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制造工艺手册11_第1页
电缆制造工艺手册11_第2页
电缆制造工艺手册11_第3页
电缆制造工艺手册11_第4页
电缆制造工艺手册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受控号: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及软线电缆制造工艺手册 文件编号:(版本:A/O)编 制: 审 核: 批 准: 2014年09月29日发布 2014年10月01日实施*有限公司目录1. .拉丝制造工艺2. .束丝绞线制造工艺3. .挤塑制造工艺4. .附表-BV结构及净重第一部分:拉丝制造工艺一、设备操作规程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1.1.根据生产任务单要求,按原材料定额领用一定数量经检查合格的铜杆,准备好收线盘,并检查盘具是否完好,将完好的盘具装在收线架上1.2.根据生产任务单要求的规格,按配模表的规定将拉线模配齐1.3.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才可开机,并作记录2.

2、操作要点2.1检查润滑管道是否通畅2.2将进线的头子轧尖,穿出第一模子35cm左右,并把模子固定在穿模机的模座上,用穿模机上的夹钳夹住线关,开动穿模机,使穿模机滚筒绕有1015圈,用以上方法依次将所有模具穿好,并将线头绕过牵收固定在收线盘上2.3根据线径大小调节好收线涨力,开动润滑油及拉线机拉到100200米左右停机。检查成品线径是否合符要求,合符要求方能开机。2.4线盘排线应整齐,平坦,收线张力应适宜,收线不得过满,离盘边不小于15mm2.5每盘下线要小心,不要有碰伤铜线,品字型放在指定的区位,并按要求进行完工检验。经验收合格的产品都挂上合格标签,并且要认真做好记录3. 设备主要构成部分讲解

3、 3.1铜大拉丝机: 3.2铜中拉丝机: 3.3铜小拉丝机(不退火): 图 2 3.3铜小拉丝机(退火):2、 工艺要求及检验规程3、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1.本工序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法1.尺寸不合格1.1模子用错及磨损1.1调整模子1.2收张张力大1.2调节收张张力1.3模子堵塞1.3经常清洗模子2.线不圆2.1模子放得不正2.1放正模子2.2模子不光,有尖角2.1修理或换模3.表面毛糙,斑点3.1铜杆质量不好3.1换进线3.2成品模不光,角度不对3.2换模子3.3定速轮不光,有槽子3.3修理或换定速轮4.线径局部缩小表面起波浪节4.1定速轮跳动有槽子

4、4.1换定速轮4.2模子承线太短4.2换模子4.3收线不稳定4.3调整收线张力5.断线5.1铜材杂质多5.1换进线5.2定速轮有槽,不光5.2换定速轮5.3进线模破裂5.3换模子5.4润滑不良5.4加强润滑2.退火电流及退火电压大拉机中拉机小拉机规格mm退火 电流kA±1退火 电压 V±2规格mm退火 电流kA±1退火 电压 V±0.05规格mm退火 电流kA退火 电压 V1.35 2.6260.400.1816.00.101.38 2.6260.410.1816.00.150.03221.70 2.6260.510.1916.50.181.78 2.6

5、260.520.1917.00.200.02222.14 2.5260.680.2019.00.222.25 2.5250.840.2321.00.250.04242.53 2.5250.970.2622.00.300.0523.72.66 2.5251.000.2622.00.322.76 2.5241.130.2723.00.342.95 2.4240.383.05 2.4240.400.1918.60.450.2324.3二、束丝绞线制造工艺 一、设备操作规程 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1 首先要确定机器是空机待机的状态。 1.2 检查设备外观以及各部位润滑是否良好,确保设备结构完好。检

6、查配电柜内各仪器仪表是否正常,然后接通电源,查看各仪器仪表是否显示正常,准备启动主机。 1.3 按生产要求把线盘准备好。 1.4 按生产要求把需绞合的线盘分别装在放线架上并固定,并调整线的张力,根据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眼膜,按工艺检查收线盘是否正确,有无缺陷。 1.5 把正确完好的收线盘放到机内的顶轴托板上,点动液压千斤顶上升开关,油泵供油使收线轴心上升到与顶轴轴心一致的位置,停止点动,使顶轴锁紧收线轴。点动液压千斤顶下降开关,使顶轴托班降到原来位置。 1.6 把要绞合的铜线或芯线经放线架张力导轮,集线板,眼膜穿过,经主轴,钢带瓷眼,转向导轮,引取轮,排位导论绕到收线轴。 1.7 根据收线轴长短

7、调整排位幅度,关好上盖,前门,做好最后一项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2、操作要点2.1 设备空转正常,所有人员各就各位,开始开车。2.2 打开电器控制箱,合上空气开关后,电源指示灯应亮,风扇运转。上盖,前门,顶轴,缺油指示灯应不亮,若亮应检查排除。2.3 根据线径调整好张力,按下启动按钮,开机要先慢后快,刚开机时要慢,以便于掌握产品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而及时调整,在开机先期工作做完后,合格后以实际情况为准,将速度逐步调整到指控速度。2.4断线时会自动刹车,刹车后警灯亮,同时内部或外部断线指示灯亮,确认接好线后方可继续开机 。2.5 当收线达到设定米数时,机器会制动停机,当机器满轴停机时,同样用点动电动液

8、压千斤顶升起托住收线轴,转动手轮,松开顶轴,降下托板即可卸下线轴。用同样方法装上空线轴。2.6如停机时内部断线,应调节内部刹车,一般内部刹车及收线轴停止后,钢带随主轴再转4-6转而停止为适当2.7 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可按紧急开关,及立即停机 。3、设备主要构成部分讲解二、工艺要求及检验规程1、工艺质量要求1.1绞线的工艺参数应符合工艺卡要求,绞线表面应紧凑,完整,严禁有搭线,跳线等现象1.2.绞合后线芯不得有松散、断根等不良品,成品最外层距线盘边缘应不小于300mm且排线应整齐、平整1.3.绞合后的线芯不许整根焊接,单线焊接在同事层内相邻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2、 导体(线)束、绞

9、工序产品过程检验规程2.1束、绞前后的圆铜线外径,应符合相关产品工艺卡片及导体丝径检验规范的规定。2.2束、绞导电线芯节径比和绞向应符合表1规定,导线节径比和绞向应符合表2规定。表1种类一次绞、束丝线芯绞线外层绞向股线内层外层节径比不大于1-2-40d20d左525d30d20d14d左625d30d20d14d左注:1、YH及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2、一次束绞线芯绞向为左。表2结构元件绞 层节 径 比最外层绞向最 小最 大铜芯6根层1328右12根层1224右铜、铝芯内层1017右邻外层1016右外层1014右注:相邻曾相反,对于多层绞线,任何层的节径比应不大于紧邻内层的节径比。裸绞线外层节径

10、比应控制在10-11.5倍。2.3.检验方法2.3.1.束丝直径用千分尺测量;绞线直径用千分尺或卡尺测量。2.3.2.束、绞线根数、绞向、表面质量、装盘质量用目测。2.3.3束丝的节距用退扭法测量,绞线的节距用印纸法测量。2.3.4直流电阻按GB/T3048.4规定进行检测。2.3.5束、绞线长度用计米器计米或用500型及以下磅秤秤重。2.2.检验规则2.2.1 束、绞直径采用首检,一班不少于两次。2.2.2 束、绞根数、表面质量、装盘质量、采用巡检,一班不少于两次。2.2.3束绞线节距采用首检和换规格检验。2.2.4束、绞线绞向采用首检方式检查。2.2.5束、绞线导体直流电阻,按1%批量抽检

11、。单丝线径按100%检验。2.2.6半成品标识100%检查。3、紧压圆形导体绞制工序产品过程检验规程3.1.质量要求3.1.1电缆线芯所用的铜铝单线质量应符合GB3953-83电工圆铜线和GB3955-83电工圆铝线所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并用有合格流转标识。单线线径应符合导体丝径验收规定,特殊规格见表1规定。 表1铜 单 线铝 单 线标称直径d mm偏差 mm标称直径d mm偏差 mm1.01-5.0±1%d0.901-2.490±0.0252.50及以上±1%d3.1.2绞制线芯最外层绞向一律为左向,相邻层之间绞向必须相反,各层节距的实测值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3.

12、1.3高压缆导体紧压圆铜线芯应以控制截面为主,以控制外径为辅,紧压圆铝线应以控制外径为主,实测截面与直流电阻应符合附录表一规定;注:如截面测量不合格时,可测20时导体的直流电阻:如直流电阻仍不合格,则为不合格品,如合格,则为合格品。3.1.4低压缆导体以控制外径为主。紧压圆铜线和圆铝线的外径应符合表2规定。3.1.5线芯表面必须清洁,不允许有毛刺、翘边、跳滨、松动及中间鼓起等缺陷,整根线芯平直,无弯曲现象。3.1.6导体中不允许有水份,油污等存在,不得使用表面呈黑色的铜单线。3.1.7导体内外层中任一根单线不应有断裂情况存在,单线允许焊接,焊接点应牢固、修整光滑,焊接处的直径偏差应不大于相应线

13、径正偏差的二倍。3.1.8绞线收盘应符合下列规定:3.1.8.1凡圆绞线的收盘最小不得小于绞线外径的50倍。3.1.8.2装盘后盘边留隙应大于25mm。3.2.检验及检验方法3.2.1检验规则3.2.1.1单线机械性能与电性能应随机抽查,检验数量应不小于总盘数的1%,但不小于三盘。其中单线丝径按100%检验。3.2.1.2第3.8条应按100%检验。3.2.1.3第3.2条应在规格调整完成后检查。3.2.1.4第3.3条应在调整规格的第一根的上车端和下车端检查,以后则检查下车端。3.2.1.5第3.4、3.5、3.6、3.7条应随机检验。半成品标识应100%检查。3.2.2检验方法3.2.2.

14、1测量单线丝径及接头偏差,应用千分尺进行检验。3.2.2.2测量绞线外径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次测量三处,各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测量结果即为三处的平均值。3.2.2.3测量绞线节距,用钢皮直尺沿式样轴向紧靠在式样上,测量(n+1)股距离,n为该层的股数,或用铺纸法测量(用薄纸带沿式样方向紧贴在式样上,用铅笔复制出该层股数的绞合条纹,然后用钢皮直尺测量(n+1)股的距离)。3.2.2.4绞线截面测量,可用比重法测定。 重 量计算公式 S = 长度×密度先用精确到0.1g天平称出试样的重量,用精确到1mm的钢尺量出长度,查得密度(铜:8.89g/mm³,铝2.7g

15、/mm),代入公式计算便得。(注:取300mm左右的试样,且端面一定要平整)。 表3标称截面mm²标称外径mm外 径 mm铜 芯铝 芯最小最大最小最大103.83.83.93.84.0164.84.84.94.85.0256.06.06.16.06.3356.96.97.06.97.2508.18.18.38.18.5709.89.810.09.810.29511.411.411.711.411.912012.812.813.112.813.315014.314.314.614.314.818516.116.116.416.116.624018.118.118.418.118.630

16、020.520.520.820.521.240023.523.523.823.524.250026.426.426.826.427.163029.929.930.229.930.63、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序号废品种类产生原因解决方法1节距不合符规定换错齿轮按工艺卡配对齿轮2扭纹过度牵引打滑收线张力不足调节好收线张力3单线断裂1.碰口不牢注意碰焊质量2.放线凌乱注意上线质量3.放线太松调节放线张力4跳线1.分线错位或不匀重新排列均匀2.模具孔经太大按工艺卡选模3.张力太大调节好张力5单线拱起张力过小周节好张力6排线凌乱、踏线责任心不足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三、挤塑工序制造工艺本规程适用于

17、50、70、90等挤出机1、 设备操作规程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1.1机械检查:检查生产线机器各部分,是否有机械损伤,减速箱是否漏油,需润滑部分是否需加油;电气检查:检查电气控制部分接头、元件是否脱落,线路是否损坏;1.2 打开配电柜电源后,再打开机柜电源总开关;1.3 准备好生产工具,根据生产任务单准备好生产用材料和半成品;1.4 按要求检查半成品或材料质量;1.5 准备好生产工艺卡片,明确生产产品的技术规格,线径、厚度、长度、颜色等;安装好符合生产的字轮,保证印字质量;1.6 上好收线盘,预置好牵引绳。1.7根据产品规格进行配模选择:模芯内径:导线外径+(+0.15+0.25mm);模套内

18、径:成品外径+(-0.10+0.15mm);1.8 配模中,一般根据规格大小确定,大规格取上限,小规格取下限;1.9 模具确定后,装好三层过滤网,里外两层60目,中间层80目,确认料斗内无杂物后进行加料。2、操作要点2.1. 加温、校模2.1.1 打开加热电源,根据挤包的材料设定好各区段温度;2.1.2 待温度和保温时间到达后,将控制按钮转换到单动控制状态;2.1.3 打开机头,起动机身,慢速排料,待塑料出筒后,逐渐加快排料速度,待排出的料有韧性时,即停止排料,装上过滤网,上好机头,即准备开车;2.1.4 塑化正常后调整偏芯,开机待管状塑料水平挤出后做上标记,截断在水中冷却,查看空管横断面是否

19、偏芯,再进行偏芯微调,直至满意。2.2. 挤出控制2.2.1 主机先停止,再转换到联动状态调出相应参数,且将计米器清零;2.2.2 穿好要挤包的导体,接上牵引绳,开动主机,再开启牵引机,为防止水进入线芯及挤出塑料打滑,挤出头上塑料应捏紧后进入水槽,并注意观察挤出塑料的表面质量应光亮、圆整、挤包紧实;2.2.3 线芯挤出水槽后应及时测量外径,并调节牵引速度,再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外径进行微调,使外径控制在工艺卡片中规定的最佳范围;2.2.4 需进行火花检测时,应立即开启火花机(火花机在开机前应调整好);2.2.5 收线盘不可混入其它规格线,线头必须抽出0.5米左右;2.2.6 排线必须整齐,当

20、线芯绝缘击穿或表面有缺陷时,应在击穿点或缺陷处做出明显标记;2.2.7 收线盘不宜过满,一般不超过距盘边20mm左右;2.2.8 满盘卸下后,应按工艺要求检查产品质量,扎紧线头,挂上标签,标明规格、数量、操作者等相关内容;2.2.9 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线径大小、加热温度、击穿点等情况,出现偏差及时调整。2.3停机停机时首先要切断牵引电流,然后再停主机.把机头与机身联接处的螺栓打开,关掉加料斗的插板,把机头移开,跑净机筒内和螺杆上的料。及时拆除模芯和模套,清理机头。3、 设备主要构成部分讲解 图3二、工艺要求及检验规程1.质量要求1.1塑料绝缘指PVC、XLPE、PE、F46等绝缘料的挤出。

21、1.2导电线芯结构应符合工艺卡片及导体丝径验收规定的要求。1.3导电线芯表面应光洁、无油污、三角口、裂纹、毛刺、划道等缺陷。1.4绝缘厚度、绝缘外径应符合相应产品工艺卡片的规定,并且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最薄点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0.1mm.1.5绝缘线芯的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无毛刺,横断面上无气孔。1.6绝缘线芯的火花试验电压按表1规定。表1绝缘标称厚度(mm)试验电压(kv)绝缘标称厚度(mm)试验电压(kv)0.541.5<2.0150.5<1.062.0<2.5201.0<1.5102.5251.7工艺温度控制:50挤塑机塑料工艺温度控制

22、料斗模口 区域材料123456PVC130150140160150170160180160180160180PE160180160180160180165185165185170190WD13015013015014016014016014016014016070挤塑机塑料工艺温度控制 料斗模口 区域材料123456PVC130150140170150170160180160180160180PE165185180200200220200220200220200220WD11012012015012014013015013015013015090挤塑机塑料工艺温度控制 料斗模口 区域材料123

23、4567PVC150170160180160180160180160180160180160180PE165185180200200220200220200220200220200220WD1101201201501201401301501301501301501301502标识识别标志1.1、5芯以下电缆,一般采用颜色识别。5芯以上电缆,可用颜色识别,也可用数字识别。1.2、无论采用颜色标志不允许或数字标,电缆中的接地线芯或类似保护目的的用线芯采用绿/黄组合颜色(双色线)时,绿/黄组合颜色标志不允许用于其他线芯。1.3、生产绿/黄组合颜色的线芯时,其中一种颜色在线芯表面上应占30-70%,余

24、下部分为另一种颜色,并在整个长度的线芯上应保持一致。2.1挤塑料护套.2.2检查上道工序的半成品是否符合工艺卡片规定。2.3挤包型内衬层厚度、电缆外径、最薄点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电力电缆内护套度不考核标称厚度,只控制最薄点。2.4外护套厚度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电力电缆护套厚度(除单芯非铠装电缆外)不考核标称厚度,只控制最薄点。2.5电缆护套应包覆紧密,不得松套。2.6有金属铠装(钢带、钢丝等)及金属屏蔽(铜带、铜丝、铝箔屏蔽)的电线电缆的护套应按表2进行火花检验。表2火花试验类型试验电压(kv)最高试验电压(kv)50Hz工频火花机6t15注:t为护套的标称厚度,mm。2.7电缆绝缘层与护套层之间不应有进水现象。2.8成品电缆标志应清晰、完整、耐擦。一个完整标志和下一个完整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如标志在护套上应不超过500mm,如标志在绝缘或带状体(平行线、集束线)上应不超过200mm。3.检验方法3.1挤塑料绝缘3.1.1检查导电线芯结构,清点根数、股数、检查单丝直径。3.1.2绝缘外径有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间接算出绝缘厚度。3.1.3绝缘最薄点用10倍刻度放大镜测量。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