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1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2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3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4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张建伟【教材解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古文的语言感受水平,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到达的目的.【学情分析】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 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 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 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

2、是勉为其难. 我们不必刻意求深, 求透, 有所感悟即可.【主要任务】一知识与水平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古文的水平.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水平.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水平.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 习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追求自由的情怀.实施方法】一、激趣导入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 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 图书

3、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 得到初步的熟悉, 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见资料备忘一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根底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1 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2 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 “息 “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的方法,请学生查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存这些文言实 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见资料备忘二3 根据课文,请学生填写结构

4、图中的缺省局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4 在整体感知大意的根底上,探究文章结构之美.倡导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思考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 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5 三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根底上,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要学生读出语气和 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在读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句式整洁、音韵和谐、 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6 再次熟读课文,到达成诵的地步,较好的学生要到达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 程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全文背诵下来,最好能选择自己

5、喜爱的片段默写下来.见资 料备忘三三、深入探究在根本成诵的根底上,学生再度默读课文,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梳理课文内容. 方法可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 内合作解决.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1 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思考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 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思考提示: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2 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

6、提出如下问题.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 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思考提示: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 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 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以及“采 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 比拟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积极入世态度, 菊东篱下,悠然见

7、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如果对上述问题把握不够,那么此题不做要求.思考提示: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 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 心态,也 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四、拓展延伸以下提供三种方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兴趣取向有所选择地进行.1 古文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由于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 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由于它有特色鲜 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课文的意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拿起手中的

8、画笔或在网上搜集的有关富春江山水的图片, 利用电脑进行制作, 创作一组 “富 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提倡文配画,大家共同愉悦欣赏.见资料备忘四2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思考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发奋图强,但因终未显达,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 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无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 人名利,四处奔波,苦心经营的人,面对“

9、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 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冷淡了功名利禄之心.3“丰哉,富春江!,富春江水的美在当代作家叶文玲的笔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试与课文进行比拟阅读.见资料备忘五【资料备忘】一、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 嗣绾、查找工具书,找出与以下加点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凤烟俱净,天山共邑应倶全百废倶兴面面倶到奇山异水,天下独岁荒唐绝伦聪颖绝伦绝代住人酚飞戾天者,望星息心自强不

10、息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半不止横相上嶽,雀昼犹虽死犹生过犹不及三、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一一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一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四、古文画意.給能黑处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叶文玲当年,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 想:假设让富春江泻到这儿,那该多么好!那时,我没有到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关于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

11、香的 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 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我终于圆了梦. 回浙江仅两年, 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两次都是旱路走, 水路归. 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当你迂回山间不胜引颈张目之苦时, 忽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 你兀的眼前 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水鲜活可爱;待盼到日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荡漾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我始想, 富春江俏, 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 从她与新安江、 兰江的集合处下行, 越见委婉婀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 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

12、湾.葫芦湾清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 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民,更添无限情趣.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 就的.乌篷船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在船 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绿出来.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 它虽然还是千里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是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的,“临流鼓棹, 帆飞假设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

13、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 偏现它扬古启今的魅力.我又想, 人们到这儿瞻仰、 凭吊, 大概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 而是表达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风骨的敬崇,对今之世风清新的呼唤吧.哦,钓台 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甜,唯愿年年得相见.注:?乌篷摇梦到春江? 原载 1988 年 11月 27 日?人民日报? ,个别文字有改动. ) 五、推荐书目.?论骈文之所长?富春江名胜诗集?桐庐行?柯岩?钓鱼台的春昼?郁达夫?富春江今古散文选?历代诗人咏富春?蒋增福【课后反思】长期以来,由于古文简约、精深,使学生在理

14、解上感到困难,所以,古文是不受 学生欢送的.加之,过去的老教法又过分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将文章肢解的七零八散,只 见字、词、句,不见文章整体,导致学生对古文的反感和恐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 古文时,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根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 师在教学中把古文当作文章来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 的熟悉和记忆,要培养文言语感,在诵读中置疑,与古人对话,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提 高人文素养,创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学习古文的过程就是“积累一感悟一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笔者特别注意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内容 的作用,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方法.比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就主动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文章的开头对富春江山水特点的概括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后面为何先写水,后写山?文章的标题显示文体是书信,而文章的内容却是写景的, 这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