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打印版)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 苏州园林课题苏州园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 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整体感知、课时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分配调节。“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 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2.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知识与技能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3. 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教文。学1.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2. 揣

2、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叶圣陶 (1894 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课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前作者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奉献。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预简介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习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 年第 4 期。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略有删节。1979 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

3、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轩榭xun xi è 池沼zho 丘壑hè模样mú读准相间ji àn嶙峋l ín x ún 庸俗yn 镂空l òu字音蔷薇qi án 斟酌zhn zhu ó重峦叠嶂zhàn辨清字形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局部;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阅历:由亲自

4、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胸中有丘壑: 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理解思。词语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俯仰生姿:高树好似低着头,低树好似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照应的优美姿态。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美。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新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课为杰出

5、的艺术品。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导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那么四五百年,远那么入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因此被人们称为“园林城市。请随我走进苏州,走进苏州园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2.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

6、给人无穷回味。新【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课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展第一局部 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开第二局部 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第三局部 10: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感悟精彩句子】1. “倘假设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2.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

7、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4. “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一般可以大量复制。5. “水面假设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6.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8、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衬托园林的繁华景象,生机盎然,沁人心脾。【探究方法说明】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1. 作比拟: (1) 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2) 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拟,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3) 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拟,“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2. 分类别:“为了到

9、达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3. 引资料:“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4. 举 例子 :“ 或者是 重峦 叠嶂, 或 者是 几座小山 配合着竹 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5. 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探究表达方式】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

10、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1. 记叙:(1)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 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 “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 ( 衬托出园林的繁华景象。 )(3)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 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2. 议论: (1)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 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 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把握文章主旨】细读课文,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

11、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明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 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 面也表达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 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 主要特点进行说明。2. 语言准确,耐人寻味。写1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

12、给补上作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 “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 善于化单调为多方彩。法2副词的运用: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苏州园林极少运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用3描写性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写出假山的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上下屈曲写出池沼河道边沿的自然特色, “俯仰生姿写出高树和低树上下相望的风姿。3. 说明方法多样,突出事物特征。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拟、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250 字左右)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

13、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开展的学习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都应教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重视,我们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善于学创设一个宽松的气氛,应用恰当的形式,诱导学生把自己思维的结果表达反出来,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当学生对于前人所谓的“定论思有了疑心,不再人云亦云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是多元的, 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中积极倡导一种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精神。方法指导:说明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特征是指说明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

14、事物的标志性特点,大多指的是这个事物突出的优点、好处、作用、意义等。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可以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入手; 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归纳。素材积累:苏州园林名人轶事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公元四世纪的顾辟疆园。据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慕名前来参观,由于傲慢狂放, 缺乏礼貌, 被园主人顾辟疆赶了出去。1917 年富商贝润生以 9 900 银元买下荒园, 又购得园东房宅, 增其旧址, 周筑高墙,改大门在园东。园周环以长廊,廊墙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 碑等碑刻 71 块,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瀑布等景点。贝氏还在园东建祠堂与义庄,园北建族校。贝

15、润生花了 9 年时间重修狮子林。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 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文意梳理、课时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分配调节。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1. 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顺序。2. 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 提高

16、审美情趣,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课作者所以世称柳河东。因官迁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与前简介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 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预作品丰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习写作公元 805 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背景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的忧愁。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

17、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文体托物言志,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知识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 ,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篁竹huán清冽li è卷石底 quán 坻chí屿y读准嵁kn俶尔chù 佁然y 翕忽 x字音悄怆chuàn 幽邃suì 奉壹y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坻: 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络摇缀: 蒙盖缠绕, 摇曳牵连。可百许头: 大约。重点下澈:照到 水底。布:照映 。实词佁然: 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 突然。

18、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差互:交错不齐。悄怆: 忧伤。幽邃:深。以其境过清: 凄清。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居住 古今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异义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一词多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做状语,向西日光下澈名词做状语,向下皆假设空游无所依名词做状语,在空中词类斗折蛇行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做状语,像活用蛇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倒装句:卷石底以出主语后置,应为“石底卷以出文言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

19、为底句式 省略句:影布石上“布后面省略介词“于斗折蛇行句首省略主语“溪流新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 课 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然导 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入 幽邃。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与他同游,去感受一下他那特有的心境。今天我们学习小石潭记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参考译文: 1.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2. 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20、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3. 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2. 本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环境幽静,潭水清澈。3.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局部 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新第二局部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 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课第三局部 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四局部 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展 【精读课文,文本探究 】开 1.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作

21、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 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2. 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 “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同时,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 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心理状

22、态,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 间。3.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从作者立足潭边的远视角度,侧面描写小石潭。同时又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4. 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情。【默读课文,品味写景技巧 】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例如: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

23、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 十分令人神往。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 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那么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 “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4正面、侧面相照应。第二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假设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5比照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 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比照,静

24、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1. 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找出“乐的句子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2. 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 播放一首古筝乐曲这首古筝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作者是被贬官到永州,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 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 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

25、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3. 柳宗元怀才不遇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哪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色优美, 充满了生机,却位于偏僻之地,不被外人所知。小石潭的遭遇正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写烈的比照, 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方2. 移步换景。法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着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运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用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 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1.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你对古人写山水游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