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惩罚的研究综述-2019年文档_第1页
教师心理惩罚的研究综述-2019年文档_第2页
教师心理惩罚的研究综述-2019年文档_第3页
教师心理惩罚的研究综述-2019年文档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心理惩罚的研究综述教师心理惩罚现象是当前中小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与体罚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教师心理惩罚的主要表现有暴力的语言、忽视与畸形重视、孤立与排斥等方面,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性格发展与学业成绩、 降低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心理惩罚的现状以及原因探讨等方面, 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其预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教师 心理惩罚综述一、教师心理惩罚的含义及表现自 1985 年 Olweus 在挪威第一次对教师心理惩罚进行实证研究以来,这一现象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 1 但由于各国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心理惩罚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也

2、有学者称其为心理虐待或精神虐待。 Schaefer (1997)认为心理惩罚行为包括贬低、 负性预言、 替死羊、羞辱等。 2Casarjian (2000)将心理惩罚操作性定义为: 教师对学生性格或能力进行口头攻击或忽视行为。 3 我国学者田汉族( 1997)最早对心理惩罚的本质、特征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心理惩罚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提出超过受教育者心理承受度的强制要求,学生被动、 消极执行,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障碍或学习障碍的教育活动。4以往研究对教师心理惩罚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类,笔者认为其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1. 暴力的语言暴力的语言主要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人格和自尊,随意辱骂

3、、讽刺和嘲笑学生,刻意贬低学生的人格、智力、学习能力, 用威胁、恐吓的方法压制学生等行为。邓云龙( 2009)对 395 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 28.9%的学生反映经常被教师讽刺、挖苦, 20.0%的学生表示曾被老师预言长大后不会有出息。 52. 轻视、忽视与畸形重视毛景焕( 2000)在其研究中指出,差生和不听话学生往往承受着教师的轻视。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甚至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6 魏传学( 2005)的研究表明,忽视也是一种伤害。7 中等发展儿童得到教师关注的机会最少,这种漠视不仅会扼杀儿童的好奇心与热情,更会使儿童的发展失去方向。 8畸形重视也是一种变相

4、心理惩罚。 研究表明, 优秀儿童比普通儿童有更严重的心理焦虑,其心理激活水平比普通儿童高很多,过高的心理激活水平会降低儿童的学习效率, 并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可能助长儿童偏执行为的发展和忧郁等心理障碍的发生(王芳, 2000)。 83. 孤立与排斥在教育过程中, 有些教师为了教育个别犯错的学生,会要求班级其他学生不与之交往, 进行排斥与孤立, 以期达到教育目的。事实上,隔离并不适用所有学生,尤其对于性格内向以及具有人际交往退缩倾向的个体, 排斥与孤立会使其性格朝着负面方向发展。 94. 侵犯学生的基本权益李艳(2008)在研究中列举了教师侵犯学生基本权益的主要表现有:对学生隐私权的侵害, 如未

5、经学生本人同意, 私拆信件、偷看日记,以及张榜公布、评比学生成绩;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侵害,如随意禁止学生上课, 将其赶出教室等。 10 邓云龙( 2009)的研究显示, 在被调查的 395 名中小学生中, 由于上课表现不好被教师赶出教室的学生有 10.6%。5二、教师心理惩罚的危害与传统体罚相比, 教师心理惩罚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更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因此容易被人们忽视。通过梳理发现,以往研究对教师心理惩罚危害的阐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与学业成绩我国学者向秀英( 2009)的研究发现,学生自尊总分与心理惩罚的剥夺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0.05 )11 。经常受到教

6、师训斥、讽刺的学生,其自尊心极易受到损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沟通,学生甚至会通过不良途径转嫁这种情绪,形成攻击性人格。Olweus 的研究表明,受到心理惩罚的学生和其对教师的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11 。陈晶琦( 2005)的研究显示,儿童期有严重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其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等症状因子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12 。Flander (1965)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控制行为会降低学生的知识提取能力。2. 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效能感的养成有着特殊作用。杜红梅等( 2008)的研究显示, 高自我效能感与心理惩罚的轻视和忽视呈显著负相关( r=-0.165 ,-0.

7、207 ),畸形重视与高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r=0.157 ),低自我效能感与轻视和忽视呈显著正相关( r=0.174 )13 。教师客观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能,帮助学生自信的健康成长; 经常遭到贬低、 讽刺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低能力知觉, 这种知觉很容易泛化到其他情景中, 从而形成习得性无助。3. 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 也是一种教学目的,它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人格的发展。Olweus(1996)的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惩罚和学生对教师的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11 。教师的攻击行为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社会学习”作用,学生可能将这些行为当作解决

8、冲突和社会问题的合理形式14 。4. 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吴爱惠( 2005)在其研究中把有问题行为的127 名中小学教师与全体中小学教师被试及成人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发现有问题行为教师的各项因子分值均显著偏高,表明有问题行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15 。三、教师心理惩罚的原因分析教师的心理惩罚是对学生严重的隐性伤害,背后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诸多问题。以往研究对教师心理惩罚原因的分析中,既有对教师自身因素的阐述,又有对外部因素的分析。1. 教师自身因素通过梳理以往研究发现,影响教师心理惩罚行为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观念、心理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等方面。冯江平( 2

9、004)认为,有问题行为的教师其道德层面往往存在一定问题, 不合理的教育观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6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近千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有23.3%的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较高, 发生倦怠的教师其不良情绪容易演变为攻击他人、讽刺同事、挖苦学生等现象17 。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教学技巧的不足也是致使教师发生心理惩罚行为的重要因素。2. 职业因素的影响冯江平( 2004)在其研究中指出,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属于比较孤立和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与交流较少。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长期处于不良人际关系中的教师会出现出自卑、妒忌等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近年来

10、,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 教师也承受着众多角色期待, 极易造成冲突感, 加上应试教育及传统评价标准的挤压,这些因素已成为威胁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3. 社会与学校管理方面李艳( 2008)在其研究中指出,当前升学率的高低依然是衡量学校质量的标准, 而学校会制定出一系列措施把这一压力转嫁到教师身上。 承受重压的教师往往会失去耐性, 容易对学生进行讽刺、辱骂甚至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4. 学生个体方面Rob Stephenson 等人( 2006)研究发现,教师心理惩罚与学生性别、 年龄以及家庭状况有关,惩罚的检出率和程度显示为男生高于女生,年龄大的高于年龄小的,农村高于城市,父母关系不

11、好的高于父母关系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差的高于经济状况良好的,守纪情况不好的高于守纪良好的18 。Benbenishty(2002)等人发现初中生比高中生报告了更多的教师惩罚。原因可能在于年龄小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制力差而易遭到惩罚,年长学生由于增长一些保护能力且敢于和教师斗争而免受一些虐待 19 。四、教师心理惩罚的干预措施教师心理惩罚的已有研究中,有关干预措施的研究明显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教师方面李向辉( 2010)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是避免师源性隐性伤害的主要路径。 马福兴( 2008)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20 。教师要真

12、正树立尊重、信任学生的观念, 在尊重与保护的前提下寻求一种更为和谐的教育方式。2. 学校方面研究显示,在更多压力和较少资源的环境下, 教师心理惩罚更可能成为一个普遍的状况。 教师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 研究发现, 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及情绪性社会支持能降低压力和人格解体水平,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 21 。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 给教师更多环境与政策支持, 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具责任感与归属感。3. 社会方面马福兴( 2008)在其研究中提出,为了更好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进一步完善有关教育惩罚的相关法律,规范教师的惩戒权,并对心理惩罚做出明确的操作性定义20 。袁玉英(2010)提出应当进一步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实施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