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版)_1932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版)_1932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版)_1932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版)_1932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九(下)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 1 节宇宙的起源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大约150 亿年前宇宙形成。 无论地球上观察, 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 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宇宙无中心。 .宇宙的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

2、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5.1957 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 托勒密与“地心说;”哥白尼与“日心说。”2. 银河系中大约有 2000 多亿颗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且银河系外,还有河外星系。因此,太阳只是银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3. 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是太阳系是质量最大的天体。(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由近到远)。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和土星,它们最显著的特

3、点是周围有一圈明亮的光环。土星的卫星最多;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很重要哦)各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慧星自东向西公转,又叫“扫把星”)。 . 太阳系的形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同向性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 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 公转轨道是椭圆。 (太阳系行星公转特点有三个,其中同向性与共面性是星云说提出的依据)。5. 星云是广泛存在于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之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太阳系地月系银

4、河系其它行星系宇宙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6.第 3 节 恒星的一生 .繁星满天,绝大多数是恒星(由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提供能量) 。恒星的体积相差悬殊。恒星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表面的温度不同。颜色由深到浅,温度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升高。一般来说,发红光的恒星温度最低,发黄光的高一些,发蓝色、白色光的恒星温度最高。2. 恒星的演化:红巨星:红色,体积比太阳大,表面温度比太阳低(可理解为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气体部分密度非常小,亮度比太阳高。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白矮星、中子星: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质量!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

5、氢发生热核反应 而产生的。 .太阳系的延生(亿年)现在的太阳系(亿年)红巨星(晚年期)白矮星;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 黑洞的密度非常大, 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 甚至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但天文学家可以测出黑洞的存在。第 4 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1.地球的演化。 46 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在距今约 38 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25 亿至 6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初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 6 亿至 2.5 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

6、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 2.5 亿至 0.7 亿年前的中生代,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 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 0.7 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 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2.生命的诞生。 1953 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不含氧气) ,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以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

7、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阶段, 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第 5 节生物的进化1.神创论和进化论的斗争。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化石的形成。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都称为化石。 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

8、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3.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 越是古老的地层 (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 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重点区分恒温、变温,及体内受精、体外受精)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重点区分有无种子,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人: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

9、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 和蛋白质的差异。4. 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主要观点: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 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 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

10、传变异、适者生存。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及不可遗传变异。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DNA 才是遗传物质。)重点区分:(由小到大)基因 DNA 染色体细胞核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 DNA 及基因都成对存在,但是在成孰生殖细胞中(精子和卵细胞)中,它们却成单存在。第 6 节进化与遗传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地洞”。(必须具有亲缘关系才谈得上遗传或变异)。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2.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

11、人类有23 对 46 条染色体,男性为22 对+XY, 女性为 22 对+XX ),染色体是由 DNA( 脱氧核糖核酸 )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由 1953 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共同提出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断。一个 DNA 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 人类基因组计划 ,计划于 1990 年正式启动。变异实质上是遗传物质 (基因、 DNA 、染色体 )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为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造成的;先天愚型是 21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人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