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行培训感想_第1页
众师行培训感想_第2页
众师行培训感想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众师行培训感想上周末我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含中职)互联网 + 德育创新及智慧型班 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有幸聆听了郑学志老师的班主任积极 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张胜利老师的班级主流文化的魅力,李晓凡老 师的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郑老师倡导的是班级自主化管理,我非常喜欢。郑老师的报告犹如一场 及时雨,将我在实践中许多迷惑的带入了柳暗花明的境地,于是我的心中又 有了新的计划。班级自主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班级管理中最盛行的一种管 理模式,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自己所在集体的 管理者,使每一个

2、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因而焕发出管 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这样,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意识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老师也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它以合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让 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让学生从“教我学”走向了“我要学”,这种管理方 式是对传统模式的班级管理进行了革命化。在“自主管理”方面,郑学志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五句话让我大受启发: 第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和谐人际关系、营造集体环 境,塑造人格魅力的自知武器。第二句:我今天真的很不错建立阳光心态,树立自信的武器。 第三句:我和你们不一样这是防

3、止堕落,守护心灵的武器。让学生时刻牢记今日我以班级为荣,他日班级以我为骄傲!第四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能行!相信这是鼓舞信心激励实践 的武器。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形成独立人格的自主自立武器。第五句:我很重要这是提升个人责任心的武器。认识自我、激发自 信,培养敢于担当精神的自爱、自重武器。郑老师对这 5 句话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听后受益非浅,这五句话是班级 文化建设的主干,对班级精神的锤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郑老师说:“我 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种长效的情绪鼓动机制,把学生临时的激情鼓 舞起来,把它变成一种长期的精神动力。”“很多著名班主任都喜欢在班上 进行演讲,实际就是一种用演讲来持续刺激孩

4、子们保持精神热度的方法。” 这也许是我当前碰到的一个特别棘手问题即如何提高学生自塑能力的关键所 在。每天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鼓起前进的风帆是自主教育的关键, 我想我的实验之所以出现如今的管理瓶颈,原因就在这里。反思我的班级管 理,班级管理中我们或许有这个意识,但是总是落实不到位或者运用起来不 能不够灵活,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细节关注不到位,前瞻性不够,没有做到事 事具细,实施的力度不够。所以唯有潜下心来,在今后的磨练中去总结、反 思,好好培养班级文化,追求郑老师的那种和学生合二为一的那种境界,让 自己的学生更受益,更精彩。“自主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一 种做工

5、作的切入方式、一种处处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郑 学志老师演讲开始的一句话,今后在我的班级自主化管理工作中,要像郑老 师那样,善于思考总结和创新,真正把自主教育、人性管理做到实处!初见张老师时感觉他真的像是个退伍军人。他的声音浑厚、刚劲、有力, 每次呼喊口号或唱歌时的声音都像极了我们印象中的军人;他意志力强、坚 韧,他用他自己曾经受到的伤痛让我们认识了坚强的他, 认识了不服输的他; 他的作风豪放,他组织学生的活动要张贴海报,不是为了张扬自己,而是为 了让众人观看的压力来激发学生的求胜心;他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他让学生 每周一站军姿,这独特的训练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毅力,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6、张老师是在用爱来让学生感动,来让学生奋发。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 的本身就是爱,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付出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付出的越多, 你收获的爱就越多。现在有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感觉到工作很累,不仅是 因为平时需要做的工作多,更多的老师认为在管理学生时很费心,我想也许 这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用爱来对待学生, 正像之前听过曲阜张国强老师的 “有 爱无类”思想一样,我认为做为班主任,如果想让学生更信服,首先要做到 爱学生,而且是要做到“有爱无类”。我们班有个“小老大”他是一个团体 的领头人物,但是很多的学生和老师不断的向我反映,他们这个团体的一些 不好的作为,调查后我了解到在这个团体中家家是个很重要的

7、人物,一些事 情大多是他支使。如果依照平时同事们的工作方式,肯定是呵斥、教育等等 方式来粗暴的对待他们。但是我没有这样做,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团体,我 向他们说,我喜欢这样的团体,说明大家是有共同语言的,可以在一起共同 促进;然后给他们指定了发展方向,希望他们能向着目标发展。在课上经常 提问他们,在课下经常与他们聊天,并且平时会故意透露一些关于他们有了 进步的“小道消息”。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我明显的感到他们在课上的表现 越来越积极,参与活动更积极。而且同事们关于我班学生变化的一些议论也 证明了我的方法是有效的:比如孔瑞老师说我们班的学生有礼貌;张乾芳老 师说我们班的学生学习风气很正等等。我想如果

8、我只是一味的粗暴的干预他 们的活动,拆散他们的小团体,可能结果会逆向而行。所以有时有些学生不 是不能教育好,而是我们老师缺少爱的投入。张老师是在教学生学会爱。现在学生缺什么?他们缺少感恩!张老师利 用主题班会、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等机会来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听到这儿 我想起了自己所做的一些工作,利用假期来收集日历帮助盲人;组织我班学 生到我校二年级学生王家明家去打扫卫生;利用家长会做感恩教育;利用三 八等节日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我也在用活动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付出 的乐趣,学会对父母感恩,学会对亲人感恩,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 学会对社会感恩,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付出的回报,感受到懂得感恩的

9、 幸福。可是,在这些活动中,我都只是将活动进行了,但我没能让学生从心 灵上受到震撼,没能从本质上得到改变。我一直也在找寻着原因,现在我终 于得到了,也终于感悟到了:我欠缺的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我没有进行 理论上的升华,没有给学生提供能支持他们的精神支柱。在以后的活动设计 中,我要给学生的达成目标设定一个理论高度。李晓凡老师的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讲座,李老师 以其亲身经历和自己孩子成功的实例,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给以我心灵深 处一次深深的颤动和感悟。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医生有医师,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不 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 务对

10、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 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外 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理论上:什么是师德?李老师讲道, 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 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李老师概括为四点,即启迪自我心 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 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三力”。教师要启迪 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 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

11、求人性完 美。现代教育倡导建立“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 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一同 成长。教师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学生是敞开心扉的接受者,老师教育学生 应该是两颗心灵愉快的碰撞,实现感情的交流、融合、升华。李老师说“教 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其中必须要渗透一个“爱”字。爱是需要力 量的,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持的,爱必须得之于心寓之于行。实践上:李老师举了很多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在以专 家身份造访一所学校时,恰巧遇到一个学生由于上学没遵守纪律被老师在外 罚站,李老师既

12、没惊动陪同领导,也没打扰那位老师的上课,巧妙真诚的与 犯错学生谈话,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五个优点三个缺点的方式,委婉的指出 了他的错误,过后那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真诚的向老师道了歉。老师 要学会宽容学生,接纳学生。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 过程中长大的,而作为老师应该学会“赏识有度,批评得法”。李晓凡老师提出“赏识有度,批评得法”,赏识要准确,如果赏识的不 准,学生就会感到受了欺骗,认为老师在故意夸他,也就起不到激励作用。 赏识就是放大他的优点,“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张暗示的嘴,还要学会 倾听”。有些老师现在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伤害学生的自尊 心”,以至于不分是

13、非的肯定和表扬。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 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没有谁会珍惜。赏识要有度。符合 学生理性预期的赏识是事半功倍的“四两拨千斤”。批评也是如此,李老师的观点是批评要用“中性语言”,批评时不宜尖 锐刻薄,穷追不放,应该婉转的指出学生的错,而又尽少的伤害学生的自尊 心。有的老师出于一时之气,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常常会不注意语言“出口 伤人”,想让学生牢记以便改正,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会使他们认为: 你一直在搜集他们的错误缺点,这次是在和他算总帐。这对他们强烈而又敏 感的自尊来讲,无疑是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得虚心向 学生

14、学习。我们应多一些具有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理性化认识。不能把个 人的不良情绪带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说的每一句 话,尤其是批评教育的话,一定要先作理性思考,做到“赏识要有度,批评 要得法”。做一名人师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追求。人师是教育家与心理学家 的结合体。李老师讲,要成为一名人师,一定要做到三点:即走进孩子的内 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用人 师的思想,培育学生的思想;用人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人师的意 志增强学生的意志;用人师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人师的心灵唤醒学生 的心灵;用人师的灵魂铸就学生的灵魂;用人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

15、格”。 能之不存,德之焉附?师德与能力是唇齿相依的,有师德无能力或是有能力 无师德都是不行的。你整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甚至是吃、住、娱都在一起, 如果没有相应能力予以支撑,那学生就会在你头上“动土”耍威风了,最终 还是没有育人效果。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允许学生 犯错,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 要“小题大做”,从小事在去教育引导,在细节教育上下功夫。一言一行皆 教育,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滚出去”“不要脸”“去死吧”等 话来辱骂学生;老师的一句不理性的、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扼杀学生 和谐发展的“凶器”。要做到内心有宽

16、度,李老师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以 书养清心;二是以情育德行;三是以诚导人生。我们学校是个环境清幽之地, 有“世外桃源”之感,是个读书、修学、储能的理想之所。环境静,心不一 定静。闲暇之时,千万不可忘了读书,通过读书来净心、静心、提素。我们 要有真诚、美好的行为,用最美好的言行去交流和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理论说说是容易的,然而,用 在教育实践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努力把感性教育上 升为理性教育,用理性来控制感性和冲动,不能没经过大脑判断或调整就实 施在学生身上了。否则,就会中了“冲动魔鬼”的毒。我们现在的教育已向现代文明迈进,文明时代的特点是“公正而和

17、谐”, 我们的教育也要高扬这一主旋律,不断追求科学和谐发展。我们一定要弘扬 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并将其与时代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而不能照搬 照套。其实,传统文化并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传统文化亦有其负 作用,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对待。师生的心灵教化是相互的。 关键是如何能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 做到以师心教化生心, 以生心影响师生。在如今大力提倡师生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教育观下,我们也努力在倡 导“赏识教育”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时“你真棒”!“回答得很好”等等 评价似乎显得很空洞,随着我们学生个性的发展,年龄的增长,会对这些表 扬方式语言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反感,因此我们如何

18、开展赏识教育不得不让人 思考。在中国,听话、懂事的孩子往往会为认为是乖孩子、好孩子,而在美国 可能会认为是有问题的孩子。一味听话,自主创新的能力就弱化了。培养学 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在“三化”,即思维方式立体化、想象思维多元化、创 造过程独特化。李老师说,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内功: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 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张力是拉不 断的,教育无边际,内心的张力亦是无边无际的。每位学生都是可爱的。不 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是顽劣不化的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独一无 二,不可代替的,我们要学会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并学会顺性而育。“十 个手指有长短”,同在

19、一个班上课,学生就会参差不齐。作为老师的我们, 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促进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幸福、和谐成长。作为老师要不断追求道德的“上线”,不能仅仅稳住“下线”,绝不能突破“底线”。我们老师很难成为物质上的富有者,但应努力成为精神上的 富有者,应从学生发来的祝福卡片、祝贺短信、路上问好中感到荣光与幸福。 我们要时刻用“鞭策自己,心策他人”八个字来警醒自己,用心与学生沟通 与交流,学会心灵换位,努力使成为魅力教师。魅力教师从何而来?李老师 认为是从“八字渠道”中来,即“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如何修养自己, 激发潜在的魅力呢?李老师认为有三个基本办法: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 基石;健康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有时老师犯错了,不如真诚地向学生道歉、检讨。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自己的心理一定要健康。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那怎 样做这一点呢?李老师认为有三条,一是学会把快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