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负责人:吴培华 执笔人:钟华伟*一、课题研究背景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性、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庙下小学地处龙游县南部庙下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峰峦叠嶂,连绵35万亩竹海蔚为壮观,有“浙西大竹海”之美称。1999年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毛竹之乡”。2001年被衢州市政府命名为“衢州市毛竹之乡”。赏心
2、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竹文化,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笔宝贵财富。二、课题界说本课题以“竹”为主体,开展“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它不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也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浅层次体现,而是最终要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 依托竹海资源,通过“竹文化”的探究与实践开发出一套适合庙下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2、 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3、 培养对竹子的浓厚兴趣,感
3、悟竹的品性,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4、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四、研究过程(一)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1、营造氛围,搜集素材。学生从小生活的庙下山区群山绵延,风光旖旎,竹海茫茫,全国汽车拉力赛赛道穿越浙西大竹海森林公园。浩瀚竹海当中点缀着古村民居、参天古树、山涧清流,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堪称“花果洞天、世外桃源”。这种天然的氛围使得校本课程素材比比皆是。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营造氛围发动学生去搜寻、探访、积累、加 其他课题组成员:方忠伟 唐美卿 童丽贞工、提炼。开题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型的 “竹乡搜索无极限”亲子活动:和父母一起通过
4、上网、看书、采访、调查、实践等各种途径搜集竹乡名人名事、竹乡诗歌、儿歌、竹乡趣闻、竹乡俗语、歇后语等并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交流,学校汇总成册。学校建立了“校园竹文化”的研究课题专业网站(网址:)。学生所有的资料都可以及时上传至校园网。由此,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2、化零为整,建构框架。根据积累的原始素材,我们建立了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浙西大竹海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竹乡风采:生态竹乡、美丽竹乡、竹之底蕴、竹之运动。竹乡生态:竹经、育竹三步曲。竹乡制品:庙下竹席、翠竹美工艺、竹食品。竹子神韵:关于竹的传说、成语、歇后语中的竹。竹子资源:竹与现代经济、庙下竹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每一单
5、元文本后还有单独的拓展单元“竹海人家”包括:百竹荟萃、竹林园地、竹园论坛、竹海名人。3、集思广益,积累资料。在框架基础上,2006年6月份开始,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专著,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征集资料。一是向广大家长、所有学生征集。以给家长一封信(附校本课程框架)的形式鼓励家长和子女一起搜集与竹有关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各种资料。很大部分已经收录在各单元中。二是向广大教师征集。通过开展“校本课程金点子评选”也使课题组老师视野大开。三是向本地专业人士讨教。我们邀请了县林业局驻乡林业指导员包乐祥和本地退休老教师叶文标以及当地民间艺人吴德林给课题组的老师作了专门指导。还聘请他们为课题专业顾问,负责教师培
6、训、学生讲座。另外还与专门负责编撰“庙下乡非物质遗产志”的叶文标先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集思广益,累积了大量资料。摘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达90多篇;撰写有关论文12篇;完成典型课例6例,典型教学设计6篇;撰写各类典型案例12篇。4、整理材料,编写样本。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每人负责一个部分内容的编写,经过努力,2007年2月编写出了浙西大竹海风采校本课程样本。样本分竹乡风采、竹乡生态、竹乡制品、竹子神韵、竹子资源五个单元。(二)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实施1、宣传竹乡竹海。本乡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学生对竹并不陌生,通过对竹的认识和理解,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
7、竹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用心体会身边的竹文化。向着这一目标,我们结合学校的校园建设,在“人创造环境”的同时,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1)利用宣传窗开设“家在竹乡”专栏。宣传窗中每月一期的“家在竹乡”专栏由全校12个班级轮流刊出。每月一个主题,所有的内容都由学生搜集,课题组教师具体指导。从2006年9月到现在已经整整刊出了12期。主题多样有“竹乡名人”,“ 飞雪点竹妆”,“ 翠竹伴我同成长”,“乡竹,乡心”等。少先队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编辑、美工、作者等。另外教导处还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读者奖、金点子奖和“火眼金睛”(找差错)奖。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公布名单。极大的提高
8、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刊出质量,扩大了阅读面。每一名学生都无形中得到熏陶、感染,受益非浅。(2)利用黑板报开设“竹乡风采”专栏。我校每个教室后都有黑板报。两周一期的板报,内容丰富多彩:竹乡逸事、竹乡趣闻、梦里竹乡、我为竹狂、竹海古道、竹海人家等等。每一期的板报都让人眼前一亮。驻足观之令人感叹:身在竹乡,心情欢畅。更为学生迸发出的热情、无限的创造力而惊诧。它为学生架设了亲近竹,了解竹,感受竹,热爱竹的桥梁。(3)建立校园“竹林馆”。我们先后共引进了15种竹子移栽在教学楼后的“竹林馆”中。每棵竹子上挂有该类竹子的习性、分布、繁殖过程简介。定期组织各年级学生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记观察日记。真正做到让
9、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块土地都育人。构建了一个底蕴深厚、和谐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2、打造系列活动。学生在竹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赏竹、论竹、研竹、品竹,在探讨中得到情感的提升,在争鸣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我们适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研竹的过程中画、唱、写、做,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1)画:我们成立了“笋丫儿小画院”,由本校美术专职教师和民间画家何仲寅(县书画协会会员)担任辅导员,利用美术课和第二课堂进行素描和野外写生。家乡的一草一竹、一山一水都成了学生心中的“天鹅”。学生的作品来看看我们村和夏热获市书画摄影比赛三等奖,另有多幅作品获县
10、一、二等奖。(2)唱:成立了“笋丫儿艺术团”,招收了60多名小演员,精心排练了 “竹泉”、“竹竿舞”等具有乡土风情的舞蹈与歌曲。庆元旦 竹乡情的专场演出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保留节目,真可谓异彩纷呈。由小艺术团选送的二年级学生张瑞参加龙游县中小学校园歌曲比赛获“十佳”歌手称号,是农村中小学唯一获此殊荣的选手。(3)写:学校创立了“未来星创作室”, 其宗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孩子们用笔描绘家乡,用心感受家乡竹海的壮丽、优美。由于报名人数众多我们以自愿申请、现场创作、抽签确定各班6名学生组成创作室班底。再聘请他们为各班的“斑主”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组建班级创作组。2007年6月中旬
11、我们组织了竹文化作文大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是部分学生获奖颁奖词及获奖感言:二年级汪月同学的作品我家屋后的竹林,她用聪慧的双眼,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并用笔记录下来,让大自然瞬间的美景成为永恒。 四(1)班雷小娟同学给我们展示了自己与竹林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深沉而富有哲理,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六(3)雷鹰杰同学的竹子运动会以自己那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竹子参加运动会的感人故事,赛场上激烈的竞争,顽强的拼搏,都给我们以奋进的力量。 金奖获得者梁伟越说:“我们不会骄傲,我们只会加倍努力,争取走得更远,飞得更高。”(4)做:学校成立 “竹艺品工作室”,每个班还设有“竹艺吧”。训,我们请民间艺人吴德林
12、,美术老师为各班培训了5名骨干,再由他们辐射培训。仿,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竹制品、竹工艺品,把观察到的画出草图。做,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和父母一起,但不能由父母代替,用竹子材料制作简单竹制工艺品。创,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提高了要求,提倡做有新意的作品。使学生明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情。赛,我们结合县里的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征集创新作品、集体报名参赛。拍,对在县里获奖的作品我们除授予荣誉称号外,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的前提下还举行了小小拍卖会,拍卖过程完全由学生组织,少先队提供支持,家长委员会具体指导。目前我们举行了两次拍卖会,家长参与面达到60%以
13、上,共拍得款项人民币2341.5元。全部捐献给了得造血功能障碍的六年级学生邓轶。这一举措使学生感受到:庙小人,一家人。同时在社会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一位获奖学生家长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拍卖场面,第一次看到这样感人的场面,我为我的孩子骄傲!”3、营造竹韵课堂。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他们想更多、更系统的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竹,了解家乡的人。06年第二学期学生新奇地发现课程表上多了一门课校本课程浙西大竹海风采。我们建立了“以活动体验为先导,以课堂实施为主渠道”的体验学习模式。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竹子的浓厚兴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
14、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竹艺术渗透中获得精神的熏陶,在感悟竹的品性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现代意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差异我们非常谨慎地选取了36年级各一个班开始实施这门课程。(1)教师培训:2006年2月25日,我们邀请了县教科室副主任商祝泉老师给全校教师作了“校本课程实施,你准备好了吗?”的专题讲座。商老师从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校本课程实施的注意点、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四个方面作了高屋建瓴地讲解,使每位教师茅塞顿开。2007年3月16日,我们还邀请了省小语会副会长、省特级教师、课程专家赖正清老师给每位教师作了课程实施前的最后培训及动员会,赖老师重点作了校
15、本课程教学设计和评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引领,每位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心里有底。(2)精心实施: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我们分别挑选了省、市、县骨干教师钟华伟、方忠伟、叶应珩作为第一批课程实施教师。集体制定教学计划、即时交流,课题组成员补充。并且边实践边交流,举行了三次集体备课,全体教师参与备课。此举,实施教师得到了提高,又储备了新的实施教师。(3)联动教研:语文组和综合组、数学组的三组联动教研模式是我们的一个创举。各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冷眼看课堂,他们的建议往往使执教者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三次的教研活动,每一次的课堂反思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增强了实施者的信心更为后来者开拓了一条通
16、往成功彼岸的大道。4、探究竹乡精神。作为竹乡人,竹乡的景,竹乡的人,竹乡的情,一切离学生那么近。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升华,去提炼把他变为一种精神一种骨子里挥之不去、一种血液里时时流淌、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难以忘确的精神竹乡精神。这种精神在校园里就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1)校本课程有课外拓展这一版块,我们把它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整合。如全校的“竹乡发展,你我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把全校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分别围绕认识竹子,竹工艺、竹食品,竹神韵,竹经济四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每组活动后学校评选优秀实践活动成果。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身为竹乡人竹子与每家每户
17、息息相关。(2)我们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实现我能行。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如“竹废料的再利用”、“竹叶的再开发”、“庙下竹工业的现状调查”、“ 晓溪农家乐的调查”等。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竹与庙下经济的发展不分不离。(3)我们开展“三个了不起”活动:竹乡了不起、竹乡人了不起、争当了不起的竹乡人。我们适时举行“竹文化”诗歌大赛、“竹文化作文大赛”、“竹子”绘画比赛、“竹子赞”主题演讲等专题活动。赞家乡、绘家乡激发了每一个学生做一个了不起的竹乡人的美好信念。(4)举办家乡名人在我心中活动:校本课程每一单元都向学生推荐一名竹乡名人。如今,从革命家、著名学者华岗,革命先烈吴雄到全国劳动模范、课
18、题顾问童太科、庙下最大笋竹加工企业老总黄煜俊等学生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五、收获与成效(一)校园特色文化在课程实施中得到凸现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特色的基础与保障,我们学校正是利用了独特的文化背景,找到了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一途径促进了学校特色的逐渐形成。1、校园竹文化氛围日益浓郁。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的硬件、软件和潜件都得到了提升,师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我们构筑了一幅风景如画的校园图:学校教学楼后的百竹园,毛竹、雷竹、石竹、金竹等在教学楼的映衬下,显现出无限生机;校园的花坛,竹编围栏替代了原有的砖石围栏,少了分生硬呆板,多了分清新自然;教学楼的楼道
19、里,陈列着四十余幅学生绘制的竹主题画,配上古诗文,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美术教室中,竹刻牌匾、竹编工艺品、竹简书画讲述着竹的故事置身校园,如同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充满着竹子的气息,令人陶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染,对竹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校本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情况对照表项目内容实验前实验后不清楚基本清楚非常清楚不清楚基本清楚非常清楚毛竹种植你家竹林有哪些主要种类?8812004456影响你家毛竹产量的因素有哪些?12%87%1043%57%你家竹林主要的病虫害有哪些?7%90%3064%36%毛竹加工你知道竹席加工有哪些步骤?4%72%24%0%6%94%每百斤毛竹可创造多少效益?2%93
20、%5%1%58%41%毛竹粗加工与深加工有何不同?52%39%9%2%38%60%你家竹山的效益怎样?0%87%13%0%24%76%毛竹文化你知道哪些与竹有关的成语23%77%0%7%82%11%你知道哪些与竹有关的典故34%63%3%9%65%26%你知道哪些竹乡名人12%82%6%5%77%28%你知道与竹有关的哪些诗词2%66%32%0%53%47%2、学生的文化品位日益提高。课题研究促进了各项特色活动蓬勃开展,使古老的竹文化得到传承,并在创新中升华。“竹神韵”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 “竹制品的创作创新”大赛、 竹子科技节以及各项实践活动的相继开展。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了丰富多彩的竹文化
21、,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书画,一篇篇声情并茂的佳作,一个个文理通畅的研究报告,一件件造型奇特的竹制品,均出自小学生灵巧的双手。在这一系列特色活动中,我们围绕“竹文化”课程实施的总目标,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竹文化特色的教育模式:过程方 法内 容课堂教学渗透教师针对有关竹内容,在学校教育中有机渗透,有意识进行相关知识的扩展。校内模拟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需要,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展示方式,进行互动体验。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成立艺术团体,进行书画、雕刻、刊出等多种形式活动,文化延伸,美化校园。家庭教育校内外结合,请教父母,增强对竹的认识,提高对竹加工、创作的能力。社
22、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竹山、竹拉丝厂等处进行实地参观、研究、创作。素质评价注重“三唯”,即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妙幽雅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竹文化活动,使小学生的知识领域更加拓宽,使人和物的相处更加和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二)竹品育人功能在课程实施中得到发展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我们认识到,我校独具的竹文化创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生产文化,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竹文化”,这扎根于“毛竹之乡”的地域文化具有丰厚的人文积淀,其育人功能是不可估量的。1、提高了人文素质。
23、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潮流。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学校通过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竹资料展览和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描绘了一幅人与竹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呼唤人们关爱竹,尊重竹,保护竹,追求一个竹之美弥漫整个生活的新苗下,保护竹乡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2、提高了爱乡意识。竹文化具有鲜明的庙下特色,这里高度重视种养竹和竹产业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笋竹两用林整治”、“毛竹栽培”等工程,为全乡人民的人居改善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激发了爱乡爱竹之情,从而在平时生活中发扬“
24、我是竹乡小主人”的意识。如:2006年10月省登山活动在庙下举行,我校100名“护竹小卫士”就来到登山赛道旁,配合乡政府向来往的游客分发宣传庙下竹乡的资料,用自己稚嫩的语言推荐庙下竹乡的美景。乡宣传委员兰水香不住夸赞:“你们真是庙下的小小使者!”(三)探究创新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得到张扬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依托学校及区域的竹资源特色,着力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而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我们认为,只有开放的教育才能培养视眼开阔的人才,只有摆脱死框框的教学才能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突破惯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1、“竹文化”诱发思维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
25、动探索的内驱力,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学生面对的研究对象是身边随处可见的“竹”,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竹”,是与家乡经济系于一线的“竹”,学生容易“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缩短与研究对象的时空距离,产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心态,诱发思维兴趣。例如:针对庙下竹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查找资料、与专家对话,得出“我乡竹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粗加工阶段,若能进行深加工,将实现效益的翻番”的结论,并为我乡竹农设计了多种竹林资源深加工的方式。呼吁竹农改变竹加工方式。这一方案送交给乡政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我乡最终在大范围开展竹
26、拉丝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2、“竹文化”转变教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意味着教师必须时刻紧跟时代的脉搏,加强学习,不断实践,积极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师,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和实践能力的引领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能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共同成长。例如:在教学“与竹相关的成语”这一内容前一天,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明天我们将要学习“与竹相关的成语”,你们先去找找有那些资料。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纷纷汇报了自己调查的结果,并通过投影展示给大家。学生收集的资料大大超过了教师备课时准备的材料。3、“竹文化”培养创新能力。“竹文化”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要
27、求学生开动脑筋去发掘问题,广寻渠道去解决问题,另辟蹊径去发表独具卓识的认识与见解。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达到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目的。学校聘请的课题专业顾问在看了学生的作品后都赞不绝口,纷纷惊叹于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开家长会的时候,每个家长争相介绍自己孩子创作的竹制品、竹书画等,欣喜之色、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四)学校办学水平在课程实施中得到提升1、教师成长。首先,教师的课程意识增强了。长期以来,在教师的脑海里,编教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和学生无关。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教师
28、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可以这样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校本教材中家乡的竹一文就被收录县乡土教材中,让全县孩子们都能充分感受到竹海的美。其次,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付出真诚与汗水。但是校本课程开发对我校的每一位教师来说,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因此在编写过程中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了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当然是交流探讨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也就成长起来了。第三,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扬弃,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学生成才。首先,学生发展的空间拓展了。校本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在校本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如学生可以参加“笋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初三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文史类)含解析
-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药学细胞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英语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成像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扁桃体摘除手术术后护理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10讲 时间管理:学习、工作、考试的时间分配
- 摄影基础第11节数码相机
- 店铺管理现状
- 2025年“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 创意漫画美术课件
- 厂房电费收租合同范例
- 2024年南京市事业单位专项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笔试真题
- 利用DeepSeek提升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
- 2025健身房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邢台2025年河北邢台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1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鹅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深度研究
- 2025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汇编
- GB/T 36548-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
- MOOC 计算机组成与CPU设计实验-江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试题)-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 【公开课】仁爱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4 Topic 1 Section C What can I do for you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