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隧道控制网布设方案_第1页
杨柳隧道控制网布设方案_第2页
杨柳隧道控制网布设方案_第3页
杨柳隧道控制网布设方案_第4页
杨柳隧道控制网布设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隧道专项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案一、工程概况拟建的杨柳隧道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鸣鹫镇,处于构 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区,为分离式长隧道。左幅起点里程 ZK36+645止点里 程ZK38+095左幅全长1450m,最大埋深120.27m;右幅起点里程 K36+670 止点里程K38+14O右幅全长1470m,最大埋深138.83m。隧道区地形较为陡 峻,地表植被发育较好。隧道净空(宽X高)土匀为10.25X 5.0m。隧道洞门型式进 出口均为削竹式。有土路通往,交通条件一般。左右幅隧道进出口均处于曲线 地段,中间为直线段。右线进口处高程为1959m,出口高程为1983m.左线进口处 高程

2、为1953m,出口高程为1988m。为了使该隧道实现高精度贯通,准备在洞外 布设D等GP朋和四等水准,而在洞内使用一级导线环网和四等水准建立隧道 施工控制网。二、洞外控制网的布设2.1. 平面控制网2.1.1 控制测量的精度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或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F60-200幽定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表1隧道平面控制等级表隧道长度L (m)测量等级隧道长度L (m)测量等级L> 6000二等10000 L< 3000四等30000 L< 6000三等L< 1000一级根据表1可知洞外GPSP面控制网按四等的精度施测。2.2.

3、2点位设置起初为满足施工引测进洞需要,在隧道进出口各布设3个GPSF面控制点分另I为进口 JM4020, JM4024, JM4025,出口 JM4032, JM4029, JM4030口口图 1 所示:图1.隧道GPS控制网示意图由于施工场地布置的原因图中JM403O, JM4029被遮挡,无法作为进洞的 基准点。因此重新加密了 JM4027, JM4028作为洞内控制网布设的基准点。所 有控制点均用异步环相联,并组成空间三角形和空间大地四形以加强 GP训的几 何强度。并将所有数据放入整个加密控制网进行处理,平差后得到控制点成果。2.2.3观测方法与作业要求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进行测量,观

4、测前已对接收机进行全面检测,仪器精度 达到标称精度的规定。GPM测选择最佳时段,长边和观测条件欠佳的点位增加 观测时间。观测要求及采用主要参数为。重复设站数学1.6;时段长度1h ;卫星高 度角15度;PDO产6;卫星个数学4;采样率158表2 GPS®测的主要技术要求-j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卫星高度角(?)>15>15>15>15>15时间 长度静态(min)>240>90>60>45>40快速静态(min)>15>15>15>15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15>15>15&

5、gt;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个)44444数据采集样率(s)<30030030030030GDOP06060606062.2.4数据处理GPS®测数据采用仪器华测自带软件 CGO进行数据处理,基线解算时采用下 列参数:米用Saastamoinen作为对流层模型;米用Kpobuchar模型作为电离层模 型;采用广播星历作为星历,采用LAMBDA法进行模糊度搜索。RMS限差为 0.04, Ratio值限制不大于3。2.2.5测量成果表3列出了平差后各控制点的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3洞外控制点平面坐标成果表点位平面坐标误差统计表点名北坐标(m)N误差(m)东坐标(m)E误

6、差(m)JM242591036.7980.002516727.33750.002JM292590944.6030.001518303.03340.001JM302591137.2420.002518447.78150.002JM322591304.3970.002518314.20990.002JM252591297.3990.002516708.0440.002JM202591312.2500.003516445.48490.002JM272591160.8970.002518641.64230.003JM282591367.4240.003518386.28190.0032.2高程控制网2

7、.2.1观测采用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布设高程控制网,将隧道进出点联测到一个闭合环 中,观测时,准确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三次,并取平均值。所有点均进行对向 观测,对向观测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度求进行。如下表:表4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意技术要求测量等级测回内同向观 测高差较差 (mm)同向测回间高 差较主 (mm)对向观测高差 较差(mm)附和或环线闭 合差(mm)四等08,D010, DW40,D0 20M D五等08,D< 15V d<60V d030,D2.2.2网形与数据处理三角高程网布设成闭合环的形式。从 K043出发从两条不同的线路测至K045,形成闭合环

8、线,并将其纳入到整个加密控制网进行平差,得到水准成果 经过平差后得到控制点的水准成果如下表:表5洞外控制点高程成果表点名高程(m)精度(mm)JM40201993.62816.411JM40241919.8696.29JM40251992.3116.38JM40271993.87315.8JM40281972.5365.81JM40291992.0225.78JM40301981.5415.52JM40321972.3155.56三、洞内控制网的布设3.1平面控制网3.1.1施测等级的确定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寸贯通误差的要求如下:表6隧道贯通中误差测量部位两开挖洞口间

9、长度(m)高程中误差(mm)L< 30003000W L< 6000L> 6000横向贝通中认差允许值(mm)洞外&±45<±60<±90&±25洞内&±60&± 80工± 120&±25整个贯通区间&±75&± 100< 土 150< ±35L<3000M范围的隧道其洞内外贯通中误差总和不超过 60mm,按照这一规定, 洞内可以依据通视情况设点,直线段平均边长设置250m,曲线段设

10、置为150m.采 用闭合导线导线布网。网图如下:洞内导线网布网形式3.1.2 控制桩点设置洞内导线,选择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通视良好的地方,施工时应保护好导线点,导线点埋设在离洞壁1m2m的位置。3.1.3 观测待明洞施工完成,进洞前在洞孔布设一进洞控制点与已知点构成三角形网, 进洞达到150米以后,在隧道两侧布设两控制点,于洞口控制点用全圆观测法 观测两已知点,两未知点,得到角度闭合差,以减少方向上的误差,求得两未 知点坐标用于继续进洞使用。待进洞到 400m后,在隧道一侧布设一控制点, 使得洞内导线形成闭合环,重新平差解算得到洞内导线点的坐标,以此逐步向 洞内推进,考虑到左右线有人行横道及车行横道,此横道为左右洞导线联测提 供通视条件,隧道横洞施工完成后,将左右线导线点联测闭合,进一步减小误 差。3.1.4 数据处理(1)测站平差,在水平角每测站测算后进行。(2)检查闭合差粗差,即计算每个闭合环的角度闭合差,检查其中是否存在粗差。(3)通过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投影改正,使所有测量边长值归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