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雪景四段卷上海博物馆藏_第1页
宋人雪景四段卷上海博物馆藏_第2页
宋人雪景四段卷上海博物馆藏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人雪景四段卷上海博物馆藏宋人雪景四段卷(一)第一段:画面主要集中在左端,两座巍峨相迭的雪山,山右 侧一群建筑物中高耸着一座殿阁,青松等树木环绕于四周, 厚厚的积雪使屋宇更加显眼突出。左近的山坡上积雪印衬着 墨翠的劲松,山颠傲雪的古松巍然屹立。右端,以淡墨线条 勾勒出一带孤丘,细长如一白练逶迤延伸。苍茫大地,银色 世界,宁静中透出逼人的寒意。宋宁宗皇后杨氏的对题诗:第一段:江楼帘蟆卷清寒,触地飞飞不自安,酒力醒时风力劲,一声冰柱响雕拦。宋人雪景四段卷(二)第二段:画而右上端,用方直线条勾出重重迭迭、若隐若现 的群山雪岭,如露在水面上的一线鱼背。山峰上稀疏地点着 几株小松,山峰之下皆隐于氤氲迷雾

2、之中,水天山雾,空蒙 迷茫,尤如混沌的世界。画的左下角寥寥几笔勾出一叶小舟, 舟上两人一前一后在撑篙,舟前只画三道波纹,舟后拖出一 条水浪,似乎描绘震碎了已经冻结的薄冰。宋宁宗皇后杨氏的对题诗:第二段:江面澄清雪未融,扁舟 演漾水无踪,篙师不用忽忽去,徧看庐山群玉峰。宋人雪 景四段卷(三)第三段:画面右上端,峻岭山腰间几栋楼阁屋宇在白雪映衬 下清晰可见。左下角以浓墨勾勒的几棵高矗的寒松与右上角 以淡墨勾勒的岗峦遥相呼应。一行鸣雁由近飞向远处,似乎 给这寂静暮寒中的宇宙带来一丝活动的气息。宋宁宗皇后杨氏的对题诗:第三段:江天尽角起征鸿,惨淡 阴云不定风,十二玉栏何处是,参差多在暮寒中。宋人 雪

3、景四段卷(四)第四段: 景物集中于左端, 一条小径上几株古老道曲的大树, 在洁白的雪月中益显得苍劲雄健;隔着山溪,远处有二岭三 峰。右下端,一只小木船在暮色皎月下缓缓行进,船头一人 缄默静坐,船尾一人怀抱摇橹,让橹拖在水里,任船顺流而 下,穿过大山脚畔,越过林野山庄,进入空旷地带。 宋宁宗皇后杨氏的对题诗:第四段:乘兴须知聊复尔,偶凶 兴夜亦悠哉,从今雪月交光夜,为问故人来不来。雪图全卷着墨无多,意境深远。整幅画无一款印。 每 段诗后面底下钤坤卦印记,图卷前面还有两段晚清人宝熙、 翟云升题写的引首: (1)“宋杨后题马远雪景。乙亥秋七月, 宝熙题。”钤:“臣熙私印” 、“豫通亲王九世孙”等印记

4、。 (2) “南宋马远画雪景四幅,同时杨妹子各题一诗。 ”钤:“澹泊 间居”、“文泉”、“翟云升印”等印记。雪图的主题能概括为一个“寒”字,它的布局构图空旷简率,寒意萧然,大片空白使着墨处不到画面的十分之一,皆取“边角”之景:笔势苍劲,以少胜多;全图表现了清旷 高寒,空蒙迷茫的意境,画面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此图 给人的直观,就是“马夏”绘画风格的再现。【上博原图】 访问密码 a61e雪景四段卷为夏圭所作? 从马远、夏圭绘画作品中,可以大致辨析出马、夏绘画风格 的异同:(一)在艺术造诣上, 马远与夏圭并驾齐驱, 都吸收了范宽、 李唐的浑厚雄强,又不失院体的典雅特色,明人王履赞赏: “马夏山水,

5、精而不流于俗,细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 韵,无猥暗蒙尘之格。 ”马远、夏圭共同把南宋院体山水画 推向继“李唐、刘松年”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并形成了马夏 画派, 统治了南宋山水画坛一百多年, 且影响了明代 “浙派” 的山水画,并随僧人东渡日本,影响了日本画坛。但也有贬 斥否定的:“有言夏圭、马远者,辄斥之曰:是残山剩水宋 僻安之物也,何取焉。 ”21 真正有影响力的贬斥,是董其昌 “尚南贬北” 的“南北宗论” 对南宋院体山水画及马、 夏“非 吾朝所当学”的指斥。我们要从历史、客观、辩证地观点来 看待“马夏”的艺术造诣在画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二)在构图布局上,马远、夏圭有相同之处,多取“边角 之景

6、”。所谓“残山剩水”的“边角之景”,就是“马一角”“夏半边”的由来。其特点:画面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 景突出,远景清淡,中景舍去。这种以胸中丘壑驾驭画面, 或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远景减到不能再减,画面常留出 大片空白,表现空旷渺远的意境,在中国画的构图上是新的 创造。但马、夏构图也有不同的地方, 马远的造境趋于奇险, 夏圭比较质朴、自然。(三)笔法的异同:马远、夏圭的山石皴法都取法李唐的斧 劈皴,但仔细比较也有不同地方。 马远画山石多用大斧劈皴, 部分发展成钉头鼠尾皴, 刚猛而劲利,线条一般较长而清晰。 夏圭画山石则大小斧劈皴、拖泥带水皴、长短条子皴、点子 皴并用,以至部分轮廓线被冲浸,略

7、有模糊感。马远画树干 亦用画石的皴法,“瘦硬如屈铁状”,树叶用夹笔,间作破笔, 树枝拖枝状。屋宇用尺界画。人物用笔精工秀丽。夏圭画树变化多端,树叶点笔、夹笔兼用。楼阁不用尺界画,信手而 成。画人物(在山水画中)大多是点景人物,以粗笔单线勾 勒,不作细致刻画,简括传神。马远用笔较尖,笔锋显露, 笔法爽劲。夏圭喜用秃笔,含蓄随意,笔法苍润。(四)水墨比较:马远注重笔与墨、墨与色的有机结合,女口画远山时,多以线条勾勒一抹淡淡的山痕,再加以云霭烟岚 笼罩,富有朦胧诗意,或用水墨渖成云影,在焦墨的勾勒中 用水墨渲染, 于清刚中见温润, 劲健中见典雅。 与马远相比, 夏圭则没有那种富贵、 矜持、 高华的气

8、息, 具有自然的荒率。 夏圭精于水法、墨法, “酝酿墨色,丽如傅染,笔法苍老, 墨汁淋漓。”22在描绘云烟出没,风雨迷漫,朦胧远山,树 丛山石时,很少用复杂的色彩渲染,多以水墨交融而成,显 得墨气明润,远近分明,神韵焕发。通过以上 “马夏” 绘画风格的辨析比较, 再回首分析 雪图 与“马夏”绘画风格的相关联系。(一)在构图布局上的共通之处: 雪图构图简洁,布境 巧妙。画面中间留有大片空白,焦点集中在两端,近景浓墨 与远景清淡遥相呼应,中景舍去,皆取“边角”之景。描写 的雪后群山峻岭、墨翠劲松、楼阁屋宇,在一片银装素裹中 奕奕生晖,从而营造了一种自然荒率的趣味,充分表现了清 旷高寒、空寂荒冷的意

9、境。与“马夏”构图一脉相承,更似 夏圭的布局,在其山水十二景中能一目了然。(二)在笔墨性格上的戚戚相关:纵观雪图 ,用笔苍劲, 用墨精妙,酷似夏圭绘画风格及笔墨特性。此图画山岭、远 峰、孤丘、斜坡,秃、尖笔兼用,均淡墨勾勒,部分轮廓线 被淡墨冲浸,略有模糊感,用笔苍老而趋于含蓄,笔法爽劲 而清润。山石皴擦较少,且以方折短线条皴和点子皴并用;斜坡则用带水小斧劈皴(即拖泥带水皴)。画松树密林,用秃笔水墨晕染而成,浓淡相间,虚实相映,层次分明。画树 干:用笔刚劲雄健,豪放明利,既有直线勾干,一笔而成; 也有以方折粗线勾干,道曲苍古。画树叶:点、夹叶间用, 既有用夹、点子簇叶,质朴自然;也有用浓淡墨晕

10、染松叶, 墨气明润。这些笔法与画史记载夏圭的笔墨特性相符,在夏 圭烟岫林居图、山水十二景中可见一斑。 雪图所 绘楼阁殿宇,不用尺界,俱见功力。画人物、舟船、圆月, 以粗笔单线勾勒,简括深湛。画水纹、群雁,随意点擢,信 手而成。描绘山巅松树,点苔错落,疏密有致。这些风格与 特点,在夏圭作品中都能找到,与画史上文人的评论完全吻 合,全然是一派夏圭之风貌,但其特点在马远作品中则较少 觅见。雪图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即作者充分利用纸本的 特性,运用水墨技法,在画面上除留白处以突出显示雪景外, 其余空白部分均用很淡的水墨加以渲染,表现出一种迷雾氤 氲,荒寒冷逸的气氛。画面墨彩变化丰富,干、湿笔交相运 用。这些特性都符合夏圭“肆意水墨”、“高低酝酿”的笔墨技巧。画卷中每段画后面都配有杨皇后的对题诗,给画面平 添了无尽诗意,令人无限遐思。对于杨皇后的诗题,鉴定家 徐邦达先生认为其是真迹。作为当时南宋画坛上卓有成就的 宫廷画师,夏圭的画作受到宁宗皇后的青睐和赏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