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圆与相似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初三数学圆与相似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初三数学圆与相似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初三数学圆与相似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初三数学圆与相似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三数学圆与相似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一、相似BC 翻折1 如图所示, ABC 中,AB=AC, BAC=90°, AD BC, DE AC, CDE 沿直线到 CDF,连结AF交 BE、 DE、 DC分别于点G、 H、 I( 1 )求证:AF BE;( 2)求证:AD=3DI【答案】( 1 )证明: 在 ABC中,AB=AC, BAC=90° , D 是 BC的中点, AD=BD=CD, ACB=45, ° 在 ADC中,AD=DC, DE AC, AE=CE, CDE沿直线BC翻折到 CDF, CDE CDF, CF=CE, DCF= ACB=45, &#

2、176; CF=AE, ACF= DCF+ ACB=90 , °在 ABE与 ACF中, ABE ACF( SAS), ABE= FAC, BAG+ CAF=90, ° BAG+ ABE=90,° AGB=90 ,° AF BE2)证明:作IC的中点M,连接EM,由(1) DEC= ECF= CFD=9°0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EC DF, EC=DF, EAH= HFD, AE=DF,在 AEH与 FDH中, AEH FDH( AAS), EH=DH, BAG+ CAF=90, ° BAG+ ABE=90,° AGB=9

3、0 ,° AF BE, M 是 IC的中点,E是 AC的中点, EM AI, DI=IM, CD=DI+IM+MC=3DI, AD=3DI【解析】【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和SAS 证明 ABE A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ABE= FAC,再证明 AGB=9°0 ,可证得结论。( 2)作IC 的中点M,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 EAH= HFD, AE=DF,利用AAS 证明 AEH 与 FDH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中位线的性质解答即可。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2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点A 的坐标为 (4, 0),且当x2

4、和 x 5 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y 相等1 )求实数a, b 的值;( 2)如图 ,动点E, F 同时从 A 点出发,其中点E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 边向终点 B 运动,点F 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C 方向运动当点E 停止运动时,点 F 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连接EF,将 AEF沿 EF翻折,使点A落在点D 处,得到 DEF.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 DCF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设 DEF与 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 t的函数关系式【答案】( 1 )解:由题意得:,解得:a= , b=(2)解: 由(1)知二次函数

5、为.A(4,0),B(1,0),C( 0,2), OA=4, OB=1, OC=2, AB=5, AC= , BC= , AC2+BC2=25=AB2 , ABC为直角三角形,且 ACB=90° AE=2t, AF=t, .又 EAF= CAB, AEF ACB, AEF= ACB=90,° AEF沿 EF翻折后,点A落在x轴上点 D处;由翻折知,DE=AE, AD=2AE=4t, EF= AE=t假设 DCF为直角三角形,当点F 在线段AC上时: )若C 为直角顶点,则点D 与点 B 重合,如图2,AE= AB= t= ÷ 2=;)若 D 为直角顶点,如图3 C

6、DF=90,° ODC+ EDF=90 ° EDF= EAF, OBC+ EAF=90, ODC= OBC, BC=DCOC BD,OD=OB=1,AD=3,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 DFC> 90°, DCF为钝角三角形综上所述,存在时刻t,使得 DCF为直角三角形,t= 或 t= )当0<t 时,重叠部分为 DEF,如图1、图 2, S= × 2t ×2;t=t )当 < t 2 时,设 DF与 BC相交于点G,则重叠部分为四边形BEFG,如图4,过点 G 作GHBE于H,DB=AD AB=4t 5, =4t 5,

7、 m= ( 4t 5),S=S DEF S DBG= × 2t ×t( 4t 5) × ( 4t 5) =;)当2< t 时,重叠部分为 BEG,如图5BE=DE DB=2t(4t 5) =5 2t, GE=2BE=2( 5 2t),S= ×( 5 2t) ×2 ( 5 2t) =4t2 20t+25 综上所述:【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抛物线的图像经过点A,以及当x=-2 和 x=5 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 y 相等两个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即可。( 2) 由 x=0 及 y=0 时,求出点A、 B、 C 三点的坐标,以及线段

8、OA、 OB、 OC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 ABC 是直角三角形,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出线段AD、 AE、 AF(即DF)的长,则根据AE、 EF、 OA、 OC 的长以及公共角 OAC 能判定 AEF、 AOC 相似,可证得 AEF也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及 AEF是直角;若 DCF是直角三角形,可分成三种情况讨论:i)点C 为直角顶点,由于 ABC 恰好是直角三角形,且以点C 为直角顶点,所以此时点B、 D 重合,由此得到AD 的长,进而求出t 的值;ii)点 D 为直角顶点,此时 CDB 与 CBD恰好是等角的余角,由此可证得OB=OD,再得到 AD 的长后可求出t 的值;iii)

9、、点F 为直角顶点,当点F 在线段AC上时, DFC是锐角,而点F 在射线 AC的延长线上时, DFC又是钝角,所以这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此题需要分三种情况讨论:i)当点 E 在点 A 与线段 AB 中点之间时,即当0< t ,两个三角形的重叠部分是整个 DEF;ii)当点E在线段AB 中点与点O 之间时,即< t2 时,重叠部分是个不规则四边形,根据S=S DEF S DBG 可求解。iii)当点E在线段OB 上时,即2< t 时,重叠部分是个小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31 )问题发现如图 1 ,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a, BC=b,点P 在矩形A

10、BCD的对角线AC上,Rt PEF的两条直角边PE,PF分别交BC,DC于点M,N,当 PMBC,PNCD时,=(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2)拓展探究在(1)中,固定点P,使 PEF绕点P 旋转,如图2, 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2 的情形给出证明( 3)问题解决如图3,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BC=a,点P 在对角线AC 上, M, N 分别在BC, CD上,PM PN,当 AP=nPC时,( n 是正实数),直接写出四边形PMCN 的面积是(用含 n, a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1 )(2)解:如图3,过P 作PGBC于G,作PHCD于H,则 PGM= PHN=9

11、6;0 , GPH=9°0 Rt PEF中, FPE=90 ° GPM= HPN PGM PHNPG AB, PH AD 可得,,故答案为3)【解答解:(1) 四边形 ABCD是矩形, AB BC, PM BC, PMC ABC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D=90,° PM BC, PN CD, PMC= PNC=90 =° BCD, 四边形 CNPM 是矩形, CM=PN,故答案为;( 3 ) PM BC, AB BC PMC ABC当 AP=nPC时(n 是正实数), PM= a 四边形 PMCN 的面积 =故答案为:【分析】(1 )由题意易得 P

12、MC ABC,可得比例式,由矩形的性质可得CM=PN,则结论可得证;( 2)过 P 作PGBC于 G,作PHCD 于H,由辅助线和已知条件易得PGMPHN,则得比例式,由(1 )可得比例式,即比值不变;3)由(2)的方法可得,则四边形PMCN 的面积 =4 如图( 1 ),在矩形DEFG 中,DE=3, EG=6,在Rt ABC 中, ABC=90°, BC=3,AC=6, ABC的一边BC和矩形的一边DG在同一直线上,点C和点 D 重合,Rt ABC将从D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DG 方向匀速平移,当点C 与点 G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解答下列问题:( 1)如

13、图(2),当AC过点E时,求 t的值;( 2)如图(3),当AB与 DE重合时,AC与 EF、 EG分别交于点M、 N,求CN的长;(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Rt ABC与 EFG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求出y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t 的取值范围【答案】( 1 )解:如图(2),当AC过点E时,在 Rt ABC中,BC=3, AC=6, BC所对锐角 A=30 ,° ACB=60,°依题意可知 ABC= EDC=9°0, ACB= ECD, ABC EDC,即, CD= , t=CD= ;( 2)解:如图(3), EDG=9°0, DE=3,

14、EG=6, DG=3,在 Rt EDG中,sin EGD=, EGD=30,° NCB= CNG+ EGD, CNG= NCB EGD=60° 30 °=30 °, CNG= EGD, NC=CG=DG BC=3 3;3)解:由(1)可知,当x> 时, ABC与 EFG有重叠部分分两种情况: 当 < t 3 时,如图(4),N 作直线 ABC与 EFG有重叠部分为 EMN,设AC 与 EF、 EG分别交于点M、 N,过点NP EF于 P,交DG于 Q,则 EPN= CQN=9°0, NC=CG, NC=DG DC=3 t,在 Rt

15、NQC中,NQ=sin NCQ× NC=sin60° ×( 3 t) =, PN=PQ NQ=3=, PMN= NCQ=60,° sin PMN= , MN=t在矩形DEFG中,EF DG, MEN= CGN, MNE= CNG, CNG= CGN, EMN= MNE, EM=MN, EM=MN=t , y=S EMN= EM?PN= 当 3< t 3 时,如图(5),P、 Q, AC 与 EF、 ABC 与 EFG重叠部分为四边形PQNM,设AB 与 EF、 EG分别交于点EG分别交于点M、 N,则 EPQ=90°, CG=3 t,S

16、EMN=EP=DB=t 3, PEQ=30,在 Rt EPQ中,PQ=tan PEQ× EP=tan3× 0( t° 3) =S EPQ= EP?PQ= ( t 3) ×y=S EMN S EPQ= (综上所述,y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y=【分析】(1)证 ABC EDC,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D 的值,即可求t;( 2) 利 用 勾 股 定 理 求 出 DG 的 值 ,则由角 函 数 可 EGD=3°0 , 进 而 可 证 得CNG= EGD,则NC=CG=DG BC,可求出答案;3)根据重叠部分可确定x 的取值范围,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

17、式可求出函数解析式5 如图,抛物线经过,两点,与y 轴交于点C,连接AB, AC, BC1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证:AB 平分;M,使得是以 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 1 )解:将,代入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解:,取,则,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在和中,平分3)解: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与点E,交BC与点F抛物线的对称轴为,则,又,【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将点同理:,A、 B 两点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a、 b 的值,即可解答。( 2)利用勾股定理,在Rt AOC

18、中,求出AC 的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BD 的长,由点B、 C的坐标,求出BC的长,可证得BD=BC,然后证明 ABC ABD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3)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与点E,交BC与点F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就可求出AE 的长,再利用点A、 B 的坐标,求出tan EAB的值,再由 M'AB = 90 °,求出tan M'AE的值,求出M'E 的长,就可得出点M 的坐标,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点M 的坐标,即可解答。6 已知顶点为抛物线经过点,点(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直线 AB 与 x 轴相交于点M,y 轴相

19、交于点E,抛物线与y轴相交于点F,在直线 AB 上有一点P,若 OPM= MAF,求 POE的面积;3)如图2,点Q 是折线 A-B-C上一点,过点Q 作 QN y 轴,过点E 作 EN x 轴,直线QN 与直线 EN相交于点N,连接QE,将 QEN沿 QE翻折得到 QEN1 , 若点N1落在x轴上,请直接写出Q 点的坐标.【答案】( 1 )解:把点代入解得: 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或2)解: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kx+b,代入点A、 B 的坐标得:解得: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y=-2x-1,E( 0,-1),F( 0,),M( -0),OE=1, FE= , OPM= MAF,当

20、OP AF 时, OPE FAE, OP= FA=设点 P( t,-2t-1 ) , OP=化简得:(15t+2)(3t+2) =0,解得S ope=O· E·,t=- 时 , S OPE=1× =,t=- 时 , S OPE=× 1 × =综上, POE的面积为或 .( 3) Q( - ,) .-1 ),【解析】【解答】(3)解:由(2)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2x-1,E( 0,设 Q( m, -2m-1 ) ,N1( n, 0), N ( m,-1 ) , QEN沿 QE翻折得到 QEN1NN1 中点坐标为(,),EN=EN1 ,N

21、N1 中点一定在直线AB上, N 1 ( - -m, 0), EN2=EN12 , m2=( - -m) 2+1,解得: m=- , Q( - ,) .【分析】(1 )用待定系数法将点B 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a 值 .( 2)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kx+b,代入点A、 B 的坐标得一个关于k 和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直线AB 解析式,根据题意得E( 0, -1),F( 0, - ), M( - , 0),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OP= FA=,设点P( t,-2t-1 )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t 值,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 POE的面积 .( 3)由(2)

22、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2x-1,E( 0, -1),设Q( m, -2m-1 ) ,N1( n,0),从而得N( m,-1 ) ,根据翻折的性质知NN1 中点坐标为(,)且在直线 AB 上,将此中点坐标代入直线AB 解析式可得n=- -m,即 N1( - -m, 0),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m2=( - -m) 2+1,解之即可得Q点坐标 .7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 E,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 ECF 45°, CF的延H,连接AC, EF,GH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G, CE的延长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 1 )求 AHC与 ACG的大小

23、关系(“> ”或 “< ”或 “ ”)( 2)线段AC, AG, AH 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3)设AE m, AGH 的面积 S 有变化吗?如果变化请求出S 与 m 的函数关系式;如果不变化,请求出定值 请直接写出使 CGH是等腰三角形的m 值【答案】( 1 ) 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AB CBCD DA 4, D DAB 90 ° DAC BAC45 °, AC, DAC AHC+ ACH45 °, ACH+ ACG 45 °, AHC ACG故答案为( 2)解:结论:AC2 AG?AH 理由: AHC ACG , CAH CAG

24、 135°, AHC ACG,AC2 AG?AH ( 3)解: AGH 的面积不变×( 4) 2 16理由: S AGH?AH?AGAC2 AGH的面积为16 如图 1 中,当GC GH 时,易证 AHG BGC ,可得AG BC 4, AH BG 8,BC AH ,,AEAB如图 2 中,当CH HG 时,易证AH BC 4, BC AH , 1, AE BE 2在 BC上取一点M , 使得 BM BE , BME BEM 45 °, BME MCE+ MEC , MCE MEC 22.5 , ° CM EM , 设 BM BE m , 则 CM EM

25、 m , m+ m 4, m 4( 1 ), AE 4 4( 1 )8 4,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 的值为或 2 或 8 4【解析】【分析】(1 )证明 DAC= AHC+ ACH=4°5 , ACH+ ACG=4°5 ,即可推出 AHC= ACG;(2)结论:AC2=AG?AH只要证明 AHC ACG 即可解决问题;(3) AGH 的面积不变理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分三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8 如图1,在 ABC 中,在 BC 边上取一点P,在AC 边上取一点D,连AP、 PD,如果 APD 是等腰三角形且 ABP与 CDP相似,我们称 APD 是 AC

26、边上的 “等腰邻相似三角形”.( 1 )如图2,在 ABC 中 AB=AC, B=50°, APD 是 AB 边上的 “等腰邻相似三角形”,且AD=DP, PAC= BPD,则 PAC的度数是;(2)如图3,在 ABC中,A=2C,在AC边上至少存在一个“等腰邻相似APD”,请画出一个AC边上的“等腰邻相似 APD” ,并说明理由;( 3)如图4,在Rt ABC 中 AB=AC=2, APD 是 AB 边上的 “等腰邻相似三角形”,请写出AD 长度的所有可能值.【答案】( 1 ) 30°( 2)解:如图3 中, APD是 AC边上的 “等腰邻相似三角形”,理由:作 BAC的

27、平分线AP 交 BC于 P,作PD AB交 AC于 D, BAP= PAD= DPA, CPD= B,DP=DA, CAB=2 C, BAP = C, APD是等腰三角形且 APB与 CDP相似, APD是 AC边上的“等腰邻相似三角形” )解:如图3中,当 DA=DP时,设 APD= DAP=x, 若 BPD= CAP=90° -x, BDP= CPA=2x, 90 ° -x+2x+x=180 ,° x=45 ,° 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知AD=1; 若 PDB= CAP时,设 APD= DAP=x,得到 PDB= CAP=2x,易知x=30&#

28、176;,设 AD=a,则AP= BPD CPA,解得,如图 4 中,当PA=PD时,易知 PDB是钝角, CAP是锐角,Z PDB=Z CPA 则 BPX CPA设 AD=a,贝U BD=2-a, BP RW - (2 a) - J , AC=2,A - - (2 a)=二,解得a= /二/,如图 5 中,当 AP=AD 时,设 Z APD=Z ADP=x,则 ZDAP=180 -2x ,易知 Z PDB 为钝角, Z CAP为锐角,Z PDB=Z CPA=180-x, Z CAP=90-Z DAP=90 - (180 -2x) =2x-90 , 在 APC 中,2x-90 +180 -x+

29、45 =180 , 解得x=45°,不可能成立.综上所述.AD的长为1或 3 或-2点【解析】【解答】(1)解:如图2中, . AB= AC, DA=DP,Z B= ZC, Z DAP= Z DPA, Z PAC= Z BPD,Z APC= Z BDP= Z DAP+ Z DPA Z APC= ZB+ Z BAP,Z B= Z PAB= 50 ; Z BAC= 180-50 =60 ;Z PAC= 30故答案为300【分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证明/ B= / PAB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3中,作/ BAC的平分线AP交BC于P,作PD/ AB交AC于D,根据平行

30、线的性质和 角平分线定义可得 Z BAP=Z PAD=Z DPA Z CPD=Z B,结合Z A=2Z C可证 APD是等腰三 角形且AAPB与ACDP相似,即可解决问题.(3)分三种情形讨论:如图3'中,当DA=DP时;如图4 中,当PA PD时;如图5 中,当AP AD 时;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二、圆的综合9 如图,以O 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点A, C在 O 上, OAC=60° ( 1 )求 AOC的度数;( 2) P 为 x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PA=OA,连接PC,试判断PC与 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有一动点M 从 A 点出发,在 O 上按顺时

31、针方向运动一周,当S MAO=S CAO时,求动点 M 所经过的弧长,并写出此时M 点的坐标【答案】(1 ) 60°;(2)见解析;(3)对应的M 点坐标分别为:M 1( 2,2 3 )、 M2(2,2 3 )、M3(2, 2 3 )、M4( 2, 2 3 )【解析】【分析】( 1)由于 OAC=6°0,易证得 OA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 AOC=6°0 ( 2)由(1 )的结论知:OA=AC,因此OA=AC=AP,即OP边上的中线等于OP的一半,由此可证得 OCP是直角三角形,且 OCP=9° 0,由此可判断出PC与 O 的位置关系( 3)此题应考虑多

32、种情况,若 MAO、 OAC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高必相等,因此有四个符合条件的M 点,即:C点以及C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可据此进行求解【详解】( 1 ) OA=OC, OAC=6°0 , OAC是等边三角形,故 AOC=6°0 ( 2)由(1 )知:AC=OA,已知PA=OA,即OA=PA=AC;1 AC= OP,因此 OCP是直角三角形,且 OCP=90°,2而 OC是 O的半径,故 PC与 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3)如图;有三种情况: 取 C 点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则此点符合2 3 );点的要求,此时点的坐标为:M 1 ( 2,劣弧 MA 的长

33、为:604180 取 C 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此点也符合 2 3 );点的要求,此时点的坐标为:M2 (2,1204劣弧 MA 的长为:180 取 C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此点也符合2 3 );83;点的要求,此时点的坐标为:M 3(2,2404优弧 MA 的长为:2404180163; 当 C、 M 重合时,C 点符合M 点的要求,此时M 4( 2, 2 3 );优弧 MA 的长为:3004180203综上可知:当S MAO=S CAO时,动点M 所经过的弧长为4 , 8 , 16 , 20 对应的 M 点坐3333标分别为:M1(2,2 3 )、 M2(2,2 3 )、M3(2,2 3

34、)、M4(2,2 3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以及弧长的计算方法,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不要漏解10 如图,已知 ABC内接于 O, BC交直径AD 于点E,过点C作 AD 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G,垂足为F连接OC1 )若2)若3)在(G=48° ,求 ACB的度数;AB=AE,求证: BAD= COF;2)的条件下,连接OB,设 AOB 的面积为S1, ACF的面积为S2若1S1tan CAF= ,求 的值2S23【答案】(1 ) 48°( 2)证明见解析(3)4【解析】【分析】( 1 )连接CD,根据圆周角定理和垂直的定义可得结论;( 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

35、性质得: ABE= AEB,再证明 BCG= DAC,可得C?D ?PB ?PD ,则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可得结论;(3)过O 作OGAB 于G,证明COFOAG,则OG=CF=x,AG=OF,设OF=a,则OA=OC=2x-a,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得:(2x-a) 2=x2+a2,则a= 3 x,代入面积公式可得结4论【详解】( 1 )连接 CD, AD 是 O 的直径, ACD=90,° ACB+ BCD=90,° AD CG, AFG= G+ BAD=90 ,°BAD=BCD,ACB=G=48 °;( 2) AB=AE

36、,ABE=AEB,ABC=G+ BCG, AEB= ACB+DAC,由(1)得: G= ACB,BCG=DAC, C? D ?PB , AD 是 O 的直径,AD PC, C? D P?D , C? D ?PB ?PD , BAD=2 DAC, COF=2 DAC, BAD= COF;( 3)过O 作 OG AB 于 G,设CF=x,1 CF tan CAF= =,2 AF AF=2x, OC=OA,由(2)得: COF= OAG, OFC= AGO=90,° COF OAG, OG=CF=x, AG=OF,设 OF=a,则OA=OC=2x a,Rt COF中,CO2=CF2+OF2

37、, ( 2x a) 2=x2+a2,a=3x,43 OF=AG= x,4 OA=OB, OG AB, AB=2AG=3x,2圆的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垂径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1 )根据圆周角定理找出 ACB+ BCD=9°0;( 2)根据外角的性质和圆的性质得:C?D ?PB ?PD ;(3)利用三角函数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11 如图, O 的半径为6cm,经过 O 上一点 C作 O的切线交半径OA的延长于点B,作 ACO的平分线交 O 于点D,交OA于点F,延长DA交 BC于点E( 1 )求证:AC O

38、D;试题分析:(1 )由OC=OD, CD平分 ACO,易证得 ACD= ODC,即可证得AC OD;( 2) BC切 O于点C, DE BC,易证得平行四边形ADOC是菱形,继而可证得 AOC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得: AOC=60°,继而求得弧AC的长度试题解析:(1 )证明:OC=OD, OCD= ODC CD平分 ACO, OCD=ACD, ACD=ODC, AC OD;( 2) BC切 O 于点C, BC OC DE BC, OC DE AC OD, 四边形 ADOC是平行四边形OC=OD, 平行四边形ADOC是菱形, OC=AC=OA, AOC是等边三角形, AOC=60&#

39、176;, 弧 AC的长度=60 6 =2 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弧长公式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 如图,PA、 PB是 O的切线,A, B 为切点, APB=60°,连接PO并延长与 O交于C 点,连接AC、 BC( )求 ACB的大小; )若 O 半径为1,求四边形ACBP的面积 ) 60°;( ) 3 3分析:( )连接AO,根据切线的性质和切线长定理,得到OA AP, OP 平分 AP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CB的(n)根

40、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等底同高的性质求三角 形的面积即可.详解:(I )连接OA,如图,.PA、PB是。的切线,OAXAP, OP平分/APB,1Z APO=- Z APB=30 ,2Z AOP=60 ,-.OA=OC,Z OAC=Z OCA,1Z ACO=- AOP=30 ,2同理可得Z BCP=30 ,Z ACB=60 ;(n )在 RtOPA 中,. Z APO=30 ,AP= OA= , OP=2OA=2, .OP=2OQ1而 Sa op4X 12Saaog=-Spag=2二四边形ACBP的面积=2Saacr±&2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

41、质,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 是解题的关键.13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Ab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 Ab所在圆的圆心°;(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 若 ?AB 的中点 C 到弦 AB 的距离为20m, AB 80m ,求 ?AB 所在圆的半径分析: 1 连结AC、 BC,分别作AC和 BC的垂直平分线,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点O,如图 1;2 连接 OA, OC, OC 交 AB 于 D,如图2,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由C 为 A?B 的中点得1到 OC AB , AD BD AB 40 ,则 CD 20,设e O的半径为r,在RtVOAD中利用

42、勾股定理得到r2 (r 20)2 402,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 1 如图1 ,点 O 为所求;2 连接OA, OC, OC 交 AB 于 D,如图2,Q C 为 ?AB 的中点,OC AB ,1AD BD AB 40 ,2设 e O 的半径为r,则OA r, OD OD CD r 20 ,在 RtVOAD 中,Q OA2 OD 2 AD 2,r2 (r 20)2 402,解得r 50,即 ?AB 所在圆的半径是50m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把实际问题与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能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14 如图 1,已知AB是 O 的

43、直径,AC是 O 的弦,过O点作OF AB交 O 于点 D,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点G是 EF的中点,连接CG(1)判断CG与 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2OB2 BC?BF;(3)如图2,当DCE2F,CE3,DG2.5 时,求DE的长【答案】(1 ) CG与 O相切,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 DE 2【解析】【分析】( 1 )连接CE,由AB 是直径知 ECF是直角三角形,结合G 为 EF中点知 AEO GEC GCE,再由OAOC知OCAOAC,根据OFAB 可得 OCA+GCE90 °,即OC GC,据此即可得证;BC AB( 2)证 AB

44、C FBO得,结合AB 2BO即可得;BO BF( 3)证ECD EGC得 EC ED ,根据CE 3, DG 2.5 知 3 DE ,解之可EG ECDE 2.53得【详解】解:(1) CG与 O 相切,理由如下:如图 1,连接CE, AB 是 O 的直径, ACB ACF 90 °, 点 G 是 EF的中点, GF GE GC, AEO GEC GCE, OA OC, OCA OAC, OF AB, OAC+ AEO 90 °, OCA+ GCE 90 °,即OC GC, CG 与 O 相切;(2) AOEFCE90°, AEOFEC, OAE F,

45、又 B B, ABC FBO,BC AB,即BO?AB BC?BF,BO BF AB 2BO, 2OB2 BC?BF;( 3)由(1 )知GC GE GF, F GCF, EGC 2 F,又 DCE 2 F, EGC DCE, DEC CEG, ECD EGC,EC ED,EG EC CE 3, DG 2.5,3 DEDE 2.53整理,得:DE2+2.5DE 9 0,解得:DE 2 或 DE4.5(舍),故 DE 2【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15 如图 1 ,等边 ABC的边长为3,分别以顶点B、 A、 C为圆心,BA长为半径作?AC 、C?B 、 ?BA,我们把这三条弧所组成的图形称作莱洛三角形,显然莱洛三角形仍然是轴对 称图形,设点l 为对称轴的交点( 1 )如图 2,将这个图形的顶点A与线段 MN 作无滑动的滚动,当它滚动一周后点A与端点 N 重合,则线段MN 的长为;( 2)如图3,将这个图形的顶点A与等边 DEF的顶点D重合,且AB DE, DE=2 ,将它沿等边 DEF的边作无滑动的滚动当它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时,求这个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所扫过的区域的面积;( 3)如图4,将这个图形的顶点B 与 O 的圆心 O 重合, O 的半径为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