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要阶段及其时代特征_第1页
高中历史重要阶段及其时代特征_第2页
高中历史重要阶段及其时代特征_第3页
高中历史重要阶段及其时代特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及其时代特征1. 春秋战国 ( 公元前 5前 3 世纪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为:经济上:铁农具的推广和牛耕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井田制不断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政治上: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战争此起彼伏,分封制逐步走向崩溃,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思想文化上:春秋时期出现儒家、道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 ,法家的“以法治国” ,道家的“无为而治” ,墨家的“兼爱” 、“尚

2、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关系上: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 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 )古典文化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 14 16 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重大事件: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及其瓦解;百家争鸣。2明末清初(17 18 世纪 )总体特征:新旧转型具体表现:政治上: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经济上: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传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3、思想上:理学占据统治地位,早起民主思想滋生。对外关系上: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科技上: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西学东渐”萌发,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中外联系: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不断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继成功,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开始确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人文主义不断传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中西对比,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4、 )总体特征: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具体表现:经济领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 ;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政治领域: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成果和标志。思想文化领域: 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辛亥革命后民主

5、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1915 1919 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传统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阶级关系上: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先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并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外联系: 这一时期, 西方欧美国家正在完成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重大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维新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西方启蒙思

6、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4过渡时期(1949 1956 年 )总体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具体表现:两个阶段:经济恢复(: 1949 1952 年 )、经济建设 (1953 1956 年 )。三项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政治制度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上: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1953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与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 建设成就显著,初

7、步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工业布局趋于合理,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外交方面: 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 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 年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真正意义是实现了完全的独立。思想文化上:扫盲工作全面展开,双百方针提出。中外联系: 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禁运、军事包围;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重大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政治制

8、度建立、 五四宪法; 一五计划 (工业化、三大改造) ;双百方针。5改革开放以来(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总体特征: 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对外关系由自我封闭向对外开放转变。具体表现:经济上: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 直接目的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根本目的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性质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改革的内容: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管理方式看, 由直

9、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政治上: 三大政治制度恢复并不断发展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公社的旧体制被逐步打破。思想上: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 具体表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并发展。对外关系上: 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其目的是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高综合国力; 格局是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从沿海到内地 )这样一个

10、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也可以放到经济部分)。 对外政策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一是与西方大国开展不结盟的和平外交,努力构建战略协作关系 (伙伴关系或互惠关系 );二是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三是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方位的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文化教育上: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并确定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恢复高考制度,人才培养走上正轨。重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经济特区的设立、加入世贸组织。【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 14 16 世纪总体

11、特征:此时的西欧处于手工时代的资本主义,总体表现为西欧旧的社会结构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整个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具体表现: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将世界连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开始,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加速。政治上:民主与专制斗争是这一时期政治方面的基本特征。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具体史实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等; 三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大西洋两岸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三国早期斗争的

12、结果是民主力量战胜专制势力,最终在本国确立起近代政治体制,即资产阶级代议制。思想文化上: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运动相继发生,尤其是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 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 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阶级关系上: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发展,旧的封建主阶级势力日渐衰落。中外联系: 这一时期, 中国处在明王朝的专制统治下, 日益腐朽的旧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重大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出现2 17 18 世纪总体特

13、征: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 16 世纪 )的巨大转折和变化, 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政治上: 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 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经济上: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思想上: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科技方面: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中外联系: 此时,中国仍在专制统治

14、社会的道路上徘徊,中西对比,中国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重大事件: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1689 权利法案) 、工业革命开始、启蒙运动3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总体特征: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具体表现:政治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出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浪潮; 继英、法、美之后,俄、日、德、意等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文前道路;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 在世界范固内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经济上:英法美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逐步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 因国情不同,各国工业化各有特点: 英国率先进行且率先完成, 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法国的工业革命规模小且进程缓慢,但却成为第二个工业国家;美国起步晚但速度快。对外关系上: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由于欧美国家的对外扩张,世界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