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修改版(共10页)_第1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修改版(共10页)_第2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修改版(共10页)_第3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修改版(共10页)_第4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修改版(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产业的定义产业是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价值链上生产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构成的集合。2、三次产业分类法(只要判断)3、标准产业分类法 具备条件 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4、马歇尔冲突的定义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5、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6、简述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主张(1)哈佛学派与SCP范式

2、三分法: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产业组织进行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 SCP分析框架) 内容: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政策主张:产业组织政策,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或规制政策(2)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两大特点: 一是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主要内容: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

3、能够成立的。 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 。 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政策主张:反托拉斯政策;反垄断政策(3)新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征:第一,新产业组织理论吸收和融合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成果。 第二,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上致力于“理论化”与“经验性”的平衡。 第三,新产业组织理论在运用博弈论方法之后实现了理论范式的创新。突出体现在策略性行为的研究:如价格战、纵向约束、排他性交易、价格歧视、研究与开发等。 政策主张:反垄断政策(由过于宽松逐步转向温和的干预)7、可竞争市场理论(核心概念、提出者、主要观点)提出者:由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

4、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核心概念:(1)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结构。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2)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主要观点:(1)沉没成本的大小决定进退是否自由,应根据沉没成本 (Sunk of cost),而不应根据一般的固定成本来判断进入壁垒的高低。(2)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入做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

5、撤出,而且并不因此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 。)潜在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市场结构形态都只能制定可维持价格。(3)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确保潜在竞争压力的关键是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第二章1、伯川德模型总结:(1)在产品同质和边际成本不变且对称的条件下(伯川德模型),双寡头之间的价格博弈会使双方定价在边际成本。(2)伯川德均衡的结果与社会最优(完全竞争帕累托最优)相同。2、对伯川德模型假定的检验与修正:(1)产品差异 (2)动态竞争 (3)生产能力约束 3、古诺模型(推导过程)假定

6、:(1)基本与伯川德的前提假定相同:只有两家厂商,产品同质、线性需求和成本曲线,相同的边际成本。(2)决策变量为产量,各方都在假定对方的产量既定的前提下决定自己的产量,同时决策。推导过程需求的反函数:P()a-b,成本函数:()企业的利润是: 一阶条件为: 得到企业的反应函数: 企业与企业对称,所以易得其反应函数: 古诺模型的均衡解就是两条反应曲线的交点。均衡解 4、斯塔克尔伯格模型(推导过程)基本假设:与古诺模型基本相同决策变量:产量领导-跟随行动所有厂商成本状况相同领导厂商(第1家厂商)先行动,选择产量(不可变)跟随厂商(第2家厂商)观察到领导厂商产量,据此来确定自己最优产量。领导厂商的利

7、润最大化目标受到跟随厂商最佳反应函数的限制推导过程首先求跟随厂商的最优产出:给定跟随厂商的最佳反应函数,领导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为:进一步得到:第三章1、产品差异的定义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2、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区分,例子,判断)水平差异:指产品在空间上的差异。表现为两产品之间一些特征增加了,而其他一些特征却减少了。例子:蒙牛牛奶的水平差异、保洁的水平差异化产品策略垂直差异:是指在产品空间中,所有消费者对所提及的大多数特性组合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那些特性之间的差

8、异。描述垂直差异时,在价格相等的条件下,关于特性空间有一种自然的排序。例子:(1)质量,消费者关于质量的偏好次序是一样的,都认为较高的质量是更好的。(2)家用轿车3、豪泰林模型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产品差异、市场势力和产品定位的一些基本结论:(1).当价格竞争激烈时(p1接近于p2),两厂商倾向于向中心靠拢。(2).产品差异t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从而厂商可以拥有较大的市场势力。( )(3).产品相对差异(a2-a1)和产品特征差异t能够缓和竞争强度,有利于厂商实施市场势力。图见下面a1A201xt (x-a1)2t(a2-x)2第四章1、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进入壁垒对社会福利有双重效应:)(

9、1)一方面,进入壁垒限制进入,提高市场集中度,易于形成垄断性市场结构,减少社会福利。(2)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可以阻止低效率的小企业的进入,获得规模经济性;进入壁垒使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相对稳定性,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源重新配置成本,提高资源配置净收益。2、常见的进入壁垒(1)信息壁垒(2)规模经济壁垒(3)绝对成本优势壁垒(4)学习曲线(5)过度生产能力投资(6)合同壁垒3、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1)市场容量OM的大小(2)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3)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4、在位企业的绝

10、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1)在位厂商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拥有最新的生产工艺(2)在位厂商控制着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3)在位厂商的销售渠道更具效率(4)在位厂商拥有具有卓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5)在位厂商的融资成本更低5、学习曲线定义学习曲线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从生产经验获得的知识被用于改进生产方法,结果使平均成本降低。 6、学习曲线能使在位厂商获得多少成本优势取决于(1)在位厂商通过学习曲线能比潜在进入厂商降低多少成本 (2)学习需要花费的时间。7、合同壁垒常见的例子(1)住房市场租赁合同的预付押金;(2)赠品券;(3)特许合同的特许费用。第五章 1、策略性行为定义策略

11、性行为是指厂商为了提高利润而采取的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2、非合作策略性行为(1)掠夺性定价(2)限制性定价(3)搭售与捆绑(4)提高对手成本3、掠夺性定价定义指为了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威慑潜在进入者,厂商降低价格(通常低于边际成本),对手退出市场以后再提高价格。4、掠夺成功需要满足的条件“鼓钱袋(deep pockets)”如果掠夺者财力雄厚,那么就可以比被掠夺者在掠夺期的损失比拼中坚持更长的时间。存在进入壁垒当掠夺者将对手逐出市场以后,进入壁垒的存在就非常重要,否则掠夺者提高价格将招致新的进入或者原来对手的重新进入。 5、掠夺是否理性(能否成功)的分析(1)掠夺者和对手成本相同(2)掠夺者拥有一

12、定优势6、掠夺者拥有一定优势(1)融资优势(2)声誉传递优势 7、限制性定价的定义限制性定价是指厂商确定的价格和产量没有给有利可图的进入留下足够的需求空间。8、搭售的定义搭售是指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时必须同时购买另外一种商品,分为捆绑与动态捆绑。9、捆绑的策略性效果(1)捆绑形成进入壁垒(2)捆绑获得竞争优势 10、提高对手成本的方式(1)控制或操纵对手的投入资源(2)借助立法与规制(3)提高共同成本11、合作策略性行为(合谋)的定义合作策略性行为(合谋)是指厂商之间以提高市场势力、共同谋取垄断利润为目的而达成的一致行动的行为。 12、公开合谋的定义指企业之间达成了明确的、可观察的具体协议,如卡

13、特尔协议。 13、默契合谋的定义指厂商之间没有协议,仅通过观察或预期对手行为来协调彼此的行为。14、公开合谋形成及维持的影响因素(1)需求弹性(2)产品同质(3)厂商数目(4)厂商成本(5)行业协会(6)定单性质15、公开合谋的实施机制(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法(2)交货定价(3)零售价格维持(4)最惠国待遇条款(5)竞争一致条款(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16、触发策略的局限(1)过于严厉,一旦发现背叛就永远终止合谋(2)胡萝卜加大棒策略17、商品分类n 搜寻品:消费者在购买前通过自己检查就能知道其质量的商品n 劝说经验品:只能在使用后才能知道其质量的商品n 劝说信任品:即使在消费后也

14、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18、广告分类n 信息性广告:描述产品的存在、价格、特征、销售条件等n 劝说性广告:只传递产品存在信息,旨在改变消费者偏好19、商品类型与广告类型的对应关系搜寻品信息性广告;劝说经验品、劝说信任品劝说性广告20、多夫曼-斯坦纳条件n 广告强度:A/Sn 最优广告决策分析模型n 厂商利润函数n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n 需求价格弹性n 需求广告弹性n 变换整理两个一阶条件可得:21、多夫曼-斯坦纳条件的含义(1)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广告强度应等于商品的需求广告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之比。(2)需求的广告弹性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则广告强度越大。22、广告的策略性效应(1)传递

15、产品质量信息(主要是劝说性广告)(2)仅依靠价格传递产品的高质量信号,低质量产品很容易模仿。(3)费用高昂的广告作为一种策略性行为,可以解释为:高质量产品通过消费者的经验作用形成重复购买,从而回收广告费用,而对低质量产品厂商而言,则得不偿失。23、技术创新的分类(根据技术创新的对象不同)产品创新、过程创新24、两种过程创新剧烈创新(或重大创新)、非剧烈创新(或微笑创新)25、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特征(1)不确定性:知识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 市场实现过程的不确定性 (2)溢出效应:R&D活动的主要产品是知识或信息,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 R&D活动具有显著的外部性 R&D活动的

16、收益由研究者向模仿者转移 第六章1、规制理论的发展(四大学派,观点判断)(1)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利益理论的产生源于对市场失灵现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探索依靠政府力量来弥补市场缺陷。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一般会在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领域产生失灵现象。市场失灵的存在及对政府规制几乎无成本的假定,使得纠正市场失灵现象和提高社会福利成为公众的共同需求。(2)规制俘获理论:规制机构实际上代表了社会的某一特殊利益集团。不管规制方案如何设计,规制机构对某个产业的规制实际上是被这个产业所“俘获”的结果,规制提高了产业利润而不是社会福利。 (3)规制经济理论:第一,规制政策的设计倾向于牺牲规

17、制偏好较弱的相对较大的集团,而使相对较小的有强烈规制偏好的利益集团获益。 第二,在政治支持最大化的目标下,规制政策的制定会使利益或财富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 第三,规制最可能出现在相对竞争或相对垄断产业,因为这些产业的规制会对某些集团的福利产生最大的影响。 最后,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规制更可能出现,因为一些利益集团的收益相对于其他利益集团的损失更大。 (4)新规制经济学:新规制经济学使用委托代理理论的方法对规制者和被规制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进行分析,沿袭机制设计的传统,以描述最优规制机制的特征为目的 。2、规制的依据(1)自然垄断(2)信息不对称(3)破坏性竞争(4)合理再分配3、自然垄断

18、的定义生产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函数是劣加的,即全行业产量由单个厂商生产时成本最低。4、信息不对称两种典型情况逆向选择: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例子:旧车市场)道德风险:当签约的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例子:保险签约之后投保人的行为)5、规制的目标(1)有效配置社会资源(2)保持企业财务状况稳定(3)确保企业内部效率(4)避免收入再分配(5)解决外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6、经济性规制工具(1)进入规制(2)价格规制(3)质量规制7、激励性规制改革(内容和判断)(1)区域间竞争:将受

19、规制的全国垄断企业分为几个地区性的企业,使某个特定地区的企业在其他地区经营业绩的刺激下提高自己内部效率的一种规制方式。 因为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要素禀赋等不同,其可比性有限。(2)特许投标制:政府与地方公共团体在提供某种公共事业服务时,给予一个特定的企业垄断经营权。但为了保证企业的内部效率,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投标的方式将特许权授予出价最高或承诺最低价格的企业。当参与投标的企业数量较少时,就存在着企业之间串谋的危险;并且已经取得特许权的企业在拥有特许权期间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这使得它在与新加入的投标企业进行竞争投标时具有相对优势。 (3)价格上限规制:采用合同形式限定被规制企业的价格变动范围,规

20、定企业一揽子产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的上限 简化模型:(4)社会契约制:通过规制机构与被规制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签订价格合约,就设备转运率、热效率、建设费等达成协议。如果企业实现的业绩优于合约所规定的,则予以奖励;否则,予以惩罚。 第七章1、反垄断法的概念指国家调整企业垄断活动或其他限制竞争行为的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2、反垄断法的立法根本目的维护中小企业利益,防止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维护自由、公正的竞争机制,促进竞争经济的健康发展 3、中国的反垄断法的宗旨和主要任务宗旨: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主要任务是对垄断行为的预防和制止 ,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垄断行为的调整。 1、对垄断协议的监管 2、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监管 3、对经营者集中的监管 第二个方面,是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调整。第八章1、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定义例子前向关联:指一个产业部门与使用该部门产品作为投入的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比如船运工业对出口工业有前向联系。)后向关联指:一个产业部门与产品投入到该部门的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比如船运工业的发展为铁路工业创造了更多的需求,船运工业对铁路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