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态电路分析_第1页
高中物理动态电路分析_第2页
高中物理动态电路分析_第3页
高中物理动态电路分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 高三物理模型组合讲解一一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模型概述“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指电路中的局部电路变化时引起的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变化起因有变阻器、电键的闭合与断开、变压器变匝数等。不管哪种变化,判断的思路是固定的,这种判断的固定思路就是一种模型。模型讲解一、直流电路的动态变化1. 直流电路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电表读数变化问题例 1. 如图 1 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各表(各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均不考虑)的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图 1解析:这是一个由局部变化而影响整体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的动态分析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可遵循以下步骤:先弄清楚外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分析外电路

2、总电阻怎样变化;由 I 确定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如何变化;再由U = E - lr 确定路端电压的变化情R +rU =IR 及分流、分压原理讨论各部分电阻的电流、电压变况;最后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化情况。当滑片 P 向左滑动, R 3 减小,即 R 总减小,根据 I 总判断总电流增大, A1 示R 总+ r数增大;路端电压的判断由内而外,根据U 二 E - lr 知路端电压减小, V 示数减小;对 R1, 有 U1 =1 总 R1 所以 U1 增大, V 示数增大;对并联支路, U 2 - U - U 1,所以 U 2 减小, V2 示数减小;对R,有I2U 2-,所以 I 2 减小, A2 示

3、数减小。2R2评点:从本题分析可以看出,在闭合电路中,只要外电路中的某一电阻发生变化,这时除电源电动势、内电阻和外电路中的定值电阻不变外,其他的如干路中的电流及各支路的电流、电压的分配,从而引起功率的分配等都和原来的不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意电路中各量的同体、同时对应关系,因此要当作一个新的电路来分析。解题思路为局部电路 T 整体电路 T 局部电路,原则为不变应万变 ( 先处理不变量再判断变化量 )。2. 直流电路的动态变化引起的功能及图象问题例 2. 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伏安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回答:(1)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各多大?(2) 图线上 a 点对

4、应的外电路电阻是多大?电源此时内部热耗功率是多少?(3) 图线上 a、b 两点对应的外电路电阻之比是多大?对应的输出功率之比是多大?(4) 在此实验中,电源最大输出功率是多大?图 2解析:(1)开路时 ( 1=0) 的路端电压即电源电动势,因此E =1.5V ,内电阻1 53 =027.5也可由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内阻,有:1.5 -1.0门二 022.5(2 ) a 点对应外电阻 Ra = U_L = 10- 0.41 】Ia 2.5此时电源内部的热耗功率:2 2Pr =lar =2.50.2W P.25W也可以由面积差求得 :Pr = I a E - I aU a = 2.5 (1.5 T

5、.0)W二 1.25W(3)电阻之R ai.0/2.5 4比:R b 0.5/5.0'J1输出功率之比:Pa1.0 2.5W1aPb0.5 5.0W1(4)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出现在内、外电阻相等时,此时路端电压U = E,干路电流21 短1575I 短,因而最大输出功率P 出 m2W =2.81W22当然直接用 P 出 计算或由对称性找乘积IU (对应于图线上的面积)的最大值,也4r可以求出此值。评点:禾 U用题目给予图象回答问题,首先应识图(从对应值、斜率、截矩、面积、横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等),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及描述的物理过程:由U I 图象知 E=1.5V ,斜率表内阻,外阻为图线

6、上某点纵坐标与横坐标比值;当电源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二、交变电路的动态变化例 3. 如图 3 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 S 为单刀双掷开关P 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U1 为加在初级线圈两端的电压, Ii 为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则()A. 保持 Ui 及 P 的位置不变, S 由 a 合到 b 时, Ii 将增大B. 保持 P 的位置及 Ui 不变, S 由 b 合到 a 时, R消耗的功率减小C. 保持 Ui 不变, S 合在 a 处,使 P 上滑, Ii 将增大D. 保持 P的位置不变, S 合在 a 处,若 Ui 增大, Ii 将增大解析: S 由 a 合到 b 时, nj

7、减小,由 W=西可知 U2 增大,卩 2= 匕随之增大,而R =丘,U2%R又 R = I J j ,从而 11 增大,可见选项A 是正确的。当 S 由 b 合到 a 时,与上述情况相反,P2 将减小,可见,选项B 也是正确的。当P 上滑时, R增大, P2U2 增大,I2随之增大;由 A 二可知 Ii 也增大,则选项D是正确的。匹减小,又R12 nR2R=UIIUUn一由和变压器中U说明 :在处理这i类i问题时,l关键是要分清变量和不变量,弄清理想i2i,从而 减小,可见选项C是错误的。当增大,由知R=P ,U 2,可U门 2匝数比决定; I 2 由 U 2 和负载电阻决定; I 1 由 I

8、 2 和匝数比决定。总结:变压器动态问题(制约问题)电压制约 :当变压器原、畐U 线圈的匝数比(-1) 一定时,输出电压 U 2 由输入电压决定 ,n2即 U 2 二皿 1,可简述为“原制约畐ni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畐U 线圈的匝数比(生 - - 定,且输入电压Ui 确定时,原线圈n 212中的电流 11 由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I2 决定,即 Ii 口,可简述为“副制约原”ni负载制约:变压器副线圈中的功率P2 由用户负载决定, P2 二 P 负 i P 负 2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 R =P2 简述为“副制约原”特例:当变压器空载时(即负载电阻率R = °° ), 输出功

9、率为零,输入电流为零,输入功也为零。当副线圈短路时(即负载电阻大,R=0), 输出电流为无穷大,则输入电流也是无穷使原线圈处于“短路”状态。模型要点判断思路:(1) 电路中不论是串联还是并联部分,只要有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大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就变大。只要有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小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都变小。(2) 根据总电阻的变化,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判定总电流、电压的变化。(3) 判定变化部分的电流、电压变化。如变化部分是并联回路,那么仍应先判定固定电阻部分的电流、电压的变化,最后变化电阻部分的电流、电压就能确定了。上述的分析方法俗称“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要点是从变量开始,由原因导出结果,逐层 递推

10、,最后得出题目的解。图象特性类型I-R 图线U-R 图线U-I 图线P-R 图线公式图象I = f(R)(E一 R + rU =IRERKJr +RU =E-lrP 出=I-R(r +R) 2特例短路R=0 ,=断路 R = °o ,r图象顶端I =0 图象末端短路 R=0,断路 R = °o , UU =0, U'= E=E , U'=0短路 R=0,断路 R =呛,I =E/r , U =0I =0 , U = E当 R=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I E2Pm = ,P < Pm 时有两个等效电阻4r误区点拨1.区分固定导体的 I-U图线与闭合电

11、路欧姆定律的U-I 图象。:在固定导体的 I-U 图线中, R = cot12.,斜率越大, R越小 ;k斜率在固定导体的 U-I 图线中, R =ta- k 斜率 ,斜率越大, R越大,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 U-I 图象中,电源内阻r =|k 斜率 |,斜率越大,内阻r 越大。3. 区分电源总功率 P 总二 E I (消耗功率);输出功率 P 输出 -U 端 I (外电路功率) ;电源损耗功率 P 内损 =I 2r (内电路功率) ;线路损耗功率 p 戋损 =| 2R 线4.输出功率大时效率不一定大,当R = r ,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时,效率仅为50%,所以功率大并不一定效率咼。5. 求解功率最大时要注意固定阻值与可变电阻的差异。6. 区分电动势 E 和内阻 r 均不变与 r 变化时的差异。模型演练1.(2010 年杨浦高级中学期末考试)如图4 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减小;B.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增加;C. 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的读数增加;D. 电压表读数增加,电流表的读数减小。答案: D2. 在家用交流稳压器中,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