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生产工艺_第1页
谷氨酸生产工艺_第2页
谷氨酸生产工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谷氨酸生产工艺生物技术081郁海东08010071摘要: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愈基,化学名称为a -氨基戊二酸。谷氨酸是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22。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 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 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 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响。目前,我国许多工厂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谷氨酸产率,如选育高产菌种、改良发酵工艺、搞好发酵控制、引进微机控制、增加控制参数等。这些方法对于提高 谷氨酸产率非常有效。谷氨酸是生产味精的主要原料,随着发酵法生产谷氨酸技术的开展, 我国味 精生产始

2、于1923年,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味精生 产技术也在不断变革,由创立之初的以面筋、豆粕为原料水解法生产工艺,改变 为现在以淀粉为原料发酵法生产工艺,发酵法生产工艺从1964年在上海味精厂 首次投入生产以来,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 菌种的突破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进展更快,进入九十年代,尤其九五年后, 技术进步较快,目前行业最好水平时仅少数厂家制糖收率99恕上,发酵产 酸11-12%,转化率59-62%,提取收率96-98%ft制收率96%与80年代比拟全行 业平均制糖收率提高了10%发酵产酸率提高了117%转化率提高了43%提取 收率

3、提高了20%精制收率提高了8.8%,综合技术指标淀粉消耗下降了166%关键词:菌种、培养基选择、发酵工艺、别离纯化、质量控制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斜面培养,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 发酵液。谷氨酸菌种的生产谷氨酸生产菌为谷氨酸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黄色短杆菌。我国主要使用的 是北京棒杆菌D110、北京棒杆菌ASI。299、锯齿棒杆菌等。谷氨酸生产菌种保 藏常用液氮保存法。在已报道的谷氨酸生产菌种中,除牙胞杆菌外,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革 兰氏阳性,菌体为球形、短杆至棒状、不形成芽抱,没有鞭毛、不能运动。需要 生物素作为生长因子,在通气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可

4、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转化选育法、转导选育法、重组DNA技术构建 谷氨酸工程菌、固定化细胞技术发酵生产谷氨酸。 经研究,谷氨酸的分泌是由细 胞膜控制的。谷氨酸发酵培养制备发酵原理1.合成途径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 支路HM磁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毯 酸循环,生成a-酮戊二酸。a-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当生物素缺乏时,菌 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那么转为乳酸发酵。因此,一般将生物素 控制在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

5、酸不断地排到 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研究说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 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 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生物素是不饱和 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 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 之一。因此,磷脂的合成量也相应减少,这就会导致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 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2.发酵过程在发酵过程中,氧、温度、pH和磷酸盐等的调节和控制如下:氧。谷 氨酸产生菌是好氧菌,通风和搅拌不仅会影响菌种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 而且会

6、影响发酵周期和谷氨酸的合成量。尤其是在发酵后期,加大通气量有 利于谷氨酸的合成。温度。菌种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2 Co当菌体生长到稳定期,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产酸,因此,在发酵后期,可将温度提高 到3437 C。pH。谷氨酸产生菌发酵的最适pH在7.08.0。但在发酵过 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会不断变化。如随着氮源的利用,放出氨,pH会上升;当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时,pH会下降。磷酸盐。它是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必需的,但浓度不能过高,否那么会转向缴 氨酸发酵。发酵结束后,常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等进行提取。操作步骤1 .一级种子培养工与制:按以下培养基配方配制1000ml一

7、级种子培养基。 按20监液量分装后,于121C灭菌30min冷却备用。葡萄糖2.5%,尿素0.5%,硫酸镁0.04%,磷酸氢二钾0.1%,玉米浆2.53.5%硫酸业铁、硫酸铤各20ppm pH7.02.一级种子培养:将斜面菌种接入已灭菌冷却的种子培养基中250ml三角 瓶内接入12环于32C 1C、250r.p.m条件下培养12h。一级种子质量 要求:种龄12h pH6.4土0.1光密度:净增O.D值0.5以上无菌检查阴性,噬菌体检查无。3.二级种子培养基配制:按以下培养基配方配制1000ml二级种子培养基,并按20监液量分装于三角瓶中后,于121C灭菌30min冷却备用。水解糖2.5%玉米浆

8、2.53.5% K2HPO4 0.15%MgSO4 0.04尿素0.4%FeSO4 2ppmMnSO4 2ppm pH 6.87.04.二级种子培养:在已灭菌的二级种子培养基中,按0.51.0%接入上述已 培养好的一级种子,于32C 1C、250r.p.m条件下培养78h,二级种子质 量要求:种龄78h pH 6.87.2 OD值净增0.5左右无菌检查一、噬菌体无、残糖消耗1%左右镜检生长旺盛,排列整齐,G+5.发酵培养基配制按以下培养基配方制发酵培养基,并按20%液量分装于250ml三角瓶中, 水解糖10%甘蔗糖蜜0.180.22%, 玉米浆0.10.15%, Na2HPO40.17% KCl 0.12%、MgSO4 0.04%用NaOH5%溶液调pH 7.20于110C灭菌20min冷却备用。6.发酵:按810%勺接种量在发酵培养基中接入合格的二级种子注, 于35 C土1C、250 r.p.m条件下发酵35h,发酵过程中从第4h后开始用无菌注射 器补入尿素, 尿素流加按pH值进行控制即8h前pH 7.07.6 ; 8h后pH7.27.3 ,2024hpH7.07.1 , 2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