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9版第4章章末总结步步高_第1页
18 19版第4章章末总结步步高_第2页
18 19版第4章章末总结步步高_第3页
18 19版第4章章末总结步步高_第4页
18 19版第4章章末总结步步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版:第4章 章末总结(步步高)18-19内容索引系统构建规律整合跟踪训练系统构建系统构建知识建网知识建网死亡率JS波动迁出率初生次生竞争捕食垂直要语必背要语必背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3.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NtN0t,呈“J”型曲线。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4.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种

2、群的数量常常出现波动,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因此 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环境改变时,K值会发生变化。5.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6.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影响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7.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和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及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规律整合规律整合一、“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增长速率曲线种群数量变

3、化曲线与增长速率曲线如图所示,其中a所示为“J”型曲线,b所示为“S”型曲线。把握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时,要从增长条件、增长率变化、有无几个方面进行把握。K值等(1)“J”型曲线是在食物 (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连续增长。 “J”型增长由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2)“S”型曲线是由于环境条件有限,因此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一方面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K值)后相对稳定。 “S”型增长由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不能认为“S

4、”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3)分析“S”型曲线每一段时间变化原因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除食物之外的非生物条件;食物因素;种内斗争(主要因争夺食物而引起的);种间竞争(主要是捕食者的数量增加 )。其中,后三种是主要因素。2.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值的不同表示方法说明:图中 A、B、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值,A、的种群数量为K2 值。可见,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C、D对应例例1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 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 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第1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20年间

5、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解析答案二、数量坐标曲线图所表示的种间关系判断表示种间关系的数量坐标曲线(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个体数量)属于何种种间关系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判断:在同一个变化周期内看是否同步、在同一个变化周期内看变化的方向是否相同、看结果是否表现为一方消亡。按以下规律判断:判断依据是否同步方向是否相同变化结果是否表现为一方消亡同步种间关系互利共生或竞争不同步相同捕食或寄生互利共生相反相同或相反一方消亡都不消亡竞争捕食或寄生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或竞争例例2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

6、所示结果。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 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 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解析答案跟踪训练跟踪训练1.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的是样方法,下列选项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白点表示未统计的个体,其中取样的统计方法有误的是解析解析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条边上及其夹角上的植物个体数, D项错误。12345678解析答案2.(2017河南商丘、开

7、封九校高二上期末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蔓生或丛生的植物不宜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因为此类植物计数解析解析比较困难;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只有随机取样,才能尽量避免主观因素所造成的误差。12345678解析答案3.(2018甘肃临夏中学高二月考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8、2hm(12hm10 0002m)。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 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只/hm212345678解析答案4.(2017杭州八校高二下期中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

9、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B.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C.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 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 “J”型增长12345678解析答案5.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解析导致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导致群落水平结构的非生物因素有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等。12345678解析答案6.某弃耕农田植物种

10、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数物种数量14152540植物类别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三个阶段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釆用样方法获取的D.表中数据表明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第一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12345678解析答案7.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 10只大草履虫和 10只双小核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以枯草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天数2151246

11、0356805088160108061128262148160168062动物双小核草履虫大草履虫12345678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大草履虫单独培养8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_解析解析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的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K值)。(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小草履虫种群增长都属于_(“S” 填“S”或“J”)型增长。解析解析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 “S”型增长。12345678解析答案(3)某同学提出“混合培养时,占优势的双小核草履虫并没有分泌杀死对用混合培养方的物

12、质”的观点。为验证这一观点,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_后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大草履虫,观察其数量变化。_解析解析某同学提出 “混合培养时,占优势的双小核草履虫并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的观点。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可以用混合培养后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大草履虫,观察其数量变化,若大草履虫数量迅速减少,则该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否则正确。12345678解析答案8.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植物种类草蕨类灌木松树落叶树123456地点A371502078地点B55405地点C88200非生物因素风速地点A高地点B低地点C高距地面1.5米的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土壤深度(cm)土壤含氨量(mgkg1)低486.53009.4中353.81004.5高15205152.312345678A 。如果分别用甲、乙(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_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落叶树,则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 _C。12345678解析答案(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 ,查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