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清煤矿动力现象机理研究_第1页
道清煤矿动力现象机理研究_第2页
道清煤矿动力现象机理研究_第3页
道清煤矿动力现象机理研究_第4页
道清煤矿动力现象机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清煤矿动力现象机理研究1动力现象区域地质概况北斜井本部属于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南翼陡以至于直立、倒转,北翼地层较缓,约 35。,其向 斜轴为北东至近北东东向,向东倾伏, 倾伏角30°左右,轴部标高为+475-800m3煤层赋存的强烈 不协调,局部区域煤层倒转。如煤层倾角变化较大,基本以倾斜和急倾斜为主;煤层厚度变化非常 大,最小为0.6m,最大达26.81m,是典型的凸镜状煤层。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多由 23个分煤层组 成,多者由十余个分煤层组成。煤层顶板岩相变化较大,为砂岩或砂页岩,底板为页岩或砂页岩, 易于隆起。 i '2动力现象发生机理及发生条件分析,士 /I I % )

2、 j 1煤体压缩型动力现象机理及发生条件研究 ,j I 丁 小j I由于采矿活动而形成的煤岩结构,具组成材料为煤和岩石,煤岩结构中的一部分材料不可避免 地要在超过峰值强度的塑性区工作。特别是煤体,其抗压强度远低于围岩的抗压强度,成为煤岩结 构中的薄弱部分。试验表明,煤(岩)试件具有应变软化性质和变形局部化现象。煤岩结构的变形 向某一具有一定尺度的区域集中,煤岩结构系统由平衡态向非平衡态过渡, 当受到外界扰动时,煤 岩结构失稳而产生煤体压缩型动力现象。在一定的采场空间内,开采前煤岩体结构承受原始应力的作用, 包括由自重应力、构造活动引 起构造应力、采空区内煤岩几何形状及性质不均匀引起的结构应力,

3、 以及由于地质历史形成在采空 区煤岩体内残存的应力,这些都构成了煤岩体的原始应力水平,是煤岩体的应力基础。在原始应力和采动应力作用下,较坚硬的顶、底板将煤体夹持。煤体夹持阻碍了深部煤体自身 或煤体一围岩交界处的卸载变形。 随着工作面的开采,上覆坚硬顶板悬露弯曲下沉,使煤体被更加 压实,承受更高的压力,煤体夹持作用增强,系统积聚的弹性能增加,如图 5.3所示。且沿倾斜方 向,离采场煤壁越近,夹持力越大,反之越小。图5.3采场与煤体夹持示意图随着开采的进行,采空跨度增大,煤体所受夹持力增强,煤体由弹性区向弹性 -塑性软化区、 塑性软化区发展。结合发生煤体压缩型动力现象发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力学模型如

4、图5.4 o假设煤层沿水平走向和沿y轴方向无限长,取单位宽度计算。采空区跨度为2a ,煤层高度为h。 顶板为剪切梁,等效剪切模量G。顶板所受上部岩体压力q为均匀分布,挠度为w下部煤层受压力 仃z、剪力/作用。采空区较小时,煤层产生弹性变形,存在软化区临界位置 ai ;当a = ai时,煤 层开始软化;当a»ai时,煤层软化区深度为p-a;继续开采至一定深度时,产生动力现象。随着载荷q的增长,软化区范围p逐渐扩大,并存在一个极值点 p在极限载荷p”作用下, 采煤工作面处于临界状态。采煤工作面的稳定性取决于上部载荷和采空跨度带来的扰动。根据极值点失稳理论,煤体压缩型动力现象地压的发生判据

5、为:& I I I _dqda=0 或=0 (5-5) dpdp软化区临界位置ai的确定:因煤层在aWai时,只发生弹性变形,由 3 =5得到:11 I |' L11 ! /' I .:1: J_ 厂、J'"' fl A 1 'ai= GhL -1)(5-6) ,E q工作面煤层出现软化区后,如果继续向前推进,软化区将扩大,煤体所受火持作用降低,围岩-煤煤间的摩擦系数见小,煤体沿层面卸载、移动能力增强。利用x = p时煤层变形的连续条件及发生判据5-7 ,得到煤层软化区最大深度为:+ 2如何2% -同-w)q 1+(1-N)B 1 (5

6、-7)9qN(1-N)(1-%)EJ 5一 :. I I式中h煤层高度; 'l I 1J煤层与顶、底板之间的摩擦系数;降模量;盘临界时等效应变强度,露=2w/( J3h);E 弹性模量;v =(1 -2')(1 +N')/(1 -Nj。当采空区跨度达到最大深度时,软化区煤体将不能承受顶板的压力,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失去稳 定,释放积聚的弹性能,向工作面方向涌出,发生煤体压缩型动力现象。B)顶板断裂型动力现象机理及发生条件研究顶板的稳定性主要受拉应力控制,岩石微破裂的发生、发展是拉深破裂的结果,每个拉伸破裂 都是一次拉伸失稳释放能量的过程。在井下采煤工作面经常会感觉到这类拉伸

7、失稳而产生的震动。在一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坚硬且完整的岩层中,将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拉应力区而发生微破裂。由于不断受到扰动,微破裂不断增加,平衡状态的稳定性逐渐减小,当最后处于稳定平衡的极 限状态时,微小扰动引起的微破裂造成雪崩式的连锁反应, 发生拉伸失稳破坏,顶板岩层突然裂开, 产生宏观裂缝,使得系统储存的弹性能迅速释放而发生顶板断裂型动力现象。顶板承受的内力由弯矩、扭矩和剪力组成。当某区域的拉应力增大到临界值时,就会发生动力i '现象,分析得出顶板的每次拉伸破裂而发生动力现象的条件为:/I I j 1%之叫(5-8)Jj i d mQ l式中<7m,叫分别为岩石的等效拉应力和顶板

8、岩体的抗拉强度。. i1晨飞为了描述岩体结构在拉应力作用下的失稳破坏现象,采用分段线性的材料本构关系对顶板的应丁 X 7_?r 尸 _力状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图5.5为图5.2的简化图,简化图中认为压应力和压应变是线弹性的弹性模量为Ef o占J取岩梁某一特征面(图5.6 a)为研究对象,在最大应力达到强度极限之前,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沿高度呈线性规律分布(图5.6 b)。设在距离中轴l处的应力达到of时,横截面上弯矩达到极限 . , I . . J.值Mf,此时应力分布如图5.6 c所示,受压应力合力为:2No =iOo(hb) =_( _b)(h -b) = ( 一) (5-9)22 l2lI

9、二二,受拉区拉应力的合力为:11-Nt=-Pfl +(Qf +7)(b T) (5-10) 22、ZZ£ 一州设0f =上尸=工,£=,;f;f> -1由三角形相似,有Nt =1Df 卜 +(1 +Q(b -1) (5-11 )2由平衡条件N0*t, l=b,并设整理得到(1 _ :)b2 -2hb h2 =0解方程得到b=Rfh=eh,日=口上八 1- :1-:于是得到截面上的弯矩设:M f J h2。6.3 I 22_(1一口)3 2 2 3胆2(1212 一十日2(1九)(1)(1+-) (5-12)九 刀整理得到:6M f仃=一(5-13h r这里的。为岩石的

10、等效拉应力,即若计算得到的仃m值满足式Dm ><Tt,则顶板拉伸断裂,扰动而达的连锁反失稳释放能量产生动微小断裂E发生,周围完整顶板会受到其到失稳状态,应使顶板破面积断裂,积聚的大量弹性平衡状态被打破,顶山图继而拉伸断裂释放能量,破坏 裂肺范围不断增大,最终整体力现象。5.5岩石受拉分段线性本构关系动力现象发生。迅速释放,顶板断裂型图5.6岩梁特征截面及其应力应变分布对于急倾斜煤层在具有坚硬顶、底板的情况下,顶板不冒落,形成大面积悬顶,一旦顶板破裂, 将发生大震级的动力现象。C)断层错动型冲击机理及发生条件研究迄今为止,断层冲击的研究还很少。大部分研究仅是对震后所造成的灾害情况进行

11、报道或通过Salamon统计分析得到断层冲击发生前后煤岩体变形破坏规律。 徐世杰等人分析了影响台吉矿断层冲击的几 个因素。齐庆新等才用砂岩实验,验证了 Brace的粘滑现象,揭示了断层冲击的一些现象提出把沿断层发生的天然地震机理作为断层冲击的机理,实际上断层冲击是受采矿活动的诱发的。潘一山认为断层冲击是断层带介质和围岩组成的系统在采矿活动诱发扰动下的变形失稳问题,对断层冲击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由于断层错动型冲击都发生在断层附近,所以必须考虑断层和围岩的上下盘组成的断层围岩系统,如图5.7所示。在没有开采前, 介质和上、下盘围岩 静平衡状态。煤层开 a I '其应力一应变

12、曲线关系如图5.8所示。当开采范围较小形成自由空间,对断 附加剪切应力,在该 切力和原有的剪切 下,断层带岩石发生 一般情况下,和上、时,附加应力较小,此时断层带岩石仍处于峰值强度前阶段,是稳定材料。随着开采的扩大,工作 面距断层的距离缩小,附加剪切应力增大,当附加剪切和原有断层带剪切应力之和大于峰值强度 Tc 时,断层带岩石变成应变软化材料,成为非稳定材料。由于一般情况下,上、下盘围岩强度要远远 大于断层岩石的强度,所以此时上、 下盘围岩还处于弹性或硬化阶段, 是稳定材料。这样整个变形 系统就由两部分材料组成,断层带的非稳定材料和上、下盘的稳定材料。当断层带岩石变形达到一 定值时,变形系统处

13、于非稳定状态,在开采扰动下就会发生失稳而产生断层冲击。图5.8为带宽为2b的围岩一断层系统,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到断层冲击的发生条件。该系统由上下盘完整岩体与断层构成,同时围岩周边还受有正应力和剪应力的作用。图中54 Oxy为作用于断层围岩系统边界的3个应力分量,其中,仃x=<S, Q为围岩作用于断层的剪力;H为断层作用于围岩的剪力,u为断层的切向位移;Uh为围岩的切向位移;D为半条带厚度;B 为围岩边界到断层的距离。取长为 L,厚为D的半条带作为研究对象。受纯剪的岩石在考虑其损伤演化后,可得其正应力 -应变关系为: ' m'7二g,exp -(-)(5-14)-

14、9;01式中g ,r 分别为岩石受纯剪时的初始弹模和峰值剪应力时的剪应变;m 软化参数;g断层的初始剪切弹模。断层岩体是在围岩作用下破裂的。不失一般性,围压作用下考虑损伤演化的岩石剪应力-剪应变关系也可表示为:m=g exp -()(5-15)IL "0围岩处于弹性阶段,具剪应力-剪应变关系为:V j I=G H (5-16)断层和围岩内的应变是均匀的,他们的几何关系分别为: . I I¥ = U(5-17)I:, /_ 1 r' | I X.3- m , H aLLu uH_(5-18)B B将式4-15, 4-16代入4-17, 4-18得到断层和围岩半条带上的

15、剪力与横向位移的关系分别为:gDL 4"<U)mQ(u) ='g-ue U0 ='ue u0 (5-19)口 Wj ' I-GDLP=HuH=kuH - k(a -u) (5-20)B始剪切弹模;u0为以上各式中G为围岩的初的相对切向位移;为剪力达到最大时的位移及突跳后的图5.9围压作用下断层岩体的本构关系断层的软化参数;u,uh分别为断层和围岩 a为围岩边界绝对位移。图 5.9 中 uc, uj,ut, us 分别 的位移、失稳时的位移、失点 位移。系统总势函数为:二=ne nf w (5-21)ii其中:系统所受外力功 W Pa ka(a-u)22围

16、岩的弹性变形能二ek(a-u)22_ u断层的变形能nf = 0Q(u)du系统平衡时满足平衡方程:-_. '3U、m I=0 (5-22)n =k 尸-亍a j+Kuexp |一(一)由 n"' =0 ,得 uc =u0(1 +1/m)1/m围岩的弹性刚度:ke =k,l I断层的刚度 kf = ?.exp|-()m111 - m(-)m u0 一 u0 一在 uc处有:kf =m九exp (-1 一1 / m).ke k1刚度比:K f = exp(1 ) k m m将平衡状态方程在尖点处展开,得到标准形式:ax3px q = 0 (5-23)匚I-二二彳其中:x

17、 u(u -ug)/ug度比:p W0 ,得到刚K 三 1 (5-24)上式即为断层用如图5.10所究断层错动冲击。压力及剪切力,断正反力r l-29kN, 2-3SkN. 3-47 LN冲击的发生条件。示的试验装置来研 首先施加一定的正 层系统处于稳定平图5-11不同正压力的断唐b加0射层冲击模拟试验装置衡状态。然后减小正压力,观测断层冲击的发生情况,模拟开采的影响。试验证明了煤层开采后, 会引发断层冲击。如图5.11、图5.12所示,当正压力较小时,只产生稳定的滑动,只有正压力达到 一定值时,才开始产生突然的错动,即只有当采深较大且上覆岩层产生的正压力足够大时,才发生根据道清煤矿 力现象的

18、调研、分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断层冲击;浅部开采只会引起断层的稳定滑动,不会引起突发式断层错动冲击。地质情况分析,并通过对多次动 析,区域动力现象的显现特征主 方面:1)突发性:发0 ,.,生前没有明显的宏观征兆。0.U0.51 01.52.02,5302)瞬时性:动冲告词位即力现象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t图5-12正压力减小时发生的断层冲击到几十秒。i I ' I./,Wi 'll I 1。;门/3)动态破坏性:支架损坏,裸露煤壁片帮。.; J4)发生频繁性:从动力现象编录中可以看出,局部区域煤炮发生较频繁,最短5-10min就发生一次。5)区域性:煤层厚度变化带、煤层倾角变化带和构造带是发生动力现象多发带。以上几点真实的反映了动力现象的特点,也反映了动力现象的本质:突发性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