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病因与发病病因与发病中医基础理论讲座江汉荣江汉荣基本要点 1中医病因与发病的理论体系与西医的区别 2中医病因与发病的理论对临床治疗的指导 病因与发病病因与发病 病因是指能影响和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状态,导致病因是指能影响和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状态,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 中医病因学的各基本概念是以具体的,形象的物质名词来表达抽中医病因学的各基本概念是以具体的,形象的物质名词来表达抽象的要领,象的要领,但决不能将中医的病因概念简单地理解为其名词所代表但决不能将中医的病因概念简单地理解为其名词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具体事物。中医所采用的是从宏观角度,通过中医所采用的
2、是从宏观角度,通过“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把疾把疾病的症状,体征广泛地与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进行了联系比较,病的症状,体征广泛地与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进行了联系比较,并加以概括分类,从而认识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并加以概括分类,从而认识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是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是以病证的临床表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其症状、体征、现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其症状、体征、推求病因。推求病因。即“辨证求因辨证求因”。为临床治疗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又叫用药提供依据,又叫“审因论治审因论治”。 通过辨证求因得出的病因,通过辨证求因得出的病因,是致病因是致病因素与机体
3、反映情况的结合,素与机体反映情况的结合,这种反证法所这种反证法所透视的是病因作用和机体作用之间的综合透视的是病因作用和机体作用之间的综合结果,把病因放到致病的动态过程中去考结果,把病因放到致病的动态过程中去考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原因,作用对象和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原因,作用对象和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从而能揭示出一些从而能揭示出一些用单纯理化检测无法认知的本质。用单纯理化检测无法认知的本质。 与西医采用的与西医采用的“实验确认法实验确认法”不同,西医不同,西医是立足于生物学基础,从微观的角度,靠是立足于生物学基础,从微观的角度,靠实验室和显微镜检测,着重揭示病源实体。实验室和
4、显微镜检测,着重揭示病源实体。虽然中西医对病因认识的方法有着本质的虽然中西医对病因认识的方法有着本质的差异,但都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差异,但都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疾病九大病因的汇总,诊断分析中非常方便易行,介绍如下:“Midnights”原则:M-metablism,代谢性I-inflammation,炎症D-degeneration,变性N-neoplasm,肿瘤I-infection,感染G-gland,腺体,内分泌H-hereditary,遗传T-toxication,中毒/trauma,外伤S-stroke,卒中8中、西医对病因的认识外感因素外感因素:六淫(风、寒、暑、:六淫(
5、风、寒、暑、湿、燥、火);疠气等湿、燥、火);疠气等内伤因素内伤因素:内伤七情(:内伤七情(喜、怒、喜、怒、忧、思、悲、恐、惊忧、思、悲、恐、惊);饮食);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失宜;劳逸失度等其他因素其他因素:痰饮;瘀血等:痰饮;瘀血等外界因素外界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性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等因素等内在因素内在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等种族因素等自然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自然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自: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心理
6、因素;然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医源性疾病等医源性疾病等9病因一、一、外感外感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二、二、内伤内伤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三、三、其他其他致病因素致病因素10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外感致病因素六淫疠气11 (一) 六淫n 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外感病邪的统称。病邪的统称。内生五邪: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12 (一) 六淫 致病特点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13 1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p 风为阳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其性开泄易袭阳位p 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善行而数变p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14 2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7、n 寒为阴邪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易伤阳气n 寒性凝滞寒性凝滞n 寒性收引寒性收引15 3 3、暑暑邪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u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u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u 暑多挟湿暑多挟湿16 4 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p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p 湿性重浊湿性重浊p 湿性粘滞湿性粘滞p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17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u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u 燥性属阳燥性属阳 燥易伤肺燥易伤肺18 6、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l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为阳邪其性炎上l 火易扰心神火易扰心
8、神l 火易耗气伤津火易耗气伤津l 火易生风动血火易生风动血l 火易致肿疡火易致肿疡19(二)(二) 疠气疠气、概述概述 强烈传染性 传播途径、致病特点致病特点w传染性强易于流行w发病急骤病情危重w一气一病症状相似20(二)(二) 疠气疠气、影响发生与流行的因素影响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人体正气强弱有关人体正气强弱有关w气候因素w环境和饮食因素w预防措施因素w社会因素内伤发病特点七情失常饮食失宜劳逸失度22 (一)(一) 七情 1 1、概述、概述 七情:是指七情:是指正常的正常的喜、怒、忧、思、悲、恐、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惊七种情志变化。 内伤七情内伤七情:是指:是指异常的异常的喜、怒、忧、思、悲、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恐、惊七种内伤病邪的统称。内伤病邪的统称。23、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p 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p 肝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p 脾在志为思脾在志为思p 肺在志为忧肺在志为忧p 肾在志为恐肾在志为恐24、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25、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l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l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影响病情变化影响病情变化26 (二)饮食失宜 饮食饮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然胶粘剂:动物胶合作协议书
-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36941883
-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2章 四边形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由边的关系判定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称重系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纱线分级卷取机(卷绕机)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石膏制品用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网络安全项目信息保密措施
- 剁肉机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金融行业复工复产安全运营措施
- 防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CAD培训课件(基础教程)
-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课件
- 大学生心理朋辈技能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DB32T 3544-2019 临床级人体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质量控制管理规范
- 国药茶色素讲稿30课件
- 鲁科版五年级英语下How many ducks do you have?课件2
- 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DOC)
- isa-381g站用变接地保护测控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南网版v3
-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
- 完整版健康管理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