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全部)_第1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全部)_第2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全部)_第3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全部)_第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全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一、选择题1、下列氨基酸哪个含有吲哚环?a、Met b、Phe c、Trp d、Val e、His2、含有咪唑环的氨基酸是:a、Trp b、Tyr c、His d、Phe e、Arg3、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应具有的特点是:a、不具正电荷 、不具负电荷 、溶解度最大 、在电场中不泳动4、氨基酸与蛋白质共有的性质是:、胶体性质 、沉淀反应 、变性性质 、两性性质 、双缩脲反应5、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主要靠:、疏水相互作用 、 氢键 、 盐键 、 二硫键 、 范德华力6、蛋白质变性是由于:、氢键被破坏 、肽键断裂 、蛋白质降解 、水化层被破坏及电荷被中和 、 亚基的解聚7、高级结构中包

2、含的唯一共价键是:、疏水键 氢键 、离子键 、二硫键 8、八肽Gly-Tyr-Pro-Lys-Arg-Met-Ala-Phe用下述那种方式处理不产生任何更小的肽?a、溴化氰 b、胰蛋白酶 c、胰凝乳蛋白酶 d、盐酸9、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螺旋中,多少个氨基酸旋转一周? a、0.15 b、5.4 c、10 d、3.6二、填空题、天然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有 、 、 ,其中以 的吸收最强。、盐溶作用是 。盐析作用是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作用力是 , , 和盐键。、蛋白质的三种典型的二级结构是 , , 。、反应的主要试剂是 。7、胰蛋白酶是一种 酶,专一的水解肽链中 和

3、 的 形成的肽键。 8、溴化氢(HBr)是一种水解肽链 肽键的化学试剂。三、判断题1、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就是天然氨基酸。2、氨基酸在中性水溶液中或在晶体状态时都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3、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4、所有蛋白质分子中氮元素的含量都是%。5、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以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6、能使氨基酸净电荷为时的H值即值就一定是真正的中性H值即H。7、由于各种天然氨基酸都有的光吸收特性,据此可以作为紫外吸收法定性检测蛋白质的依据。8、氨基酸的等电点可以由其分子上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来确定。9、一般变性的蛋白质都产生沉淀现象,而沉淀的蛋白质一定是变性蛋白质。10、某氨基酸

4、的等电点为.,当它在.的缓冲液中进行电泳时,将移向正极。11、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就是三级结构。12、CNBr能裂解Gly-Met-Pro三肽。13、变性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是因为蛋白质分子的电荷被中和以及除去了蛋白质外面的水化层所引起的。四、名词解释氨基酸等电点、盐溶、盐析、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复性、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两性离子五、问答题1、简述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的含义及主要特征,维系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有哪几种?2、写出下列氨基酸的名称或英文缩写(三字符):甘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3、蛋白质具有哪些性质?4、什么是蛋白质的等电点?为什么说在等

5、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5、有一五肽,经酸完全水解后得到、和一分子。该五肽与试剂反应后,可得到经羧肽酶水解后得到经局部水解得到,二肽。试推测该五肽的氨基酸残基顺序。6、二十种氨基酸的三字符简写,哪些是非极性氨基酸,哪些是极性的带正电荷的、极性的带负电荷的、极性的净电荷为零的氨基酸?7、下面哪种多肽在280nm具有更大的吸收?A:GlnLeuGluPheThrLeuAspGlyTyrB:SerValTrpAspPheGlyTyrTrpAla8、多肽:GlyTrpProLeuLysCysGlyPheAlaHisMetValGluLysProAsp AlaTyrGlnMetArgSerThrAla

6、PheGlyGly分别用(1)胰蛋白酶、(2)胰凝乳蛋白酶、(3)CNBr处理时产生什么样的片段?9、分别指出下列酶能否水解与其对应排列的肽,如能,则指出其水解部位。肽 酶(1)Phe-Arg-Pro 胰蛋白酶(2)Phe-Met-Leu 羧肽酶B(3)Ala-Gly-Phe 胰凝乳蛋白酶(4)Pro-Arg-Met 胰蛋白酶10、由下列信息求八肽的序列。Ala-Thr-Arg-Val-Val-Met-Leu-Phe(a)酸水解得 Ala,Arg,Leu,Met,Phe,Thr,2Val(b)Sanger试剂处理得DNP-Ala。(c)胰蛋白酶处理得Ala,Arg,Thr 和 Leu,Met,

7、Phe,2Val。当以San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到DNP-Ala和DNP-Val。(d)溴化氰处理得 Ala,Arg,高丝氨酸内酯,Thr,2Val,和 Leu,Phe,当用Sange试剂处理时,分别得DNP-Ala和DNP-Leu。11、羊毛衫等羊毛制品经热水洗后在电干燥器内干燥,则收缩。但丝制品进行同样处理,却不收缩。如何解释这两种现象?第一章蛋白质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c、d二、填空题1、略2、3、在很低盐浓度时,适当增加盐浓度可以增大蛋白质的溶解度;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4、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5、螺旋、折叠、转角6、7、肽链内切酶、赖氨酸、精氨

8、酸、残基的羧基8、甲硫氨酸残基羧基形成的三、判断题、 ×、×、×、×、 ×、×四、名词解释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特定的pH值时,氨基酸主要是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在溶液中所带的净电荷为零,这时虽在电场作用下,它也不会向正极或负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用pI或Ip表示。盐溶现象:低盐浓度时,蛋白质表面吸附某种中性盐类离子,中性盐离子的水合能力比蛋白质强,加速了蛋白质和水分子间的促进溶解作用,同时降低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使蛋白质溶解度提高。盐析:高盐浓度时,破坏水化层,使极性基团暴露,并相互作用,使之沉

9、淀。蛋白质的变性:天然蛋白质分子由于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使次级键断裂,引起天然构象的改变,导致其生物活性的丧失及一些理化性质的改变,但未引起肽键的断裂。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因素除去后,变性蛋白质又可重新回复到天然构象。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隐含肽键及二硫键的位置)。全部是共价键连接。是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多样性的基础。二级结构:指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方式。 主要有螺旋、折叠、转角,氢键是稳定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三级结构:指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的复杂的球状分子结构。四级结构:具有三级结构的球状PRO通过非共价键彼此缔合在一

10、起形成的聚集体。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中,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和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结构域:有些多肽链可以折叠成两个或更多个紧密的小区域,这些外观似球形的区域。也叫辖区。两性离子(偶极离子、兼性离子):指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由于正负电荷相互中和而成电中性。五、问答题1、共价键:肽键、二硫键(由多肽链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氧化后形成);次级键(非共价键):氢键:两个极性基团之间的弱键,但由于数量多,对pro的构象起重要作用;盐键:pro中正、负电荷的侧链基团之间的一种静电吸引作用;疏水键:pro的疏水基团

11、或疏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粘附聚集;范德华力:分子间的弱的吸引力,但是具有可加性。2、Gly、Tyr、Met、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3、两性性质、胶体性质与蛋白质沉淀、变性与复性、蛋白质的呈色反应4、蛋白质分子所带静电荷为零时、溶液的值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分子外层的水化层被破坏,分子之间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下来。5、sn6、略7、在280nm的吸收与Trp和Tyr有关,因为这两种氨基酸在280nm处具最大吸收,而Phe的最大吸收在260nm处。由于多肽B含有2个Trp残基和1个Tyr残基,而多肽A只含一分子的Tyr,因此多肽B在280nm处具更

12、大的吸收。8、(1)胰蛋白酶的作用特点是水解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羧基所成的肽键,若羧基端是脯氨酸残基,则不能水解这样的肽键。因此,用胰蛋白酶水解该多肽可产生三个肽碎片:GlyTrpProLeuLys CysGlyMetArg SerThrGlyGly(2)胰凝乳蛋白酶的作用特征是水解具芳香环侧链的氨基酸残基羧基所成的肽键,若羧基端是脯氨酸残基,则不能水解这样的肽键。因此,用胰凝乳蛋白酶水解该多肽可产生四个肽碎片:GlyTrpGlyPhe、AlaHisAlaTyr、GlnMetAlaPhe GlyGly(3)CNBr的作用部位是甲硫氨酸残基羧基所成的肽键。因此,用CNBr处理该多肽可产生三个较小的

13、碎片:GlyTrpHisMet、ValGluGlnMet、ArgSerGlyGly9、(1)不能,因为Arg与Pro连接。(2)不能,因为羧肽酶B仅仅水解C-末端为Arg或Lys的肽。(3)不能,因为胰凝乳蛋白酶主要水解Phe,Trp,Tyr和Leu的羧基形成的肽键。(4)能,胰蛋白酶可作用于Arg和Met之间的肽键,产物为Pro-Arg和Met。10、Ala-Thr-Arg-Val-Val-Met-Leu-Phe11、羊毛纤维多肽链的主要结构单位是连续的-螺旋圈,其螺距为5.4A。当处于热水(或蒸汽)环境下,使纤维伸展为具有-折叠构象的多肽链。在-折叠构象中相邻R基团之间的距离是7.0A。当

14、干燥后,多肽链重新由折叠转化为螺旋构象,所以羊毛收缩了。而丝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丝心蛋白,它主要是由呈现折叠构象的多肽链组成的,丝中的-折叠含有一些小的、包装紧密的氨基酸侧链,所以比羊毛中的-螺旋更稳定,水洗和干燥其构象基本不变。第二章 核酸化学一、选择题1、DNA碱基配对主要靠:a、范德华力 b、氢键 c、疏水作用 d、盐键 e、共价键2、mRNA中存在,而DN A中没有的是:a、A b、C c、G d、U e、T3、DNA与RNA两类核酸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 空间结构不同 b、所含碱基不同 c、核苷酸之间连接方式不同 d、所含戊糖不同 e、在细胞中存在的部位不同4、在一个DNA分子中,若A

15、所占摩尔比为32.8%,则G的摩尔比为:a、67.2% b、32.8 % c、17.2% d、65.6% e、16.4%5、稳定DNA双螺旋的主要因素是:a、氢键 b、与Na结合 c、碱基堆积力 d、与Mn2、Mg2的结合 e、与精胺、亚精胺的结合6、DNA与RNA完全水解后产物的特点是:a、核糖相同 碱基小部分相同 b、核糖不同 碱基相同 c、核糖相同 碱基不同 d、核糖不同 碱基不同 e、以上都不对7、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2,3-磷酸二酯键 b、2,5-磷酸二酯键 c、3,5-磷酸二酯键 d、氢键 e、离子键 8、有关DNA的二级结构,下列叙述哪一种是错误的?a、DNA二级结

16、构是双螺旋结构 b、DNA双螺旋结构是空间结构 c、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方向相同 d、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 e、二级结构中碱基之间一定有氢键相连9、有关DNA双螺旋结构,下列哪一种不正确?a、DNA二级结构中都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 b、DNA二级结构中碱基不同,相连的氢键数目也不同 c、DNA二级结构中,戊糖3-OH与后面核苷酸的5-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d、磷酸与戊糖总是在双螺旋结构的内部 e、磷酸与戊糖组成了双螺旋的骨架10、下列有关tRNA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tRNA二级结构是三叶草结构 b、tRNA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 c、tRNA的二级结构含有二氢尿嘧啶环 d、tRNA分

17、子中含有1个附加叉 e、反密码子环有CAA三个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11、DNA变性的原因是:a、温度升高是唯一的原因 b、磷酸二酯键断裂 c、多核苷酸链解聚 d、碱基的甲基化修饰 e、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12、热变性后的DNA:a、紫外吸收增加 b、磷酸二酯键断裂 c、形成三股螺旋 d、(G-C)%含量增加13、在一个DNA分子中,若A所占摩尔比为32.8%,则G的摩尔比为:a、67.2% b、32.8% c、17.2% d、16.4%14、假尿苷()中的糖苷键连接方式为: a、C-C b、C-N c、N-N d、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核苷酸除去磷酸基后称为 。2、DNA双螺旋沿轴向每 nm

18、旋转一整圈,共有 对碱基对。3、tRNA的二级结构呈 型,三级结构为 型。4、DNA双螺旋稳定因素有 、 和 。5、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 、 和 。6、tRNA的三叶草结构主要含有 、 、 环及 还有 。7、核苷酸是由 、 和磷酸基连接而成。8、B型结构的DNA双螺旋,两条链是 并行,其螺距为 每个螺旋的碱基数为 。9、真核细胞中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酸分别主要是 和 ,前者所含五碳糖是 ,二者所含的相同的碱基是 、 和 ,不同的分别是 和 。10、大多数真核细胞的mRNA 5一端都有_ 帽结构,3一端有_结构。三、判断题 1、核苷中碱基和戊糖的连接一般为C -C糖苷键。2、双链DNA中一

19、条链上某一片断核苷酸顺序为pCTGGAC,那么另一条链相应的核苷酸顺序为pGACCTG。3、核酸变性时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4、Tm值高的DNA,(A+T)百分含量也高。5、真核细胞中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6、真核mRNA分子5末端有一个PolyA结构。7、任何一条DNA片段中,碱基的含量都是A=T,C=G。8、由于RNA不是双链,因此所有的RNA分子中都没有双螺旋结构。9、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pCpTpGpGpAp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pGpApCpCpTpG。10、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11、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12、双股DNA比单股D

20、NA具有更大的紫外吸收能力。四、名词解释增色效应、减色效应、核酸的变性、DNA的复性、分子杂交五、问答题1、简述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2、有一噬菌体DNA长17m,问它含有多少对碱基?螺旋数是多少?3、简述核酸的种类,细胞定位,并比较两种核酸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4、比较两种核酸的一级结构。5、根据DNA分子中的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写出另一条互补链的碱基序列。TTGATC、ATGGTA、TCTAAC、TGCGCA 6、两种细菌DNA样品,其A分别占碱基总数的32%和17%。分别计算碱基组成。其中一种细菌DNA来自温泉为何种碱基组成?为什么?7、分析DNA变性与复性,退火,分子杂交之间的联系。Tm的

21、含义是什么?8、比较下列已知一条链的三个DNA片段的Tm大小。CTGCATTGACGACTCCTGGAGAGTCCTTCAAGAGACTT9、根据同源蛋白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编码同源蛋白质的基因(DNA片段)可以杂交?10、(1)由两条互补链组成的一段DNA有相同的碱基组成吗?(2)(A+G)=(C+T)吗?11、虽然大多数RNA分子是单股的,但是它们对作用于双股RNA的核糖核酸酶的降解也是敏感的。为什么?12、为什么没有一种核酸外切酶降解噬菌体X174DNA?13、为什么环状双螺旋DNA比线性双螺旋DNA复性更快?14、比较蛋白质螺旋中的氢键和DNA双螺旋中的氢键,并指出氢键在稳定这两种结构

22、中 的作用。15、溶液A中含有浓度为1M的2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溶液B中含有0.05M的4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所以每种溶液含有的总的核苷酸残基数相等。假设DNA分子都有相同的碱基组成。(1)当两种溶液的温度都缓慢上升时,哪个溶液首先得到完全变性的DNA?(2)哪个溶液复性的速度更快些?第二章核酸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d、d、c、c、 d、c、c、d、e、 e、a、c、a二、填空题1、核苷2、3.4、103、三叶草形、倒L形4、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5、戊糖、碱基、磷酸6、反密码环、DHU环、TC环、额外环、氨基酸臂7、戊糖、碱基8、反向、34Å、10对9、DNA、RN

23、A、脱氧核糖、A、G、C、T、U10、M7G、polyA三、判断题×、×、×、×、 ×、×、×、×、 ×、×四、名词解释DNA的增色效应:如DNA双螺旋结构发生解螺旋(如高温),使分子中碱基堆积程度下降,从而发生紫外吸光率增加。这种现象叫增色效应。DNA的减色效应:在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上,对于DNA而言,DNA分子的紫外吸光率小于形成该DNA分子的各单核苷酸的吸光率之和。这种现象叫减色效应。核酸的变性:指核酸的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分子量不变,一级结构不发生变化。D

24、NA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这个过程叫DNA的复性。分子杂交:两条来源不同但有核苷酸互补关系的DNA单链分子,或DNA单链分子与RNA分子,在去掉变性条件后互补的区段能够退火复性形成双链DNA分子和DNA/RNA异质分子。五、问答题1、双螺旋模型要点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向右盘旋形成右手双螺旋; 双螺旋的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位于外侧,碱基位于螺旋内侧,配对平行,与轴垂直; 双螺旋平均直径为20Å,螺距为34Å,螺旋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距离为3.4Å,之间旋转角度为36º

25、; 双螺旋结构上有两条螺形凹槽,大沟和小沟,对于DNA与Pro结合时的相互识别很重要,利于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碱基按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A与T配对,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与G配对,之间形成三个氢键。2、因为17m=17000nm所以此核酸分子的碱基对数:17000/0.34=5×10000对螺旋数:5×10000/10=5000圈3、 4 、略5、GATCAA TACCAT GTTAGA TGCGCA6、DNA(A占32%):T:32% G:18% C:18%DNA(A占17%):T:17% G:33% C:33%来自温泉的细菌DNA的碱基组成为第二种(G=C=33%)

26、,因为G,C含量高,Tm值高,这种细菌能在温泉生存。7、都是指DNA单链分子,或DNA单链分子与RNA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双链DNA分子和DNA/RNA异质分子。解链温度Tm:通常把DNA的变性达到50%,即增色效应达到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解链温度。8、7/14=1/2=3/6 8/12=2/3=4/6 4/12=1/3=2/6 第二个DNA片段的Tm值大些。9、同源蛋白质是指来源不同的同一种蛋白质,他们具有基本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以它们的基因具有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当将带有同源蛋白质基因的DNA片段,进行杂交时,形成杂交分子的机会就比较多。10、(1)DNA互补链的碱基组成通常是很不相

27、同的。例如,如果一条链是由poly(dA)组成(100%A),那么另一条链必须是poly(dT)组成(100%T)。但是,由于两条链是互补的,对每一条链来说,(A+T)的量必定是相等的,(G+C)的量也必定是相等的。(2)(A+G)=(C+T)。互补性表明,一条链上的嘌呤碱基数(A或者G)必须与互补链上的嘧啶碱基(T或者C)数相等。11、虽然大多数RNA分子是单股的,但它们可通过自身的回折,在那些可以形成氢键的部位形成局部的双螺旋区。在这种双螺旋区内,碱基配对的规则是A与U、G与C。由于存在局部的双螺旋结构,因此,对专一于双股的核糖核酸酶的降解是敏感的。12、因为核酸外切酶需要作为底物的DNA

28、或RNA具有游离的3'末端和5'末端,而X174DNA是单股环状分子,没有游离的3'末端和5'末端。13、当变性时,环状DNA的组成单链仍连接在一起(假定没有链断裂),在复性中,它们能够彼此容易找到互补链;而完全分开的线性单链则要靠它们随机碰撞才能找到互补链。因此,前者比后者复性快。14、在a螺旋中,一个残基上的羧基氧与旋转一圈后的第四个残基上的a氨基中的氮形成氢键,在骨架原子间形成的氢键粗略地平行于该螺旋的轴,从骨架向外伸出的氨基酸侧链不参与螺旋内的氢键之形成,在双链DNA中糖-磷酸骨架不形成氢键,相反在相对的两条链中互补的碱基之间粗略地垂直于于螺旋轴心的方向

29、上形成2个或3个氢键。在a螺旋中,单独的氢键是很弱的,但是这些键的合力稳定了该螺旋结构。尤其是在一个蛋白质的疏水性的内部,这里水不能参与竞争形成氢键,情况更是如此。在DNA中氢键的主要作用是使每一条链作为另一条链的模板,尽管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帮助稳定这一螺旋结构,在疏水的内部碱基对之间的堆积对螺旋结构的稳定性作出更大的贡献。15、(1)溶液A中的DNA将首先被完全变性,因为在20个碱基对螺旋中的堆积作用力比在400个碱基对螺旋中的力小很多,在DNA双链的末端的DNA的碱基对只是部分堆积。在片段短的分子中这种“末端效应”更大。(2)在溶液A中复性的速率更大。成核作用(第一个碱基对的形成)是一个限

30、速步骤,单链分子的数目越大,重新形成碱基对的机率就越大,因而在溶液A中的DNA(含有2M单链DNA)将比溶液B中的DNA(含有0.1M单链DNA)更快地复性。第三章 酶与维生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d、酶具有专一性 e、酶在强碱、强酸条件下会失活2、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b、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c、酶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

31、团d、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e、酶的活性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3、下列关于乳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乳酸脱氢酶可用LDH表示b、它是单体酶c、它的辅基是NAD+d、它有六种结构形式e、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之间的电泳行为不尽相同4、下列哪一项不是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a、加热 b、酸碱催化 c、张力和形变 d、共价催化 e、邻近定位效应5、酶的活性中心是指:a、酶分子上的几个必需基团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c、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d、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e、酶分子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部位6、下列关于酶辅基的正确叙述是:a、是一种小肽,与

32、酶蛋白结合紧密b、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与化学基团传递无关c、一般不能用透析的方法与酶蛋白分开d、是酶蛋白的某肽链C末端的几个氨基酸e、是酶的活性中心内的氨基酸残基7、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不受那一因素影响:a、S b、E c、pH d、时间 e、温度8、下列有关某一种酶的几个同工酶的陈述哪个是正确的?a、有不同亚基组成的寡聚体 b、对同一底物具有不同专一性 c、对同一底物具有相同的Km值 d、电泳迁移率往往相同 e、结构相同来源不同9、关于米氏常数Km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b、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c、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d、速度达最大速度半数时的底物浓度e、降低一半速度

33、时的抑制剂浓度10、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下列那一种能量效应?a、增高反应活化能 b、降低反应活化能 c、增高产物能量水平 d、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e、降低反应自由能11、磺胺药物致病原理是:a、直接杀死细菌b、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d、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e、分解细菌的分泌物12、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是属于:a、产物反馈抑制b、产物阻遏抑制c、非竞争性抑制d、竞争性抑制e、不可逆抑制13、同工酶的特点是:a、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b、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c、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

34、酶的总称d、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e、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14、将米氏方程改为双倒数方程后:a、1/V与1/S成反比 b、以1/V对1/S作图,其横轴为1/S c、V与S成正比 d、Km值在纵轴上 e、Vmax值在纵轴上15、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是指抑制剂:a、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b、与酶的产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与酶的底物竞争非必需基团 d、与酶的底物竞争辅酶 e、与其他抑制剂竞争酶的活性中心16、一个简单的米氏酶促反应,当S<<Km时: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难以测定 c、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d、增加酶浓度,反应速度显著变大

35、e、S增加,Km值也随之变大17、 酶促反应体系中增加酶的浓度时,可出现下列哪一种效应?a、不增加反应速度 b、1/S 对1/V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下降 c、Vmax保持不变 d、V达到Vmax/2时的S已全部转变成产物 e Km值变小18、乳酸脱氢酶是由两种亚基H、M组成的四聚体,共形成几种同工酶:a、两种 b、五种 c三种 d、四种 e、十六种19、在下列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酶的反应速度对pH的曲线都表现为钟罩形b、最适pH值是酶的特征常数c、pH不仅影响酶蛋白的构象,还会影响底物的解离,从而影响ES复合物的形成与解离d、针对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测酶活力

36、时只要严格调整pH为最适pH,而不需缓冲体系e、以上都对20、下列有关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不仅包括升高温度使速度加快,也同时会使酶逐步变性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最适温度时,酶反应速度最快c、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常数d、最适温度不是一个固定值,而与酶作用时间长短有关e、一般植物酶的最适温度比动物酶的最适温度稍高21、关于酶的激活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剂可能是无机离子,中等大小有机分子和具蛋白质性质的大分子物质b、激活剂对酶不具选择性c、Mg2是多种激酶及合成酶的激活剂d、作为辅阻因子的金属离子不是酶的激活剂e、激活剂可使酶的活性提高22、关

37、于酶的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抑制剂中一部分是酶的变性剂b、酶的抑制剂只与活性中心上的基团结合c、酶的抑制剂均能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d、酶的抑制剂一般是大分子物质e、酶的抑制剂都能竞争性地使酶的活性降低23、酶的比活力是指:a、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它酶的相对活力b、每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c、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d、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e、一种酶与另一种酶的活力比24、唾液淀粉酶经透析后,水解淀粉能力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是:a、酶蛋白变性 b、失去Cl c、失去辅酶 d、酶含量减少 e、酶的活性下降25、根据米氏方程,不符合S与Km与关系的是a、当S>>

38、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成零级反应b、当S<< 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成一级反应c、当 S= Km时,V=Vmax/2d、度量二者的单位是相同的e、当S= Km/3时,V=67%Vmax26、酶的不可逆性一致的机制是:a、使酶蛋白变性b、与酶的催化部位以共价键结合c、使酶降解d、与酶作用的底物以共价键结合27、米氏常数:a、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b、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d、是酶的特征性常数28、下列哪种辅酶结构中不含腺苷酸残基:a、FAD b、NADP+ c、辅酶Q d、辅酶A29、酶的专一性决定于:a、金属离子 b、酶的辅助因子 c

39、、酶蛋白 d、必需基团 e、以上都不是30、如果某酶催化反应的底物浓度等于1/2Km时,那么反应的初速度是:a、0.25Vmax b、0.33Vmax c、0.50Vmax d、0.67Vmax e、0.75Vmax31、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a、反馈抑制b、底物抑制c、竞争性可逆抑制d、非竞争性可逆抑制e、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二、填空题1、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 、 、 、 和 。2、全酶由 和 组成。3、酶对 的 性称为酶的专一性,一般可分为 和 。4、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 的结构类似物,能 性地抑制 酶活性。5、pH对酶活力的影响有 和 。6、目前认为酶促反应的机

40、理是 。7、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为Kma、Kmb和Kmc,且Kma>Kmb>Kmc,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 ,与酶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 。8、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9、米氏方程为 。10、酶的专一性分为两大类 和 。11、酶与底物的亲和关系是以米氏常数为依据,用双倒数作图法求Km和Vmax时,横坐标为 ,纵坐标为 。三、判断题1、一般酶和底物大小差不多。2、酶的分类是依据其催化反应类型。3、酶影响它所催化反应的平衡。4、酶原激活作用是不可逆的。5、同工酶是指催化一类化学反应的一类酶6、在酶已被饱和的情况下,底物浓度的增加能使酶促反应初速度增加7、当复合物ES

41、的量增加时,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8、在极低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9、如已知在给定酶浓度时的Km和Vmax,则可计算在任何底物浓度时的酶促反应初速度。10、辅酶是酶的一个类型,而辅基是辅助酶起作用的基团。11、1/Km愈大,表明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12、变构剂与酶的催化部位结合后使酶的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为酶的变构作用。13、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90%的底物浓度与最大反应速度50%的底物浓度之比值总是9,而与Vmax和Km绝对值无关。14、Km值是酶的一种特征常数,有的酶虽可以有几种底物,但其Km值都是固定不变的。15、酶分子除活性中心部位和必需基团外,其

42、他部位对酶的催化作用是不必需的。16、当SE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17、在底物浓度为限制因素时,酶促反应速度随时间而减小。18、辅酶和辅基都是酶活性不可少的部分,他们与酶促反应的性质有关,与专一性无关。19、所有的酶在生理pH时活性都最高。20、别构酶都是寡聚酶。21、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22、迄今为止发现的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23、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24、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25、Kcat/Km比值能用来测定一种酶对它不同底物的优先权。26、一种酶对它底物的Km与该底物的浓度无关。2

43、7、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28、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29、在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下,加入足够量的底物,酶促反应能够达到正常Vmax。四、名词解释酶、酶的活性中心、变构酶、酶活力、酶的比活力、酶的转换数、同功酶五、问答及计算题1、试简述Km的意义及应用。2、当S=0.5Km;S=4Km;S=9Km;S=99Km时,计算V占Vmax的百分比。3、某一个酶的Km=24×10-4mol/L,当S=0.05mol/L时测得V=128mol/L.min,计算出底物浓度为10-4mol/L时初速度。4、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催化部位和变构部位之

44、间有什么关系?5、请简要说明Fisher提出的“锁钥学说”和Koshland提出的“诱导契合假说”的主要内容。6、举例说明同工酶存在的生物学意义。7、绝大多数酶溶解在纯水中会失活,为什么?8、以下表所列数据,用作图法求某酶促反应的Km和Vmax值 S mmol/L1/SV mol/L/min1/V1.50.670.21×10-34.76×1032.00.500.24×10-34.17×1033.00.330.28×10-33.57×1034.00.250.33×10-33.03×1038.00.130.40

45、5;10-32.50×10316.00.060.45×10-32.22×1039、称取25mg蛋白酶配成25ml酶液。其0.1ml酶液在1小时分解酪蛋白产生1500g酪氨酸。另取2ml酶液,用凯氏定氮法测得其蛋白氮含量为0.2mg。若以每分钟产生1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据以上数据,求:1ml酶液的蛋白质含量和酶活力比活力1克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和总活力10、试述TPP、FAD、FMN、NAD、NADP、CoA的分子组成及生物化学功能。11、维生素B6叶酸和维生素C在体内有何重要作用?12、指出下列症状分别是由于哪种(些)维生素缺乏引起的?(1)脚气病(2)

46、坏血病(3)佝偻病(4)干眼病(5)蟾皮病(6)软骨病(7)新生儿出血(8)巨红细胞贫血13、把鸡蛋保存在冰箱46周而不会损坏。但是将去除卵清的卵黄保存冰箱中时,很快就变坏了。(1)什么原因会引起损坏?(2)为什么卵清能防止卵黄损坏?(3)这种保护方式对鸟类来说,其生物学上的优点是什么?14、某细菌在营养上需要叶酸。但是,如果该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含有A和T,在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它也能很快生长。分析这样的培养基,表明以这种方式生长的细菌缺乏叶酸。为什么细菌需要叶酸?为什么A和T加入到培养基中能取消这种需要?15、巨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DNA合成的速度降低而导致红细胞成熟缓慢所致的疾病。红细胞不正

47、常变大(巨红细胞),容易破裂。叶酸的缺乏为什么会引起该病症的发生?16、新掰下的玉米的甜味是由于玉米粒中的糖浓度高。可是掰下的玉米贮存几天后就不那么甜了,因为50糖已经转化为淀粉了。如果将新鲜玉米去掉外皮后浸入沸水几分钟,然后于冷水中冷却,储存在冰箱中可保持其甜味。这是什么道理?17、人对烟酸(尼克酸)的需要量为每天 7.5毫克。当饮食中给予足量的色氨酸时,尼克酸的需要量可以降低。由此观察,尼克酸与色氨酸的代谢有何联系?当饮食是以玉米为主食,而肉类很少时,人们易得癞皮病,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导致尼克酸缺乏,你能给予说明吗?第三章酶与维生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d、b、a、c、 c、d、a、d、b、

48、 b、d、a、b、c、 c、b、b、c、cc、c、b、b、e b、d、c、c、b c二、填空题1、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邻近定向效应、张力和形变、微环境的影响 2、酶蛋白、辅因子3、底物、选择、立体异构专一性、结构专一性4、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5、影响酶和底物的基团解离、使酶变性6、通过诱导契合过程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7、C、A8、S、E、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9、V=VmaxS/(Km+S)10、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11、1/S、1/V三、判断题×、+、×、+、×、 ×、×、 ×、×、×、&#

49、215;、 ×、×、 、×、×、 、×四、名词解释酶:是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或:酶是一类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或:酶是一种高效能、高专一性、高度可变性的高分子有机催化剂。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的部位。或酶分子中与底物直接结合并使之转变出产物的小区。别构酶(变构酶):具有别构作用的酶。酶活力:也称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是酶特性的一大指标。酶的比活力:指每mg酶蛋白(制剂)所含的酶的活力单位数。酶的转换数: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

50、mol数。同功酶: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结构、组成、功能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五、问答及计算题1、Km的意义(1)物理意义: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mol/L(2)Km对于酶促反应来说,它不代表某一步反应的物理常数。(3)Km值是酶的特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4)Km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因为Km=(k2 + k3)/ k1,那么当k2 >> k3时,Kmk2/ k1,此时:A:如果k2 >> k1,Km很大,表示ES的解离大于形成,说明E与S亲和力弱;B:如果k2 << k1,Km很小,表示ES的形成大于解离,说明E与S亲和力强。(5)在已知Km时,应用米式方程,可计算任意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或任意反应速度下的底物浓度。(6)Km值可以帮助推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2、33.3%Vmax 80%Vmax 90%Vmax 99%Vmax3、因为:V=(Vmax×S)/(SKm)128×10-6=(Vmax×0.05)/(0.0524×10-4)Vmax=1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