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第二审程序(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与意义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第二审程序是根据当事人的上诉而发生,故又称“上诉审程序”;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故第二审程序又称“终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并不是每一个行政案件的必经程序。 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后,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内不上诉,或者被第一审人民 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则都不会引起第二审程序。设置第二审程序的意义在于:在行政复议制度中,实行以选择复议为原则,必经复议为补充的基本原则,设置第二审程序,能够以比较健全的司法程
2、序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可以纠正第一审裁判中的错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帮助当事人服判息诉,减少纠纷和缠讼,增强行政审判的良性效果。例题:第二审程序()。A 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B 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的上诉,对同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C. 又称“终审程序”D 是每一个行政案件的必经程序E.又称“上诉审程序"答案:ABCE解析: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
3、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第二审程序并不是每一个行政案件的必 经程序。(二)上诉的提起和受理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未生效的行政裁判,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提出上诉状请 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销或者改变第一审裁判的上诉行为。上诉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既不可被剥夺,也不可被限制。无论第一审裁判是否正确,当事人都可提起上诉。只要依法提起上诉,就必然引起第二审程序。当事人提起上诉,必须依法具备以下条件:1. 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必须适格第一审程序的当事人,包括
4、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都有资格提起上诉;委托代理人必须经被代理人的特别授权,才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必须是提起上诉的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和裁定后,当事人均提起上诉的,上诉各方均为上诉人。诉讼当事人中的一部分人提出上诉,没有提出上诉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其他当事人依原诉讼地位列明。2. 存在法律允许提起上诉的对象,即未生效的第一审行政判决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行政裁判是终审的裁判,不能成为上诉的对象。3 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次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5、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 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次日起 10日内向上 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逾期不上诉的,即丧失上诉权。 在上诉期间,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了上诉期限的,应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申请顺延上诉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例题: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中,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次日起()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A 15 B 20 C. 30 D 60答案:A解析: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 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次日起 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4 .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上诉状是表明当事人上诉意愿和请求的书面诉讼文
6、书。上诉状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当事人的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的名称,案件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上诉请求是上诉人通过上诉所要达到的目的,上诉理由则是上诉人提出上诉请求的具 体根据。5.在递交上诉状的同时交纳诉讼费用上诉由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裁判的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第一审并案审理的案件,判决后一人或者部分人上诉,上诉后是 可分之诉的,未上诉的当事人在法律文书中可以不列;上诉后仍是不可分之诉的,未上诉的当事人可列为 被上诉人。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
7、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发交原审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当立即通知对方当事人。上诉人上诉超过法定期限的,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 驳回上诉。当事人提出上诉,应当按照其他当事人或者诉讼代表人的人数提出上诉状副本。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应在10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副本送达当事人。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已经预收诉讼费用的,一并报送。在二审法院受
8、理上诉至作出二审裁判之前,上诉人认为自己的上诉理由不充分,或者接受一审裁判等,可以向二审法院申请撤回上诉。撤回上诉应当递交撤诉状。撤回上诉是否准许,应由二审法院裁定。人民法院不准许撤回上诉的情形有:发现行政机关对上诉人有胁迫的情况或者行政机关为了息事宁人对上诉人 作了违法让步的;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而上诉人因行政机关改变原具 体行政行为而申请撤回上诉的;双方当事人都提出上诉,而只有一方当事人提出撤回上诉的;原审人 民法院的裁判确有错误,应予纠正或者发回重审的。上诉撤回后,产生以下法律后果:一是上诉人丧失对本案的上诉权,不得再行上诉;二是第一审裁判立即 发生法律效力;
9、三是上诉费用由上诉人负担。例题1:下列有关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上诉状和答辩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对方当事人B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在10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对方当事人C.对方当事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应在5日内提出答辩状D .对方当事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应在10日内提出答辩状E.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答案:ADE解析: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应在10日内提出答辩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副本
10、送达当事人。例题2: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中,上诉人上诉超过法定期限的,A 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B 应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C.应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D. 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答案:D解析:上诉人上诉超过法定期限的,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三)上诉案件的审理第二审与第一审审理的是同一诉讼案件,诉讼当事人没有改变,只是称谓发生了变化。第一审是第二审的基础,第二审是第一审的继续。两者所适用的程序基本相同,但 第二审有自己的特点:(1)在审判组织形式上,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一律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成员必须是3人以上的单数。(2)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
11、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书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只对当事人所提出的诉状、答辩状以及其他书面材料和证据进行审查,不需要开庭而作出裁判的审判方式。人民法院采取书面审理方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审理上诉案件;必须是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清楚。如果事实不清楚,仍要开庭审理;即使事实清楚,人民法院认为必要,也可以开庭审理。当事人对原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的,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审人民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可见,开庭审理是原则,书面审理是例外。(3) 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必须全面审查一审人民法院认定
12、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有无违反法定程序等,不受上诉范围的限制。同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4) 在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不得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5) 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人民法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 行。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 另行起诉。例题:下列关于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表述正确的是()。A 在审判组织形式上,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一律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成员必须是1人以上的单数B 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
13、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C.在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可以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D 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必须全面审查一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的法律、法规 是否正确,有无违反法定程序等,不受上诉范围的限制E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人民法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 行答案:BDE解析:在审判组织形式上,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一律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成员必须是3人以上的单数。在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不得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五、审判监督程序(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涵义和类型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14、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 行审理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不是必须经过的审理程序,不具有审级的性质,是第一审、第二审以外的检 验法院已结案件办案质量的一种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包括再审程序和提审程序两种程序。(1) 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再次进行审判的活动。再审分为两种:一是自行再审,即人民法院自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本院裁判已经生效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 二是指令再审,即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对裁判已经 生效的行政案件的审理。(2) 提审程序是指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下级人民法院裁判已
15、经生效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的活 动。A 第一审程序B.第二审程序C.会审程序D 再审程序E.提审程序答案:DE解析:审判监督程序包括再审程序和提审程序两种程序。例题2:行政诉讼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错误,依照()对案件再次进行审判的活动。A 第一审程序B.第二审程序C.第三审程序D.审判监督程序答案:D解析: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再次进行审判的活动。(二)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关系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的裁判为基础,都是对人民法院的审
16、判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办案质量的程序。两者的区别在于:1 提起的主体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上级人民法院、最咼人民法院以及各级人民检察院。2 提起的条件不同只有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而只要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无论判决、裁定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即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第二审程序。3 有无期限限制的不同审判监督程序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的任何时间内都可提起;而第二审程序只能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提出。4 审理的主体不同 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行政案件,既可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也可由原审人民法院的上 级人民法院审理;而适用第
17、二审程序的行政案件,只能由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审理。5 审理的对象不同 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而适用第二审程序的则是尚未生 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6 程序的性质不同审判监督程序是为了纠正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错误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程序,不具有审级性质,是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一种事后监督和补救措施;而第二审程序是按照两审终审的审级 制度设置的,是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继续审理。例题:行政诉讼中,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A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B 上级人民法院C.最咼人民法院D .各级人民检察院E.各级公安机关答案:ABCD解析: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18、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级人民检察院。(三)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根据行政诉讼法第 63条的规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原因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因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不同,分别适用以下三种提起程序:1 人民法院院长通过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19、2 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指令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有审判监督权,因此,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经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上诉案件需要再审时,应由该上级人民法院再审,不得指令下级人民法 院再审。但对于维持原判的上诉案件的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可要求原一审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并写出案情 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上级人民法院再审时参考。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 应当作出裁定,裁定应当写明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将中止执行的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 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
20、院,但应在口头通知后10日内发出裁定书。3 人民检察院抗诉 检察机关为法律监督机关,因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如果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有权提出抗诉。对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赔偿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2年内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在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经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并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
21、;不符合再审条件的,予以驳回。这些规定都是出于尽量保持社会关系和法律秩序稳定的考虑。例题: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年内提出。A 2 B 3 C. 4 D 5答案:A解析: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四)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是:1 裁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必须以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2 重新组成合议庭 原合议庭成员应自行回避,不再参与该案件的审理,以免先入为主,影响案件的公正 审理。3 分别适用第一、第二审程序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
22、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 决、裁定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 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案件和再审案件,对原审人民法院受理、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错误的,应当分别情况作如下处理: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实体判决后,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在撤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的同时,可以发回径行起诉;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定错误的
23、,再审 法院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人 民法院驳回起诉裁定错误的,再审法院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发现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依法应当开庭审理而未经开庭即作出判决的;未经合法传唤当事人而缺席判决的;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对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未予裁判的;其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例题: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发现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
24、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理。A 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B 已经合法传唤当事人并缺席判决的C.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D .对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未予裁判的E.依法应当开庭审理而未经开庭即作出判决的答案:ACDE解析: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发现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理:1)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2)依法应当开庭审理而未经开庭即作出判决的;3)未经合法传唤当事人而缺席判决的;4)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5)对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未予裁判的;6)其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第六节行政裁判
25、一、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1 诉讼程序法律规范的适用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首先应当适用程序性法律规范。执行程序性法律规范包括:(1)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基本程序规范依据。(2) 单行法律法规中关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规定。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单行法律法规中关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规定,明确肯定其作为特别规定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性。(3) 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性规范。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诉讼程序的规定最为具体和详尽。由于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许多共同规律,因而,尽管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性质不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有条件
26、地在行政诉讼中适用。(4) 司法机关对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在适用行政诉讼法过程中,对行政诉讼法所作的司法解释也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的基本程序规范依据。2 实体法律规范的适用实体法律规范的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应当适用哪些法律规范作为审判依据来判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实体法依据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该行政区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仅适用于该民族自治地方)。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参照规章。可见,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有自身的特点:(1) 规章只具有参照适用的效力。所谓“参照适用”,是
27、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对划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规章,可以作为衡量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对于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原则精神的规章,可以有灵活处理的余地。确定规章是否合法,应视其是否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规章的制定和发布是否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二是规章的内容是否与更高层次的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一致;三是规章的制定和发布是否符合法定程序。(2)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不一致的,以及部门 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3) 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者裁定需要参照规章时,可在裁判文书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规
28、章,具体做法是在理由部分写明“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3条,参照XX行政规章,(条、款、项)的规定,判决(或裁定)如下: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中援引。此外,我国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还制定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以下的规范性 文件,制定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是这些国家机关行使相应权力的表现,这些规范性文件在国家管理中并 不是可有可无的地位,对被管理者而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在裁判文书 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例题:人民法院对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相抵触的,应由()。A .管辖人民法院送
29、请最咼人民法院作出解释和裁决B .管辖人民法院送请最咼人民检察院作出解释和裁决C.最咼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和裁决D .最高人民检察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和裁决答案:C解析:人民法院对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相抵触的,应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 作出解释和裁决。二、判决行政案件的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的实 体裁判。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一)一审判决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以下五种类型的判决:1.维持判决 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
30、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 止的;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者 有效的判决。2 .撤销判决 即人民法院经过审查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撤销判决分为判决全部撤销、判决部分撤销及判决撤销并责成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三种情况。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作出撤销判决:(1) 主要证据不足,即被告向法院提交的证
31、据不能证实其作出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基本事实。主要 证据不足实质上就是缺乏事实根据。(2)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主要有:应当适用甲法,却适用了乙法;应当适用甲法的某些条款,却适用了甲法 的其他条款;应当同时适用两个以上法律法规,仅适用了一个法律法规;应当同时适用法律法规的两个以 上条款,仅适用了一个条款;适用了尚未生效的、已经失效或者无效的法律法规;应当适用特别法,却适 用了一般法。违反法定程序,即违反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形式、手续、步骤、时限等。(4) 超越职权,即具体行政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主要有:甲行政机关行使了应当由乙行政机关行使的职权;下级行政机关行使了应当由上级行
32、政机关行使的职权;内部行政机关行使了应当由外部行政机关行使的职权;行政机关超出其行政辖区行使职权。(5) 滥用职权,即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主要有:主观动机不良,明知违法却基于个人利益、单位利益,假公济私或者以权谋私,作出极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考虑应当考虑的因素;考虑了不应当考虑的因素。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复议机关维持的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自然无效。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错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复议决定时,应当责令复议机关重新作出复议决定。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撤销判决的补充。人民法院在作出撤销判决的同时,可以作出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
33、为的判决。为了保证人民法院判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被告行政机关不得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是,有以下两个例外: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被告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结果相同,但主要事实或者主要理由有改变的;人民法院以违 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经过相应的法定程序后可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 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在判决撤销的同时,还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处理: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向被告和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建议有权机关依法处理。3 限期履行判决
34、限期履行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对行政案件的审理,认定被告具有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作出的要求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法定职责的判决。此类判决适用于下列情况: 符合法定条件,向被告申请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被告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被告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 最低生活保障费用及社会保险金;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被告拒绝履行或者 不予答复的。人民法院作出限期履行判决,应具备以下条件:被告对行政相对人依法负有履行职责的义务;须由原告向被告依法提出申请,被告有拒绝履行、拖延履行的行为,或者对原告的申请置之不理,不作答复; 原告向被告提出申请,应当符合法定条件;人民法院判决被告
35、履行法定职责,应明确指出所履行职责的 内容和履行的期限。4 变更判决 即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人民法院作出的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法院判决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二是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被告5 确认判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 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
36、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同时,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对行政机关未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6 驳回判决 驳回判决是指法院经过审理决定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驳回判决适用于被告胜诉,但无法适用维持判决的情况。适用驳回判决的具体情况包括:(1) 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因为起诉不作为意味着原告指控被告没有履行法定职责,而诉不作为不能成立,意味着被告本来就不需要“履行”原告所指称的某种“职责”,或者被告实际上已经履行有关职责了,因此原告之诉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由于不作为本来
37、就是什么也没有做,法院不可能判决维持一个本不存在的行为,因而只能将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作为一种变通的选择。(2)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由于被诉行为是合法的,因此法院决不可能判决将其撤销;而由于它又是不合理的,因此法院也不应将其维持,否则被告受到了维持判决的羁束,甚至无法将被诉行为变更得更加合理一些,只能使被诉行为继续维持这种合法但不合理的尴尬状态。因此,法院此时只能选 择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样做既否定了原告要撤销被诉行为的请求,但又不完全肯定这个行为,留待被 告自己或者其他有权机关解决其合理性问题。(3)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一个必须
38、变更或者废止的行为,就是一个原本合法但现在已经不再合法的行为,如果法院判决维待这个行为就意味着要将这个行为的不合法状态继续下去;如果法院判决撤销这个行为,则由于撤销判决具有溯及力,该行为原本合法存在的效力也 将被清除掉。因此,法院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选择折中办法,即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诉行为留待 被告自己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变更或者废止。(二)二审判决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行政案件后,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两种类型的判决。1 维持判决 即二审人民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确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作出的否定和驳回上诉人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的判决。一审判决具备
39、以下三个条件,二审人民法院才能判决维持原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即一审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裁决有可靠的事实 基础和确凿的证据支持;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即一审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认定和据此作出的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正确;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程序合法。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依法不应当予以赔偿的,应当判决驳回行政赔偿请 求。2 .依法改判即二审人民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确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确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及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在查清事实后 依法改变一审判决。 依法改判有两方
40、面的原因: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这是二 审改判的一般前提条件; 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这种情况下,二审人民法院通常将案件发回一审人民法院重审。如果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一审人民 法院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很难或者不可能查清案件事实,可以在查明事实后直接改判。可见,在我国,一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事实审,二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法律审。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判时,应当撤销一审判决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并依法判决维持、撤销 或者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例题:在我国行政诉讼中,()A 一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事实审B 一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法律
41、审C.二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事实审D 二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法律审E二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事实审和法律审答案:AD解析:在我国行政诉讼中,一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事实审,二审人民法院主要负责法律审。行政案件的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裁定与判决具有同 等的法律效力。裁定具有以下特点: 解决行政诉讼中出现的程序问题 (补正判决书错误的裁定除外);适 用范围广,并且不以必须开庭审理为要件;不要求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当事人只对部分裁定享有上诉 权。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异议;终结诉讼;中止诉讼;)移送或者指 定管辖;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42、或者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财产保全;先行执行; 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0补正裁判文书中的笔误; 中止或者终结执行;C3提审、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准许或者不准许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O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 对于、裁定,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裁定书之次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准上诉的裁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也需要作出某些裁定以解决程序问题。其中,以下两类裁定是比较重要和常见的:(1) 应当立案或者审理的裁定。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确有错 误,且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审
43、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受理或者继续审理。(2) 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裁定适用于五种情况: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一审判决证据不足;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而且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的;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 偿的,在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径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就行政赔 偿部分发回重审。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行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 合议庭进行审理。例题:行政案件的裁定具有的特点包括 ()。A 解决行政诉讼中出现的程序问题(补正判决书错
44、误的裁定除外)B 适用范围广,并且不以必须开庭审理为要件C.适用范围小,并且以必须开庭审理为要件D 不要求都以书面形式出现E.当事人只对部分裁定享有上诉权答案:ABDE解析:行政案件的裁定特点中,适用范围广,并且不以必须开庭审理为要件。四、决定行政案件的决定是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决定是对人民法院各种命令的总称。决定在行政诉讼中主要调整人民法院自身与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或者处理与案件程序有关而与当事人无直接关系的事项。决定与裁定一样,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口头决定应记入笔录。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决定一律不准上
45、诉。法律规定被决定人可以申请复议的,复议期间不停止案件的审理和决定的执行。决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指定管辖;管辖权的转移;是否回避;确定第三人;指定法定代理人; 许可律师以外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查阅庭审材料;指定鉴定;确定不公开审理;处理妨碍 诉讼行为;案件的移送;强制执行生效的判决和裁定;确定诉讼费用的承担;其他次要的程序问 题或者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过程中发生的内部问题。例题:行政案件的决定是()。A 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一般事项作出的裁决B 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C.对人民法院各种命令的总称D 与裁定一样,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E
46、. 口头决定应记人笔录答案:BCDE解析:行政案件的决定是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第七节执行程序一、执行程序概述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保证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得到实现的活动。行政案件的执行具有司法执行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执行的任务是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行政法律关系;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 一方为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对原告和被告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行政案件的执行分为三种类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方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裁判,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
47、政机关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又不在规定的期限内起诉的,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二、执行根据和执行条件执行根据是指人民法院据以采取执行措施的生效法律文书。能够成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该法律文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该法律文书具有执行力,即法律文书的内容需要当事人作出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行政案件的执行根据有两大类:1 人民法院制作的发生法律效力并具有执行内容的法律文书(1) 行政判决书。(2) 行政裁定书。在行政诉讼中,具有或者有可能具有执行内容的裁定有三种:一
48、是关于财产保全和先行给付的裁定;二是对行政判决书中的错误进行补正裁定;三是人民法院制作的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行政判决的裁定。(3) 行政赔偿判决书(4) 行政赔偿调解书。(5) 行政附带民事判决书和调解书。(6) 决定书。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妨碍诉讼的行为的实施者处以罚款或者拘留的决定;二是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的罚款的决定。例题:行政诉讼中,能够成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A 该法律文书未发生法律效力B 该法律文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C.该法律文书不具有执行力D .该法律文书具有执行力E.该法律文书的内容需要当事人作出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答案:BDE解析:能够成为执行根据的法
49、律文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该法律文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2)该法律文书具有执行力,即法律文书的内容需要当事人作出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2行政机关制作的发生法律效力并具有执行内容、依法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文书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的内容;申请人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被申请人是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另 行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被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属于受理申请执 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50、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立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 应当裁定不予受理。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定既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和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向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调取有关材料。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
51、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或 者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 90日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参照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行政案件执行程序的发生,除有执行根据外,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当事人拒绝履行作为人民法院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
52、义务。“拒绝履行”意味着当事人有履行能力而故意不履行义务。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造成当事人不能履行义务的,应当延长履行期限;必须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执行或者由人民法院移送执行。例题: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日内提出。A. 180 B. 200 C. 210 D. 240 E. 300答案:A解析: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三、执行程序的提起与执行准备(一)执行管辖(1)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一
53、审人民法院认为情况特殊需要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的,可以报请第二审判人民法院执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2)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作出的法律文书的,由被执行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执行确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下级人民法院执行。例题: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由()人民法院执行。A .第一审B .第二审C.再审 D .提审答案:A解析: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行政赔
54、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二)执行程序的提起方式1申请执行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负有义务 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执行申请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申请执行的 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 事人之日起计算。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机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
55、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者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后,应当在30日内由行政审判庭组成合议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准予强制执行作出裁定;需要采取强制执行的,由法院负责强制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执行。被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明显缺乏法律依据的;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2 .移送执行移送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依职权主动将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交付执行人员予以 执行的诉讼行为。案件是否需要移送执行,由该案的审判人员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说来,下列生效法律文书可以采用移送执行的方式:人民法院作出的执行内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判决;人民法院作出的先行给付和诉讼保全的裁定;人民法院作出的有执行内容的决定。移送执行时,承办案件审判人员应填写移送执行书。经院长或者庭长批准后,连同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交给执 行员,也可将案卷材料一并移交。人民法院执行庭负责审查和执行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以及有关的法律文书,没有执行庭的,由行政 审判庭负责审查和执行。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八篇
- 2024年网络平台运营授权合同
- 2025年汽车底涂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稿汇编15篇
- 财务人员试用期转正自我鉴定4篇
-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5篇
- 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 《西游记》读书笔记合集15篇
- 消防栓检查记录卡(完整版)
-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教学思路2(新版)新人教版
- 2022年度黑龙江省重点新产品名单
- 2023北京朝阳区初三上期末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挖掘机司机安全培训试题和答案
- 工程电力之DCS系统受电及系统复原调试措施
- 学前心理学 期末考试题库
-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 信息光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苏州大学
- GB/T 28650-2012公路防撞桶
- 富士康生产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 毕业设计工程造价预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