放在清洁柴油中清洗,假设针阀咬住时,可用钢丝钳衬垫软布夹住针阀尾端,稍加转动用力拉出,然后再用钢丝疏通喷油孔及油路,最好将喷油器偶件放在柴油中来回拉动针阀清洗,直到针阀能自由滑动为止。4.3.2.8.2.3喷油器装配时应注意的事项

6、1) 需讲全部零件清洗干净,喷油器紧帽和喷油嘴接触的肩胛面要求光洁平整,不许有积碳或毛刺,否那么会影响喷油嘴偶件安装的同轴度和垂直度,从而引起喷油嘴的滑动不良。2) 装配时,先旋进预先配有绿芯子的进油管接头,紧压同垫圈到达密封不漏油。再将调压弹簧顶杆放进喷油嘴中,旋入调节螺钉,直到刚接触调压弹簧为止,然后旋上调节螺母。3) 把喷油器倒加在台虎钳上,装上喷油嘴偶件,拧紧螺帽,其扭矩为58.8-78.4 Nm。4) 装配好的喷油器总成,应做密封和喷雾试验,并进行喷油开启压力的调整。4.3.2.8.3输油泵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4.3.2.8.3.1输油泵的校验拉紧手泵,堵住出油口,把输油泵侵入在清洁

7、的柴油中,以0.294Mpa的压缩空气通入进油口,观察进出口接头处,活塞弹簧紧座、手泵等结合面的密封情况,不许有气泡现象,顶杆偶件处只允许有少量气泡。4.3.2.8.3.2性能试验4.3.2.8.3.2.1将输油泵装在试验台上,接好进出油管内径6×6mm,输油泵进油孔中心高出油箱液面的距离为2mm,以每秒2-3次的速度上下压动手泵,在半分钟内柴油应从出油口溢出。4.3.2.8.3.2.2将手泵扭紧固定,当实验台转速为150r/min,在半分钟内开始供油。4.3.2.8.3.2.3将出油管路关闭,各连接密封处及输油泵外壳不允许有渗油,此时输油泵出油口压力不能抵于0.196 Mpa。4.

8、3.2.8.3.3输油泵的质量标准1 止回阀平面如有磨损、凹陷、麻点等现象,应用研磨膏在平板上研磨,严重者应更换。2 壳体上的止回阀座外表磨损严重或不平整时应更换。3 顶杆与顶杆套磨损严重,以至间隙增大,密封性能差,柴油泄露量大,那么须将连同壳体更换或选配加大尺寸的顶杆,但须互磨。4 油管接头的粗滤芯网芯子,极容易被棉絮的杂物堵塞,影响供油,故应经常注意燃油清洁及去除滤网上的杂物。5 手泵活塞的橡胶圈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如手泵活塞处漏油那么须重新选配。4.3.2.9润滑系统的检修工艺质量标准4.3.2.9.1机油泵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机油泵的单级齿轮式,其主动齿轮以半圆键固定在主动轴上,从动轴

9、压入泵体内,从动齿轮与从动轴的配合间隙为0.03-0.082 mm,大修时应测量此配合间隙。在更换零件或重新安装时,应测量机油泵齿轮的端面和盖板间的间隙,此间隙为0.05-0.115 mm,必要时可用耐油纸做垫片进行调整,装配后用手转动主动轴,不得有卡住现象。4.3.2.9.2机油冷却器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机油冷却器应定期清洗,在重装时,应使油封圈保持平整和位置正确。老化或发粘的封油圈应更换,否那么会造成油水混合,导致柴油机故障。在保养时还应检查冷却芯子是否有脱焊、烂穿现象,必要时可进行焊补或把个别管子两端堵死,在继续使用,如冷却器铜管损坏较多,那么应更换整个芯子。4.3.2.10冷却系统的检

10、修工艺及质量标准4.3.2.10.1水泵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4.3.2.10.1.1柴油机工作时如果水泵水封装置发生故障,冷却水即从壳体上溢水孔漏出,假设发现漏水成流时,应及时拆下检修或更换水封。4.3.2.10.1.3在靠近叶轮一侧的滚动轴承两边分别装有甩水圈,安装时不能安错或漏装,否那么会引起冷却水和润滑油脂相混。4.3.2.10.1.4水泵叶轮与水泵轴装配部件应校正平衡,其叶轮装配部件不平衡转距应不大于9.8 Nm,其他两种应不大于14.7 Nm。4.3.2.10.2节温器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4.3.2.10.2.1当需要检查节温器是否正常时,可将其放在水里慢慢加热观察开启时的温度正常温

11、度为70左右但不可随便撤除,否那么会影响柴油机的寿命。4.3.2.10.2.2拆装节温器时,应注意其皱纹管不要碰伤或污物堵塞。4.3.2.11驱动桥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驱动桥分前桥和后桥,其区别在于主动轴的螺旋锥齿轮方向不同,前桥为左旋,后桥为右旋,其余结构相同。前桥驱动为两轮驱动,用于长距离行使;后桥驱动为四轮驱动,用于装卸作业。4.3.2.11.1差速器的拆卸4.3.2.11.1.1差速器的拆卸1 拆下左、右差速器的紧固螺栓,将左、右差速器壳分开,取出十字轴、锥齿轮及垫片、半轴齿轮。2 用拉具拆下左、右差速器壳的圆锥滚子轴承。3 拆下差速器壳上安装大螺旋锥齿轮的螺旋,再取下大螺旋锥齿轮之前

12、,应先查看或标上装配标记,以便装配时复位。4.3.2.11.1.2差速器的装配及调整1 对准装配标记,将大螺旋锥齿轮紧固在差速器的右壳上,应使用新的螺栓和螺母,其扭紧力矩应位98-117.6 Nm。2 将垫片、半轴齿轮安装在差速器壳中,把锥齿轮垫片装到十字轴上,然后装入差速壳,注意垫片带油槽的面对者半轴齿轮。3 按照原有的装配记号,合拢差速壳的两半边,拧紧螺旋,气旋紧矩为78.4-93 Nm。4 用铜棒将两边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隔离架压到底,不要歪斜。5 调整:检查锥齿轮能否转动平衡,并用百分表垂直地顶在第一齿面上测得的啮合间隙应在0.1-0.4 mm范围之内。4.3.2.11.2主动螺旋锥齿

13、轮的拆装及调整4.3.2.11.2.1主动螺旋锥齿轮的拆卸1 把去销、卸去带槽螺母,用拉具取下输入法兰。2 卸下螺栓,取出密封盖。3 用顶盖螺钉旋入轴承套的螺孔中,顶起主动螺旋锥齿轮总成。4 支起轴承的凸缘,以压具与罗纹端旋加压力,将其推离轴承。5 用拉具从主动螺旋锥齿轮上拉下圆锥滚子轴承、轴承套及圆锥滚子轴承。6 用铜棒将轴承套中的轴承外圈取出。4.3.2.11.2.2主动螺旋锥齿轮的装配及调整1 用铜棒式榔头通过套圈把圆锥滚子轴承的外环镶入轴承套中,必须到底不歪斜。2 用上述方法把圆锥滚子轴承和靠近主动螺旋锥齿轮的一个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隔离架装到主动螺旋锥齿轮的锥齿轮的轴径上、垫片。3 装

14、上轴承套外面的圆锥滚子轴承。调整:对主动螺旋锥齿轮的上、下两端施加压力使之不动,然后用软绳一头缠绕在轴承套外缘上,另一头用弹簧称指示器水平的拉动着,在拉动轴承旋转时,其扭转力矩为147-166.6 Nm4 套上输入法兰,扭紧带槽螺母,一边扭紧一边转动轴承套,带槽螺母的扭紧力矩为588-686 Nm,最后装上装配标记。5 装上挡圈。6 总成装配完毕后,再检查两圆锥滚子轴承的顶紧度,用弹簧秤钩住输入法兰螺孔,拉动使之旋转,其旋转力矩应为147-246.6。4.3.2.11.2.3主传动器的装配与调整1 将主动螺旋锥齿轮总成装入托架,注意对准油槽通路。2 将差速器总成装入托架中,放入两边的调整螺母,

15、并使螺纹平顺对合。3 按照装配标记装上轴承座。交错地稍微扭紧螺旋。4 扭入两边调整螺母,使之平顺压紧轴承。5 主动螺旋锥齿轮啮合间隙调整用百分表测得间隙应为0.20-0.40mm,使用限度为0.55mm。6 接触区的调整;在大螺旋齿轮的齿轮面间隙相等的四个局部上,涂上红丹,用手往复转动,检查其接触印痕,正确的啮合情况是:接触区沿齿长、齿高方向均为50%,沿齿高方向位置适中,沿齿长方向位置稍近前端。否那么,应通过增减调整垫片和调整螺母进行调整,当趾部或根部接触超过正常程度时,是无法调整的,应更换螺旋齿轮或托架。7 装上垫片、密封盖、输入法兰、扭紧带槽螺母。8 弯曲锁紧片,使之所住调整螺母,假设不

16、能对准缺槽,可稍微旋紧,卡入槽内。9 扭上螺丝,其拧紧力矩为274.1-294 Nm,穿入保险丝锁住。10调整大螺旋锥齿轮和止推螺栓铜套间的间隙,先确定大螺旋锥齿轮的最大偏摆点,使之和铜套相对,使其间隙0.25-0.30mm,调整好后,拧紧锁紧螺母。4.3.2.11.4轮边减速器的装配及调整4.3.2.11.4.1把内边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隔离架等铳入轮边支撑轴上,装到底部歪斜,同样把圆锥滚子轴承的外环装到轮毂内,并装入骨架油封和长环。4.3.2.11.4.2把制动盘到轮毂上,其螺栓扭紧力矩98-147 Nm。4.3.2.11.4.3将上述轮毂总装入轮边支撑轴上。4.3.2.11.4.4套入

17、内齿轮,拧上圆螺母,一边扭紧螺母,一边转动轮毂,并敲打它,使轴承正确就位,其扭紧力矩为666.4 Nm,然后,用弹簧秤指示器钩在轮毂的螺栓上。其转动力矩为16.6-24.5 Nm,最后用螺钉紧固锁定。4.3.2.11.4.5将滚针涂以润滑脂,装到行星齿轮之内,新的滚针要进行分组选配,同组直径差不超过0.005mm,椭圆度不大于0.003 mm,滚针、齿轮与行星轮轴的径向间隙不大于1.02-0.03mm,然后连同垫片放于行星齿轮架中。4.3.2.11.4.6将行星齿轮轴装入行星齿轮。4.3.2.11.4.7装入太阳轮、挡圈、盖、螺丝。4.3.2.11.4.8放入半轴、将行星架总成、O型圈装到轮毂

18、上,扭上轮毂螺栓。4.3.2.11.4.9完成上述工序,即可将驱动架总成装到车架上。4.3.2.11.4.10装上轮胎,放入规定润滑油,扭好加油螺塞。4.3.2.12.液压局部的检修工艺标准4.3.2.12.1变矩器的检修工艺标准4.3.2.12.1.1在装配变矩器时,首先将导轮座紧固,使壳体左端朝上装配密封环、齿轮、泵轮和轴承组装后,再一体装上导轮座,注意不得损伤密封环。然后用弹簧挡圈将导油环和导油轮固定,轴向间隙由制造保证。不需调整。4.3.2.12.1.2超越离合器组装后,外环齿轮相对于中间输入轴,只能顺时针旋转,并轻快自如无串跳。4.3.2.12.1.3变矩器与变速箱合箱前,大超越离合

19、器及输入一级齿轮、输入二级齿轮连同轴承应先装上变速箱。4.3.2.12.1.4两个压力阀的压力由设计和制造保证拆装时不应随便增减垫圈。4.3.2.12.1.5变矩器与变速箱合箱后,在紧固周边螺栓和安装变速泵前,必须使齿轮伸出端与变速泵安装平面的不垂直度在规定范围内。4.3.2.12.1.6两个涡轮组装后再一体安装,I涡轮罩在出厂前是经过平衡校验的,拆装时应注意两者上的箭头标记必须对齐。4.3.2.12.1.7最后安装罩轮块弹性板,两圈螺栓孔应校对整齐,以免一片单独受力。4.3.2.12.1.8变矩器、变速箱与柴油机合套应采用吊装法,两者对准准确,即可推入合套,切忌在尚未对准中强打击合套,以免损

20、坏机件。4.3.2.12.1.9合套后,由壳体的窗口将弹性板与飞轮紧固,每两个孔有一垫片,不得省略。注意绝对防止各种零件或杂物掉进壳体,否那么应拆套取出。4.3.2.12.2变速箱的检修工艺标准4.3.2.12.2.1变速箱装配时考前须知1 摩擦离合器是主动片、从动片相间装配的,I挡和到挡主动片各四片,从动片各四片,装配时,活塞接触的是从动片。2 活塞与油缸是依靠密封环的密封,因此,密封环工作外表必须光滑无伤痕,在装配弹簧片时,必须注意弹簧片末端尖口的指向,不指向密封环,以免划伤密封环。3 变速箱与壳体合箱时,为了保证变速泵在工作中处于正确位置,要求轴齿轮的轴县对箱体上变速泵的安装外表不垂直度

21、在80 mm范围内不大于0.03 mm,可用一工装与仪表检查,检查时用手将轴齿慢慢转一周,读出校表读数即可,当校对正确后,才能最后上紧螺栓。4.3.2.12.2.2变速箱的拆卸1 变速箱在拆卸前,先将变矩器-变速箱装配体从装载机上吊出。用支架支撑,变矩器朝下,首先将双联泵、变速泵逐个拆下,再拆去转向油泵,然后再拆去变速操纵阀。2 将端盖螺丝松去,取下端盖,注意端盖上拖发动机的拨叉,从一定方向取出。3 取出齿轮,用吊车直接把装配体吊出,在中间输出轴齿轮上两个M10起吊螺孔,用螺栓、钢丝绳栓住,挂钩起吊时,应注意平整,防止歪斜卡住。4 松去中盖上的螺栓,松螺栓应轮流着松以免弹簧力将盖顶裂。5 取出

22、中盖后,I挡油缸总成与I挡活塞装配体,随即在弹簧的作用下升起,即可取出。6 取出弹簧销轴、弹簧7 取出弹簧I挡摩擦片离合器、主动片、从动片各三片,再取出I挡内齿圈,然后再取出从动片、主动片各一片。8 取下I挡行星轮架与倒挡齿圈装配体。9 取下摩擦片隔离架总成。10 取下倒挡摩擦片离合器的主动片、从动片各三片,再用吊车吊出倒挡行星总成。倒挡行星轮架上有两个M10的起吊螺孔,用螺栓、钢丝绳栓住,挂钩起吊,再取下余下的主动片、从动片各一片。11 取出到挡总成。12 将变矩器-变速箱翻身,变矩器朝上,支架支撑。13 变速箱与变速箱分箱,松去螺栓,用钢丝绳挂钩起吊,起吊时必须平整,以免损坏轴承。14 取

23、出小超越离合器及轴、转向油泵驱动轴、转向油泵以及转向油泵驱动齿轮、轴齿轮。15 用撬棍取出大超越离合器与中间输入轴装配体,至此变速箱中心局部已拆完。4.3.2.12.2.3双联泵的检修工艺标准4.3.2.12.2.3.1双联泵的检修质量标准1 用煤油或柴油清洗全部零件,用压缩空气吹干后再用清洁不起毛的布擦干净。2 用刚锉或油石将前后盖、泵体、中间体机加工外表的毛刺除去。3 用油石除去齿刃和齿面毛刺拉痕,假设齿面严重划伤那么更换齿轮。4 检查侧板,如发现有严重刮伤、烧伤,过分磨损或青铜剥落应予以更换齿轮。5 检查主动齿轮一二两端轴承颈的磨损和磨耗量,轴颈的正常尺寸是X41.973-41.99 m

24、m,如果轴颈磨损到X41.95 mm以下,应予以更换车轮轴。6 密封环与轴颈的标准间隙0.01-0.02 mm,当间隙超过0.005 mm,应予以更换。轴颈密封损伤、密封环内径被划伤或者密封环形面破裂也应更换。7 油泵的轴向间隙为0.1-0.14 mm,假设齿轮端面,磨损以至齿轮宽度比泵体小0.07mm以上着,须更换更换齿轮或去垫调整。8 分别检查相啮合的两只齿轮的厚度,其差应不大于0.005 mm,需修复或更换新齿轮。9 检查轴承的滚子和外圈的磨损,在轴和滚子之间用千斤顶测量最大间隙为0.075mm。4.3.2.12.2.3.2双联泵的装配1 装配时密封圈要在前、后盖及中间的轴承中,且密封环

25、的大端面向轴承2 骨架油封装在前泵盖里,必须使骨架油封唇边向内,外骨间油封唇口向外。3 将轴承装入前,后泵盖及中间体的轴承孔内,其轴承端面低于泵盖、中间体端面0.1-0.2 mm。4 将O型圈放于轴承外边环行槽内,再将挡圈放在密封圈上面,压平后自然弹出平面高0.3 mm左右为宜。再安装中间体或后泵盖时注意不要让其落在槽的外边。5 将主动齿轮轴时必须仔细,以防碰伤密封环内孔,擦伤骨架唇边。6 侧板X20圆形卸荷槽必须注意其位置在油压膛一侧,X10回油孔在吸油腔一侧,侧板的青铜外表向着齿轮端面。侧板大孔与泵体大孔要对齐,并将大口O型圈套在侧板的外边。7 用扭力扳手扭紧时,螺母力矩58.5 Nm。8

26、 装配后,向油泵出油口注入机油,如果泵装配正确,它应刚能用手均匀转动而无过紧感觉。9 油泵装入变速箱前,应检查其旋转方向和出油口位置是否正确。4.3.2.12.2.4转向泵的检修工艺标准4.3.2.12.2.4.1转向泵的检修质量标准1 检查主动齿轮两端面装轴承轴颈损耗量,轴颈正常尺寸是X34.973-X34.99 mm,如果轴颈磨损到X34.95 mm,需更换齿轮轴。2 密封环与轴颈的标准间隙为0.001-0.002 mm,修理极限为0.05 mm,如果轴颈密封面损伤,密封环内径被划伤或者密封环面破裂,需更换新件。3 油泵的轴向间隙为0.01-0.02 mm,假设齿轮端面磨损以至齿轮宽度比泵

27、体小0.07mm,需更换齿轮。4.3.2.12.2.4.2转向装配时应注意的事项1 液压元件在拆卸时,如对油泵、转向缸、转向阀等进行拆装,须注意保护密封件,如“O型橡胶密封圈、矩形密封环、防尘圈、活塞环等,特别是橡胶密封圈,在拆卸时不允许有划伤或挤伤橡胶外表,否那么换新的。2 管路及阀、泵、缸等液压元件在拆卸时,必须将各油孔堵住,以免泥沙、铁屑等落入配合件内部,给配合件的解体工作带来困难。3 在各元件装配时,应绝对注意清洁,不允许金属屑、泥沙、纱头等混入配合件内部,装配前一定要仔细的用煤油清洗,用压缩空气吹净,并涂上工作油液进行装配。4 系统装配好进行试车,切不可在转向泵不工作情况下,用力转动

28、方向盘,以免损坏各传动部件。4.3.2.13电气局部的检修工艺标准4.3.2.13.1蓄电池的使用维护14.2.13.1.1蓄电池必须保持清洁,不可放置任何金属物品,以免发生短路。不要用导体接在蓄电池极柱上,使用短路火花来检查蓄电池是否有电,以免瞬时电流过大,蓄电池容量损失过大,同时烧坏电瓶极柱。4.3.2.13.1.2蓄电池装到车后,必须牢固,以免车辆行使时颠覆碰坏,注液孔上的胶塞需扭紧,以免因振动使电液溢出,并保持胶塞上的透气孔畅通。4.3.2.13.1.3接线夹头和蓄电池接线柱需保持良好的接触,必要时可扭紧线夹螺帽。4.3.2.13.1.4蓄电池电瓶液高度每隔半月检查一次,夏季时每星期检

29、查一次。其高度应超过电瓶防护板10-20 mm,如液面低落,应加蒸馏水,不可加硫酸。4.3.2.13.1.5蓄电池电瓶液比重假设下降1.18以下时,必须进行充电,不能久置,以免极板发生酸化,本机使用的6Q-140蓄电池电流为10A,充电时间为13-18小时。4.3.2.13.2硅整流发电机和调节器的检修工艺标准4.3.2.13.2.1本发电机要求蓄电池负极接铁,否那么会烧坏二极管。4.3.2.12.2.2调节器上标有A和F,接线柱上的线不可接反,否那么会烧坏调节器。4.3.2.13.2.3发电机转动时,禁止用输出火线同磁场接线柱或接铁线短接来检查发电机的发电情况,以免损坏调节器二极管。4.3.

30、2.13.2.4调节器的衔铁和接点间的间隙出厂时已调好,一般勿乱动。4.3.2.13.2.5检查发电机绝缘时,可用万用表高阻挡来检查,不允许使用兆欧表或220V交流电源。4.3.2.13.2.6发电机使用1200小时左右,应进行如下维护检查: 1 用压缩空气吹净各部灰尘,用汽油擦净各部油污。2 清洗检查轴承,假设有明显松动,应予以更换。清洗后,应更换润滑油,充油量以填满轴承空间的2/3为宜。3 检查线圈、转子、二极管,假设发现二极管损坏应更换,更换时讲二极管焊接在端盖或元件上,焊接用的电烙铁,不得大于75瓦,焊接要迅速。 4 检查电刷磨损情况,如磨损过多应更换。 5 检查电刷架和出线螺钉与外壳

31、的绝缘应良好。6 翻开接触器外壳,检查触点有无烧蚀,打磨触点时,可将触点支架衔铁取下,用0号砂纸将触点打光,装上时铁心与衔铁之间隙张力进行法调整,以保证发电机电压不超过其工作压力。4.3.2.13.3起动机使用是应注意的事项4.3.2.13.3.1应经常检查起动机的接线螺栓是否松动,如松动应紧固。4.3.2.13.3.2起动机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清洁,不要将水或油漏入起动机,以免因绝缘降低而发生故障。4.3.2.13.3.3起动机保养时应将其拆开,检查其整流环,假设发现上面有斑点或凹陷的地方,用0号砂纸打磨光,并用汽油擦干净,电刷压力在7.84-9.8N800-1000克力为宜。 4.3.2.14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 4.3.2.14.1传动系统4.3.2.14.64.3.2.14.2.14.3.2.14.2.24.3.2.14.2.54.3.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