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打印版_第1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打印版_第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打印版_第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打印版_第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打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章节结构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的属性:1.相对性(相对于人的满足的无限性)2.绝对性 3.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三、劳动力市场居民户居民户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商品和劳务的供给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收入

2、企业企业生产要素供给生产要素供给p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p就业量和工资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p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 两种管理思路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特点:目的在于认识客观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结论具有客观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

3、规范研究方法特点: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实现互惠交换。互惠交换障碍:信息障碍 体制障碍市场缺陷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总人口劳参率总人口劳参率 = 劳动力劳动力/总人口总人口*100%劳动力:劳动力: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力与就业要求劳动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即社会劳动力。劳动者参与率:劳动者参与率

4、: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 (人口参与社会(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分析劳动力劳动程度的指标,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供给变动的工具)的工具)P5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年龄别(性别)劳参率 = 某年龄别(性别)劳动力某年龄别(性别)劳动力/该年龄别(性别该年龄别(性别*100%)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供给无弹性供给无弹性 Es = 02.供给有无限弹性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3.单位供给弹性单位供给弹性 Es = 14.供给富有弹性供给富有弹性 Es 15.供给缺乏弹性供给缺乏弹性 Es 1 15.5.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E Ed d 1 1劳动力

5、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是企业劳动量,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的统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EdDDww=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7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假设假

6、设P不变,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必须边际收益等于边不变,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必须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际成本。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MRP=VMP=MP*P=MC=W VMP =VMP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 MRP = MRP = 边际产品收益边际产品收益 MP=MP=边际产量边际产量 P =P =产品价格产品价格 MC = MC =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W=W=工资工资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一) )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广义: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在劳动交换

7、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机构间特征之一的体现的、反映社会机构间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主体:劳动者主体:劳动者-企业企业 客体:劳动力(劳动能力)客体:劳动力(劳动能力)狭义:狭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的四个性质劳动力市场的四个性质1、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使双方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使双方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3、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工资4、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工资水

8、平劳动力数量P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资源最优配置)3、充分就业。(资源最优配置)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工同酬)均衡均衡状态分析方法以市场范围划分以时间特性划分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动态均衡静态均衡A.马歇尔L.瓦尔拉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P13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工资的决定:以工资的决定:以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决为基础,最

9、终决定于劳动的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及劳动的负效用(劳动给劳动者带来不舒适或痛(劳动给劳动者带来不舒适或痛苦)苦) 。工资还要受到社工资还要受到社会风俗习惯、伦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约束理道德等约束P15二、工资形式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和企业家才能(利润)。工资形式:劳动计量形式劳动计量形式工资支付形式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1.工资率 工资率单位时间的

10、劳动价格,如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三个影响因素: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以及工资制度安排)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PI)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时工资具体形式:小时、日、周工资制计件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二二) )福利福利 P17 P17 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1、实物支付:、实物支付: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原因P17)2、延期支付:、

11、延期支付: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原因P17)三大特征:三大特征:以以劳动劳动为基础支付、法定性、企业自定性与灵活性等为基础支付、法定性、企业自定性与灵活性等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总供给=消费+储蓄 总需求=消费+投资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 Y=C+S=C+I就业总量决定就业总量决定 P19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二、失业及其

12、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 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摩擦性失业(正常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自然特征,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技术性失业是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解决办法: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变动,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很大比重。解决办法:超前的职业指导和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季节性失业表现为:气候对行业生产影响气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三、需求不足性失业

13、三、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 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已被证实没有效果。对非正常性失业,政府应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四策),来缓解、实现充分就业。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劳动者生活困难;劳动者生活困难;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劳动力闲置浪费。劳动力闲置浪费。1 1、反映

14、失业的指标:、反映失业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P21P21、P22P222 2、失业带来的影响、失业带来的影响 P23P23(周数)个人社会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一)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员报酬等。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如社会保险福利、社会 救济等。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P23-P24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 准的人口

15、给予一定现金资助 工会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减预算支出水平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变动税率)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准备金率、贴现率:提前还贷、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收入政策主要指收入分配政策,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收入政策措施收入政策措施 P27P27控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控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制

16、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收入平等化的措施有:收入平等化的措施有:个人所得税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其他税:遗产、不动产、高消费其他税:遗产、不动产、高消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转移支付)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事业(根本)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梳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方法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参率)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 结构(工资决定+工资形式、市场均衡

17、)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失业类型及解决办法)第二章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 广义广义的劳动法则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P30(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首要原则,核心为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具体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参与和组织工会权(个体)、平等协商权(个体)、集体协商和共同决定权(群体)、)(3)物质帮

18、助权原则 。主要通过社会保险实现。(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 高度的稳定性; 高度的权威性。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订立、解释、实施指导订立、解释、实施 订立订立 解释解释 实施实施三、劳动法渊源三、劳动法渊源 P33-P34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宪法宪法劳动法律劳动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地方性劳动法规立法机关批准的国际公约立法机关批准的国际公约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劳动法律包

19、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律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如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等四、劳动法的体系四、劳动法的体系 P36-P381. 1.就业促进制度就业促进制度2. 2.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3.3. 劳动标准制度劳动标准制度4. 4.职业培训制度职业培训制度5.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6.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

20、管理制度8. 8.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P39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P39 劳动关系转换为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转换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两个条件:现实劳动关系与法律规范。的两个条件:现实劳动关系与法律规范。1234是劳动关系的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法律形式内容是内容是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两次调整。两次调整。是双务关系是双

21、务关系具有具有国家强制性国家强制性P41-P42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合同关系(主要形态)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如工会、职业培训机构。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国家法律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法规调整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P42P422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P43P433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P43-P44P43-P44雇主与雇员雇主与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形

22、式主体权利权利义务义务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全卫生等三、劳动法律事实三、劳动法律事实 P44意思表示必须包含追求效果的意意思表示必须包含追求效果的意图,即建立、变更、终止图,即建立、变更、终止意思表示完整意思表示完整意思表示有一定的外部表达形式意思表示有一定的外部表达形式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破产、战争、伤残等破产、战争、伤残等劳动法律事件劳动法律事件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指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

23、理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第三节第三节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一)概念与特征概念与特征 P45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找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找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的谋划与方略。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的动态平衡。(2007.11二级、三级)全局性全局性系统性系统性长远性长远性风险性风险性抗争性抗争性特征特征第

24、一节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企业行业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政治环境政治环境 技技术环境术环境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法律环境(二)、企业环境的结构与特点(二)、企业环境的结构与特点PEST P45PEST P45宏观宏观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微观微观直接影响直接影响(三)、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三)、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1 1、外部环境调研、外部环境调研 P46 P46 2 2、外部环境预测、外部环境预测获取口头信息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专题性调研( (四四) )、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P47-P48 P47-P48 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

25、胁 潜在进入者潜在进入者 产业竞争对手产业竞争对手现有竞争对手分析现有竞争对手分析替代品替代品 供方供方供应商力量分析供应商力量分析买方买方消费群体分析、购买动机消费群体分析、购买动机分析、消费承受能力。分析、消费承受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规定最高限价规定最高限价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绝对成本优势进入分销驱动进入分销驱动资本需求资本需求现有企业反应现有企业反应障障碍碍对手数目对手数目对手经营战略对手经营战略对手的产品差异化对手的产品差异化固定成本的高低固定成本的高低行业成长过剩(成熟程度行业成长过剩(成熟程度)购买数量购买数量后向一体化后向

26、一体化供应商选择多供应商选择多转移成本低转移成本低顾客力量的分析顾客力量的分析(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 PEST P49(1 1)P P(PoliticalPolitical):政治法律环境分析):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营销企业 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2 2)E E(EconomicEconomic):): 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经济体制、经 济形势、经济结构、经济政策。(3 3)S S(SocialSocial):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分析):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分析(4 4)T T(TechnologicalTechnological):技术因素分析):技术因素

27、分析二、企业分析二、企业分析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资源状况分析资源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物质、人力、财务、技术、管理、无形无形资产等六方面内容。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分析(波特(波特价值链)价值链) 企业基础设施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技术开发 采购采购 内部内部后勤后勤生产生产加工加工成品成品储运储运市场营市场营销和销销和销售售 售后售后服务服务利润利润利润利润支持活动支持活动基本活动基本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不仅指企业的地点和办公场所,也包括企业的总体管理、计划、财务、法律支援、质量管理等,还包括企业与政府和公众的公共关系。 (二)企业能力分析(二)企业能力分

28、析 P50 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 企业能力的分析方法: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财务分析。 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 在分析企业能力时,效率和效果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效率是指实际产出和实际投入的比率(正确的做事)生产要素成本、生产率、工艺设计水平、产能利用程度 效果是指实际产出达到预计产出的程度 (做正确的事) 客户满意度、售后的增值程度等效果效果效率效率 (三)企业内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运用运用SWOTSWOT Strength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遇) Threats(挑战)(四)、企业的战略选择(四)、企业的战略选择 P5

29、4-561 1、总体战略、总体战略进入战略进入战略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撤退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合资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断、分拆管理层与杠杆收购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单一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收购)纵向发展战略(前向与后向)多样化发展战略(相关与不相关)扩展新市场提高渠道分销能力吸引新消费者价格战填补产品系列2 2、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 P57-P58P57-P58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焦点战略)重点战略(焦点战略)成本领先原则成本领先原则 全过程低成本原则全过程低成本原则总成本最低原则总成本最低原则持久原则持久原则独特的原料或要素独特的原料

30、或要素开展技术开发活动开展技术开发活动 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特别的营销活动特别的营销活动扩大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范围效益原则效益原则适当原则适当原则有效原则有效原则细分的目标市场细分的目标市场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差别优势差别优势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改善原材料及其他改善原材料及其他3 3、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1 1)、新兴行业的战略)、新兴行业的战略(2 2)、成熟行业的战略)、成熟行业的战略(3 3)、衰退行业的战略)、衰退行业的战略特点:特点:技术不确定;生产成本高,但下降很快。进入时机的选择:进入时机的选择:行业进入的风险、障碍与收益竞争方式的选择:

31、竞争方式的选择:限制进入、鼓励进入、放任明确一种竞争战略明确一种竞争战略合理组合产品合理组合产品合理定价合理定价工艺创新工艺创新扩大用户产品范围扩大用户产品范围购买廉价资产购买廉价资产选择合适的买主选择合适的买主工艺流程的选择工艺流程的选择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竞争领导地位战略领导地位战略合适定位战略合适定位战略收获战略收获战略迅速退出战略迅速退出战略P58-60影响因素:影响因素:需求状况需求状况退出障碍退出障碍竞争格局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变化销售增长缓慢销售增长缓慢成本和服务成竞争中心内容成本和服务成竞争中心内容行业利润水平下降行业利润水平下降行业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行业生产能力增长缓慢三、企业经营

32、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1 1、战略实施、战略实施2 2、战略控制、战略控制建立适应的企业组织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调动积极性,实施战略计划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事前控制(计划、规划)事前控制(计划、规划)事中控制(监督、检查)事中控制(监督、检查)事后控制(总结)事后控制(总结)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方法方法战略评价标准(成效标准战略评价标准(成效标准V V废弃标准、定量废弃标准、定量V V定性)定性)实际成效实际成效绩效评价(和目标对比)绩效评价(和目标对比)P60-P62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内容梳理:第一节内

33、容梳理: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宏观环境分析经营环境企业分析SWOT分析总体战略一般战略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战略实施与控制微观环境PEST五力模型价值链模型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的决策标准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科学化决策方法科学化P62-P63科学决策方法:确定决策目标、探索可行方案、优化决策硬技术: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化 软技术:专家创造力方法根据决策的确定性不同分类根据决策的确定性

34、不同分类P63P68P69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二)、确定性决策方法(二)、确定性决策方法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微分法微分法P63-P68产量产量X0I00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收入收入成本成本总成本总成本总收入总收入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盈利区盈利区亏损区亏损区E风险性决策方法风险性决策方法风险性决策方法是一种随即决策,要具备风险性决策方法是一种随即决策,要具备5个条件:个条件: 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2、存在、存在2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3、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

35、态;、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 4、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 5、可测算出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可测算出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风险性决策方法:风险性决策方法: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等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等。决策树法的步骤决策树法的步骤 第一步:绘制决策树。从左到右层层展开。 第二步:计算期望值。从右到左依次计算。 第三步:剪枝决策。逐一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将期望值小的方案剪掉,仅保留期望值最大的一个方案。P681 1、悲观决策法、悲观决策法小中取大值法小中取大值法属于保守型决策者常用的一种方

36、法,又称属于保守型决策者常用的一种方法,又称悲观决策法,悲观决策法,华德决策准则华德决策准则 。是坏中求好,即先从每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小的损益(最坏的结果),然后从中选择一个相对最大者(坏中求好),其所对应的方案就是较好方案。(四)、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四)、不确定型决策方法P69某企业拟对A、B、C、D四种投资计划作出决策。根据预测将会有三种自然状态,损益值如下(单位:万元):2. 2. 乐观系数决策标准乐观系数决策标准P69乐观系数决策标准乐观系数决策标准= =最大损益值最大损益值* *a+a+最小损益值最小损益值* *(1-a1-a)a=0.667 a=0.667 赫威斯准则赫威斯准则 3

37、.3.中庸决策标准中庸决策标准P69各方案收益期望值=最乐观值+最大可能值x4+最保守值65.5.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拉普拉斯决策标准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拉普拉斯决策标准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是1/n,以此为概率,比较后选择期望值大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P704、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萨凡奇决策准则萨凡奇决策准则 把实际选择方案与应该选择的方案的损益值之差称为后悔值。最小后悔值法就是先确定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然后从这些最大后悔值中选择一个最小值,该最小值所对应的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方案。P69-P70以最大最小值法时的例子来说明。首先,找出各状态下的最好结果。 其次,求出

38、后悔值。 再次,在每个方案里找一个最大的后悔值。 最后,从这些最大后悔值里选择最小值 决策方法梳理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微分法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微分法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等。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等。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存在2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3、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4、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5、可测算出各种自然状态

39、发生的客观概率。、可测算出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1、悲观决策标准(华德决策原则)、悲观决策标准(华德决策原则)2、乐观系数标准(郝威斯决策准则)、乐观系数标准(郝威斯决策准则)3、中庸决策标准、中庸决策标准4、最小后悔值标准(萨凡奇决策准则)、最小后悔值标准(萨凡奇决策准则)5、同等概率标准(普拉斯决策准则)、同等概率标准(普拉斯决策准则)二、企业经营计划二、企业经营计划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一)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一)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 P70(二)制定企业经营计划的原则(二)制定企业经营计划的原则 P70-71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短期计划与长期

40、计划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1、使决策目标具体化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3、为控制提供标准(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 P711 1、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具体、较细、较粗具体、较细、较粗2 2、PDCAPDCA循环法:循环法:戴明环戴明环3 3、综合平衡法:、综合平衡法:比例、速度、效果比例、速度、效果P:计划计划D:执行执行C:检查检查A:处理处理(四)、企业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四)、企业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1 1、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特点、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MBO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management by

41、objective)目标管理:围绕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各自制定自己的分目标,经过调整、平衡,使它们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目标系统。(2)、目标管理的五大特点)、目标管理的五大特点 P72-P73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明确的目标体系富于参与性强调自我控制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1 1)、含义)、含义 P72P722 2、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 P73P73三、三、经营目标的控制经营目标的控制二、经营目标的实施二、经营目标的实施一、一、目标体系的建立目标体系的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自觉执行自觉执行确定总目标并分解确定总目标并分解目标间协调平衡目标

42、间协调平衡目标体系的建立目标体系的建立第三节第三节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一、市场分析一、市场分析1 1、市场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的概念 P74P74 什么是市场营销? AMA1960AMA1960:引导产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企业营销活动 。 AMA1985AMA1985:是对思想、产品及劳务进行设计、定价、促销及分销的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从而产生满足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 国内国内: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 (二)、市场的概念及分类(二)、市场的概念及分类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按交易对象:按交易对象:商品市场:商品

43、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农产品市场。 交换对象是有形的商品。 服务市场:服务市场:不可储存、无法转售、不可触知 技术市场:技术市场: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交易对象是金融商品,及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 信息市场:信息市场: 按买方类型:按买方类型:消费者市场、组织市场。市场营销管理一般从这个角度分析。消费者市场、组织市场。市场营销管理一般从这个角度分析。按活动范围:按活动范围:世界市场、全国性市场、地方市场。世界市场、全国性市场、地方市场。P74-76(三)、消费者市场分析(三)、消费者市场分析 1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文化因

44、素文化因素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参照群体、家庭、社会角色和地位等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及自我观念。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动机、知觉、学习、信念模式P752 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1 1)、参与购买的角色)、参与购买的角色倡议者倡议者影响者影响者决策者决策者购买者购买者使用者使用者(2 2)、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习惯性购买行为(餐巾纸)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寻求多元化的购买行为(餐饮)复杂的购买行为(房子、汽车)P76P76-P77产生需要搜集信息评估比较购买决定购后评价他人态

45、度意外因素2 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P77P77(四)、组织市场分析(四)、组织市场分析 组织市场: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组织市场: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的总和。产业市场:产业市场:最具有代表性,是最多样化和最庞大的组织市场,又称生产者市场或企业市场。转卖者市场:转卖者市场:倒卖资源政府市场:政府市场:政府采购P77P77-P78(2 2)、产业购买的决策参与者)、产业购买的决策参与者使用者使用者影响者影响者采购者采购者决定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信息控制者(3 3)、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直接重购直接重购修正重购修

46、正重购新购新购P78-79P78-79(四)、组织市场分析(四)、组织市场分析 (1 1)、产业市场特点)、产业市场特点(4 4)、产业市场决策影响因)、产业市场决策影响因素素: :环境、组织、人际、个人(5 5)、产业市场购买过程)、产业市场购买过程第三节市场营销第三节市场营销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1 1、分析市场机会、分析市场机会2 2、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STPSTP3 3、设计市场营销组合、设计市场营销组合4 4、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市场细分市场细分: :消费者市场细分地理、人口、心理、行为细分。产业市场细分产业市场细分:行为标准、

47、地理标准、最终用户、用户规模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选择:无差异市场营销、差异市场营销、集中市场营销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利益点4PS4PS组合:组合:产品(产品(ProductProduct)、价格)、价格( (Price)Price)、渠道渠道(Place)(Place)、促销、促销(Promotion)(Promotion)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P81-P84三、市场营销策略三、市场营销策略(一)、产品策略(一)、产品策略1 1、产品组合策略:宽度(大类)、长度、深度和关联性、产品组合策略:宽度(大类)、长度、深度和关联性2 2、品牌与商标策略:品牌名称和符号、品牌与商标策略:

48、品牌名称和符号3 3、包装策略、包装策略作用:作用:保护商品、便于储运,传递信息、美化商品、促进销售五种策略:五种策略:相似、差别、组合、复用、附赠包装策略.P84-P89扩大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产品线延伸(向高中低档延伸)品牌化策略(用不用)品牌使用者策略品牌统分策略产品组合策略: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市场营销策略三、市场营销策略4 4、产品生命周期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5 5、服务策略、服务策略售前服务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方式:固定服务、流动服务方式:固定服务、流动服务P84-P89投入期:投入期:快速掠取策略、缓慢掠取策略、快速 渗透策略、缓慢渗透策略。成长期:成长期:改

49、进完善产品、开拓新市场、树立产 品形象、增强销售渠道功效、降价成熟期:成熟期:市场改良(新用途、使用频率、新客 户)和产品改良(品质、功能特色、 式样、附加产品)及市场营销组合改良衰退期:衰退期:维持、集中、收缩、放弃(一)、产品策略(一)、产品策略(二)、定价策略(二)、定价策略成本成本导向定价法导向定价法需求需求导向定价法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需求差别定价法需求差别定价法(顾客、地理、时间、产品)逆向定价法逆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随行就

50、市定价法密封投标定价法密封投标定价法新产品定价策略:撇指定价、渗透定价、满意定价(平均利润)折扣和折让定价策略:数量折扣、功能折扣、现金折扣、季节折扣、推 广折让和补贴。心理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招徕定 价策略、分级定价策略P90-P92歧视性定价(三)、渠道策略(三)、渠道策略(长度、宽度(长度、宽度独家分销、独家分销、 广泛性分销广泛性分销 选择性分销)选择性分销)影响因素:影响因素:P93产品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市场因素企业因素企业因素(四)、促销策略(四)、促销策略广告广告人员推销(口头介绍)人员推销(口头介绍)营业推广(短期效果)营业推广(短期效果)宣传

51、(公共关系宣传(公共关系PR)P93-P96梳理:第三节市场营销1 1、市场分析、市场分析2 2、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STPSTP3 3、设计市场营销组合、设计市场营销组合4 4、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产品:产品组合、品牌策略、包装策略、产品 生命周期、服务策略价格:价格:定价方法、定价技巧(新产品、折扣折 让、心理定价)渠道:渠道:概念及设计考虑因素促销:促销: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市场及市场营销概念、消费者市场及组织市场特征。梳理:第三节市场营销渠道企业外部宏观环境

52、企业资源分析营销营销STP及及4P企业外部微观环境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第四节 HRM中的心理测量技术第四章第四章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一、个体差异一、个体差异心理学的第一定律:人有差异心理学的第一定律:人有差异第一节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所能为者所能为者”,实际能力或,实际能力或“成就成就” “可能为者可能为者”,潜在能力或,潜在能力或“性向性向”1 1、能力差异、能力差异P97第四章第四章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一般

53、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许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指在许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即通常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或特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或特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正相关高外向性的人易于获得管理和商业上的成功高情绪稳定性的人在充满压力的情景中更有效率高宜人性的人能够有效地处理客户关系,解决冲突开放性的人更易于精通工作团队成员大五人格特质大五人格特质的平均分越高,团队绩效越高2 2、人格差异、人格差异人格只有差异之别人格只有差

54、异之别,没有没有“高低高低”之分。之分。能力与人格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3 3、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五因素模型P98-P99(二)员工的态度(二)员工的态度态度:态度: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会,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会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态度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态度显示出个体的

55、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态度影响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态度实际上就是行为的准备。态度实际上就是行为的准备。1 1、态度的分析、态度的分析认知认知情感情感行为倾向性行为倾向性2.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来源于: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在组织水平上满意导致生产率。3、组织承诺、组织承诺组织承诺通常表现为保持一个特定组织的成员身份的一种强烈期望,愿意做出较多的努力来代表组织,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明确信任和接受。感情承诺(员工对组织忠诚,原因是对组织有感情)继续承诺(为保证自己多年的积累,员工不得不留在组织)规范承诺(社会责任感或道德,员

56、工为了尽责才留在组织)组织承诺的结果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负相关。P101(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1、知觉及其意义、知觉及其意义2 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知觉:对人的感官等基本刺激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知觉:对人的感官等基本刺激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感觉感觉V选择性选择性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指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推论该人其他(指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推论该人其他方面)方面)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指在知觉他人时,知觉者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指在知觉他人时,知觉者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

57、似的特性,这种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成为投射)这种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成为投射)对比效应对比效应(是指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知觉时,人们会不自觉的在(是指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知觉时,人们会不自觉的在他们之间进行对比)他们之间进行对比)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对某一群体形成固定看法后,会据此推断这个群体的其他人)(对某一群体形成固定看法后,会据此推断这个群体的其他人)P101-P1033 3、归因、归因内因内因(人格、品质、能力,一般可控)外因外因(环境、机遇、工作;不可控)稳因稳因(能力、人格、品质、制度;不易变)非稳因非稳因(环境、情绪、努力程度;易变)归因的归因的

58、3 3种失真和偏差种失真和偏差归因: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归因: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的过程。p行为者的自利偏差(自己失败,是外部原因造成)p对他人的归因取决于利害关系(他人失败涉及自己,会说他人没能力)p“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受害者的责难多于同情)P103P104马斯洛需求层次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一)、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的报酬形式(一)、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的报酬形式成就需要权利需要亲和需要安全需要地位需要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奥尔德弗奥尔德弗ERP理论:理论:生存(Exist

59、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 社会性动机及其驱动的行为 P1051个人所得报酬个人所得报酬 另一个人所得报酬另一个人所得报酬 - = - = - 个人的投入个人的投入 另一个人的投入另一个人的投入 2 2个人现在所得报酬个人现在所得报酬 自己以前所得报酬自己以前所得报酬 - = - = - 个人目前的投入个人目前的投入 自己以前的投入自己以前的投入 横向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纵向比较(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20c60s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P106一致性、避免偏见、准确性

60、、可修正、代表性、道德与伦理原则1980来文泽尔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个人个人努力努力个人个人绩效绩效组织组织奖励奖励个人个人目标目标 A B CA:努力绩效关系努力绩效关系 B:绩效奖励关系绩效奖励关系C:奖励个人目标关系奖励个人目标关系弗洛姆期望理论弗洛姆期望理论激励力激励力 = = 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 期望值期望值 (只对未满足的需求)(只对未满足的需求)(三)、期望理论与绩薪效资(三)、期望理论与绩薪效资P108三、员工的学习和行为的管理三、员工的学习和行为的管理(一)、员工的学习(一)、员工的学习1 1、强化的学习法则(奖赏、处罚)、强化的学习法则(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