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_第1页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_第2页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_第3页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_第4页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15第三章变动成本法1、某公司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计划年度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为零。预计发生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 28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解:变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 ) /4000* (4000-3500) =19*500=9500完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28000 ) /4000* (4000-3500) =26*500=130005. P16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 第一

2、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 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 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 150000 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 65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剧以确定的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3)具体说明采用完全

3、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4)设立有关帐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反映第一年和第二年发生的有关业务并通过“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帐户, 在帐户体系中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确认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外编制的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产成品项目列示的解析: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6单位:元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000/170000) X 170000=660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000/140000) X 140000=570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70000) X 30000=116471(元)第二年

4、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40000) X 10000=40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7。表3-6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元期间项目A年第二年营业收入5X 140000=7000005X 160000=800000减: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116 471本期生产成本660000570 000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660000686 471期末存货成本11647140 714营业成本合计543529645 757营业毛利156471154 243减:营业费用65000+70000OX 5% =10000065000+80000OX 5% =105000

5、营业利润5647149243表3-7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元期间第一年项目第二年销售收入700000800000减: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140000X 3=420000160000 X 3=480000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700000X 5% =35000800000X5% =40000变动成本合计455000520000贡献边际245000280000减: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150000150000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6500065000固定成本合计215000215000营业利润3000065000(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增加了26471元(56

6、471 30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471元(150000/170000 X 30 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第二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减少了15757元(49243 65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 10714元(150000/140000 X 10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结转到下一年度,同时期初存货又释放了第一年的26471元(150000/170000 X 30000)固定性制造费用,两个因素相抵后,使第二年营业利润减少15757元(10714 26471)。(3)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比第一

7、年净增加固定性制造费用(-75757)元,所以利润反而减少(7228)元,销售量与利润脱节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据以确定的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3)具体说明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1)第一年: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140000*5- (140000*3+140000*5*5%) - (150000+65000 ) =30000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140000*5-140000*3+140000*(150000/170

8、000 ) - (140000*5*5%+65000 ) =56471第二年: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160000*5- (160000*3+160000*5*5%) - (150000+65000 ) =65000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160000*5-160000*3+(170000-140000 )*(150000/170000 )+130000* (150000/140000 )-(160000*5*5%+65000 )=(2)在变动成本法下,第二年的利润比第一年的增加()元,是因为第二年的销量比第一年增加20000件,边际贡献额增加了()元,而固定成本保持不变,所以,利润增加了()

9、元。(3)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比第一年净增加固定性制造费用()元,所以利润反而减少()元,销售量与利润脱节。设某厂生产一种产品,第一,第二年得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都是140000见,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 5元,生产成本:每件产品变动成本为 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 1.3元,直接人 工1.5元,变动性制造费用 0.2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 150000元,销售与行政管理费:变动性费用为销售 收入的5%,固定性费用每年发生额为 65000元.要求(1)根据上诉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发计算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得净收益(2)具体

10、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净收益发生差额的原因解:(1)第一年:变动成本计算: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140000*5- (140000*3+140000*5*5% )=245000 元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期间成本总额=245000- (150000+65000) =30000 元第二年:变动成本计算: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140000*5- (140000*3+140000*5*5% )=245000 元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期间成本总额=245000- (150000+65000) =30000 元第一年:完全成本计算:税

11、前利润=销售毛利总额-营业费用总额=140000*5-140000*3+140000*(150000/170000) - (140000*5*5%+65000 )=56471 元第二年? 完全成本计算:?税前利润=销售毛利总额-营业费用总额=140000*5-140000*3+ ( 170000-140000)* (150000/170000)+110000 *(150000/140000)-(140000*5*5%+65000 )?=35672 元(2)第一年完全成本法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利润,原因是产量大于销量,完全成本计算法所扣除的固定成本总额 小于变动成本法所扣除的固定成本总额。第二年完

12、全成本法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利润,原因是上期存货30000件在第二年发出,其采用的是先进先出法,则上期固定制造费用递延到第二年予以扣除。P24第四章1、A、B、C、D四家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如下,假设每家企业产销平衡,同时都产销一种销售量件销售总收入元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利润A50002500015000250005000B400026000200001.515004500C1500225001500059000-1500D450040500225004100008000A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营业利润=25000-5000-5000=15000元A产品的销售

13、量=企业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25000-1500) /2=5000件B产品的销售收入=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量+变动成本=1.5*4+20000=26000元B产品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利润=26000-20000-4500=1500元C产品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利润=22500-9000- (-1500) =15000元C产品大单位边际贡献 =产品边际贡献总额/销售量=(22500-15000) /1500=5D产品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40500-22500-10000=8000D产品大单位边际贡献 =产品边际贡献总额/销售量=(

14、40500-22500 ) /4500=4 计算公式见书46-172.某厂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单位产品售价 5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3元,全月固定成本 32000元,全月预计销售量 20000件。要求:计算公式见书46-61(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安全边际、预测预计销售量的利润。(2)该厂通过调查,认为单位产品售价如提高到5. 5元,全月预计可销售产品18000件,请重新计算在新情况下的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和预测预计销售量的利润。计算要销售多少件,才能使利润比提价后预计利润增加10%(3)该厂通过调查,认为由于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单位产品的售价将降低到4. 6元,同时每月还需

15、增加广告费4 000元,请重新计算保本点销售量,计算要销售多少件,才能使利润比售价变动前(即单位售价仍为5元时)的利润增加10%。(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单位贡献 =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2 000 /(53)=16 000(件)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一盈亏临界点销售量=20 000 - 16 000 = 4 000( 件)预计利润 =安全边际量*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4000* ( 5-3 ) =4000*2=20000*5 -20 000*3 -32000 =8 000(元)(2)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单位贡献=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2

16、000 /(5.5 3)=12 800(件)安全边际=实际销售量一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8 000 -12 800 =5 200( 件)预计利润=安全边际量*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5200*(5.5-3)=18000*5.5-18000*3-32000 =13 000( 元)预计销售量=安全边际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预计利润/单位安全边际+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13000*1.1/(5.5-3)+12800=18520 件(3)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2000+4000)/(4.6-3)=22500 件预计销售量=安全边际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预计利润/单位

17、安全边际+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1.1/(4.6-3)+16000=5500+22500=28000 件3:某厂生产和销售 A和B两种产品,产品的单位售价分别为A产品5元,B产品2.5元,AB两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分别为40%和30%,全月固定成本总额为 72000元1、AB两产品的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万件和4万件,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收入.AB两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用金额表现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作出评价本月利润.o P书502、设每月增加广告费 9700元,可使A产品的月销售量增加到40000件,而B产品的月销售量将减少到32000件,请具体说明这一措施是否合算。3、根据上述要求(2)

18、的有关数据,重新计算用金额表现盈亏点的销售量解1、全部产品预计总收入入=5元X 3万件+ 2.5元X 4万件=25万元A产品的比重=该产品的销售额/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100%=5*3/25=15/25*100%=60%;B产品的比重=该产品的销售额/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 *100%=2.5*4/25*100%=10/25*100%=40%综合贡献毛益率 =40%X 60% 30%X 40%=36%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毛益率=72000 + 36%=200,000 (元)A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 A产品的比重=200000*60%=1200

19、00元B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 B产品的比重=200000*40%=80000元A产品亏临界点的销售量=该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该种产品的单价=120000/5=24000件B产品亏临界点的销售量=该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该种产品的单价=80000/2.5=32000件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5+40000*2.5-200000=50000 元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50000/250000=20%预计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50000*36%=18000元2、增加广告费后的预计利润=40000*5*40%+

20、32000*2.5*30%-(72000+9700)=22300 (答案 22460)可见增加广告费后的预计利润比未增加广告费时的预计利润增加了4300元(22300-18000 ),所以采取这一措施合算全部产品预计总收入 =40000*5+2.5*32000=280000元A 产品的比重=40000*5/280000=71.43%B 产品的比重=2.5*32000/280000=28.57%综合贡献毛益率=40%*71.43%+30%*28.57%=37.14%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毛益率 =(72000+9700) + 37.14%=219978 (元安全边际额=

21、实际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40000*5+32000*2.5-219978=60022 元预计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60022*37.14%=22292元(跟答案不符)实施这一措施预计利润为22292元,较实施前利润增加。3、全部产品预计总收入 =40000*5+2.5*32000=280000元A 产品的比重=40000*5/280000=71.4%B 产品的比重=2.5*32000/280000=28.6%综合贡献毛益率=40%*71.4%+30%*28.6%=37.2%保本点销售额 =(72000+9700) /37.2%=219624 元(答案)A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22、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 A产品的比重=219978*71.43%=157130元B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A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57130/5=31426 件* B 产品的比重=219978*28.57%=62848 元B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62848/2.5=25139.2=25140 件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31426*5+25140*2.5=219980P32第五章经营预测1、假设某企业2007年各月的实际销售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528323540445654605862要求(1)根据7-

23、12月份的销售额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预测2008年1份的销售额。(2)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08年1份的销售额(设 a=0.4,2007年1月份该企业销售额的预测值为22万元)(3)采用回归分析法或二次曲线法预测2008年1份的销售额。解: 加权测 2008年 1 份的销售额=(44*1+56*2+54*3+60*4+58*5+62*6)/(1+2+3+4+5+6)=1220/21=58.1 万元(62.59 )(2)根据 匕=a A+(1 a>Ft得2008年1月份销售额=丁 =3 -2 +(1>F12因为 Fi=22 a=0.4 所以(1-a) =1-0.4=0.6F2=0.4*

24、20+0.6*22=21.2 F3=0.4*25+0.6*21.2=22.72 F 3=0.4*28+0.6*21.2=24.83F5=0.4*32+0.6*24.83=27.70 FF8=0.4*44+0.6*34.37=38.22 FF11=0.4*60+0.6*48.8=53.28 F6=0.4*35+0.6*27.7=30.62 F9=0.4*56+0.6*38.22=45.33 F12=0.4*58+0.6*53.28=55.17 F7=0.4*40+0.6*30.62=34.3710=0.4*54+0.6*45.33=48.8013=0.4*62+0.6*55.17=57.90既预

25、测2008年1份的销售额为57.90万元(3)根据资料按回归直线法计算有关数据,如下表:月份XYXYX21-1120-220121)2-925-22581:3-728-19649 14-532-16025 15-335-1059 ,6-140-401 17144441 183561689955427025 11076042049 11195852281121162682121)n=1205141160572 1由表结算得=、 y/n =514/12 : 42.83a 二nnv xy -v x : yb =丁 =、 xy八 x2 =1160/572 : 2.03n" x2 -('

26、; x)2则 y=42.83+2.03X所以2008年1份的销售额=42.83+2.03*13=69.22 千元2、某企业只产销甲产品,近7年的产量和历史成本数据资料如下:项目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产量吨400280480500540520600总成本干兀4000380050005200560054006000若2008年的产量预测为 650吨。要求(1) 采用高低点法预测 2008年甲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2) 采用回归直线法预测2008年甲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1)经观察,发现产量最高点和最地点分别为2007年的600吨和

27、2002年的280吨,所对应成本分别为 6000千元和3800千元。所以b和a分别为:(P20书)b=单位变动成本=(最高业务量成本一最低业务量成本)/ (最高业务量-最低业务量)=高低点成本之差/高低点业务量之差=(6000-3800)/(600-280)=2200/320=6.875a=最高(低)产量成本b温高(低)产量=6000-6.875*600=1875则成本函授为 y=1875+6.875*x若2008年的产量预测为650吨,则成本为丫=1875+6.875*650=6343.75 千元单位成本=6343.75/650=9.76千元(2)根据题意资料数据计算有关数据,如下表年份产量

28、吨X总成本千元YXYX22001400.004,000.00 1,600,000.00160,000.002002280.003,800.00 1,064,000.0078,400.002003480.005,000.00 2,400,000.00230,400.002004500.005,200.00 2,600,000.00250,000.002005540.005,600.00 3,024,000.00291,600.002006520.005,400.00 2,808,000.00270,400.002007600.006,000.00 3,600,000.00360,000.002n

29、3,320.0035,000.00 17,096,000.001,640,800.00'二 y -b ,二 x=(35000 -7.5* 3320)/7 =1442.86nv x2x)7y =(7*17096000 - 3320* 35000)/(7* 1640800 - 3320 * 3320)= 3472000 / 463200 =7.5所以 y=1442.86+7.5*x甲产品2008年的总成本=1442.86+7.5*620=6317.86 千元单位成本=6317.86/650=9.72 千元3某企业生产的A产品上年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500元,其中各成本项目分别为:直接材料 3

30、00元,直接人工100元, 变动制造费用40元,固定制造费用40元,废品损失20元。计划年度生产增长 25%劳动生产率提高20%工人工资 平均增长8%材料价格上升10%废品损失减少1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 6%制造费用与上年一致。要求:(1)测算该产品的成本降低率P83-84书(2)如果完成目标成本降低4.5%的要求,在其他因数保持上述情况时,劳动生产率应提高到多少?(3)如果企业经测算,劳动生产率只能提高到25%要完成目标成本的要求,固定制造费用应降低多少?解:(1)材料消耗定额单价同时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6%)*(1 + 10%)*70%=-2.04%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变1 +平均

31、工资增长某期单位成 1+8%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 1 +劳动生产率增长X本工资费用 =(1- 1+20%)*20%=2%生产增长对变动费用影响成本率降低=1-(1+变动费用增加率)/(1+生产增长率)变动费用站产品百分比=1-1/(1+25%)*8%=1.6%生产增长对固定费用影响成本率降低=1-1/ (1+生产增长率)固定费用站产品百分比 =1-1/(1+25%)*8%=1.6%废品损失减少影响的成本降低率=废品损失占成本的百分比*废品损失减少的百分比 =4%*11%=0.44%预测期可比产品总成本降低率=-2.04%+2%+1.6%+1.6%+0.44%=3.6%(2) 工资和劳动生产率

32、变化对单位成本的影响=4.5%- (-2.04%) -1.6%-1.6%-0.44%=2.9%1-(1+8%)/(1+x)*20%=2.9% 解得 X=0.263=26.3%(3如果劳动生产率只能提高到25%,则 ? ? ?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8%)/(1+25%)*20%=2.72%生产增长对固定费用影响成本率降低=4.5% - (-2.04%) -2.72%-1.6%-0.44%=1.78%P44-2某厂只生产产品 A一种产品,目前的产量为 80 000件,单位售价10元,有关资料如下表:单位:元全厂合计单位产品销售收入(80000 件,107)80000010

33、000销售产品制造成本6500008.125毛 利1500001.875销售费用1200001.50经营收益300000.375该厂生产能力如充分利用,最大产量可提高到110 000件。上表列出的销售产品制造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250 000元;销售费用中包括固定成本80 000元,其余的40 000元为销售运费,每件 0. 50元。现有客户前来订货20 000件。每件只出价7. 50元,但由客户前来取货,该厂不必支付销售运费。要求:请据以确定应否接受该项特定订货?答案:变动生产成本=650000-250000=400000 (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00000/80000=5 (元)单位变动成

34、本 =5+0. 5=5. 5 (元)接受订货的相关收入 =20000X 7. 5=150000 (元)接受订货的相关成本=20000 X 5=100000 (元)接受订货的相关损益 =150000-100000=50000 (元)因为接受订货的相关损益大于零,所以该项订货可以接受。4、某企业基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资料如下二品;乙产品内产品合计销售收入2000r 150018005300变动成本1200100014003600边际贝献800:5004001700固定成本6002005001300专属固定成本200100200500利润200:300-100400计划年度如何安排生产,有四个方

35、案可供选择(1)停止亏损产品乙产品的生产(2)仍如基年安排生产(3)用丙产品的生产能力转化产甲产品,可使甲产品的产量增加 20%,但丙产品的专属固定成本应由甲产品负担;(4)用丙产品的生活能力转产丁产品,丁产品的订货量为 200件,单位售价为15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丁产品应负担丙产品的专属固定成本。要求:通过计算将上述四个方案按优劣排列。运用边际贡献法分析如下:方案(1)甲产品乙产品合计销售收入200015003500变动成本120010002200边际贝献8005001300固定成本9753251300专属固定成本营业利润-1751750方案(3):甲产品乙产品合计销售收入240015

36、003900变动成本144010002440边际贝献9605001460固定成本11002001300专属固定成本2000200营业利润-340300-40方案(4)甲产品乙产品丁产品合计销售收入2000150030006500变动成本1200100020004200边际贝献80050010002300固定成本6002005001300专属固定成本00200200营业利润200300300800所以上述四个方案按优劣排序为(4) (2) (1) (3)。P551、某工业投资项目的 A方案如下:项目原始投资6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 100万元,其余为无形资产投资项目

37、原始投资6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5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 100万元,其余为无形资产投资,全部投资的来源均为自有资金。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10年,除流动资金投资在项目完工时(第二年末)投入外,其余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投入。固定资产的寿命期为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有40万元的净残值;无形资产从投资年份起分10年摊销完毕;流动资产于终结点一次收回。预计项目投产后,每年发生的相关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分别为380万元和129万元,所得税税率为 33%。要求:(1)、计算该项目A方案的下列指标:项目计算期;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年折旧;无形资产投资额;无形资产摊销额;经营期每年 总成

38、本;经营期每年营业净利润;经营期每年净利润。(2)、计算该项目A方案的下列净现金流量指标:建设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投产后110年每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项目计算期期末的回收额;。终 结点净现金流量(3)、按14%的行业基准折现率计算A方案的净现值为145万元,并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4)、若该项目的B方案比A方案多投入50万元的原始投资,建设期为零年,经营期不变,其净现金流量为: NCF0=-700万元,NCF110=161.04万元,请计算该项目 B方案的净现值指标,并据以评价该项目是否可行。(5)利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进行投资决策,在 A、B方案中选出较优方案(1)计算A方案的下列指标:项目计

39、算期=2+10=12 (年)固定资产原值=500 (万元)固定资产折旧=(500-40) + 10=46 (万元)无形资产投资额=650-500-100=50 (万元)无形资产摊销额=50+10=5(万元)经营期每年总成本 =129+46+5=180 (万元)经营期年营业净利润 =380-180=200 (万元)经营期年净利润 =200 X ( 1-33%) =134万(2)建设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NCF0=-550NCF1=0NCF2=-100投产后110年每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NCF311=134+46+5=185NCF12=134+46+5+140=325 (答案没有此步)计算期期末回

40、收额 =40+100=140 (万元)终结点净现金流量=185+140=325 (万元)(3)NPV (A) =185X ( P/A, 14%, 10) X ( P/F, 14%, 2) +140X ( P/F, 14%, 12) -100X ( P/F, 14%, 2) -550 =185X 5.2161 X 0.7695+140 X 0.2076-100 X 0.7695-550=742.55+29.06-76.95-550=144.66 (万元)由于A方案的净现值145万元大于零,所以该方案是可行的。(4) NPV (B)=161.04 X (P/A, 14%, 10) -700=161.04 X 5.2161-700=140 (万元)由于B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故该方案可行(5) A方案年等额回收额 =净现值/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