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植技术_第1页
黄芪种植技术_第2页
黄芪种植技术_第3页
黄芪种植技术_第4页
黄芪种植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芪种植技术 中西医学 2012-11-21 13:55:22黄芪种植技术。黄芪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及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其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置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水丸、胶囊、片剂、煎膏、酒制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收入可达2500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上。同时黄芪生于荒漠地区,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一、选地、整地黄芪是深根性植物,栽培地应选择

2、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向阳,海拔600米以上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平地、山坡地均可种植。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土质粘紧,低洼易涝的粘土或土质瘠薄的砂砾土,均不宜种植黄芪。选好地后要认真整地,深耕改土,并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饼肥100千克。实践证明,深耕能加厚活土层,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根系生长。同时,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是夺取黄芪高产的有效措施。整地以秋季翻地为好,一般深耕50厘米左右。整后要及时耙耱,清除田间杂草,石砾

3、及残留物,打碎坷垃,做到地平土细。栽种前再翻耙两遍,整平耙细后作高畦或垄,畦高25厘米,宽1.2米,沟宽40厘米,畦面整成龟背状,四周开好排水沟。高畦栽培不但加厚和疏松耕作层,排水良好,而且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黄芪根部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二、繁殖技术黄芪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头繁殖,但根头繁殖形成的黄芪无明显的主根,侧根多,根细,质量差,而且繁殖材料有限,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下面主要介绍黄芪种子繁殖方法。1、种子特性: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硬实率一般在40%-80%,播种后出苗率低,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子的不透气性,提高播种出苗率。2、精选种子:黄芪播种用种子宜选择三年生以上的

4、植株所结的种子为好。要求选用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良单株作母株。在秋天果荚下垂且黄熟,种子变褐时立即采收,随熟随采。果荚采回后脱粒晒干贮存,播种前经水选和风选,除去杂质、瘪粒和虫蛀的种子,选择颗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用于生产。3、种子处理:方法有三种,可任选一种。(1)水温变换浸种:在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三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一分钟,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温准却至40,再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2)机械损伤:按1

5、份细河砂与2份种子均匀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碾好后筛取种子,在20温水中浸泡一天,堆沤在温暖的地方,5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注意勿使种子碾搓过度,否则会使胚受伤,种子易受病菌侵染,播后烂种多,出苗率不高。(3)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4、播种:播种要抢墒播种,墒情不好的要浇好底墒水。(1)播种时期:黄芪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根据黄芪的生长发育特点,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最迟不晚于“谷雨”,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

6、右即可出苗;夏播67月进行,播后78天即可出苗;秋播一般在“白露”前后进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时间有差别,应灵活掌握。如南方气温高,秋播在9月播种,冬前出苗;北方气温低,幼苗抵抗力差,易受冻害,秋播宜在冻前播种,翌春出苗。风沙干旱地区,春、秋播难保全苗,且春季出苗时易招致害虫为害,因而采用夏季67月播种,则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2)播种方式:分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方式,直播具有田间管理方便的优点,当前生产上采用较多。但此法用种量大,生长不整齐,影响商品质量和采挖。育苗移栽可以节约用地,移栽后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近年在生产上应用逐渐增多。直播:一般采

7、用穴播或条播,也可撒播。穴播的在起好的种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3厘米×27厘米开浅穴,每穴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2厘米,亩用种量11.5千克;条播的在畦面按行距45厘米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人粪尿拌匀后,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12厘米,稍加压实,亩用种量2千克左右。育苗移栽:按行距2025厘米在育苗地畦面上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幅10厘米,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均匀播入沟内,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浇透水,畦上盖草保温保湿。气温在1415,湿度适宜时,10天左右即可出苗,亩用种量1015千克。春季育苗时,为提温保墒,最好用小弓棚覆膜进行育苗,气温低时可加盖草帘保温

8、。夏季育苗在幼苗出土后为防止日晒及保持苗床湿度,须架设棚帘或用黑网进行遮荫,荫蔽度以50%左右为好。阴雨天及夜间,需将荫帘揭去,使幼苗接受露水。幼苗出土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适时拔除过密和瘦弱的幼苗。当苗长至1315厘米,根长15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最好将大小苗分开,以防止大苗欺小苗,然后按行距2024厘米,株距12厘米开穴,每穴栽苗12株,主根受伤后易形成鸡爪芪,影响商品质量。栽时要整根挖出、勿伤根,使根部自然展开,不宜弯曲,回土压实。移栽宜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和傍晚进行,雨后移栽成活率较高。幼苗移栽或定植后,应立即灌水或喷水,以利成活。一般每亩栽苗2万株左右。三、田间管理1、间

9、苗、定苗、补苗:无论是直播或育苗,苗出齐后,都要进行行间定苗。间苗要早,以免植株拥挤互相遮荫,争肥夺水。黄芪一般间苗23次,第一次在苗高6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然后进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条播的每隔1012厘米留壮苗1株,育苗每23厘米留苗1株(可将间出的大苗移栽,让小苗继续生长),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壮苗。定苗时,若有缺苗,应进行补植,补苗需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或傍晚进行,用苗可事先培育或从间下苗中选用。栽后注意浇水。补植之苗多分枝,故缺苗过多时,最好用催过芽的种子重新播种。黄芪以根入药,其产量由单株根重和单位面积上植株数量两个因素构成。近几年栽培实践表明,适

10、当密植可以增加叶面积指数,能适当提高黄芪产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黄芪品质有所降低,综合考虑,黄芪亩种植密度应以1.8万2万株左右为宜。肥水条件好,土壤肥沃,养分充足的可适当密植;肥水条件差,养分不足的应稀一些。2、中耕除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并长,若不注意,很易造成草荒,因此应及时除草。除草一般结合中耕进行。中耕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大雨和久雨之后,中耕又起到散墒除涝的作用。民俗“锄头有水”、“锄头有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耕一般每年进行34次。苗高5厘米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78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后进行第三次中耕,以

11、后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第二年以后于4月、6月、9月各中耕一次。中耕深度一般按苗期浅,成株深,苗旁浅,行中深的原则进行,做到不伤苗,不埋苗,不伤根,不留草。锄细、锄匀,不漏锄。3、追肥:黄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为了满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产量,在生长第一、二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进行,要轻施和偏施,小苗多施,大苗少施,以促小苗赶大苗,变弱苗为壮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一般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或用硫酸铵15千克兑水浇施。第二次结合第三次中耕除草进行,每亩用堆肥1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铵10千克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第三

12、次在入冬苗枯后每亩用厩肥2000千克加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千克后混合拌匀施入田间,施后培土防冻。4、灌溉排水:黄芪苗期耗水量少,为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根部长度,提高黄芪产量,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可以不浇水。若底墒不足,天气干旱,应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切勿大水漫灌。在结果种熟期,如遇高温干旱,也应及时灌水,促使种子正常成熟,降低硬实率,提高种子质量。雨季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易积水的地块应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以利根部正常生长。5、打顶、摘蕾打顶摘蕾可以打破主茎顶端的生长优势,抑制黄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芪产量,是黄芪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

13、,据生产调查,一般可增产15.4%左右。摘蕾一般于6月中旬出现花蕾时,将其摘除,通常每年摘蕾34次。打顶则要“适时”,打顶过早,会影响地上部分生长,降低叶面积系数,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打顶过晚,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根据黄芪生长发育特点,适时的打顶时间宜在7月下旬。6、越冬期管理:黄芪是多年生植物,从地上部枯萎,根头越冬芽形成到第二年返青前需要经历180190天左右,搞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对黄芪第二年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生产上要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黄芪的越冬管理工作。(1)清理田园:冬前黄芪地上部枯萎后,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或堆沤,消灭越冬病虫源,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2)施肥培土:

14、冬季枯苗后,每亩用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千克混合拌匀后平铺在根头上,再深挖理通沟道,将沟泥覆盖于肥料上,以防止根部受冻。(3)灌水防冻:因水的比热较大,灌水可提高土壤的热容量,有一定的防冻作用。灌水宜在立冬前一次灌透。7、适时采收:黄芪长到第3年便可以收获。收获过早,黄芪质量差;年久不收,极易黑心或木质化。采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时进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发前进行,因此时根生长充足,积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黄芪产量高。采收时要深挖,不要伤根,防止挖断主根,影响药材产量与质量。南方多雨地区,为减少烂根损失,最好当年收获。黄芪种植技术。黄芪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及出口创汇的

15、重要品种,其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置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水丸、胶囊、片剂、煎膏、酒制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收入可达2500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上。同时黄芪生于荒漠地区,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一、选地、整地黄芪是深根性植物,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向阳,海拔600米以上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平地、山坡地均可种植。地下水位高,土壤湿

16、度大,土质粘紧,低洼易涝的粘土或土质瘠薄的砂砾土,均不宜种植黄芪。选好地后要认真整地,深耕改土,并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饼肥100千克。实践证明,深耕能加厚活土层,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根系生长。同时,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是夺取黄芪高产的有效措施。整地以秋季翻地为好,一般深耕50厘米左右。整后要及时耙耱,清除田间杂草,石砾及残留物,打碎坷垃,做到地平土细。栽种前再翻耙两遍,整平耙细后作高畦或垄,畦高25厘米,宽1.2米,沟宽40厘米,畦面整成龟背状,四

17、周开好排水沟。高畦栽培不但加厚和疏松耕作层,排水良好,而且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黄芪根部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二、繁殖技术黄芪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头繁殖,但根头繁殖形成的黄芪无明显的主根,侧根多,根细,质量差,而且繁殖材料有限,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下面主要介绍黄芪种子繁殖方法。1、种子特性: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硬实率一般在40%-80%,播种后出苗率低,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子的不透气性,提高播种出苗率。2、精选种子:黄芪播种用种子宜选择三年生以上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为好。要求选用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良单株作母株。在秋天果荚下垂且黄熟,种子变褐时立即采收,随熟随采。果荚采

18、回后脱粒晒干贮存,播种前经水选和风选,除去杂质、瘪粒和虫蛀的种子,选择颗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用于生产。3、种子处理:方法有三种,可任选一种。(1)水温变换浸种:在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三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一分钟,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温准却至40,再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2)机械损伤:按1份细河砂与2份种子均匀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碾好后筛取种子,在20温水中浸泡一天,堆沤在温

19、暖的地方,5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注意勿使种子碾搓过度,否则会使胚受伤,种子易受病菌侵染,播后烂种多,出苗率不高。(3)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4、播种:播种要抢墒播种,墒情不好的要浇好底墒水。(1)播种时期:黄芪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根据黄芪的生长发育特点,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最迟不晚于“谷雨”,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即可出苗;夏播67月进行,播后78天即可出苗;秋播一般在“白露”前后进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时间有差别,应灵活掌握。如南方气温高

20、,秋播在9月播种,冬前出苗;北方气温低,幼苗抵抗力差,易受冻害,秋播宜在冻前播种,翌春出苗。风沙干旱地区,春、秋播难保全苗,且春季出苗时易招致害虫为害,因而采用夏季67月播种,则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2)播种方式:分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方式,直播具有田间管理方便的优点,当前生产上采用较多。但此法用种量大,生长不整齐,影响商品质量和采挖。育苗移栽可以节约用地,移栽后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近年在生产上应用逐渐增多。直播:一般采用穴播或条播,也可撒播。穴播的在起好的种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3厘米×27厘米开浅穴,每穴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2厘米,亩用

21、种量11.5千克;条播的在畦面按行距45厘米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人粪尿拌匀后,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12厘米,稍加压实,亩用种量2千克左右。育苗移栽:按行距2025厘米在育苗地畦面上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幅10厘米,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均匀播入沟内,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浇透水,畦上盖草保温保湿。气温在1415,湿度适宜时,10天左右即可出苗,亩用种量1015千克。春季育苗时,为提温保墒,最好用小弓棚覆膜进行育苗,气温低时可加盖草帘保温。夏季育苗在幼苗出土后为防止日晒及保持苗床湿度,须架设棚帘或用黑网进行遮荫,荫蔽度以50%左右为好。阴雨天及夜间,需将荫帘揭去,使幼

22、苗接受露水。幼苗出土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适时拔除过密和瘦弱的幼苗。当苗长至1315厘米,根长15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最好将大小苗分开,以防止大苗欺小苗,然后按行距2024厘米,株距12厘米开穴,每穴栽苗12株,主根受伤后易形成鸡爪芪,影响商品质量。栽时要整根挖出、勿伤根,使根部自然展开,不宜弯曲,回土压实。移栽宜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和傍晚进行,雨后移栽成活率较高。幼苗移栽或定植后,应立即灌水或喷水,以利成活。一般每亩栽苗2万株左右。三、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补苗:无论是直播或育苗,苗出齐后,都要进行行间定苗。间苗要早,以免植株拥挤互相遮荫,争肥夺水。黄芪一般间苗23次,第一次在

23、苗高6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然后进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条播的每隔1012厘米留壮苗1株,育苗每23厘米留苗1株(可将间出的大苗移栽,让小苗继续生长),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壮苗。定苗时,若有缺苗,应进行补植,补苗需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或傍晚进行,用苗可事先培育或从间下苗中选用。栽后注意浇水。补植之苗多分枝,故缺苗过多时,最好用催过芽的种子重新播种。黄芪以根入药,其产量由单株根重和单位面积上植株数量两个因素构成。近几年栽培实践表明,适当密植可以增加叶面积指数,能适当提高黄芪产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黄芪品质有所降低,综合考虑,黄芪亩种植密度应以1.8万2万株左右为宜。

24、肥水条件好,土壤肥沃,养分充足的可适当密植;肥水条件差,养分不足的应稀一些。2、中耕除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并长,若不注意,很易造成草荒,因此应及时除草。除草一般结合中耕进行。中耕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大雨和久雨之后,中耕又起到散墒除涝的作用。民俗“锄头有水”、“锄头有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耕一般每年进行34次。苗高5厘米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78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后进行第三次中耕,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第二年以后于4月、6月、9月各中耕一次。中耕深度一般按苗期浅,成株深,苗旁浅,行中深的原则进行,做到不伤苗,不

25、埋苗,不伤根,不留草。锄细、锄匀,不漏锄。3、追肥:黄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为了满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产量,在生长第一、二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进行,要轻施和偏施,小苗多施,大苗少施,以促小苗赶大苗,变弱苗为壮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一般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或用硫酸铵15千克兑水浇施。第二次结合第三次中耕除草进行,每亩用堆肥1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铵10千克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第三次在入冬苗枯后每亩用厩肥2000千克加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千克后混合拌匀施入田间,施后培土防冻。4、灌溉排水:黄芪苗期耗水量

26、少,为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根部长度,提高黄芪产量,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可以不浇水。若底墒不足,天气干旱,应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切勿大水漫灌。在结果种熟期,如遇高温干旱,也应及时灌水,促使种子正常成熟,降低硬实率,提高种子质量。雨季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易积水的地块应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以利根部正常生长。5、打顶、摘蕾打顶摘蕾可以打破主茎顶端的生长优势,抑制黄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芪产量,是黄芪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生产调查,一般可增产15.4%左右。摘蕾一般于6月中旬出现花蕾时,将其摘除,通常每年摘蕾34次。打顶则要“适时”,打顶过早,会影

27、响地上部分生长,降低叶面积系数,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打顶过晚,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根据黄芪生长发育特点,适时的打顶时间宜在7月下旬。6、越冬期管理:黄芪是多年生植物,从地上部枯萎,根头越冬芽形成到第二年返青前需要经历180190天左右,搞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对黄芪第二年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生产上要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黄芪的越冬管理工作。(1)清理田园:冬前黄芪地上部枯萎后,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或堆沤,消灭越冬病虫源,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2)施肥培土:冬季枯苗后,每亩用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千克混合拌匀后平铺在根头上,再深挖理通沟道,将沟泥覆盖于肥料上,

28、以防止根部受冻。(3)灌水防冻:因水的比热较大,灌水可提高土壤的热容量,有一定的防冻作用。灌水宜在立冬前一次灌透。7、适时采收:黄芪长到第3年便可以收获。收获过早,黄芪质量差;年久不收,极易黑心或木质化。采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时进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发前进行,因此时根生长充足,积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黄芪产量高。采收时要深挖,不要伤根,防止挖断主根,影响药材产量与质量。南方多雨地区,为减少烂根损失,最好当年收获。黄芪种植技术。黄芪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及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其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置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

29、、水丸、胶囊、片剂、煎膏、酒制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收入可达2500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上。同时黄芪生于荒漠地区,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一、选地、整地黄芪是深根性植物,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向阳,海拔600米以上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平地、山坡地均可种植。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土质粘紧,低洼易涝的粘土或土质瘠薄的砂砾土,均不宜种植黄芪。选好地后要认真整地,深耕改土,并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2500-300

3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饼肥100千克。实践证明,深耕能加厚活土层,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根系生长。同时,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是夺取黄芪高产的有效措施。整地以秋季翻地为好,一般深耕50厘米左右。整后要及时耙耱,清除田间杂草,石砾及残留物,打碎坷垃,做到地平土细。栽种前再翻耙两遍,整平耙细后作高畦或垄,畦高25厘米,宽1.2米,沟宽40厘米,畦面整成龟背状,四周开好排水沟。高畦栽培不但加厚和疏松耕作层,排水良好,而且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黄芪根部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二、繁殖技术黄芪既

31、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头繁殖,但根头繁殖形成的黄芪无明显的主根,侧根多,根细,质量差,而且繁殖材料有限,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下面主要介绍黄芪种子繁殖方法。1、种子特性: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硬实率一般在40%-80%,播种后出苗率低,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子的不透气性,提高播种出苗率。2、精选种子:黄芪播种用种子宜选择三年生以上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为好。要求选用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良单株作母株。在秋天果荚下垂且黄熟,种子变褐时立即采收,随熟随采。果荚采回后脱粒晒干贮存,播种前经水选和风选,除去杂质、瘪粒和虫蛀的种子,选择颗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用于生产。3、种子处理:方法有三种,

32、可任选一种。(1)水温变换浸种:在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三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一分钟,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温准却至40,再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2)机械损伤:按1份细河砂与2份种子均匀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碾好后筛取种子,在20温水中浸泡一天,堆沤在温暖的地方,5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注意勿使种子碾搓过度,否则会使胚受伤,种子易受病菌侵染,播后烂种多,出苗率不高。(3)硫酸处理:对

33、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4、播种:播种要抢墒播种,墒情不好的要浇好底墒水。(1)播种时期:黄芪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根据黄芪的生长发育特点,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最迟不晚于“谷雨”,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即可出苗;夏播67月进行,播后78天即可出苗;秋播一般在“白露”前后进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时间有差别,应灵活掌握。如南方气温高,秋播在9月播种,冬前出苗;北方气温低,幼苗抵抗力差,易受冻害,秋播宜在冻前播种,翌春出苗。风沙干旱地区,春、秋播难保全苗,且春季出

34、苗时易招致害虫为害,因而采用夏季67月播种,则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2)播种方式:分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方式,直播具有田间管理方便的优点,当前生产上采用较多。但此法用种量大,生长不整齐,影响商品质量和采挖。育苗移栽可以节约用地,移栽后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近年在生产上应用逐渐增多。直播:一般采用穴播或条播,也可撒播。穴播的在起好的种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3厘米×27厘米开浅穴,每穴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2厘米,亩用种量11.5千克;条播的在畦面按行距45厘米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人粪尿拌匀后,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12厘

35、米,稍加压实,亩用种量2千克左右。育苗移栽:按行距2025厘米在育苗地畦面上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幅10厘米,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均匀播入沟内,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浇透水,畦上盖草保温保湿。气温在1415,湿度适宜时,10天左右即可出苗,亩用种量1015千克。春季育苗时,为提温保墒,最好用小弓棚覆膜进行育苗,气温低时可加盖草帘保温。夏季育苗在幼苗出土后为防止日晒及保持苗床湿度,须架设棚帘或用黑网进行遮荫,荫蔽度以50%左右为好。阴雨天及夜间,需将荫帘揭去,使幼苗接受露水。幼苗出土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适时拔除过密和瘦弱的幼苗。当苗长至1315厘米,根长15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

36、最好将大小苗分开,以防止大苗欺小苗,然后按行距2024厘米,株距12厘米开穴,每穴栽苗12株,主根受伤后易形成鸡爪芪,影响商品质量。栽时要整根挖出、勿伤根,使根部自然展开,不宜弯曲,回土压实。移栽宜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和傍晚进行,雨后移栽成活率较高。幼苗移栽或定植后,应立即灌水或喷水,以利成活。一般每亩栽苗2万株左右。三、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补苗:无论是直播或育苗,苗出齐后,都要进行行间定苗。间苗要早,以免植株拥挤互相遮荫,争肥夺水。黄芪一般间苗23次,第一次在苗高6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然后进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条播的每隔1012厘米留壮苗1株,育苗每23厘

37、米留苗1株(可将间出的大苗移栽,让小苗继续生长),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壮苗。定苗时,若有缺苗,应进行补植,补苗需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或傍晚进行,用苗可事先培育或从间下苗中选用。栽后注意浇水。补植之苗多分枝,故缺苗过多时,最好用催过芽的种子重新播种。黄芪以根入药,其产量由单株根重和单位面积上植株数量两个因素构成。近几年栽培实践表明,适当密植可以增加叶面积指数,能适当提高黄芪产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黄芪品质有所降低,综合考虑,黄芪亩种植密度应以1.8万2万株左右为宜。肥水条件好,土壤肥沃,养分充足的可适当密植;肥水条件差,养分不足的应稀一些。2、中耕除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并长,若不

38、注意,很易造成草荒,因此应及时除草。除草一般结合中耕进行。中耕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大雨和久雨之后,中耕又起到散墒除涝的作用。民俗“锄头有水”、“锄头有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耕一般每年进行34次。苗高5厘米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78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后进行第三次中耕,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第二年以后于4月、6月、9月各中耕一次。中耕深度一般按苗期浅,成株深,苗旁浅,行中深的原则进行,做到不伤苗,不埋苗,不伤根,不留草。锄细、锄匀,不漏锄。3、追肥:黄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为了满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产量,在生长第一、二

39、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进行,要轻施和偏施,小苗多施,大苗少施,以促小苗赶大苗,变弱苗为壮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一般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或用硫酸铵15千克兑水浇施。第二次结合第三次中耕除草进行,每亩用堆肥1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铵10千克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第三次在入冬苗枯后每亩用厩肥2000千克加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千克后混合拌匀施入田间,施后培土防冻。4、灌溉排水:黄芪苗期耗水量少,为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根部长度,提高黄芪产量,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可以不浇水。若底墒不足,天气干旱,应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切勿大水漫

40、灌。在结果种熟期,如遇高温干旱,也应及时灌水,促使种子正常成熟,降低硬实率,提高种子质量。雨季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易积水的地块应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以利根部正常生长。5、打顶、摘蕾打顶摘蕾可以打破主茎顶端的生长优势,抑制黄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芪产量,是黄芪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生产调查,一般可增产15.4%左右。摘蕾一般于6月中旬出现花蕾时,将其摘除,通常每年摘蕾34次。打顶则要“适时”,打顶过早,会影响地上部分生长,降低叶面积系数,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打顶过晚,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根据黄芪生长发育特点,适时的打顶时间宜在7月下

41、旬。6、越冬期管理:黄芪是多年生植物,从地上部枯萎,根头越冬芽形成到第二年返青前需要经历180190天左右,搞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对黄芪第二年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生产上要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黄芪的越冬管理工作。(1)清理田园:冬前黄芪地上部枯萎后,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或堆沤,消灭越冬病虫源,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2)施肥培土:冬季枯苗后,每亩用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千克混合拌匀后平铺在根头上,再深挖理通沟道,将沟泥覆盖于肥料上,以防止根部受冻。(3)灌水防冻:因水的比热较大,灌水可提高土壤的热容量,有一定的防冻作用。灌水宜在立冬前一次灌透。7、适时采收:黄芪

42、长到第3年便可以收获。收获过早,黄芪质量差;年久不收,极易黑心或木质化。采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时进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发前进行,因此时根生长充足,积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黄芪产量高。采收时要深挖,不要伤根,防止挖断主根,影响药材产量与质量。南方多雨地区,为减少烂根损失,最好当年收获。黄芪种植技术。黄芪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及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其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置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水丸、胶囊、片剂、煎膏、酒制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人工栽培黄芪

43、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收入可达2500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上。同时黄芪生于荒漠地区,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一、选地、整地黄芪是深根性植物,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向阳,海拔600米以上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平地、山坡地均可种植。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土质粘紧,低洼易涝的粘土或土质瘠薄的砂砾土,均不宜种植黄芪。选好地后要认真整地,深耕改土,并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饼肥100千克。实践证明,深耕能加厚活土层,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

44、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根系生长。同时,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是夺取黄芪高产的有效措施。整地以秋季翻地为好,一般深耕50厘米左右。整后要及时耙耱,清除田间杂草,石砾及残留物,打碎坷垃,做到地平土细。栽种前再翻耙两遍,整平耙细后作高畦或垄,畦高25厘米,宽1.2米,沟宽40厘米,畦面整成龟背状,四周开好排水沟。高畦栽培不但加厚和疏松耕作层,排水良好,而且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黄芪根部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二、繁殖技术黄芪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头繁殖,但根头繁殖形成的黄芪无明显的主根,侧根多,根细,质量差,而且繁殖材料有限,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下面主要

45、介绍黄芪种子繁殖方法。1、种子特性: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硬实率一般在40%-80%,播种后出苗率低,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子的不透气性,提高播种出苗率。2、精选种子:黄芪播种用种子宜选择三年生以上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为好。要求选用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良单株作母株。在秋天果荚下垂且黄熟,种子变褐时立即采收,随熟随采。果荚采回后脱粒晒干贮存,播种前经水选和风选,除去杂质、瘪粒和虫蛀的种子,选择颗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用于生产。3、种子处理:方法有三种,可任选一种。(1)水温变换浸种:在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三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用湿布盖住放在

46、温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一分钟,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温准却至40,再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2)机械损伤:按1份细河砂与2份种子均匀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碾好后筛取种子,在20温水中浸泡一天,堆沤在温暖的地方,5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注意勿使种子碾搓过度,否则会使胚受伤,种子易受病菌侵染,播后烂种多,出苗率不高。(3)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

47、芽率可达90%以上。4、播种:播种要抢墒播种,墒情不好的要浇好底墒水。(1)播种时期:黄芪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根据黄芪的生长发育特点,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最迟不晚于“谷雨”,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即可出苗;夏播67月进行,播后78天即可出苗;秋播一般在“白露”前后进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时间有差别,应灵活掌握。如南方气温高,秋播在9月播种,冬前出苗;北方气温低,幼苗抵抗力差,易受冻害,秋播宜在冻前播种,翌春出苗。风沙干旱地区,春、秋播难保全苗,且春季出苗时易招致害虫为害,因而采用夏季67月播种,则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2)播种方式:分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方式,直播具有田间管理方便

48、的优点,当前生产上采用较多。但此法用种量大,生长不整齐,影响商品质量和采挖。育苗移栽可以节约用地,移栽后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近年在生产上应用逐渐增多。直播:一般采用穴播或条播,也可撒播。穴播的在起好的种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3厘米×27厘米开浅穴,每穴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2厘米,亩用种量11.5千克;条播的在畦面按行距45厘米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人粪尿拌匀后,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12厘米,稍加压实,亩用种量2千克左右。育苗移栽:按行距2025厘米在育苗地畦面上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幅10厘米,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均

49、匀播入沟内,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浇透水,畦上盖草保温保湿。气温在1415,湿度适宜时,10天左右即可出苗,亩用种量1015千克。春季育苗时,为提温保墒,最好用小弓棚覆膜进行育苗,气温低时可加盖草帘保温。夏季育苗在幼苗出土后为防止日晒及保持苗床湿度,须架设棚帘或用黑网进行遮荫,荫蔽度以50%左右为好。阴雨天及夜间,需将荫帘揭去,使幼苗接受露水。幼苗出土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适时拔除过密和瘦弱的幼苗。当苗长至1315厘米,根长15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最好将大小苗分开,以防止大苗欺小苗,然后按行距2024厘米,株距12厘米开穴,每穴栽苗12株,主根受伤后易形成鸡爪芪,影响商品质量。

50、栽时要整根挖出、勿伤根,使根部自然展开,不宜弯曲,回土压实。移栽宜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和傍晚进行,雨后移栽成活率较高。幼苗移栽或定植后,应立即灌水或喷水,以利成活。一般每亩栽苗2万株左右。三、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补苗:无论是直播或育苗,苗出齐后,都要进行行间定苗。间苗要早,以免植株拥挤互相遮荫,争肥夺水。黄芪一般间苗23次,第一次在苗高6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然后进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条播的每隔1012厘米留壮苗1株,育苗每23厘米留苗1株(可将间出的大苗移栽,让小苗继续生长),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壮苗。定苗时,若有缺苗,应进行补植,补苗需在阴天或晴天的午

51、后或傍晚进行,用苗可事先培育或从间下苗中选用。栽后注意浇水。补植之苗多分枝,故缺苗过多时,最好用催过芽的种子重新播种。黄芪以根入药,其产量由单株根重和单位面积上植株数量两个因素构成。近几年栽培实践表明,适当密植可以增加叶面积指数,能适当提高黄芪产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黄芪品质有所降低,综合考虑,黄芪亩种植密度应以1.8万2万株左右为宜。肥水条件好,土壤肥沃,养分充足的可适当密植;肥水条件差,养分不足的应稀一些。2、中耕除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并长,若不注意,很易造成草荒,因此应及时除草。除草一般结合中耕进行。中耕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大雨和久

52、雨之后,中耕又起到散墒除涝的作用。民俗“锄头有水”、“锄头有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耕一般每年进行34次。苗高5厘米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78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后进行第三次中耕,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第二年以后于4月、6月、9月各中耕一次。中耕深度一般按苗期浅,成株深,苗旁浅,行中深的原则进行,做到不伤苗,不埋苗,不伤根,不留草。锄细、锄匀,不漏锄。3、追肥:黄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为了满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产量,在生长第一、二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进行,要轻施和偏施,小苗多施,大苗少施,以促小苗赶大苗,变弱苗为壮苗,达到

53、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一般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或用硫酸铵15千克兑水浇施。第二次结合第三次中耕除草进行,每亩用堆肥1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铵10千克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第三次在入冬苗枯后每亩用厩肥2000千克加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千克后混合拌匀施入田间,施后培土防冻。4、灌溉排水:黄芪苗期耗水量少,为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根部长度,提高黄芪产量,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可以不浇水。若底墒不足,天气干旱,应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切勿大水漫灌。在结果种熟期,如遇高温干旱,也应及时灌水,促使种子正常成熟,降低硬实率,提高种子质量。雨季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易积水的

54、地块应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以利根部正常生长。5、打顶、摘蕾打顶摘蕾可以打破主茎顶端的生长优势,抑制黄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芪产量,是黄芪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生产调查,一般可增产15.4%左右。摘蕾一般于6月中旬出现花蕾时,将其摘除,通常每年摘蕾34次。打顶则要“适时”,打顶过早,会影响地上部分生长,降低叶面积系数,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打顶过晚,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根据黄芪生长发育特点,适时的打顶时间宜在7月下旬。6、越冬期管理:黄芪是多年生植物,从地上部枯萎,根头越冬芽形成到第二年返青前需要经历180190天左右,搞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对

55、黄芪第二年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生产上要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黄芪的越冬管理工作。(1)清理田园:冬前黄芪地上部枯萎后,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或堆沤,消灭越冬病虫源,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2)施肥培土:冬季枯苗后,每亩用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千克混合拌匀后平铺在根头上,再深挖理通沟道,将沟泥覆盖于肥料上,以防止根部受冻。(3)灌水防冻:因水的比热较大,灌水可提高土壤的热容量,有一定的防冻作用。灌水宜在立冬前一次灌透。7、适时采收:黄芪长到第3年便可以收获。收获过早,黄芪质量差;年久不收,极易黑心或木质化。采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时进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发前进行,

56、因此时根生长充足,积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黄芪产量高。采收时要深挖,不要伤根,防止挖断主根,影响药材产量与质量。南方多雨地区,为减少烂根损失,最好当年收获。黄芪种植技术。黄芪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及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其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置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水丸、胶囊、片剂、煎膏、酒制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收入可达2500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上。同时黄芪生于荒漠地区,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定

57、,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一、选地、整地黄芪是深根性植物,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向阳,海拔600米以上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平地、山坡地均可种植。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土质粘紧,低洼易涝的粘土或土质瘠薄的砂砾土,均不宜种植黄芪。选好地后要认真整地,深耕改土,并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饼肥100千克。实践证明,深耕能加厚活土层,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根系生长。同时,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是夺取黄芪高产的有效措施。整地以秋季翻地为好,一般深耕50厘米左右。整后要及时耙耱,清除田间杂草,石砾及残留物,打碎坷垃,做到地平土细。栽种前再翻耙两遍,整平耙细后作高畦或垄,畦高25厘米,宽1.2米,沟宽40厘米,畦面整成龟背状,四周开好排水沟。高畦栽培不但加厚和疏松耕作层,排水良好,而且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黄芪根部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二、繁殖技术黄芪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头繁殖,但根头繁殖形成的黄芪无明显的主根,侧根多,根细,质量差,而且繁殖材料有限,故生产上一般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