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现状_第1页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_第2页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_第3页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_第4页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展望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在英国金融时报高端论坛上的讲话2010年9月16日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出席本次英国 金融时报高端论坛。下面我就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挑战及未来谈几点看法。一、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三大成就”一是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截至2010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87.2万 亿元,负债总额82.3万亿元,分别是2003年银监会刚成立之时资产和负债总额的 3.2倍和3.1 倍,全部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从 2003年的-2.98%上升到今年二季度末的11.1%,拨 备覆盖率也大幅增长至186% 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前1000家

2、银行排名中,来自中 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至84家。二是银行业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明显改善。价值意识、资本约束意识、风险管理意识和品牌意识深入人心,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和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等先进管理方法得 到重视和应用。银行业公司治理基本框架已建立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持续增强,业务操作流程不断优化。 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 要求开发内部评级法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银监会的倡导,主动改变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努力满足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和“三农”发展的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 服务,业务功能也大大扩展。三是银行业审慎监管框架逐

3、步成熟。近年来,银监会建立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杠杆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比例控制、流动性比率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探 索实施宏观审慎监管, 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监管和动态拨备的监管框架,强化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防火墙,加强股东监管和关联关系控制和利益冲突监管,提出了房贷比率控制等一系列简单、透明、有效的监管政策。出台了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贷款风险管理和 支付流程进行了革命性改革。银监会成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式成 员,综合并表监管能力也逐步得到国际认可。二、中国银行业发展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险

4、还在蔓延,欧洲主要国家的财政平衡政策可能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经济复苏重新陷入疲弱状态,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国内实体经济虽然企稳向好趋势明显,但仍存在下行风险。 出口环境仍不理想,全球贸易景气度仍在低位徘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将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地方新上投资项目仍在快速增长, 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二是地方政府代偿性风险还比较突出。据银行业6月末自查初步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贷款余额大约为 7万多亿,2009年同比增长了一倍,很多贷款项目都是应对金融危机 期间发放的,贷款主体合规

5、性、 地方政府担保合法性、 贷款项目的现金流和担保方式存在一 些问题,地方财政代偿性风险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应该说,这些平台公司对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启动内需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要求,开展了平台公司贷款的自查和 清理。在严控新项目贷款风险的基础上,督促银行开展项目合规性的再评估,落实第一、第二还款来源,做实抵质押和担保管理,年底前重新分类,相应提足拨备,做好坏账核销。从 目前初步掌握的情况看, 平台公司贷款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但长期来看,如何控制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向银行体系转移,如何完善地方政府举债模式和

6、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价格虚高的现象。 近几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今年1月和4月,国务院又出台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国十一条”和“新国十条”,启动了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新政。为落实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防范房贷风险,近几年来银监会相继出台了 “二套房”政策、完善了土地和在建工程 抵押政策、督促银行实行房地产授信名单式管理,开展了房地产信贷以及和房地产紧密相关的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信贷的压力测试。虽然中国不会出现美

7、国式的“次贷”危机,但 房地产信贷质量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和风险水平。除了房地产外,最近几年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多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 防止产能过剩。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将直接反映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有过这样的教训。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也是银行业长远发展的依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业既要防范信贷风险,也要运用信贷 资源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这些都是时代任务和历史责任,也是对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的考验。三、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三个展望”一是中国银行业将更加具有竞争力。中

8、国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提升,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 6-8%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 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会加速,存贷款利差将会缩窄,传统的“吃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2009年全球银行业1000强中,中国银行业资本占 9%但盈利却占到了 25%这种局面将会改变。一方面,大 型、复杂的银行将更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另一方面,中小商业银行 将选择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零售银行、中小企业银行、资金交易银行、社区银行等战略鲜明的银行将会越来越多。同时,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决定了还

9、需要众多的、有效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二是银行业资本补充和资本约束将不断加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了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剥离、政府注资、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等重大部署。 从2005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两轮集中的资本补充。第一轮是集中公开上市,第二轮是最近两年为应对信贷资产高速增长,在监管资本约束下的集体资本补充。资本补充的周期性一方面说明监管资本约束在商业银行得到了很好的传导,另一方面也说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和资本规划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未来十年,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渠道仍将占主导地位,国民经济的

10、高速增长仍然有大量的信贷需求,资本补充规划将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项重要任 务。银监会一直高度重视资本监管,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近几年来要求商业银行在最低资本充足率 8%!础上,还要计提逆周期附加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附加资 本,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同时,要求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蛆上,还准备引进动态拨备和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重要补充。资本和拨备作为抵补不可预期风险和可预期风险的核心工具这一理念得到了商业银行的广泛认同。9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最新的全球最低资本标准,要求将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的最低要求从原来的2%

11、是高到4.5%,同时新增要求商业银行持有 2.5%的资本留 存超额资本作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困难的缓冲。上述两项加总,使得核心一级资本要求达到7%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加强资本监管的共识和决心,也反映了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自营交易、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等银行活动提出更高资本要求的态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将近占资本的80%主要为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的核心一级资本,总体情况是好的。我们进 行的定量测算也表明, 新的资本协议对我国当前银行业的资本补充不会形成直接的冲击。如何引导商业银行建立资本约束和资本补充机制,是监管当局的一项重大挑战。 不断完善内源和外源的资本补充机制,提高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和资本质量

12、,减少资本补充的周期性,提高资本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银行业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中国居民储蓄的投资需要将会快速增长,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将更加多样化。随着利率、汇率等价格指标的市场化, 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也会快速增长,需要银行业提供多种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中国银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将会得到比较大的改观,商业银行将会更加有效地处理好创新与审慎经营、 注重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创新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银行业金融消费者保护将会得到更加的重视,创新产品的信息披露将更加及时、完善,金融消费者将更加成熟。女士们,先生们,未来既蕴含机遇,也充满挑战。我们将立足当

13、前,着眼长远,不断促 进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2010年银监会猛打四套 监管拳”流动性紧缩效果显著自美国次贷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体系遭受重创,世界经济贸易步入衰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银监会在已经过去的 2010年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银行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调整银行发展战略,加强银行经营管理,提高银行服务质量等积极应对措施,由此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贷款管理:给流动性风险扎上篱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 2010年第1号令和第2号令发布实施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连同 2009年第2号令发布并

14、于当年10月实施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 办法,实现了贷款全流程管理, 建立了具有可操控性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保证了 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的审慎经营管理,促进了银行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首先,建立 和完善了贷款受理与调查制度。无论是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借款人必须满足相应的 借款条件。如个人借款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贷款用途明确合法,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等。流动资 金和固定资产的借款人应当是依法设立和登记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贷款用途明确合法,借款人信用状况良 好,无重大不良记录,借款人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合法、合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贷款人应对贷款

15、申请 材料的方式和具体内容提出要求,并要求借款人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承诺所提供材料真实、完整、有效。其次,建立和完善了贷款风险评价与审批制度。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要求贷款人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机制,落实具体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全面审查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因素。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 内部评级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评级和授信方法,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建立客户资信记录。贷款人应根据 借款人经营规模、业务特征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综合考虑借款人现金流、负债、还款能力、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结构,包括金额、期限、利率、担保和还款方式等。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除了要求建立严格规范的风险评估制度、审贷

16、分离制度外,还明确要求贷款人应根据重大经济形势变化、 违约率明显上升等异常情况,对贷款审批环节进行评价分析,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审批政策,加强相关 贷款的管理。上述措施的贯彻实施,将有力地遏制审贷不严、呆账坏账的发生,并极大地提高银行贷款的 风险防范能力。再次,严格合同签订和履约管理,建立有效的合同纠纷预防机制。相关贷款管理办法明确 规定,贷款人应和借款人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协议,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贷款 发放和支付方式也作出明确规定。止匕外,上述贷款办法明确要求贷款人应加强贷款资金发放后的

17、管理,针 对借款人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信用、 支付、担保及融资数量和渠道变化等状况,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合同约定及 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贷款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最后,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违法违规发放贷款的法律责 任。贷款人违反规定经营贷款业务的,诸如流动资金或固定资金贷款业务流程有缺陷的、未将贷款管理各 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的、贷款调查、风险评价、贷后管理未尽职的以及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 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发现但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采取中华人 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18、第37条规定的监管措施。贷款人受理不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或超过借款人实 际资金需求发放贷款的、未按本办法规定签订借款合同的、与借款人串通违规发放贷款的、超越或变相超 越权限审批贷款的、未按规定进行贷款资金支付管理与控制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除采取监管措 施外,还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 46条、第48条对其进行处罚。融资性担保:让草莽不再丛生长期以来,由于担保行业缺乏相对统一的准入要求和经营规范,也没有建立持续的日常监管制度,我 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失范,融资性担保的专业优势和增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特别是全 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有必要采取措施对融资性担保业所暴露

19、出业务运作规范性差、内部管理松弛、风险 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以及违法违规抽逃资本金和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等问题进行切实治理。在这样的背景 下,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中国银 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 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多部委联合制定了融 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并由中国银监会于 2010年通过第3号令发布实施。首先,融资性担保公司 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

20、份有 限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都应当监管部门审查批准。止匕外,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也对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门槛进行明确。规定应当有具备 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有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并应当具备相应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次,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应当经监管部门批准。明确提出,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 事下列活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融资 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再者,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执行经营规则和 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融资性担保公司

21、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 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并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 保责任风险。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 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最后,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稳健运行。 中国通过2010年第6号令颁布实施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任职条件及任职审核和管理办法,这对防止融资

22、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 理人员滥用职权和防范因用人不当造成损失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衍生品交易:前端后端都严格管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的风险意 识较为淡薄,造成商业银行存在着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集团客户经 营不善以及集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 等情况。并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按时收回由于授信产生的贷款本金及利息,或给商业银行带来其他损失等授 信风险。特别因美国银行次贷危机和金融衍生品失控而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商业银行因持有集 团客户成员企业

23、发行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券资产以及通过衍生产品等交易行为所产生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也成为我国银行监管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 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进行修订并于以2010年第4号令发布实施。该指引对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首先,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定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授信业务风险管理,该指引明确指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风险管理与防范的 具体措施、确定单一集团客户的范围所依据的准则、对单一集团

24、客户的授信限额标准、内部报告程序以及 内部责任分配等。商业银行制定的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应当报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商业 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的主管机构应当负责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的限额设定和调整或提出相应方案,按规定程 序批准后执行。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内各个授信对象核定最高授信额度应当根据集团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该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15%。否则将视为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当一个集团客户授信需求超过一家银行风险的承受能力时,商业银行应当采 取组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贷款转让等措施分散风险。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银行业监管机构可以调低

25、单个商业银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其次,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的信息收集和建立充 分的资信调查制度。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应当要求集团客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 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集团客户各成员的名称、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及证件、 实际控制人及证件、注册地、注册资本、主营业务、股权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财务状况、重大资产 项目、担保情况和重大诉讼情况以及在其他金融机构授信情况等。必要时,商业银行可要求集团客户聘请 独立的具有公证效力的第三方出具资料真实性证明。再者,利用授信协议和贷款合同进行授信风险控制并 注意授信后的风险调查和风险评估。商业

26、银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应当在授信协议中约定,要求集团客 户及时报告被授信人净资产 10%以上关联交易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各方的关联关系,交易项目和交易性质,交易的金额或相应的比例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指引强调,商业银行每年应至少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一次相关风险评估报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按本指引的要求加 强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管理 制度的建设、执行情况和信贷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最后,建立健全信贷信息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也是进 行授信风险控制的重要举措。指引提出,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信息系

27、统,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 务的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且,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集团客户所处的行业和经营能力,对集团客户的 授信总额、资产负债指标、盈利指标、流动性指标、贷款本息偿还情况和关键管理人员的信用状况等,设 置授信风险预警线。止匕外,银监会建立大额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统计和风险分析制度,并视个别集团客户风 险状况进行通报。各商业银行之间应当加强合作,相互征询集团客户的资信时,应当按商业原则依法提供 必要的信息和查询协助。商业银行应当与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必要时应当要求授信对象出具经商业银行认可的中介机构的相关意见。信托业务:净资本监管更 动态”为加

28、强对信托公司的风险监管, 促进信托公司安全、稳健发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通过 2010年 第5号令颁布实施了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信托公司实施净资本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信托 公司固有资产充足并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以满足抵御各项业务不可预期损失的需要。首先,在明确净资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的净资本管理机制。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净资本计算公式为:净资本=净资产-各类资产的风险扣除项-或有负债的风险扣除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其他风 险扣除项。信托公司应当在充分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 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计算净资本。

29、信托公司应当根据不同资产的特点和风险状况,按照中国银行业监 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系数对资产项目进行风险调整。信托公司计算净资本时,应当将不同科目中核算的同类资产合并计算,按照资产的属性统一进行风险调整。资产的分类中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类标准的,应当采用最高的扣除比例进行调整。对于或有事项,信托公司在计算净资本时应当根据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按照规定的系数进行风险调整。信托公司应当对期末或有事项的性质(如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担保等卜 涉及金额、形成原因和进展情况、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预计损失的会计处理情况等在净资本计算表的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其次,在明确风险资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确立了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指标。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