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1页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2页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p 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p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选择20_年1月20_年12月在该院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400例育龄妇女,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6.0。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慢性宫颈炎,发病率67.75;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5.25;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13.75;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8.25;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5.25;慢性盆腔炎和附件炎,发病率4.2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产史、避孕方式五个因素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育龄女性生

2、殖道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关键词】:p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_)04(c)-0197-02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genital tract infection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400 cases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reproductive health e_a

3、minations from January 20_ to December 20_ in this unit,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gular gynecological e_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e_amination.Results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prevalence rate of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 was 46;The incidence of the five diseases were: chronic cervicitis, th

4、e incidence of 67.75; candidal vaginitis, incidence of a disease 5.25;trichomonas vaginitis,The incidence of 13.75; bacterial vaginal disease, the incidence of 8.25;candidal vaginitis, the incidence of 5.25;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and accessory is phlogistic, incidence of a disease 4.25.

5、Age, educational level, marital status,history of abortion, contraception five factor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Conclusion The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of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 in the presence have multiple risk factors, should be aimed at these factors

6、to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Key words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Current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生殖道感染是由于受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霉菌、滴虫等多种病原体的侵袭造成生殖道感染的一大类传染病的总称,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该病可以造成不孕、流产、宫颈癌、死胎等,还可影响家庭的稳定,造成社会性问题,很多情况下,生殖道感染对患者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1-2。该研究随机选择

7、20_年1月20_年12月在该院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400例育龄妇女对育龄妇女进行的生殖道感染调查分析p ,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促进妇女生殖健康的政策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收集该院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400例育龄妇女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调查;年龄在1848岁育龄女性;无其他重大疾病史;无认知障碍及行为异常,有效问卷为400份,有效率为100。1.2 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相结合的方法,问卷是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史、避孕方式、妇女病普查等。妇科检查包

8、括:B超、外阴检查、窥阴器检查、双合诊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包括:阴道分泌物上皮细胞、白细胞、线索细胞、白色念珠菌、滴虫检查,宫颈防癌涂片等。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对每一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 ,从单因素分析p 中挑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 ,以上所有统计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以P2.2 生殖道感染单因素分析p 经统计学处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产史、避孕方式五个因素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GDM多因素分析p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 结果

9、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有流产史、无避孕方式(P<0.05)。见表2。3 讨论生殖道感染已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的生殖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目前我国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状况也非常严峻,据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达50左右3,该研究中,400名妇女中184例患有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6.0,与报道基本一致,可见我国育龄妇女中生殖道感染非常普遍。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生殖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不仅限于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行为等因素都与其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4。该研究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产史、避孕方式五个因素是生殖道感染的独

10、立影响因素,已婚、有流产史、无避孕方式进入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p ,为影响生殖道感染的最危险因素。该研究中,40岁以下妇女成为生殖道感染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40岁以下妇女性生活活跃、分娩损伤、人流及放取环等宫腔操作损伤及妊娠期雌激素水平较高等因素增加了生殖道感染的机会5。单因素分析p 显示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几率显著降低,同时文化程度也进入了多因素分析p 当中,这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通常能较主动地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经期卫生等有较高的认识,因此罹患率较低,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对疾病的认识相对肤浅,即使有轻微的症状也往往羞于咨询和就诊,导致

11、疾病迁延不愈。雷莫章等6的研究显示,患者感染的情况与学历程度有关,高学历群体的女性生殖道感染率相对较低,大专及以上患病率仅为9.62,显著低于初中及以下的69.46,该的研究与之相似。该研究中,未婚女性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已婚女性,可能的原因是,未婚妇女绝大多数未曾参加任何形式的妇女保健,掌握生殖道感染知识及自我保健能力和保健意识较差,或未采用避孕措施或未使用规范的避孕,意外妊娠发生率高,且大多数经济能力有限,羞于咨询及就诊,治疗不规范或治疗未彻底,成为生殖道感染的高发人群。马妹英7的一项调查显示已婚组女性生殖道感染率50.15,未婚组女性的生殖道感染率为60.86,与该研究结论一致。有流产史作为

12、影响生殖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不仅进入了单因素分析p ,同时也进入了多因素分析p 当中,说明流产与生殖道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与流产使患者宫颈、宫腔受损,抵抗力低下,更易感染生殖道疾患有关。避孕措施同样是生殖道感染的极强影响因素,使用避孕套的妇女患病率明显下降,避孕套是减少性传播疾病的最佳方法,其他避孕措施技术要求较高,避孕失败率高8,而未采用避孕措施则发病率最高。【参考文献】:p 1 雷莫章,尹福璋.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与健康教育需求分析p J.中国现代医生,20_,51(20):12-125.2 杨洁.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p J.中国实用医药,2021,5(27):48-50.3 赵更力.生殖道感染防治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1.4 汪钰清.城镇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分析p J.医学信息,2021,23(12):350.5 袁彦玲,叶汉风,童吉渝,等.在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_7,15(1):2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