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寄语】 :世俗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归纳总结文言知识过程与方法: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教学重难点】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知识链接】一、 作家作品陶渊明 (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 “靖节先生 ”。东

2、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家境逐渐衰落, 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 ”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今存诗歌 125 首,其中四言诗 9 首,五言诗 116 首。他的五言诗可大

3、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 ;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 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 12 篇,其中辞赋 3 篇,韵文 5 篇,散文4 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说: “晋无文章, 惟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一篇而已! ”“归去来 ”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 ”是助词,兮,语气词。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 ”“归去啊 ”之

4、类。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 (公元 405 年 )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 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 “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折腰!”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本文分 “序”和 “辞 ”两节, “辞”是一种与 “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 ”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 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 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

5、高尚情操, 也流露出委运乘化、 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 ”就是 “归去 ”的意思, “来 ”、 “兮 ”都是语助词。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课前预习】三解题辞, “辞”即“赋 ”,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

6、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 /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 / 上下(而) /求索。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 2)“归去来兮 ”“已矣乎 ”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 (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 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归去来兮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四朗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 (感叹句读 “ ”调,疑问句读 “ ”调)。本文以四字句、 六字句为主, 四字句以2、2 顿读,如 “乃瞻 /横宇

7、,载欣 /载奔。僮仆 /欢迎,稚子 /候门 ”。六字句以1、 2、 1、 2 顿读,如“舟 /遥遥 /以 / 轻飏,风 /飘飘 /而 /吹衣。问 /征夫 /以 /前路,恨 /晨光 /之 /熹微 ”。在第 2 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第一段用一韵,押ui 韵,韵脚有 “归 ”“悲 ”“追 ”“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 ”是原因之一; “心为形役 ”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 ”,押 i/ui 韵,韵脚有 “衣 ”“微”,写作者昼夜兼程, 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 “乃瞻横宇 有酒盈樽 ”押 un

8、 韵,韵脚有 “奔 ”“门 ”“存 ”“樽 ”,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 抚孤松而盘桓”,押 an 韵,韵脚有 “颜 ”“安”“关 ”“观 ”“还 ”“桓 ”,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 家门 居室 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第三段用一韵,押ou 韵,韵脚有 “游 ”“求 ”“忧”“畴 ”“舟 ”“丘 ”“流”“休 ”,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 “游 ”“求 ”两韵述志; “忧 ”韵乐以忘忧; “畴 ”“舟 ”“丘 ”“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

9、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第四段除 “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 韵,韵脚有 “之 ”“期 ”“耔 ”“诗”“疑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 ”。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 ”。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五整体感知1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所写。时间是晋义熙元年(405),作者41岁。序中写了就任彭泽的心境及弃官归田的缘由。全文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归隐田园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乐趣。2文章可分

10、为三个部分:开头至 “恨晨光之熹微 ”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乃瞻衡宇 ”至 “感吾生之行休 ”为第二部分, 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和劳作之乐。其余文字为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3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 归途 抵家 室内 涉园 外出 纵情山水 安度余生。4本文的情感思路:(一 )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二 )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三 )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四 )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5深化理解本文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旷达悠远,美

11、妙和谐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鲜明地展示了陶渊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体。第三段表示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 ,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在这个基础上, 第四段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 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 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现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6分析评价对本文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我们不能笼统、 简

12、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就算。 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些, 我们不宜倡导这种思想。 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 这应该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出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作者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 在作者看来,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 可是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这种思想感情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 而是直抒胸臆。 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

13、造作的高义谈玄更有意义。六、归纳总结文言知识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3. 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 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 :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乐琴书以消忧(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或棹孤舟 ( 船桨 , 这里用作动词, 用桨划 )善万物之得时,感

14、吾生之行休(形容词作动词,喜好,羡慕)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 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A. 寓形宇内复几时?B. 将有事于西畴.C.复驾言兮焉求?明确 :A 省略句 ,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B介宾结构后置代词作宾语前置 ,“还出去干什么呢 ?”;C 宾语前置句. 反问句七疑难文句,本文涉及到的几个典故:1、会有四方之事: 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使于四方。 ”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这件事。2、眷然有归欤之情: “归欤 ”,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长。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

15、,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乃瞻衡宇: 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 ?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 ”、 “衡宇 ”指贫贱者的居处。5、三径就荒: 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6、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 :“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7、复驾言兮焉

16、求 :驾言,指处游, 诗经:“驾言出游 ”。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课上突破】八、合作探究1、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点拨: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交病 ,” 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程氏妹丧于武昌,” 需要去奔丧。其中前三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 “性本爱丘山 ”,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 “深愧平生之志 ”。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2、中间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

17、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明确:中间部分作者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在第二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 其乐融融。 从“引壶觞以自酌” 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 写饮酒自娱之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抚孤松、出岫之云、知还之鸟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壶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 实则抒怀, 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三

18、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 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抒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3、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明确: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 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

19、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 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

20、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 追求“本我”“真我”, 不一味趋同, 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 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九、学习小结: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 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 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十、【课外延伸】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21、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十一、助读材料1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清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没有人比他更大的。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 安道苦节, 不以躬耕为耻, 不以无财为病, 自非大贤笃志, 与道污隆 (与道同盛衰之意),孰能如此者乎?”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止酒诗云:坐止高荫下,步止筚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 余尝反复味之,然后知渊明之用意,非独止酒, 而于此四者, 皆欲止之。故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筚门之里,

22、则朝市声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瞰园葵, 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在彼者难求,而在此者易为也。渊明固穷守道,安于园丘,畴肯以此而易彼手?”(引自诗人玉屑)3陶渊明饮酒·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缆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 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 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 吾驾不可回。 ”(可视为“复驾言兮焉求”一句的注脚。)4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

23、,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可视为“绝交以息游”一句的注脚。)5陶渊明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 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 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往来, 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 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 力耕不吾欺。 ” (诗中反映了诗人隐居时与朋友往还的情况。)6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

24、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首诗反映诗人隐居中读书的情况。)批陶渊明宋代欧阳修说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我们暂且不说此话是否恰当至少看出后人看对陶渊明的推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晋宋交替的乱世。 政治昏暗, 吏治腐败,陶渊明在仕途不如意和对官场不满发出“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呼喊后,草草结束了自己九十余天的彭泽令生涯,归隐田园。似乎从那时起陶渊明成为了一个神,一座高峰,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偶像。后来的王维、辛弃疾、陆游等等都在向陶渊明靠拢,他们在厌倦了官场生活后往往回归到这里。在人们盲目的崇拜陶渊明时,我想到老庄的无为、 中庸思想, 消极避世这不是人生的本来。陶渊明面对的统治, 老百姓民不聊生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