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说课稿_第1页
《孔孟》说课稿_第2页
《孔孟》说课稿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 4 课孔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孟 。说课的内容包括七个部分:教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 2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第 4课 孔孟,作者是黄仁宇先生。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哲学论文和随笔,初步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 孔孟 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不仅继续培养学生研讨、评价论文的能力,并且初步学习分析文化 现象与文学作品,同时也为学习下一单元理论性更强的文艺学论文做好铺垫。这篇文章抓住孔孟的不同来分析,并从历史的角

2、度去比较孔孟不同的根源,启发世人对 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考。课文结构清楚,对比鲜明,层次清晰。虽然阐述的观点并不深奥, 但能够让我们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其论证的方法和探讨问题的思路也是值得借鉴的。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章的能力、 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之对孔子、孟子及其著作已有一定了解, 因此,可将孔孟作为自读课文。但是学生对哲学、文艺学论文等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论文接触还不多,所以,学生从欣赏 文学作品到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还是需要着力培养的。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特点,结合高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

3、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 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启发学生要善于用“质疑思辨”的读书方法,提高质疑思辨的水平。(2)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证方法和层层深入的论证逻辑,提高筛选信息、概括文意、揣摩 语言等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全文理清思路、筛选中心句、概括文意等,能够把握全文的论点和论据,明确孔孟二者之间的差异。(2)了解作者对孔孟之间差异的根源的理解,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学会用 辩证、唯物、历史的观点思考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文化与文化现象。四、说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1)明确文中所论述的孔孟思想的具体特点及差异。(2)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质疑

4、思辨。2教学难点:理解孔孟之间差异的根源。五、说教学方法 鉴于该课文为自读篇目,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拟定以下教学方法:以自我品读法、启发 研讨法为主,并以多媒体演示法辅助。因为: 1通过本单元前几篇哲学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哲学论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在 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边阅读边思考,理清思路,抓住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比较 孔孟二者的不同之处。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通过启发组织学生积极讨论, 来比较孔孟的不同, 进而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历史原因, 领悟作者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3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深化

5、对 课文重难点的领悟和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 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设计课时为1 课时, 40分钟。(一)导入新课(12分钟)由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提问导入,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会想到是孔子和孟子, 孔孟二人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导入之后,特别指出:一般人们常常是孔孟之道并举,孟 子被认为是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二人的学术观点、生活理念等被认为毫无二致。 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课文孔孟是如何理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 (引出板书课题)(二)背景材料展示

6、( 4 5 分钟)(由多媒体展示以下背景材料,并由教师和学生读出来)1 作者:黄仁宇( 1918 2000),生于湖南长沙。曾在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多年,是历 史学家,著有万历十五年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也是自由作家,曾以笔名李尉昂发表小说长沙白茉莉 汴京残梦2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曾修诗 、书,订礼乐,序周易,编纂春秋。他一 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 传你的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 论 语。3孟子

7、(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曾仿效孔子游历诸国,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但当时并不被接受,最后他退居讲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 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三)感知课文,剖析结构,重点研读讨论( 20 分钟)1全文共 13 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 14):比较孔孟思想上的差异第二层( 513):分析孔孟思想存在差异的原因 2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并总结孔孟

8、思想上的差异。以 此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孔孟思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生活态度方面: 孔子:“轻松愉快”“坦荡”“轻松”。(论据:孔子最赞许主张闲雅的曾皙;衣食讲究。 ) 孟子:“凡事紧张”。(论据:引用孟子的三句话,说明孟子深为民不聊生的危局而忧心忡 忡。)(2)性善、性恶论方面: 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论据:孔子论仁的言论, 防范不仁,强调学习对人性的改造。 ) 孟子:主张性善论。(论据:引用孟子性善论的言论,“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等。)(3)对“礼”的态度方面:孔子:非常重视。(论据:攻击管仲、薄葬颜渊、拜见南子、回拜阳货。 ) 孟子:不

9、太重视,没有耐性。 (论据:称病、批判梁襄王、不见鲁平公、以己为主、不谈 出使。)3研读并探讨孔孟差异的原因 (1)梳理作者的论述: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变化,历史背景的不同,造成二者思想差异。(多媒体演示下列表格,用内容填充的方式,使学生讨论总结后的思路更清晰简洁)对比项人物历史背景学说发展变化生活时代国家现状孔子春秋末期1.周制虽不能维持,但没有完全破坏。2诸侯相互征伐,仍以道德名义。3.战事未波及全民。寄希望于“礼”,“克己 复礼”,怀有复古热情。孟子战国前中期1. 战国七雄准备长期厮杀。2. 军事动员,全民皆兵。3. 战争方式是毁灭式的,社会已是全 面动乱。恢复故态无济于事,要 改弦更张,具

10、有革命性, 要突破“礼”的约束。(2)进一步思考:作者对孔孟差异根源的探究是否透彻深入?可联系哲学上的唯物史观 进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善于思辨的能力。学生已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而在本文中, 作者是以政治上层建筑去解释思想上层建筑。如果再追问几个为什么,就会觉得作者的论述 还不透彻,仅停留在对上层建筑的解释当中。例如,从孔子到孟子的二百年间,“礼”的约束力为什么从有到无呢?为什么战争方式大大升级了呢?要解释得更透彻些才好。(四)品味词句,探究质疑(1112分钟)结合课后练习二,对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其中部分可穿插于内容梳理时研讨解决。1 说孟子“

11、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提示:所谓“紧张”,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这样的情绪。2“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从这个话里怎么见出“性恶来自先天”? 提示: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认为人的修养是用理智不断克服性恶的过程,也就 是认为恶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3“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的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一一表因果关系,用“针对” 一词是否恰当?提示:不恰当。“针对” 一词不表原因,而上文内容也并不是什么“条件”。不妨改为“因 此”。4“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思?提示: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孔子的闲雅代表

12、着当时的社会 心态。5为什么说“全民为什伍”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提示:“什伍”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联相保。 “什伍”又是古代军事编 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所以说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6“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 ,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 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其中的“由内外观察而产生”是什么意思?提示:既要观察他人之过,又要观察自身之过,观察过错之所以为过,然后反向思维, 才能知道什么为“仁” 。7为什么说孟子的性善论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 提示:由性善论这个前提推论到对人的道德要求,不过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复天性而已,

13、 很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为“失其本心” ,所以带有强迫性。8何谓“低水平平等思想”?提示:低水准是指生活水平低。如“乐岁终身饱” ,但求吃饱肚子而已。9“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 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应怎样 理解?提示: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 件。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 的四书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 一概奉为经典 ,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

14、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五) 课堂小结(34分钟) 通过领悟作者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应该怎样来研究古代文化现象。(提示:( 1)善于同中求异。( 2)要进行历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实质。 ( 3)研究 历史文化现象,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以之为依据。 )最后强调:通过对整个单元哲学论文的学习,要注意培养质疑思辨的能力。(六) 布置作业 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唐代,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但他们写的诗的题材风格迥异,借鉴本文比较人物的方法,比较两人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异同,并分析造成两人差异的原因。提示 一下:李白生活在盛唐,而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以求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教学过程中适时 板书,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4.孔孟黄仁宇闲雅热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