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_第1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_第2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_第3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_第4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一、总体构思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二、过程设计1教

2、法学法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2教学流程(1)导入课题: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

3、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2)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3)课文朗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注音:契约(ì) 揽() 悲天悯人()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补充解释词语

4、: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而不能_。?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

5、避责任”。分析课文:?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第2自然段:、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

6、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走近作者

7、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n)人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悯,怜悯,同情。4、关于议论文(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

8、概括。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3)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四、感受作者观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点拨: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点拨: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点拨: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

9、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点拨: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五、研讨课后问题1、第三自然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点拨: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不仅增加了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在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结合上下文思考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点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引用这

10、些话要说明尽责任方能苦中真乐。3、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解除”责任与“卸却”责任有什么不同?点拨: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完成了任务,一身轻松。卸却责任是指逃避责任,其实责任还在自己的身上。六、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来的责任。赏析:文章开头以三个设问句构成排比,引出作者的观点“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人思考。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11、。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七、联系实际,获得生活启发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例: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12、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读完课文,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认识?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有大有小,我们不能躲避、卸却责任,只能尽责任,完成自己的责任,在完成责任中获得快乐。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个人、他人、家庭、社会、国家都会越来越好。3、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任中体会到快乐了吗?点拨: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主要责任是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有其他的责任,如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如,我在值日中体会到快乐,当我努力完成值日时,看到教室非常卫生,感到很高兴。八、课堂

13、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希望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最大痛苦-未尽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结论:人应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政哥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1教学目标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

14、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2学情分析学生素质不高,要循序渐进3重点难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曲为了谁教师阐述:听着这优美动听的歌声,看着这感人的画面,我们不仅要为人民战士们肃然起敬。他们用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他们用行动对责任做出了最好诠释。那么对于责任,梁启超先生又有怎样的见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最苦与最乐,感受他的苦乐观二、作者简介(白板展示)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

15、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三、预习检测1給下列加点字注音:契约(ì) 揽(l) 悲天悯人()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24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43理清文章结构?bA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PB理清文章结构:?请填写以下空格:_是人生最

16、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而不能_。rC提问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q四分析课文(师生探究0(一)?讨论第一部分:(即1、2自然段)M1先读第1段,小组交流提问3作者设问:人生什么最苦?提到哪些事?它们最苦吗?K那他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用原文回答)M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找出论说句+(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

17、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B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22读第2段讨论问题F(1)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作者举了哪些例子?d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q(2)作者进一步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M(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u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K(二)再来看最乐的部分(即3、4自然段)2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g作者引用哪些古语、俗语?其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

18、乐。(三)讨论第三部分:讨论第三部分:第4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b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点拨:从文中找出他日日尽责任.c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看第五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勇于负责不能逃避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五总结本文从是否尽责任的角度,论证了责任的苦与乐。启示我们要勇与尽责,从而获得人生的真正快乐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六巩固练

19、习1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举例说明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的。七拓展延伸1我说你说明责任6346561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周五时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责任是“2谈认识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下述事例,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1)孟佩杰,山西临汾人。5岁时生父不幸车祸离世,生母便将其转送给刘芳英抚养。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椎管萎缩症手术失败而半身不遂,养父为逃避生活重担离家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