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详细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详细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详细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详细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详细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而上,甲对水平面的压强比乙小,下 列方案中一定能使甲对水平而压强大于乙的有L期rn n 方案: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B【解析】【详解】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不 变,受力而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p=二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5倍,而乙对地而的压强没变,甲对水平而压强不一定大于

2、乙对水平而压强;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此时因为乙对地面的压力和 受力面积都变为了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p=£可知乙对地而的压强不变,而对甲来S说受力面积没变,压力增大,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但甲对水平面压强不一定大于乙 对水平而压强: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力变为原 来的二分之一,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公式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强将变为原来的二分之 一.甲此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G/. + G中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而甲与地面的接触面枳小于2乙跟地而的受力而积,所以根据p=-可知甲对水平而压强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

3、 S故选B.2 .甲、乙两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不同液体,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 烧杯中液而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液体对两个物体下底面的压强分别是P甲、乙,容器对 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是E心F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B. P甲"乙F甲v F乙D甲"乙Er 七乙烧杯中的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所以甲烧杯中A. P甲P乙C甲 P乙Ep F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甲烧杯中的物体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和乙烧杯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七甲=尸浮乙=G物又根据压强与浮力关系,可知七甲=甲底sF浮乙=P乙底S - P乙项S甲底s = p乙底s 一

4、 乙顶s乙项=p乙底一 p甲底 0故甲 乙:因为甲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根据公式%= Q液”浸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甲=G容+ G物+ G中液=G容+ G物+2甲g (45容一%喂)屹=G岑+ G物+ G乙液=G容+ G物+g (/咻一 V乙设)由于七甲=0田%浸=6物七乙=乙g勿浸=6物耳1 = G容+ AighS容F乙=G,&+p/ghS 轻因为月甲。则 故选C03.如图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将两个完 全相同的物块(物块密度大于液体甲的密度),一个浸没在液体

5、甲中,另一个放在圆柱体 乙上.液体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和压强增加量分别为环和甲,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力增加量和压强增加量分别为丹.和Ap乙,则()A. ARp一定小于合C. Ap甲一定大于乙【答案】A【解析】【分析】B. AEp可能大于D.甲可能等于/.【详解】 当将物块放在甲液体中,由于物块密度大于液体甲的密度,所以物块将沉底,/%G, 物块在液体甲中沉底静止正浮+ 4=G而/ = 6川=%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力增加量F/ =G所以。江匕由图可知S甲S乙,则由=?可得甲 Ap乙4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而上,他们对地 而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

6、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且甲、乙质量的变化量 相等。若甲切去部分高度为加3,乙抽出部分高度为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A. /? ip>A/?乙,m'甲 Vm'乙C. / 甲 V 力乙,乙【答案】c【解析】B. /? «;>>/?乙,m%>m'乙D. /?单/?乙,m'甲Vm'乙【详解】 因为甲为规则圆柱体,乙为规则容器,则甲对地面的压强:P,”=p邢"?即,乙对容器底的压 强:P乙=。乙的乙,因为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产p乙,所以p中h甲=乙人乙,由图可 知:h

7、ip</i 所以。甲>°乙:因为甲、乙质量的变化量相等,即】甲=,乙,所以p甲 b h邛S *=p乙 h g.S乙,由图可知:底面积Siy>S乙,所以A 甲V人乙;由P=£得:对地S而的压力F单(甲S中,乙=乙5乙,因为"甲=p乙,S甲>S乙,所以尸甲>产乙,因为他们放置 在水平地而上,压力等于重力,所以G QG 则由G=nig知:?中>?乙,因为m'=m- Zn,而/中=A, (,所以 故选C。5 .如图所示,甲、乙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mp乙,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则 甲、乙切去的质量Am小)乙,剩余部分的压强p

8、/、p" )一 乙用 A. m m 乙,P 中'<P 乙B. m !»,> m 乙,p iy>p 乙'C. m t|i=A m 乙,p 中'二p 乙D. m !?!< m 乙,p i|/>p 乙'【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设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Hl则甲、乙切去的质量分别为 加甲=。甲/ =2=P4l = P&bh由于甲<P乙,即化简可得两边乘上/甲,可得巧而 <。乙1甲,乙从图可以明显看到/甲</乙,两边乘上。/乙,可得P/乙I甲 < pjl由上而两式可得P而I <

9、夕乙泛两边乘上H?,可得Ph/疝A </乙A/z即A/甲 < )在没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前_自必甲一,P甲一 一0田,甲/甲乙=宁:二4地.I乙由甲 <乙可得p甲gi甲< pM即小</甲切去助之后P甲'=自遭(1甲一 M )p,:=p/.g(l乙一 N1)则P甲'一 乙'=必曲/甲-M) -p/.gQ乙 - M) < Pl ;gQ甲- M) - P/XM - M) = 4gM - < °,甲,甲则P甲'< pj故选A.6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而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

10、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压 强P甲、P乙比较,正确的是()A,可能是P甲/B. 一定是P甲P/.C.可能是甲=乙D. 一定是p甲 "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甲乙被切去厚度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时,对水平表而的压力是不 变的,但是压强都变大,假设它们增大的乐强分别是如甲、乙,由压强公式=£可 S知GmG甲 G, h h3 甲=Ti7 -= T5" ;7 = P甲 ; T%(%-/?)砥幅 %-卜 加-hN)=_5"=丝._?!_ = ._J!_乙人乙(生叫殳立忆h '

11、乙Q-h因为夕甲=乙,并且可知即Ap甲 /?乙,所以p甲p乙,故选Bo7 .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而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P中:P 4=5 : 4,底面积之比S中:S乙=6 : 5,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中:P乙=2 : 3,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A.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 58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 : 15C.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而的压强可能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甲、乙对水平地而的压力之比“ _ 甲S甲 _ 2 6_4 - 九乙s乙3 5

12、 5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G=mg可得,甲、乙的质量之比% _ g _ G甲 _ % _ 4 心.丝G乙七5 g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的体积之比加甲/ _ 小一而,乙- 4 4 _ 16%丝m乙丹5 5 25 以甲、乙的高度之比% 可 5乙 16 58他一上一吃 5, -25 6-15S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 5,所以m甲Vm乙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物体质量m即wm乙加由G=mg可知剩余物体的重力G即gVG乙板对地面的压力关系F中融乙到底面积之比S 甲:S 乙=6 : 5所以S q»>S 4

13、由p=£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5D.由于水平而上的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利用片pgh比较,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 /=p 坤 gAh, Ap /=p c.gXh己知它们的密度之比P 甲:P 乙=5 : 4P 平。4所以p二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2 : 3P平P乙由于剩余部分对地而的压强p'=p-Ap所以剩余部分对地而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8 .相同的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当物体静止 后两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14、是A.容器对地而的压力乙B.液体密度PMP乙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产P乙D.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中"乙【答案】A【解析】【详解】AB.因为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所以P中粉,物体在乙液体中悬浮,所以p Z.=P 物,所以P中。乙,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且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可知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根据吆可知,甲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液体的 重力,又因为容器的重力相等、物体重力相等,且在水平而上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所 以尸甲尸乙,故A正确,B错误:C.因为p=/?g,i,力相同,pQp乙,所以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乙,故C错误:D.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

15、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在乙液体中悬浮,物体受到的 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即尸产尸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 »p“=G /卅,根据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9 .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柱形容器(S“>SQ放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液体对容 器底部的乐强相等。倒入(液体不溢出)或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为 p%、P'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可能等于P'/.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一定大于pN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h一定大于p'/.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l

16、一定小于p).【答案】B【解析】【分析】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 3” 然后利用 = 可推出甲、乙液体的密 度关系;根据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由S",>S.,再根据=? 可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由 S*>S/,可知,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在容器中的高度大小,又由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利用 =0的可推出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 大小。【详解】 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八X乙,根据 =pg可知:/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增加

17、量相同,S甲S/.,由 =£ S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Ap甲 <3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中一定小于pN,则A错误;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减少量相同,由 =£ S 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Ap甲 Ap乙,则变化后的乐强p%一定大于p£则B 正确: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则甲液体的高度增加量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增 加量/?,又甲 根据 =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甲/.,则变化后的压强P'单一定小于PZ,故c错误: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则甲液体的高度减少量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减 少量/?/又/?

18、甲 。乙,根据 =Qg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如甲 "乙, 则变化后的压强P%一定大于PZ,故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液体乐强公式、液体压力公式及密度、重力公式等,要求学生对各公式之间 的关联物理量及影响情况分析到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典型性。10.如图所示,有两个正方体实心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而上,物体A重24N, B重 3N。若物体B对A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物体A的密度pa与物体B 的密度Pb之比为()A. 1:2B. 27:8C. 8:27D. 3: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物体B对A的压强

19、F. Gb 3N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R G、+Gr 24N + 3N 27Nda °bLa乙a因为物体B对A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Pa=Pb,所以,由以上两式解 得幺二41又因为实心正方体的重力G = mg=pVg = " g所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GaGb4*1<3故选C。B. F中一定大J F乙D.不能确定11 .如图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而上。现从容 器中抽出一定高度的液体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圆柱体乙,此时甲对容器底部 的压力与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若薄壁圆柱形容器和圆柱体乙原来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20、即C.1单一定小于F乙【答案】c【解析】【详解】 从容器中抽出一定高度的液体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圆柱体乙时,力,p=Ah 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的,余不乙余,而此时剩余的高度为小里氽 乙余。根据4产乙时3,余人乙余进行推理可得出:乙时FjVAF乙,即抽走的液 体的压力小于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圆柱体乙的压力。原来对地而的压力为尸小尸氽+,因 为F甲余邛乙余,甲1.,所以原来对地而的压力平一定小于乙。故选C,12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 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d后,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而,它们对地面的

21、 压强变为P吟P乙,则()B.P中可能小于PD. p中可能等于pA,p中一定大于PC. p甲一定等于p【答案】A【解析】【详解】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而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与,设 。甲 a乙中=5cm, a乙=10cm,截去厚度为2cm,则G甲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后的压 832_/+而G/.1丝一曳1注,员p 5-3 十 2八3 3 十二 X 3 - r X 33a甲3 甲 a甲 3自科3 %乙+/P乙= O410故夕中p乙。 故选B,甲图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乙图丙图丁图A.B.C.D.甲图中订书器的手柄部分比较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力乙图中给鸡自动喂水装置当瓶中水流

22、出时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强丙图中水对坝底的压强大小取决于水的深度丁图中水塔与水龙头一定构成连通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订书器的手柄部分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B.乙图中给鸡自动喂水装置当瓶中水流出时,瓶内空气和水的压强之和大于外界的大气压 强,使水流出,故B错误:C.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C正确;D.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可知,如果水龙头关闭或者水管的上端封闭,就不是连通器了,故D 错误。故选C.14.如图所示,均匀圈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方 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容

23、器底部的 压强。若甲、乙原来的质量分别为"中、m乙则B. m甲一定等于D. m甲一定小于A. m中可能等于m乙C. m中一定大于m l【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甲、乙的横截面积关系为:己知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 F = pS = G = mg可知,甲、乙的剩余部分质量大小关系为:对于规则的均匀固体,其对地而的压强=£=0=整=01 =丝处” hS S S S S则P甲=0诋例,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乙=4内心由图可知,甲、乙原来的高度是:也11V/?乙,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乙后(设减小的高度为4h),

24、由/?'=/?-力可得,甲、乙剩余的部分高度:媪(n',由题知剩余的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剩余的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可得:。甲 4。由于切去甲的高度与抽出乙的高度相同,且S甲5乙,根据V=Sh可知,切去甲的体积与抽出乙的体积关系是:%切 吃抽,根据?="V可知,切去甲的质量与抽出乙的质量关系是:叫切A生抽,由于物体原来的质量机=褊+?切,所以,故C正确,ABD错误。15,将质量相等且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而上。若沿水平方向均切去高度助, 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A6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p <v>p 乙D

25、.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甲、乙剩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一定是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当沿水平方向均切去高度筋时,压强最先变为。的是乙,说明乙的高度小 于甲的高度,故A错误;B.当凶=0时,根据图可以看出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故B错误:C.切去相同的高度则减小的压强为少= pgA",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切去相同的高 度,甲减少的压强大于乙减少的压强,所以根据3= pgA/?可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故C正确:D.因为初始压强甲的压强大于乙的乐强,且甲和乙的质量相同,所以甲和乙对地面的压 力相同,根据公式=与得,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甲和乙的质量相

26、同,所以甲和 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切去相同的质量,则减小的压力相同,所以剩余部分甲和乙对地面 的压力相等,因为甲的底面积小,根据公式=(得甲剩余部分对地而的压强大于乙剩余 部分对地而的压强,故D错误。故选C。二、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透镜表而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B.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D.要使看到的像更清楚,应将手机屏幕调亮一些,使周围的环境暗一些【答案】CD【解析】【分析】本题考

27、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详解】A.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而小虫在透镜表面,意味着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不能在墙上成像,故A错误;B.投影仪所成的像与透镜的距离较大,若眼睛贴近透镜,则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像,故B 错误: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将手机靠近透镜相当于将物体靠近透镜, 那么像会变大,且像距变远,所以应将透镜离墙远一些,故C正确:D.将手机屏幕调亮,是让物体本身光线更强,成像更清晰,而环境暗一些可避免环境光 线对成像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CD“17.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 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

28、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 为30cm处,则10 20 30 40 50 60 70 80(cm)A.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等大的像【答案】AB【解析】【详解】如图,物距为/=40cm-l 0cm=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至 所以30cm >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f< 15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此时物距为z/=40cm-30cm=l 0cmA.若5cm&l

29、t;/<10cm,此时/V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故A 符合题意:B.若/<5cm,此时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 C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此正立的虚像,故 CD不符合题意,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 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照相机利用了这种成像特点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片近视镜,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蜡烛和光屏不动,透镜向光屏适当移动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答案

30、】A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20cm, f<u<2ft即 /<20cm<2/,像距大于2倍焦距,v>2f,即30cm>2/,解得10cmq<15cm,故凸透镜的焦距 可能是12cm, A正确: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故B 错误;C、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 延迟会聚,光屏要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C错误:D、蜡烛和光屏不动,透镜向光屏适当移动,当物距、像距与上次正好颠倒时,根据光路 可逆的特

31、点知,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19.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 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 是A.甲玲乙今丙玲丁B.乙一丙一甲一丁C.乙一丁玲甲一丙D.内玲甲玲乙玲J【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此时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 的是乙图:接下来凸透镜逐渐远离刻度尺,物距增大,当增大到等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时,不成像:继续远离刻度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此时看到的是丁图;继续远离至物距等于凸透镜的两倍焦

32、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 像,此时看到的是甲图:凸透镜继续远离至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此时看到的是丙图。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 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4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 成像原理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从

33、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30.0cm刻度,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40.0cm刻 度,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f = 40.0cm - 30.0cm = 10.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A错误:B. 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 上,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 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 原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 减少了,像是完好的,只是

34、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正确: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 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错误。故选C。21.如图,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 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于是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在如图的四个实 验情境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解析】【详解】A.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的成像原 理与照相机相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由图甲可得,此 时像距为15cm,故可以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