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 单元小结与测评8知想整合构网络体系枸建1自我校对J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n恢因串东非内少1人n?布中一人而讦苴比会因米-国内人IT蜚古代表业社会一”世见至1廊71,第次F界比画.,【二煌*史t.不均衡稀疏区胡焕庸社会消费专题整合巧归纳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人口分布、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1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同,进而影响了人口迁移的方向与规模,影响了人口的分布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条件优越,对人口产生了强大的拉力作用,而且老龄化使社会劳动力短缺,客观上

2、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条件。因此,目前世界上人口迁移的总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从而也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加上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也形成了许多人口密集区。总之,人口分布是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2 .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受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地区, 往往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同样对人口具有吸引作用,但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地矛盾加剧,又阻碍了人口的迁入。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 ()图和人口分布密度

3、统计图。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 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 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 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 产生的原因。(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 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3)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可从图中读出进入老龄化社会

4、的省区,这些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与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有关, 也与本地经济发达,医疗条件、生活条件好,人口平均寿命长有关。 第(2)题,我国的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东部地 区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都比西部优越,因此人口稠密,而且今后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还有加剧的趋势。第 (3)题,云、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通过与人口承载量 较小的省合作,进行合理的人口流动,可降低其人口承载量,从而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答案(1)沪、苏、津、粤。原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 口所占比重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5、。(2)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趋向:十年间东西部人 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不断加剧。原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3)变小原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 度变大);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2 .年龄中位数是将区域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 这个年龄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据此完成(1)(2)题。区域年龄中位数(岁)全世界28.4日本44.7法国39.9美国36.9中国34.5

6、巴西29.1印度25.1(1)年龄中位数不断增大,反映人口总体逐渐老龄化。上表列出了世界和部分国家的年龄中位数(2010年),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的年龄中位数居世界第三B.中国的年龄中位数明显高于印度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C.吸纳发展中国家移民能增大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D.年龄中位数与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密切相关(2)我国各地区的年龄中位数不同,年龄中位数东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A.自然环境优越B.大量人口的迁入C.自然增长率高D.经济发展水平高(1)D (2)D 第(1)题,表中只列出了世界部分国家年龄中位数,无法判断美国年龄中位数在世界的排位;中国年龄中位数明显高

7、于印度,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印度突出, 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吸纳移民将降低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人口增长速度越慢,年龄中位数越大。第 (2)题,我国年龄中位数东部大于西部,说明东部地区 老龄化现象更加突出,这主要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关。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判读方法特点例图具体判读方法通用判读方法说明地理事物的股可依如下程序去1读读图名绝对数量。适用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1坐于表示相互独立读里标,或图蒯标类柱状图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MI1V !1 flllr.一短柱

8、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同短柱之间的数1读救掘(大小及变化烯酎图的长短或高低表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分析数据小小同地埋事物1的差异用文字防括眠祭或匍1寸仃巴以转押或困图转换)曲线表示地理事物在 时间上或空间上 的分配规律。能 直观反映同一种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 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 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图 (或 折 线 图)II串1 L' 1 +l-B卢 心二iL 1 <i 1 j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停睥加 3长)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 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 折点判读时应首先明确二边由三个坐标轴组成一个正三角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每一点

9、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io。%判读时二形,内作若干二m “、系卜【否“ rrn角形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h E “5J口 1夬来进行:三角坐标图/r数才星消荷肘针方向隅僭统标所代表的变MiMfc/VWWWA”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 条)向右的平行线,再 口数据。数据沿顺时针 句递增的,过点作平行 多底边向左的平行线,计图量。通常用来表 木后二个变量的 地理事物的百分 比结构切即而喻,知才日彳 出.做UJ:不词*的0人口气3读f方1于I再读出数据反映某些地理事扇形图物局部与全部的 比例关系,适用 于表示某地理事 物的内部结构/一塞尚科-停/ 'nt冉备大洲平均打1用 占比向南暗网口

10、和5tWIl tH( 掰】.64A北重刑中” 7曲美甥工出 时触.m sr,图中各组1主要是通过比较戈要素的百分由扇形统计图派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生出来的三维图八、5判其性质。判读时,饼形。除了反映某也界人(1Il EZi瀚国比较各扇形的圆心状些地理事物之间产K:大小角E图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其年中同儿njittt口总人口的出网结 构 类 图阅读坐标图的步骤般分三步:第一,读清图中的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例如人口增长坐标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数。第二,判读图形的变化特征。例如人口变化曲线的坡度陡缓和起伏大小等特征,都表达不同的含义,如:人口增长曲线坡度的陡缓、起伏的大

11、小 能反映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曲线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反之则平和。第三, 果关系,要特别注意曲线起伏转折点所表示的含义、形成原因。时点训掠思考几个量之间的因(1)(2)题。楼式人#tm/i售ee占总人口比例图i巾芮记鬲d中泞痴疝3 .图1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图2B.D.()B. 19301950 年D. 1970 1990 年A.C.(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 1910 1930 年C. 1950 1970 年(1)A (

12、2)C 第(1)题,根据图1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3.08亿。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

13、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o 4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甲 2012年A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青工立农4乙 2012年A市从业人员构成(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2)迁入人口对该市白影响可能有 ()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B.C.D.(1)B(2)C第(1)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图中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