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235模拟题_第1页
中医综合-235模拟题_第2页
中医综合-235模拟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综合 -235 总分: 3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20,分数:120.00 1. 心悸属阴虚火旺而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治疗宜选分数: 6.00 A.天王补心丹B.朱砂安神丸C.知柏地黄丸 VD.黄连温胆汤 考点 心悸的治疗 解析 心悸而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乃阴虚相火妄动之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2. 不寐的病理变化为分数: 6.00 A.阳盛阴衰 VB.气血两虚C.阳气缺乏D.胆虚有热 考点 不寐的病因病机 解析 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3. 痫证发作的根本病理因素是分数: 6.00 A. 肝

2、火偏旺,火动生风B. 风阳痰浊,蒙闭心窍 VC. 痰热互阻,腑气不能D. 痰气上扰,气血凝滞 考点 痫证的病因病机 解析 肝、脾、肾的损伤是痫证的主要病理根底,风阳痰浊,蒙闭心窍,流窜经络那么是造成痫 证发作的基 本病理因素。4. 患者吞咽梗涩而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形体渐消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 热,舌质红 干,脉弦细数,治宜选用分数: 6.00 A. 五汁安中饮 VB. 启膈散C. 增液汤D. 通幽汤 考点 噎膈的辨证论治 解析 胃津亏耗,食管失于濡润,故吞咽时梗涩作痛,尤以进食固体食物为甚。口干咽燥,大 便干结,多 为胃肠津亏热结所致。如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那么由化源告竭进

3、而累及肝肾,肝血 肾精交亏。舌质红干, 或带裂纹,脉弦细数,均属津亏内热之候,此属津亏热结之噎膈,治以 五汁安中饮滋养津液。5. 症见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那么减,得寒那么甚,食纳少,舌苔白,脉缓慢者, 证属 分数: 6.00 A. 胃中寒冷 VB. 胃阴缺乏C. 气机郁滞D. 脾胃阳虚 考点 呃逆的辨证 解析 寒邪阻遏,肺胃之气失降,故膈间及胃脘不舒。胃气上冲喉间,故呃声沉缓有力。寒气 遇热那么易于 流通,遇寒那么益增邪势,所以得热那么减,遇寒愈甚。食少,口和不渴,舌苔白润, 脉象缓慢,均属胃中有 寒之象,故证属呃逆之胃中寒冷。6. ?医宗必读?提出治泻九法,以下何法不属九法之中

4、 分数: 6.00 A.淡渗B.升提C.清凉D.燥湿 V 考点 泄泻的历史沿革 解析 ?医宗必读?提出治泻九法为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 涩。燥湿不 在九法之中。7. 以下哪项不是胁痛的病因病机分数: 6.00 A. 肝气郁结B. 瘀血停着C. 肝胆湿热D.脾胃虚寒“ 考点 胁痛的病因病机 解析 胁痛的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胃虚寒不属胁 痛的病因病 机。8. 患者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苔薄,脉弦,应诊断为 分数: 6.00 A. 气结血瘀之积证B. 肝气挟痰之聚证C. 气郁血瘀之积证D.肝气郁滞之聚证 V

5、考点 积聚的辨证 解析 肝失疏泄,气结成形作梗或气机逆乱,故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气散那么胀痛即止。脘胁 之间时或不 适,脉弦均为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之象,故属肝气郁滞之聚证。9. 痰浊头痛的临床特征是分数: 6.00 A. 头痛而眩B. 头痛而空C. 头痛隐隐而晕D. 头痛昏蒙眩晕 V 考点 头痛的临床表现 解析 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10. 患者发热胸闷, 口噤 齿,项背强直, 甚至角弓反张, 手足挛急, 腹胀便秘, 咽干口渴, 心烦急躁, 甚那么神昏谵语,苔黄腻,脉弦数,应属痉证中哪一证候分数: 6.00 A.邪壅经络B.热甚发痉 VC.痰瘀互阻D.阴血亏虚 考

6、点 痉证的辨证 解析 邪热薰蒸阳明气分,宿滞中焦,阳明燥热内结,腑气不通,故胸闷,腹胀,便秘。热盛 伤津,筋脉 失养,那么口噤龄齿,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手足挛急,咽干口渴。热扰神明故 心烦急躁,甚那么神昏谵 语。苔黄腻,脉弦数均为实热壅盛之象,此属热甚发痉。11. 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治宜选用分数: 6.00 A.右归丸B.左归丸C.大补阴丸D.青娥丸 V 考点 腰痛的辨证论治 解析 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以治腰痛。12. 以下关于瘢痕灸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分数: 6.00 A. 选用较小的艾柱B. 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C. 每个

7、艾柱不必燃尽,燃剩四分之一时即更换新柱再灸VD. 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考点 刺灸法 解析 瘢痕灸又名化脓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艾 柱置于腧穴上,一般用小柱,艾柱如麦粒或绿豆大,用火点燃艾柱施灸。每壮艾柱必 须燃尽,除去灰烬后 方可易柱再灸, 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艾火烧灼皮肤,可产生剧痛, 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 轻拍打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 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施灸前必须征得患者同意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瘢痕灸常用于治疗哮喘、 肺痨、瘰 疬等慢性疾患。13.

8、 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相距为 3 寸的两穴是分数: 6.00 A.内关与郗门 VB.孔最与尺泽C.神门与通里D.外关与支沟 考点 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郗门:腕横纹上 5 寸,在桡侧 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神门:手腕部位, 手腕关节手掌侧,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通里: 在前臂掌侧, 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1 寸。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 2 寸,尺桡骨 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 上。支沟:手背腕横纹上 3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

9、池与肘尖的连线 上。14. 与寤寐关系较密切的经脉是分数: 6.00 A. 心包经、阴维脉B. 督脉、肾经C. 心经、阳维脉D. 阳跷脉、阴跷脉 V 考点 经络总论 解析 阴阳跷脉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功能。主治不眠及肢体筋脉出现阳缓阴急。15. 以下关于提插补泻之泻法操作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分数: 6.00 A. 先深后浅B. 提插幅度大C. 提插频率快D. 以下插用力为主V 考点 刺灸法 解析 针刺得气后, 用力为主, 为补法; 主,为泻法。先浅后深, 重插轻提, 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 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16.

10、 根据针灸治疗原那么,寒性病宜 分数: 6.00 A. 补之B. 泻之c.留之 VD. 疾之 考点 治疗总论针灸治疗原那么解析?灵枢经脉?中指出了针灸治病的根本原那么:“盛那么泻之,虚那么补之,热那么疾之,寒那么留之,陷 下那么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17. 八会穴中,脏会所在的经脉是分数:6.00A.脾经B.肝经VC.胃经D.任脉 考点 八会穴 解析 脏、腑、气、血、经、脉、骨、髓会聚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对脏、腑、气、血、 经、脉、 骨、髓的生理功能有着独特的调节作用。依题目要求所示,脏会为章门穴,其为足厥 阴肝经经穴。18. 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相距 2 寸的穴位是分数: 6.00

11、A. 神门与通里B. 照海与复溜C. 间使与郗门 VD. 阴陵泉与地机 考点 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 间使: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郗门:腕横纹上5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 手腕部位, 手腕关节手掌侧,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通里: 在前臂掌侧, 当尺侧 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1 寸。照海:位于足内侧内踝正下凹陷处。复溜:在小腿 内侧,太溪直上 2 寸,跟腱的前方。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地机:位于 阴陵泉穴下 3 寸。故间使、 郗门穴之间距离为 2 寸。19.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的腧穴是分数: 6.00 )A.下关B.听

12、宫 VC.听会D.耳门 考点 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 下关穴,人体穴位之一,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属足阳明 胃经的面部 经穴; 听宫穴位于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张口凹陷处, 属手太阳小肠经; 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前, 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空凹处, 属足少阳胆经; 耳门在面部, 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 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有凹陷处,属手少阳三焦经。20. 在五输穴中,合穴主要治疗分数: 6.00 )A.心下满B.身热C.体重节痛D.逆气而泄 V 考点 腧穴总论 解析 ?难经?详论五输穴,井穴专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 并寒热,合 当逆气

13、而下泄。二、B型题总题数:5,分数:60.00 A. 气厥B. 痰厥C. 血厥D. 暑厥分数: 12.00 1 . 患者恼怒后突然昏倒,呼吸气促,口噤握拳,舌淡红,脉弦。其诊断是分数:6.00 A. VB.C.D.2 . 患者恼怒后突然昏倒,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暗红,脉弦。其诊断是分数:6.00 A.B.C. VD. 考点 厥证 解析 根据病症辨病为厥证。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气 厥实证常由 情志异常、 精神刺激而发作, 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 呼吸气 粗, 口噤握拳,舌苔薄白, 脉伏或沉弦。血厥实证多因急躁恼怒而发,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知 人事

14、,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 脉弦有力。A. 尺泽B. 曲泽C. 曲池D. 少海分数: 12.00 1. 属手少阴心经的腧穴是分数: 6.00 A.B.C.D. V2. 属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是分数: 6.00 A.B. VC.D.考点经络腧穴各论解析少海穴为手少阴心经的腧穴,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曲泽 穴属手厥阴 心包经的腧穴,肘微屈,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 的腧穴,屈肘拱手,在 大肠经曲池穴1寸横纹端。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屈肘,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A. 提插法B. 捻转法C. 循法D.飞法分数:12.00 1.腧

15、穴归经针刺印堂穴,行针宜用分6.00 A.B. “C.D.6.00 )2腧穴归经针刺环跳穴,行针宜用A. 分 数:B.C.D.考点刺灸法 解析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捻转法是将针刺 入腧穴的一 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交替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印堂穴处肌肉浅薄,不适用提 插、循法、飞法;环跳 穴处肌肉肥厚,使用提插法便于行针得气。A. 支沟B. 养老C. 通里D. 间使分数:12.00 1.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的腧穴是分数:6.00 A. VB.C.D.2.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的腧穴是分数:6.00 A.B.C. VD.考点经络腧穴各论腧

16、穴定位解析支沟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养老定位为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侧骨缝凹陷中;通里位于腕横纹上 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间使位于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A.陷下那么灸之B. 菀陈那么除之C. 热那么疾之D. 寒那么留之分数:12.00 1 .阴挺的针灸治疗原那么是分数:6.00 A. VB.C.D.2 .痛痹的针灸治疗原那么是分数:6.00 A.B.C.D. V考点治疗各论解析阴挺的根本病机是气机下陷,胞脉损伤不能维系胞宫,治疗原那么是补脾益肾,固摄胞宫。陷下那么灸 之是针对气虚下陷的治那么。故阴挺的治那么为陷下那么灸之。痛痹的根本病机是寒邪侵袭,闭阻经脉,

17、经脉不 通,治那么为通痹止痛,因寒性凝滞主收引,针刺不宜得气,故应留针侯气, 即寒那么留之。三、X型题总题数:15,分数:120.00 21. 湿热痢临床可见分数:8.00 A. 下痢赤白 VB. 里急后重 Vc.肛门灼热 VD.小便短赤 V考点痢疾的临床表现解析湿热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脉滑数。22. 霍乱的病因为分数:8.00 A.感受时邪VB.情志所伤C.饮食不洁VD.脾胃虚弱考点霍乱的病因解析霍乱主要由于感受暑湿、寒湿秽浊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23. 黄疸的发生,与以下哪些脏腑有关分8.00 )A.肝VB.胆VC.脾VD.胃V考黄疸的病因点军析病

18、:疸的发生,主要是湿邪为患,从脏腑来看,不外脾胃肝胆,且往往由脾胃涉及肝胆24. 水肿的治法主要有分数:8.00 A. 发汗VB. 利尿Vc.攻逐VD.疏肝考点水肿的治疗解析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25. 消渴的病机特点是分数:8.00A.阴虚为本,燥热为标VB.气阴两伤,阴阳俱虚VC.阴虚燥热,变证百出VD.劳欲过度,损伤元气考点消渴的病因病机解析消渴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终致肺燥、胃热、肾虚。病机特点为,阴虚为本,燥 热为标,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日久变证百出,可并发肺痨、水肿、中风等证。26. 遗精的主要病机是分数:8

19、.00 A. 心肾不交 VB. 湿热内蕴 VC. 肾虚不藏 VD. 阴虚火旺 V考点遗精的病因病机解析遗精的病因病机有君相火动,心肾不交;湿热下注,热扰精室;阴液缺乏,虚火内生, 扰动精室; 肾虚精脱,精关不固。27. 治疗风湿热痹可选用分数:8.00A. 白虎桂枝汤 VB. 防风汤c.宣痹汤VD.乌头汤考点痹证的治疗解析风湿热痹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宣痹汤均可选用。28. 耳针治病应注意的事项有分数:8.00A. 老人小儿禁针B.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VC. 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针VD.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禁针考点刺灸法解析耳针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对扭伤的运动障碍的患者,进

20、针后应嘱其适当活动患部, 有助于提高 疗效,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针。29. 以下腧穴中,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分数:8.00A. 下关 VB. 地机C. 梁丘 VD. 梁门 V考点经络腧穴各论解析地机是脾经腧穴,下关、梁丘、梁门均是胃经腧穴。30.F列情况中,不宜立即进行针刺的是分数:8.00 A.过度疲劳VB.精神紧张VC.突然昏厥D.过度饥饿V考点:刺灸法解析针灸具有苏厥醒脑的作用,可以救治昏厥之症,但在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过度饥饿时, 针刺又易 导致晕针等意外情况,这些状况下不宜立即针刺。31. 以下选项中,属于针刺单式补泻手法的是分数:8.00 A. 烧山火B. 徐疾补泻VC.提插补泻VD.迎随补泻V考点刺灸解析经言:虚那么补之,实那么泄之。针刺补泻思想渗透于治疗的各个方面。针刺手法是产生补 泻作用,可 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疾徐补泻:进针慢、退针快,少捻转为补;进 针快、退针慢,多捻转为泻。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针为泻。开合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