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练习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6下面哪
2、两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 )B 齐之习辞者也 所以然者何? D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庞然大物也 幼时记趣C生于淮北则为枳 为其来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缚者曷为者也DEA 对曰:“齐人也,坐盗。”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黄鹤楼7翻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答:翻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9“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自取其辱 或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用两个以上成语概括 )晏子:楚王:10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所向无敌。11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
3、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答:11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12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你知道吗,从现代
4、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答:12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只要能举出事例证明有很多事情是后天学的,而不是先天就决定的就行了。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 _7晏子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是怎样巧妙地运用类比手法的? _ _8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_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9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子,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 _10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结合本文说说晏子外交
5、的 特点。我们应该向晏子学习什么? _6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用来反击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发难。7把“淮南”比作齐,把“淮北”比作楚;把“橘”比作不盗之民,把“枳”比作盗贼。 8略9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人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掷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低头认输。 10晏子外交的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后一问略。 5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5尴尬的笑,害羞的笑,难堪的笑,自嘲无奈的心态。6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6以
6、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7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7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
7、#160;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
8、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用类比的手法义正辞严地捍卫国家的尊严。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
9、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第三单元 十三 人琴俱亡【课内阅读】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解释下面加点文言字的古今义。 (1)何以都不闻消息。 古义:_ 今义:_ (2)子敬素好琴。 古义:_ 今义:_ 2解释下面多义字。 (1)亡:人琴俱亡( ) 亡羊补牢( ) (2)卒:月于亦卒( )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 (1)
10、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语时了不悲。 ( ) (3)弦既不调。 ( ) (4)因恸绝良久。 ( )4翻译下列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_(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_5从文中找出表达子猷子敬兄弟之情的语句。_6作者先描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_7阅读曹植的七步诗,说说人琴俱亡与这首诗所反映的主题有什么异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_(一)1(1)古义:竟、总;今义:全,完全 (2)古义:向来;今义:本来的 2(1)死亡;丢失 (2)死;终于 3(1)病重 (2)完全 (3)已经 (4)气息中
11、止4(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5(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了不悲 (3)都不哭 (4)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5)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6)因恸绝良久 (7)月余亦卒6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7相同点:都写了兄弟之间的关系。不同点:人琴俱亡反映了深厚的手足之情,而七步诗
12、写了骨肉相残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8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_(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9子猷、子敬是兄弟,为什么子敬死了,子猷“了不悲”“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呢?10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亡”,请结合全文,说说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的什么?11子猷为弟弟之死“恸绝良久”,令人感动。如果你是子敬的家人,你将如何规劝子猷?7(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
13、调了。(3)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8(1)“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2)“恸绝”一词强烈地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9子猷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所以后来看到弟弟的琴这个触发物后,竟然哀伤而逝。10一是子猷当时病情严重;二是因为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11示例:子猷叔叔,人死不能复生,您有重病在身,身体要紧,请节哀顺便吧!9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答:10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答:1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答:1
14、2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答:13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答: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10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 11“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
1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斗折蛇行 (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隶而从者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6分)
16、60;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精妙在何处?(4分) 1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7、是什么?(4分) 1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9、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像狗的牙齿 大约 跟随10、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四下里有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11、C12、这一句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表面上写鱼“空游无所依” ,鱼儿在水里游,竟然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水之清,清澈到了透明的程度。13、这一句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氛围和环境
18、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这一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14.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心乐之 ( ) 鱼可百许头 ( )佁然不动( ) 凄神寒骨 ( )翻译句子。(4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3分)答: 22“水皆缥(缥,清白色)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这句话与文中哪句话意思接近?试加以比较赏析,说说相同点和不同
19、之处。(4分)答: 19、(4分)以为乐 大约 愣住的样子 使感到凄凉20、(4分)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因为这的环境过于清静,不能够长久停留,便记下这儿的情况离开了。21、(3分)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2、(4分)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相同点:都是写水的清澈,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借写鱼来表现水的清澈透明。不同点:小
20、石潭记中只有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与朱元思书中既有正面描写,如“水皆缥碧”,也有侧面描写,如写游鱼、细石来表现水的清澈。或与朱元思书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小石潭记中运用了比喻。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如鸣珮环,心乐之。(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4分)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21、(5分)9.选文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 ”相照应。(1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文中描写月色的文句有三句,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出,并翻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地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倒影)。 文中正面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 ,侧
22、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水中藻荇交横 ,均采用 借喻 的修辞。6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 空明(澄澈透明) ,本文是以 作者的行踪顺序来展开描述的。7段运用了 记叙 的表达方式,交代了 时间、地点和赏月的原因 ;段运用了 描写 的表达方式;段运用了 抒情 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画龙点睛之笔,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作者的思想。 。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23、0;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24、160;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5、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_ _四、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26、0;答:_ _五、“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答:_ _ 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_ 七、“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八、“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_ _ 九、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
27、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十、文章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4苏轼对月光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例如著名的水调歌头 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洞仙歌
28、:“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些句子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本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请找出来,并试作分析。4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诗人的寂寞心情,主动前来与他作伴,赋予月光以生命,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自然而生动。月光,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13文中的“闲人”是什么意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 者对自己是一个“闲人”抱什么态度?13文中的“闲人”,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闲人”,恰恰有闲赏月,欣赏美景,这既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
29、。答案 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夜,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五、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
30、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六、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七、月光 竹柏影 比喻八、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九、B(一)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
31、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3分)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1)泥于掌故( ) (2)潴有浅深( )(3)势有曲直( ) (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32、 )(5)冒雨冲风( ) (6)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0翻译下列句子。(6分)(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11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2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13解释下
33、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4分)非咨询不穷其致( )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苟其下无水( )1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中“是”指代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强调了什么。(3分)(一)8. C 9.(1)拘泥(2)水停聚的地方(3)河流的形势(4)代词,这样(5)迎着,顶着(6)成功,10(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11两方面的结果是: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原因:“举”是因为海瑞能
34、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12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14“是”指像海瑞治水那样既躬亲又清廉。强调了治水成功的两个前提条件。(共3分,、晏子使楚(2)1给下列字注音。酣( ) 诣( ) 枳( ) 耶(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晏子将使楚( )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4)今方来,吾欲辱之( ) (5)何以也( ) (6)为其来也( )(7)王曰:
35、“何坐?”( ) (8)吏二缚一人诣王( )( )(9)缚者曷为者也( ) (10)齐人固善盗乎( )()(11)晏子避席对曰() (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3)所以然者何()() (14)入楚则盗() (1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6)圣人非所与熙也() (17)寡人反取病焉()3翻译以下句子。(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 寡人反取病焉。 二、人琴俱亡1给加点字注音。(1)子猷()(2)病笃()(3)索舆()(4)掷地()(5)恸绝()2由今及古,辨识多音多义字的字音和字义。现代汉语 古
36、代汉语(1)中年丧偶(sàng) (1)此已丧(sàng) (2)弃丧回家(sng) (2)便索舆来奔丧(sng) (3)了无睡意(lio) (3)语时了不悲(lio) (4)人影稀疏了(le)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2)何以都不闻消息 ()(3)便索舆来奔丧( )(4)子敬素爱琴( ) (5)便径入坐灵床上( )(6)弦既不调( ) (7)月余亦卒( )4翻译下列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 (2)因恸绝良久。 三、小石潭记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篁() 坻() 嵁() 佁() 俶() 怆() 邃() 翕()2.解释下面加粗的双音节词水
37、尤清洌()青树翠蔓()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悄怆幽邃()3.解释下面加粗的单音节词鱼可百许头() 空游无所依( ) 凄神寒骨( ) 斗折蛇行( ) 悄怆幽邃( ) 其境过清(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环:如鸣佩环( ) 四面竹树环合( )(2)清: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4)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5.翻译下面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记承天寺夜游1.给加点字注音。(1)怀民亦
38、未寝( )(2)水中藻荇交横( )2.解释加点的词。(1)念无与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相与步于中庭( )(4)盖竹柏影也( )(5)寻张怀民(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治水必躬亲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潴有浅深() 非相度不得其情()() 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 好逸而恶劳() 亲劳胼胝()( )远嫌而避怨() 布袍缓带()2.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3)好逸而恶劳(
39、) (4)计利而忘义()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泥于掌故() (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5)不可执一()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7)冒雨冲风()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4.翻译下列句子。(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六、课外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4分) 子无敢食我也。(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 14、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 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D、需求,需要虎以为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3165:2024 EN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ial water quality analyzer system – Photometry
- 2025年浙江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行业运行动态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螺旋泵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薯条行业运行状况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集装箱与国际物流运输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师范大学《节目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商务应用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 绘本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 HCIE-Transmission H12-931认证培训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造血细胞与基本检验方法-细胞化学染色(血液学检验课件)
- 领子的分类详解课件
- 产品质量保证书
- 工厂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内容
- 调节与集合的相关性 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的关系
- 《金融工程》课程教案
- 水轮机结构总体介绍
-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