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无色水样液体。临床意义1 .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 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2 .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 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 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 等。3 .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4 .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5 .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
2、、黑色素肉瘤等。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清晰透明。临床意义1 .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2 .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3 .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4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5 .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X106/L;儿童:(0- 15)X106/L; 新生儿:(0- 30)X 106/L。临床意义1 .细胞数明显增高(200X 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2 .中度增高(200X 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3 .正常或轻度
3、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 肿等。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1 .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 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2 .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 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临床意义1 .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 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 .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
4、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 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1 .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 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 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2 .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 吸虫病等。7、细胞分类(DC)正常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临床意义1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2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
5、脑膜炎、麻痹 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3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5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6 .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7 .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8 .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化学检验:1、蛋白定量正常参考值腰椎穿刺:0.15-0.45g/L ;脑室穿刺:0.05-0.15g/1 ;脑池穿刺:0.10-0.25g/L 。临床意义9 .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
6、g/L ;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 ,压迫症状期为1.9-7g/L ,麻痹期为0.5-6.5g/L ; 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10 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 量可在1.0g/L以上;11 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12 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 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2、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前白蛋白:0.03-0.07 ; 白蛋白:0.51-0.63 ;a 1-球蛋白:0.06-0.08
7、; a 2-球蛋白:0.06-0.10 ;B-球蛋白:0.14-0.19 ; 丫-球蛋白:0.06-0.10 。临床意义1. 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前白蛋白减少 常见于脑膜炎。2. 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减少见于脑 外伤急性期。3. a 1-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4. a 2-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5. 0-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6. 丫-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 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3、葡萄糖定量正常参
8、考值成人:2.8-4.5mmol/L :儿童:3.1-4.4mmol/1 ; 婴儿:3.9-5.0mmol/L 。临床意义1 .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 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 .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 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4、氯化物测定正常参考值成入: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 婴儿:110-122mmol/L。临床意义1 .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 脉滴注时。2 .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9、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 脑膜炎时最为明显。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 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三、酶学与免疫学测定:1、脑脊液酶学测定正常参考值转氨酶(ALT、AST):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2;乳酸脱氢酶(LDH);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磷酸肌酸激酶(CPK):低于血清酶活性。临床意义1. ALT、AST活性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 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2. LDH舌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 织坏死时。3. CPK舌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
10、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2、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参考值IgG: 10-40mg/L; IgA : 0-6mg/L;IgM: 0-13mg/L; IgE :极少量。临床意义1. IgG增高: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2. IgA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3. IgM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4. IgE增高: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四、其他测定:1、压力测定正常参考值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成人:0.69-1.97kPa ;儿童:0.
11、69-1.96kPa ; 婴儿:0.29-0.78kPa 。临床意义1 .压力增高见于:(1)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 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 水、脑损伤、癫痫大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3)颅外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 等。(4)其他因素: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2 .压力降低见于:(1)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
12、、硬膜下 血肿。(2)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 引流。(3)脑脊液分泌减少。(4)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2、比重测定正常参考值1.005-1.009 。临床意义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3、酸碱度及气体张力测定正常参考值pH: 7.28-7.32 ; HCO3-: 22mmol/L;Po2: 5.3-5.9KPa ; PCO2 5.9-6.7kPa 。临床意义1 .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昏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pH值常减低。2 .急性脑梗塞时,脑脊液pH值及
13、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对判断脑缺氧、代 谢和脑血流有帮助。4、色氨酸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均可出现阳性反应。凡 外观为无色透明的脑脊液,本试验阳性,则多为结核性脑膜炎。5、乳酸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0-2.8mmol/L 。临床意义脑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流量明 显减少、低碳酸血症、脑积水、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脑脓肿、急性脑梗塞、脑 死亡等。6、谷氨酰胺测定正常参考值0.41-1.61mmol/L 。临床意义脑脊液谷氨酰胺增高常见于肝硬化晚期,进入肝昏迷期时可高达3.4mmol/L ,出血性脑膜炎呈轻度增高。正
14、常成年人的脑脊液约 100 150毫升,其 比重为1,呈弱碱性,不含 红细胞,但每立方毫米中约含 5个淋巴细胞。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 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患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时,常常要作腰椎穿刺吸取脑脊液检查,以协助诊断。脑脊液的性状和压力受 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神经细胞的代谢紊乱,将使 脑脊液的性状和成分发生改变;若脑脊液的循环路径受阻,颅内压力将增 高。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脑脊液的检测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 段之一。脑脊液脑脊液的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脊液产生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侧脑室内的 脉络丛
15、 组织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脉络丛主要分布在侧脑室的底部和第三、第四脑室的顶部,其结构是一簇毛细血管网,具上覆盖一层室管膜 上皮,形似微绒毛。此微绒毛犹如单向 开放的膜,只向脑室腔和 蛛网膜下腔 分泌脑脊液。也有人认为室管膜和脑 实质也有产生脑脊液的作用。如果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均可导致颅内压升高。脑脊液鼻溢脑脊液的流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两个侧脑室脉络丛最丰富,产生的脑脊液最多,这些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导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都汇至第四脑室并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脑和叠鼠的蛛网膜下腔。最后经矢状窦旁的蛛网膜颗粒将脑脊液回渗到上矢状窦,
16、使脑脊液回流至限系统。脑脊液的回流(或吸收)主要取决于颅内静脉压和脑脊液的压力差以及 血脑屏障 间的有效 胶体 渗透压。脑和脊髓的血管、神经周围间隙和室管膜也参与脑脊液的吸收。编辑本段作用脑脊液的作用:脑脊液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在中枢神 经系统起着 淋巴液的作用,它供应脑细胞一定的营养,运走脑组织的代谢 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 酸碱平衡。并缓冲脑和脊髓的压力,对脑和 脊髓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外观 脑脊液临床诊断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 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新出血时进则呈红色或血性,须和穿 刺误伤引起的出血鉴别,前者脑脊液血染浓度前
17、后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 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 阳性,红细胞形态边缘皱缩或破裂,而创伤性 出血则反之。 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可呈乳白色或绿色混浊,垂直静置 后可出现薄膜样沉淀物,如结核性脑膜炎 有由液面倒悬至试管底部的漏斗样蛛网状薄膜等,在薄膜样沉淀物中寻得细菌的阳性率一般较高。比重测 定:1.005-1.009 。检查成人正常白细胞数在0.01 X109个/L以下(早产儿及新生儿在 0.03 X109个/L以内),但多核白血球 9不应超过5个,主要为小、中淋 巴细胞。当脑膜有刺激性或炎性病变时,脑脊液的白血球计数即可增多。 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性病变时,有多核或 单核细胞 的不同程度的增
18、高;各 种脑部月中瘤特别是临近脑膜、脑室或恶性者,也有白血球的增多。使用特殊的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器,将浓集于玻片上的细胞给以各种 染色,还可细致观察到细胞的形态改变,大大提高了诊断效果,如嗜伊红 细胞增高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 寄生虫病:内有含铁血黄素的 吞噬细胞提示 脑脊液中有陈旧出血等。止匕外,还可直接观察到月中瘤细胞和寄生虫卵等, 以及对细胞进行免疫功能的研究。编辑本段生化蛋白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在蛛网膜下腔为150-400mg/L ,新生儿为1g/L ,早产儿可高达2g/L。蛋白增高多与细胞增多同时发生,见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可仅有蛋白增高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多,称为“蛋白一细胞分离”
19、,多见于颅内及脊髓月中瘤、椎管梗阻、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甲亢、糖尿病和铅、汞等 金属中毒 等。糖 脑脊液和血管正常含量为450-750mg/L ,约为血糖值的1/2-2/3 左右。糖量降低见于 细菌性或隐球菌性脑膜炎、恶性脑月中瘤等,系因糖的酵解加速之故。糖量 增高见于血糖含量增高(故应同时查血糖量核对)以及中枢系统病毒感染、 脑外伤、后颅凹及田脑室底部月中瘤和出巡等,以上均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关。3、氯化物:正常含量为72-75g/L ,较血液氯化物含量 5.7-6.2g/L 为高。在细菌性(特别是结核性)和霉菌性脑膜炎和血液氯化物含量有减少 时(如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减少,血液氯
20、化物含量增高(如尿毒 症、脱水等)时增高。细菌学检查对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时十分必要,包括细菌、霉菌涂片和培养,必 要进还需动物接种,以查明致病菌,供临床用药时参考。免疫学检查常用的有 补体结合试验 和免疫球蛋白 的含量测定。前者对 囊生、W 虫、钩端螺旋体 及病毒等感染有一定助诊价值、后者有: IgG、IgA、IgM、 IgD、IgE以及其它免疫球蛋白,其中以IgG浓度最高,IgM不易查得。如IgG增高和查得IgM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脱髓鞘性疾病或血脑屏 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电泳检查 脑脊液循环图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图的条区与 血置电泳图相似,主要分为 前白蛋白、 白甯白、al、a 2、
21、0 1、0 2与丫球甯白 等:因使用 电泳的方法不同而含量差异很大,也与脑脊液蛋白含量有关。脑脊液中蛋白量增高时,前白蛋 白比例降低,甚至可消失;白蛋白来自血清,分子量较小,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蛋白增高时,白蛋白也增高。a 1、a 2球蛋白增加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萎缩性与退行性病变。T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毒,两者同时增高时则见于慢性炎症和脑实质恶性月中瘤, 也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寡克隆区带( oligoclone )是指在丫球蛋 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一般在外周血 不能见到的区带,是神经系统内部能合成IgG的标志,在95%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比IgG的增
22、加发生早, 有重要的助诊价值,但阳性也可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浆液性脑膜炎中。酶学检查正常人由于血脑屏障完整,脑脊液内酶浓度比血清内酶浓度低;当颅 脑损伤,颅内月中瘤 或脑缺氧时,血脑屏障破坏,细胞膜通透性也有改变, 使脑脊液内酶量增加,且不受蛋白总量、糖含量及细胞数的影响;主要与 脑细胞坏死程度和细胞膜的损害程度有关。常用的有谷草转氨酶、乳酸脱 氢酶、磷酸已糖 异构酶和溶菌酶等;其中,乳酸脱氢酶 在恶性月中瘤 和细菌性脑膜炎时要较良性月中瘤和病毒性脑膜炎 增高明显,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佰,也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溶菌酶的变化与蛋白、糖、白细胞尤其中性粒细胞的关系密切,在化脓性,
23、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含量分别不同, 且不受药物治疗影响,因此,对鉴别和判断脑膜炎的性质有较大价值。编辑本段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及分类:脑脊液中正常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淋巴细 胞).正常值:成人:(0- 8)X106/L儿童:(0- 15) X 106/L临床意义:化脑:细胞数可达 1000X 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脑:细胞数500X 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同时存在为特征。病脑:细胞数 几十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膜白血病:幼稚细胞 。编辑本段压力测定初压穿刺后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成人为 0.78-1.96kP
24、a(80-200mm 水 柱),婴儿有为儿童为 0.39-0.98kPa(40-100mm 水柱),新生儿为 0.098-0.14kPa(10 14mm柱)。观测初压时应注意脑脊液液面有无呼吸性搏动(随呼吸产生 0.098-0.197kPa(10-20mm 水柱的液面搏动)和脉搏性搏动(随脉搏产生 0.02-0.039kPa(2-4mm 水柱的液面搏动)。前者消失时,提示椎管内有梗阻 或有枕大孔疝,均宜小心。压力动力(1)颈静脉压迫试验(Queckenstedt试验):用手压迫双侧颈静脉, 使颅内静脉系统充血而致颅内压力增高,增高了的压力传达到连接于腰椎 穿刺针的压力玻管上,可引起液面的明显升
25、高,放松压迫后液面迅速下降。 当椎管有梗阻时,压迫后液面上升下降缓慢甚或不能。精确测定时,使用 血压计气袋缠于颈部,分别充气至2.7-5.3-8kPa(20-40-60mm汞柱),压迫30秒后放松30秒,其间每5秒记录一次压力,并绘制成图。有颅内压力增 高或疑有颅内月中物、出血者忌行。结果判断:无梗阻时脑脊液压力应在颈部加压后15秒左右迅速升至最高点,去压后15秒左右又能迅速降至初压水平;或加压至8kPa(60毫米汞柱)时可升高至 4.9kPa(500mm水柱)以上。部分梗阻时压力上升、下降均缓 慢,或上升后不能下降至初压水平;完全梗阻时,则在颈部加压后,测压 管脑脊液压力不升或上升极少。(2
26、)压腹试验(Stookey试验):以拳头用力压迫病员上腹部或令其 屏气,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硬脊膜外 静脉充血.引起上述水平以下脑 脊液压力的迅速上升,可了解下胸段及腰箭部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以及腰穿 针和测压管有无梗阻。正常时压力升高约为初压的两倍,压迫停止后压力 迅速下降至初压水平。若压力上升缓慢或不升谓之阳性,说明下胸段以下 蛛网膜下腔梗阻。腰穿针和测压管不通畅亦可呈阳性,须予注意。(3)双针联合穿刺试验:在疑有椎管内梗阻的上下部位如腰椎2-3与腰5躺1两处同时进行穿刺,借梗阻平面上下两处脑脊液压力在颈静脉压 迫试验中所显示的差别。可以粗测腰椎2-5之间有无梗阻。(4)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
27、Tobey-Ayer试验):压迫一侧颈静脉引起脑脊液压力上升,但压迫另侧颈静脉时压力无变化,称单侧颈静脉压迫试 验阳性。提示该侧侧窦或颈内静脉有梗阻,如血栓形成 等。终压放出脑脊液后所测得的压力,当低于原初压的1/2时常为异常。正常人放液2-3毫升后的脑压降低一般不超过0.098-0.197kPa(10-20mm 水柱)或保持不变。若放液3-5ml后压力下降大于 0.5kPa(50mm水柱),应考虑椎管内或枕骨大孔处已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的部位愈低,这种现象愈明显;完 全性梗阻时,终压有时可下降到零。若放出数亳升脑脊液后,脑压下降很 少或很快恢复到初压水平,则提示有交或性脑积水 或颅内压增高。编辑
28、本段正常值1、颜色检查:无色水样液体。2、透明度检查:清晰透明。3、细胞计数:成人:(0- 8)X106/L;儿童:(0- 15)X106/L; 新生儿: (0- 30) X 106/L 04、蛋白定性试验:阴性。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1-5管或2-5管阳性。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阴性。7、细胞分类(DC):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问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8、蛋白定量:腰椎穿刺: 0.15-0.45g/L ;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9、蛋白电泳:前白蛋白: 0.03-0.07 ; 白蛋白:0.51-0.63 ; a 1-球
29、蛋白:0.06-0.08 ; a 2-球蛋白:0.06-0.10 ; 0-球蛋白:0.14-0.19 ; 丫- 球蛋白:0.06-0.10 。10、葡萄糖定量:成人: 2.8-4.5mmol/L :儿童:3.1-4.4mmol/1 ; 婴 儿:3.9-5.0mmol/L 。11、氯化物测定:成人: 120-132mmol/L ;儿童:111-123mmol/L ; 婴 儿:110-122mmol/L 。12、脑脊液酶学测定:转氨酶 (ALT、AST):约为血清酶活性的 1/2;乳 酸脱氢酶(LDH);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 ;磷酸肌酸激酶(CPK):低于血清酶活性。13、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30、:IgG: 10-40mg/L ; IgA : 0-6mg/L ; IgM :0-13mg/L ; IgE :极少量。编辑本段临床颜色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月中等。如腰椎穿 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月中、 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 脊髓月中瘤及严重的结 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
31、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透明度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细胞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 X 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中度增高(200X 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3、正常或轻度增高: 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月中等。定性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 (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月中瘤
32、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 血及梗阻等。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 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葡萄糖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 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细菌及寄生虫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 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
33、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细胞分类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 月中等。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月中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 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月中、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7、月中瘤细胞:见于脑、脊髓月中瘤。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蛋白定量1、化脓性脑膜炎,流
34、行性脑膜炎 蛋白质含量为3-6.5g/L ;结核性脑膜 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 0.3-2.0g/L ,压迫症状期为1.9-7g/L ,麻痹期 为0.5-6.5g/L ;脑炎蛋白质含量为 0.5-3.0g/L 。2、引起 脑脊液循环 梗阻的疾病,如 脊髓蛛网膜炎 与脊髓月中瘤等,其蛋 白质含量可在 1.0g/L以上;3、脑软化、月中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 。4、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 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 增加。蛋白电泳1、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 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 等;
35、前白蛋 白减少常见于脑膜炎。2、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 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减少 见于脑外伤急性期。3、a 1-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4、a 2-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月中瘤、转移癌、胶质瘤等。5、B-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6、丫-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葡萄糖定量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 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编辑本段氯化物测定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2、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 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病毒性脑炎、脑脓月中、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 炎、脑月中瘤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沧云南临沧市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招聘大学生生态护林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场地及机房租用协议书
-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聘用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购买房产垫资借款协议合同书范例
- 小学生《孝心活动》主题班会教案
- 二零二五艺术品抵押借款协议
- 项目建议书可研咨询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个人担保借款合同范例参考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艺人经纪的合同
- 中央2025年民航博物馆度面向社会招聘应届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定额〔2025〕20号 定额管理总站关于发布2024年电力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综合信息价的通知
-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课件
- 地基基础规范8章
- 从敦煌壁画看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演变
- DB12-537-2014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规范
- 建筑工地项目部人员职责划分表
- 工程量确认单表样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析
- 海因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
- 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毕业设计)
- 造林典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