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二五能源规划_第1页
西安市十二五能源规划_第2页
西安市十二五能源规划_第3页
西安市十二五能源规划_第4页
西安市十二五能源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社会生产的原动力,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全面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目标,科学制定和实施 “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对进一步提高西安市能源安全保障,推动能源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能源现状(一)能源发展现状及特点1、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底,西安周边23座电厂向西安电网供电,装机总容量56.6万千瓦。向西安供天然气的靖边长庆气田现已探明地质储量达3273亿立方米,靖西管线输气能力达到1140万立方米天,年

2、输气40亿立方米。2009年底市区建成2台1750立方米LNG子母罐,高峰日供气30万标准立方米。建成灞桥区延长成品油运输管道末站,总库容28万立方米,中石油西安销售公司建有10万立方米商业油库,中石化西安分公司年加工原油200万吨,23个储煤场周转性库存53-75万吨,最大储煤量可达400-500万吨。包茂高速和福银高速陕西段建成运营,包头至西安铁路大通道扩能工程为西安能源输入提供便捷通道。2、能源消费持续增长2009年,西安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初步核算1891万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8%。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6,较2006年的0.72降低22.2%。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72

3、.41亿千瓦时,与2005相比,年均增长8.03%,天然气用量达103358万立方米。预计2010年西安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161.51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93.6亿千瓦时,天然气用量达到120508万立方米。3、节能减排效果明显2009年,西安市全社会万元单位GDP能耗初步核算为0.82吨标准煤,较2005年的1.03降低20.39%;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63万吨,较2005年削减了21%;2009年化学需氧量(COD)为10.81万吨,较2005年削减了12.35%。4、电力建设和电力设施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完成大唐灞桥热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和西安热

4、电有限公司2×300MW“上大压小”项目前期工作。截止2009年,我市4个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60万千瓦。全市建设完成330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变电容量324万千伏安,新建330千伏线路26条,总长469.97公里;城市配电网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1座,新增变电容量327.92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84条,总长630.82公里;农村配电网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35千伏线路28.5公里。制定颁布了西安市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办法,成立西安市电力执法监察队,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发供电安全进一步加强。5、城市气化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09年,建成投运城市接收门站4座,储配

5、站1座,高中压调压站12座,铺设高、中、低压管线4410公里。各类天然气用户约103.3万户,其中居民用户102万户,商业用户2019家,工业用户2234家,分销商44家,采暖锅炉约6555蒸吨,天然气用气量首超10亿立方米,主城区燃气普及率达95%以上,郊县气化率稳步提升,天然气气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果。6、新能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2009年底,全市城乡热水器集热面积约为67万平方米,太阳能路灯1895盏;户用沼气7.37万户,养殖小区沼气43个,大中型沼气数量1处,年产沼气总量为3407万立方米;小水电站41个,小水电总装机容量6.99万千瓦,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江村沟垃圾填埋气发电厂,装机

6、规模6250千瓦,年发电量4000万千瓦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装机56千瓦,年发电量5.6万千瓦时;户县东韩村秸杆气化示范站,为300人提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300余处,正常使用175处;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量相当38.30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02%。7、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凸显竞争优势全市规模以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企业150多家,陕汽、西电、西飞三户企业率先突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目标。西电集团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8.9亿元,同比增长21.22%,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国内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16提高到2008年的20。陕鼓集团的主导产品轴流压缩机和工业流程能量回收发电

7、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西玛电机集团的高效节能电机连续六年创行业发展速度第一;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的重型超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产值已跃升到采煤机行业第一位;金风科技已形成20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整机生产能力;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高新区的全球研发中心暨全球技术服务中心落成,标志着西安市跨入世界光伏产业研发的领先行列。8、能源科技创新实力增强西安市113家国家、省市级重点试验室、能源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及能源研究机构,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实施核心重大技术攻关。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

8、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陕汽集团、比亚迪汽车公司、省电力公司和高新区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将形成年产值过百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能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我市一次能源消费量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天然气、轻质油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低。2、能源基础设施薄弱天然气储备、调峰能力不足,冬季用气高峰日最大缺口在70万立方米以上;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周期长、难度大,集中供热覆盖率低;居民“一户一表”普及率仅为16%,电网扩容升级速度滞后,变电站负荷分布不均,供电半径过长,部分区域供电能力不足

9、,电网建设跟不上城市用电需求。3、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任务艰巨随着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市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下降趋势将出现拐点,呈升高态势;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有机污染物浓度不断升高,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不容忽视。4、新能源产业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后,与之相配套的政策缺乏,具体扶持措施和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还有待细化,特别是在市场准入、规模化生产、技术研发、资金支持等方面亟需明确。二、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和碳排放量的逐步限制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开发利用将面临环境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高

10、位运行的双重压力,我国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十二五”期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必然选择。西安市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耗构成中占比偏高,经济快速发展中,需要通过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不断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实现建设低碳经济城市的目标。(二)区域战略规划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大幅攀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作为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西安的发展已提升到全国的战略层面,未来城市骨架迅

11、速扩大、人口聚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外部较大压力。加之,全市已进入城市价值充分兑现期,经济发展已进入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持续发展时期,步入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必将大幅提高。(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为新能源和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绿色经济科技成分高,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将成为信息时代后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目标,国务院成立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协调小组,国家能源局即将出台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能源

12、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新的清洁能源产业群。省委、省政府重视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装备产业,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陕西省新能源发展规划及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新能源和能源装备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四)“统筹科技资源综合改革”和“创新型城市”试点为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强大动力当前,世界各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传统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化,“低碳能源”和“低碳排放” 是能源科技发展主要方向,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等成为世界能源科技研发重点。西安市统筹科

13、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重大问题研究,推动科技关键技术研究,对优化配置能源科技资源,鼓励能源科技创新,增强重大能源装备科技的自主化程度,加快能源产业由低技术向高技术升级,尽快把能源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延长能源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传统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化具有十分重要推动作用。(五)鄂尔多斯盆地能源接续地建设为我市能源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国家着力将鄂尔多斯盆地建设成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接续地,陕西省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确定陕西北部为能源接续地和大型煤炭基地,“三西两东”区域(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西安市作为盆地最南端中心城市,必将成为国际国内能源合作开发

14、的大平台,推动全市能源技术、能源研发、能源人才,能源服务基地及能源金融、物流、交易中心等建设,促进全市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三、全市能源需求预测“十二五”期间,西安市能源消费将有一个较快的增长,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新能源的大力开发,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都将有较大的改善。同时,加大节能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将会抑制能源需求过快增长。本规划对西安市全社会能源消费进行预测,预测基础为2005至2008全社会能源消费量。以西安市GDP年均增长率13.5%为预测前提,按照2015年单位GDP能耗较2010年降低10%的目标,分别使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回归与ARIMA组合模型法、能源

15、消费强度法对西安市能源消费进行预测,取其均值得到2015年西安市能源消费为3748.54万吨标准煤。综合考虑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战略的实施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我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我市已进入城市价值充分兑现期和跨越式发展时期,预测我市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6800亿元,人均GDP达到7-7.78万元,全市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4500.56万吨标准煤。表1 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预测 单位:万吨标煤年份200520092010(预测)2015(预测)2015(跨越式发展预测)一 次 能 源煤炭426.36538.86717.13939.711077.05石油254.1432

16、3.24424.96583.9669.24天然气4.9412.0719.9265.6975.29其它能源63.05114.32166.00235.38269.79消费总量748.49988.491328.011824.682091.36二次能源电力(万千瓦时)502118736380.79982262.381339351.491520104.49表2 西安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单位:万吨标煤年份总消费年份总消费20051353.352009(初步核算)1891.7820061479.3520102161.5120071611.3920153748.5420081749.482015(跨越式

17、发展预测)4500.56表3 “十二五”西安市能源消费结构年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万吨标煤)一次能源需求二次能源需求煤炭(万吨)石油(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其它能源(万吨标煤)新能源(万吨标煤)电力(亿千瓦时)20091891.781200.00249.4610.33639.9438.30172.420102161.511344.00301.8512.05726.1744.10193.620153748.542368.59782.9120.90724.72213.47303.72015跨越式发展预测4500.562834.63982.0325.09525.66213.47409.5四、指导思想

18、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为主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按照传统能源保障需求、新能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思路,以电力建设为重点,实现多种能源全面协调发展,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优质清洁的可持续能源保障。(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500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较2010年降低10%。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到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700万千瓦,新增供热面积12000万平方米,城市热电联产供热普及率由11%提高到

19、35%;新建和增容变电站87座,新增变电容量1551万千伏安,新增线路1332千米;主城区气化率达到98%以上,新能源和清洁燃气公交汽车、出租车在市区的普及率达到100%;新能源装机达到30万千瓦,新能源利用总量相当于200万吨标准煤;能源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2300亿元。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发展领域(一)主要任务1、加强能源供给与储备,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西安市规划建设13个电源项目,基本满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电力需求。力争西气东输二线在西安段开口供气,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投产的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将途经西安,韩城、彬县煤层气,中石化的陕南镇巴和四川普光气田也将是西安未来气源,“十二

20、五”期间西安将形成多气源供气。同时,“十二五”开工建设的天然气输气绕城次高压管道和关中大环线,具有输气与贮气双功能作用,北郊LNG可以保障大西安供气和缓解高峰压力。建成东西两端油品生产储备基地,西安绕城高速外围储煤场周转存煤、西南郊清洁煤储备交易配送中心、热电厂和用煤企业库存煤储备体系,东郊西安国际港务区能源化工贸易组团为主体的能源储备物流交易体系,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2、逐步调整用能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户表改造和智能电网建设,推广阶梯电价,推动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电网接入技术研发和应用。稳步推进天然气气化工程,大力倡导使用新能源和清洁燃气汽车,加快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

21、统建设,积极发展工业和农村用户,促进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逐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城乡生活普通燃煤比例,普及推广洁净煤的使用。不断提升成品油品质,逐步提高燃油标准。通过技术创新和节能,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同时制定节能规划,把节能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以低碳排放为主的工业、交通、建筑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用能需求“十二五”期间,加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东南郊热电厂一期等十三个电源项目,总装机容量700万千瓦。规划建设750千伏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420万千伏安;新建330千伏变电站8座,新增变电容量

22、468万千伏安;新建、扩建110千伏、35千伏工程项目131个,共新增变电容量110千伏655万千伏安、35千伏8.6万千伏安,新增线路1332.47千米。规划建设700万立方的天然气LNG应急调峰储备气源站项目,48公里长的次高压管道储气项目,设计25万立方米/小时规模的城市气化工程南门站项目。统筹城乡用能需求,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一步提高远郊区县和重点乡镇气化率,扩大农村用气范围,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农村替代能源,保障城乡用能需求。4、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打造低碳城市贯彻落实陕西省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陕西省新能源发展规划,整合全市资源要素,

23、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壮大能源装备产业,推进新能源综合利用,开展能源消费绿色行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点突出两大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三大新兴领域(智能电网、煤炭清洁利用、氢能研究)、四大新能源制造业(太阳能光伏装备、风电装备、核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和八大新能源综合利用区(五区一港两基地)、一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十个绿色能源示范乡建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提升非化石能源结构比率,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到2015年,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太阳能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户用沼气达到12万口,养殖场用沼气达到478个,大中型沼气工程项

24、目新增80个;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4万千瓦。地热供热面积达到310万平方米,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万千瓦。5、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着力培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力推动特色装备制造业发展,扶持新兴装备产业,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联合等新模式,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联盟企业,打造输变(配)电产业集群、石油天然气钻采输送设备、煤炭开采洗选设备、大型化工设备产业集群,打造太阳能光伏和风电两大新能源产业链,培育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装备产业、核电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产值超过800亿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

25、达到500亿元;核能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8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年产值超100亿元。6、承接能源接续地资源优势,做精做深能源化工产业进一步承接现代化工产业下游项目,延伸陕北能源化工产业链条,形成陕北西安东部 “L”型的物流和价值流,做大做强西安能源化工产业。坚持园区承载和深度转化、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以渭北产业聚集区、灞桥科技工业园能源化工基地、余下工业园、六村堡工业园为承载,依托中石化西安分公司、延长成品油管道末站等骨干企业,以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高端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到2015年,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7、提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构筑现代能源支撑体系“十二五

26、”期间,加强能源科技研发,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促进能源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强与国内外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能源企业及研究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联合建立先进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加强技术引进的前期论证和后期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能源品牌。要加强现代能源产业的服务体系和支撑平台建设,为能源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创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能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发展。(二)重点发展领域1、传统能

27、源电力:推进热电联产建设,重点发展热电冷三联供电厂。推动现代电网技术重大工程,超导电力应用示范工程,推进33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加快中心城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推动“一户一表”建设和智能电网试点。天然气:稳步推进城市气化工程,建立多气源供气和应急调峰设施,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积极发展工业和农村用户,合理布局建设石油天然气加油加气站。石油化工: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清洁燃料。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展太阳能光伏、薄膜、热发电及其它利用方式,推动太阳能新型集中供热制冷系统和采暖制冷示范工程,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和热泵技术组合应用推广,推动太阳能集热系统改造,推动阳光建筑、阳光社区、

28、阳光院校等项目建设,鼓励开发农村适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阳光浴室和太阳灶。生物质:推动秸杆、垃圾焚烧、填埋气、沼气等生物质发电,污水处理厂污泥沼气发电,鼓励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支持联户沼气建设,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推动能源作物规模化发展,扩大生物质燃料产能。地热能:推动地热能新技术综合利用,发展地源热泵供热、制冷技术。小水电: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兴能源领域:智能电网研发和利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生产煤基燃料;制氢技术及氢应用研究;推动其它新兴能源研究和应用。3、能源装备制造业输变电:重点发展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关键设备,实现成套设备产业化,发展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

29、产业化。太阳能:加快薄膜、高效晶硅电池研发和太阳能装备制造规模化发展,推动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生产、硅材料加工和太阳能装备制造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发展。风电:推进2兆瓦以上永磁直驱风电装备整机本地化研发和生产,推动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促进风电整机生产企业和配套零部件企业的快速聚集,打造西部重要的风电装备产业园,积极发展大型风力发电产业化项目。新能源汽车:加快研制和生产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支持零部件产业建设,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煤炭石油机械:重点建设物探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石油钻孔套管研发基地和石油管材生产基地,高强度钻杆及钻具科研攻关及生产,

30、煤炭清洁设备的研制和生产。4、能源产业科研服务体系能源科研体系:建设国家级、省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申报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建设西安金融商务区,打造金融外包服务和金融培训服务基地,拓宽能源产业资金融资渠道。科研服务体系:利用西安市能源研究机构科研实力,为能源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持。交易服务体系: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能源交易中心等,引导能源结构调整。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西安市能源产业物流园区,畅通能源运输通道,促进西安能源产业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人才保障体系:积极培育高精尖能源技术人才,突破新能源人才瓶颈,推进能源产业持续发展。产业服务体系:建立能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行

31、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能源产业包装策划、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建设。六、保障措施1、完善能源管理机制,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贯彻国家关于建立“大能源管理体系”的主导思想,完善能源统一管理机制,加强能源行业管理,理顺全市能源管理体系,健全现行能源管理制度,构建综合性能源政策体系。做好全市能源供需平衡及衔接,制定和修改相关规划,做好能源预测预警和安全保障,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2、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煤炭清洁利用和清洁能源使用,推行节能降耗先进适用技术,清理整顿高能耗企业,强制淘汰高耗能设备,加强能源标准化管理,建立以节能为目标的能源标准体系,推动能源利用效率

32、逐步提高。3、强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优化能源结构拓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融资渠道,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新能源企业的重大投资项目和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研发,整合科研资源,实施战略联盟,集中力量研发突破太阳能光热利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化发展。4、整合资源优势,促进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依托输变(配)电等大型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争取国家对输变电、大型清洁火电等设备生产项目的中央资金补贴。建设能源装备产业园区,实施集群化发展,坚持合理布局,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税收、财政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能源装备制造支持力度,增强能源装

33、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5、加强沟通协调,推进能源项目顺利实施加强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省发改委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推进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的“十二五”规划,协调市有关部门,推进项目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6、完善能源供应网络,全面构建西安市能源安全体系稳步建立传统能源储备体系,建立油品储备、燃气储备和煤炭储备体系,完善电网安全体系,加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对重点用能大户、重要用能单位和关键用能区域推广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和自备应急系统,做好能源高效利用和应急保障。7、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继续完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GD

34、P能耗指标和碳排放强度指标定期公报制度以及节能减排奖励机制。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支持节能减排的投融资体制。加强污染源和污染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建立严格的污染排放指标,控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兼顾经济性和清洁性的双重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支持清洁能源企业发展。鼓励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产品,推动产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能源环保法律制度,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24 -西安市“十二五”能源建设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时间投资额项目选址备注一、传统能源(一)电力工程建设项目1750千伏西

35、安南输变电工程新建750千伏户外变电站1座,主变210万千伏安2012-20156亿西安市2330千伏中心输变电工程建设330千伏中心变电站8座、新建330千伏线路24千米2010-201518.6亿西安市3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新建、扩建110千伏、35千伏工程项目131个,共新增变电容量110千伏655万千伏安、35千伏8.6万千伏安,新增线路1332.47千米。2010-2015155.6亿西安市4西安信容中心及智能电网项目建设厂房、研发楼及其配套设施2010-20113亿高新区(二)热电联产项目5西安东南郊热电厂一期工程2×350MW,可供热负荷840MW2011-201

36、540亿西安市城南分区6大唐户县热电厂热电联产工程2×350MW,供户县县城、草堂工业园区1200万,可供热负荷840MW2011-201540亿西安市城南分区7西安南郊热电厂热电联产工程2×350MW,供热面积1300万平方米,可供热负荷840MW.2011-201540亿西安市城南分区8渭河发电厂热电联产二期工程2×350MW,可供热负荷840MW2011-201540亿西安市城北分区9西安西郊热电联产三、四期工程2×350MW2×350MW,可供热负荷1680MW2011-201580亿西安市城西分区10泾渭新城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2&#

37、215;350MW,可供热负荷840MW.2011-201540亿泾渭新城11临潼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2×350MW,可供热负荷840MW.2011-201540亿临潼12阎良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2×350MW,可供热负荷840MW.2011-201540亿阎良区13沣渭新区热电联产项目一期2×350MW,可供热负荷840MW.2011-201540亿沣渭新区(三)煤炭能源利用项目14西安市煤炭储备交易市场项目可储备煤炭40万吨,年销售煤炭160万吨2011-20151.2亿西安市15西安洁净动力配煤配送中心项目年产150万吨洁净动力配煤2011-20151亿户县

38、(四)石油(石化)能源利用项目16西安西化搬迁改建项目改扩建14万吨离子膜烧碱,24万吨聚氯乙烯,30万吨电石等生产线2010-201350亿泾渭工业园17中石油西安分公司采供站及加油站项目新建采供站营业办公用房加油站及相关配套设施2010-20150.2亿灞桥区18中石化西安石化分公司建设项目扩建常减压装置为250-400万吨/年,建设140万吨/年焦化装置2011-20150.8亿西安市六村堡19延长石油成品油管道末站项目建设20个储油罐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库容28万立方米2011-20152.4亿灞桥区(五)天然气能源利用项目20西安天然气气化工程南门站项目门站1座,供气25万立方米/小时

39、;次高压管道10公里2011-20150.66亿灞桥区21西安市天然气储气设施项目建设LNG调峰储备、储气次高压干管总长约48公里;配套高中压调压站6座2011-20153.32亿西安市22城乡气化工程市区及周边区县天然气管网2010-20156亿各区县23输气干线项目建设西安至商州、安康,三原至阎良、韩城至蓝田线建设,年输气量136741.01万立方米/a2010-20157亿西安市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一)太阳能开发利用项目24金太阳工程火车北站、大明宫、咸阳机场、西安出口加工区以及美国应用材料项目等五个光伏发电项目的装机容量3850kw2009-20111.2亿西安市25太

40、阳能示范电站建设太阳能风光互补一体化项目预计装机容量为21900kw2010-20152.6亿西安市26太阳能热利用项目太阳能集中供热、制冷、发电三联供示范项目2010-20152亿西安市27其他太阳能利用项目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信号灯、太阳能房、太阳能灶等项目2011-20154亿西安市(二)生物质能利用项目28马腾空垃圾焚烧热电厂装机容量为25MW,可供热负荷180 MW.2011-20158亿东南侧29西安垃圾焚烧环保电站2*18000+1*15000千瓦机组2010-20159亿西北区域30户县长发集团秸秆发电2座2*6000千瓦机组2009-20110.78亿户县31临潼欣鹏秸秆发电建

41、设一座2*25MW秸秆发电厂2010-20155亿临潼区32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新建户用沼气5万户,养殖小区435处,大中型沼气工程80处,乡村服务网点469个2009-20151.8亿西安市33M25甲醇汽油产业化项目总建设5200平方米,年产M25甲醇汽油30万吨2010-20152.3亿灞桥区(三)水力发电项目34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设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0MW2011-20153亿各沿山区县(四)地热利用项目35地热资源利用项目新建温泉山庄10处;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2010-20155.5亿各区县(五)风电发电项目36风力发电示范项目建立风力发电示范电站3座以上,年发电量240万KW

42、H2010-20150.8亿各区县三、能源装备(一)风电设备制造项目37金风科技有限公司风电机组项目占地100亩,一期建设制造车间等1.7万平方米2009-20111.19亿经开区38国水集团西安风电设备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2010-20124.1亿灞桥区39中钢集团西安重机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项目核心部件制作加工,整机组装调试、铸锻件、零件加工以及偏航、变桨减速机制作配套2008-20115.3亿经开区40西安盾安风电设备建设项目新建厂房,主要生产1.5MW风力发电机2009-20112亿经开区41陕西神龙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基地生产ZCFR(3-10)MW风力发电机组2009-201220.6亿高新区42西安宝美风力发电设备生产项目研制生产兆瓦及大型风力发电设备2010-20124.5亿高新区43美国凯通风能产品基地项目建设风能产品加工制造与研发生产基地2010-20126.05亿高新区44西安秦川大型轴类产品建设项目建设大型轴类系列产品生产研发基地2009-20110.58亿西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