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功_第1页
教学设计---功_第2页
教学设计---功_第3页
教学设计---功_第4页
教学设计---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仙庄矿中学公开课 教学设计课题: 7.2 功执教人:王 玉 山时间:2017年4月10日 地点:高二(3)班 7.2 功的教学设计课题功教材分析功这个概念虽然在初中物理中就已经涉及到,但是那只是一些概念上的简单认识,高中物理中,我们揭示功更重要的身份。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中功的的确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功臣”。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

2、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学情分析对于功这个概念,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求功的两个要素以及求功的简单公式w=FS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能主动学着去探究一些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好的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得到知识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Lcos,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二)过程与方法1、从“为什么要引入功”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3、在推导功的公式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所列知识的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掌握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方法,并与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方法融会贯通,达到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的目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功的计算方法

4、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一引入新课:1、学生说出关于“功”的词语教师活动:设问:物理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功?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能量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做功的过程,可见,功与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物理量。因此,在本章追寻守恒定律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功。二通过演示和事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请同学举例能量发生变化的例子。如书本P52图7.2-1甲:货物在起重机的作用下重力势能增加

5、了;乙:列车在机车牵引下动能增加了;丙: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下弹性势能增加了。上述事例也说明能量发生变化,一定有力对物体做了功,反过来,力对物体做了多少的功,就意味着有多少的能量发生了转化。可见,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三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请学生思考:这个“功”和工作的“工”是否相同?(学生讨论)互动演示:请甲和乙两名同学各举着一本书。教师“命令”:“甲同学你把书抛到空中”,乙同学“你今天的工作就是举着这本书站一节课”,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这个同学有没有在工作?”,“有没有使这本书的能量发生改变?”(学生思考讨论)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使学生明白乙这种情

6、况是劳而无“功”,对书的能量并无影响。因此从有没有对物体的能量变化产生影响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影响做功的因素。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汽车刹车的情况。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要使两辆完全相同的以同样速度行驶的汽车停下来,从受到的阻力大小和通过的位移大小考虑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较大的阻力,通过较小的位移,使车停下;还有一种是车受到较小的阻力,通过比较长的位移使车停下。两种方法在改变车的运动能量上是等效的,可见,做功也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做功是和两个因素相联系的,一个是力,还有一个是在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而这也就是做功的两个必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四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

7、殊,借鉴等效思想,引导学生探究出求功的一般表达式 特例:如图,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前进L位移,力F做功多少?一般的情况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并不一致,也不是与运动方向发生的位移相垂直,力F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力F对物体有没有做功呢? 若做了功,所做的功又是多少呢? 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指出初中求功的方法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力和位移方向不相同的情况,此时应怎么求功(贯穿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出讨论题。例如:牛拉犁的力是斜向上的(力与位移既不同向也不互相垂直),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做功?如果有,怎么计算功?让学生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 W=FLcosa提出猜想:通过做功的两

8、个必要因素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交流猜想。可能提出几种猜想:(1)力F做功大小和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没有关系。 (2)力F做功大小和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有关系。同样一个力F作用方向不同,在改变物体能量上效果不相同,可从两种特殊情况作定性分析,否定猜想(1)。对猜想(2)提出运用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来理论验证的思路。 b师生交流协作,学生分析论证,验证猜想: (1)、教师启发:运用矢量分解,把一般情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特殊问题,同时渗透等效思想。 (2) 利用理想化模型让学生讨论斜拉时如何求功?多数学生都会知道正交分解F为F1,F2,并且知道这样分解的目的(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得出功的公式)。进一步告诉

9、学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已学过的旧知识(F,L同向或垂直时功的计算法则)来解决学过的知识(F,L成一夹角),这种方法在许多地方都会用到(如平抛运动)。 (3)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解位移,推导功的公式。这一点学生相对较困难,从矢量引导启发,让学生比较容易去接受。为了省时将L正交分解的图投影,同时推出功的公式。 (4)用两种方法得到公式,让学生讨论加深对公式W=FLcos的理解。一是知道公式的意义是表示功等于力乘以位移再乘以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二是知道式中各量的意义,如是什么角、F是恒力、L是位移不是路程、W是标量等。五从一般到特殊,深化对公式的认识、根据一般包含特殊的原理引入正功和负功。 (1

10、)利用功的公式引入正、负功。先从角0度和180度时,分别为W=FS和W=-FS,引入功存在正功和负功,进一步让学生讨论角多大时做正功,多大时做负功?(角为锐角时力做正功,角为钝角时力做负功)。 (2)通过课本中的图片讨论正、负功的含义。 (3)最后指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做正功。讨论一个力做功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 =/2时,cos=0,W=0。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当0</2时,cos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当/2时,cos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教师活动:投影学生画图情况,点评、总结。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力对物

11、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点评、总结。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功的正负是区别谁对谁做功的标志,可以体现物体能量增、减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

12、”,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和负功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角度的反映。同一个做功过程,既可以从做正功的一方来表述也可以从做负功的一方来表述。3、几个力做功的计算教师活动: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 教师活动:投影例题: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学生活动:认真审题,解决问题。教师活动:投影学生解题过程,点评总结。解析:拉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1= F1

13、scos37°=16J。摩擦力F2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 F2scos180°= -8J。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W1W2=8J。(另解:先求合力,再求总功)总结: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用下述方法求解(1)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2)求出各个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因此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而这再一次验证了功是标量,运算遵循代数法则。上例中,若物体在光滑斜面上向下滑行过程中,斜面同时往后退,试判断重力和支持力做功的性质。我们发现,同一个客观的运

14、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位移是不同的。因此,一般在中学物理中我们约定,计算功位移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点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指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绝不能说功是能量的量度。 【练习】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 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至落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零 B C D解析:在小球从抛出至落回原地的过程中,小球所受阻力的方向变化了,所以是变力,如何求这一变力做的功,可分段处理。点拨:对于变力所做的功,可分段处理,求出每一段上(转换为恒力)该力所做的功,再求各段上功的代数和,或者求平

15、均力,再求平均力所做的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呢?作业:投影作业板书设计:一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二功的计算方法 W=FLcos三正功和负功当=/2时,cos=0,W=0。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当/2时,cos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当/2时,cos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四两种计算总功的方法1先求各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2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强调巩固功的重要身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通过本环节引入功区分“功”和“工作”的区别,加深对这个物理概念的理解学生回忆初中

16、物理课本内容做功了吗利于知识正迁移点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重要的是对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和引导,相比于对这些知识的传授来说,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其实是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探究出来的结果比教师告诉得到的结果印象要深刻的多,也让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有了更好的效果。学习重在参与。教学设计与撰写说明一、教学设计可考虑的几个要素、教育思想与教学设计的理念、教材钻研(纵探与横析)、学情分析与课堂实施策略、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与突破、多媒体辅助的有效性选

17、择、目标设定与达成预测、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阐释、启合承接的精要陈述、教法探索与学法指导、师生教学的互动策略、课堂思维流向预测与对策、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知识延伸与拓展、板书提示与课件讲义、设计体会或教学反思上述15个要素切忌面面俱到,根据学生、教师、学科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重在特色呈现与教学创新。二、教学设计可参考的流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与定位在教案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应成为教案设计的主线。设计时要考虑为什么是重点、难点,要考虑如何去强调重点、突破难点、阐释疑点,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手段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案设计的可能流程:重点、难点确定教材、大纲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知识、能力、情感重点、难点剖析教学理论、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