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一、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概述】 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 均无贫: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第1页/共27页德治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同时,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但却忽视(不是批判)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第2页/共27页1.1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 5分) 孔子曰: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 1)从“何以伐为?”和“焉
3、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 1分)(2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 ,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 4分)参考答案:(1 1)以德治国(1 1分) (2 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 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 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
4、他。(1 1分)( (表述通顺、完整1 1分)()(共4 4分) )第3页/共27页2.2.孔子“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第4页/共27页 【概述】 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
5、制度之礼。他推崇理想中的“周礼”。二是个人之礼。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根本,本立则人道以生。孔子认为,要想在父母面前时时表现出和颜悦色是很难的,也就是说“色难”。在现实生活中,对父母的孝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孝”。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孝悌之情第5页/共27页1.1.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颜渊曰: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
6、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3 3 3 3 子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 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就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2 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
7、讲规范,还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第6页/共27页2.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第7页/共27页 【概述】 在这一章里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同时也包含着儒家与道家(隐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在礼崩乐坏,社会无序的背景下,出世与入世,担当与逃避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都有一定的局限,这一点
8、是本章的重点。三、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三、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而为之的责任感第8页/共27页1. 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100100字)(6 6分) 参考答案: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
9、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第9页/共27页 【概述】 “仁”的内涵,其基本要点是“爱人”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 (孔子的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忠,就是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四、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
10、含义四、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第10页/共27页1. 1.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一)(一)“然则管仲知礼乎?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论语3.223.22)(二)子贡曰:(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相之。”子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
11、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14.17)(1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2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 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2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
12、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通权达变。第11页/共27页【概述】君子必须具备哪些道德素养?走正道、守道德、有仁爱、有才艺;安贫乐道,重义重德,不患得患失。 孔子的义利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倡导“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 五、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五、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12页/共27页1.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4分) 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
13、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4.16) 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7.16) 子曰: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课外选文)(1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 2分)(2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 3分)参考答案:(1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
14、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2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第13页/共27页2.2.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论语中的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5 5分,6060字左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论语 述而述而(赋分: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各为2 2分)参考:(1 1)由于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富贵面前往往会不择手段,故,站在道德的高
15、度上,我们认同孔子这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义手段取得富贵,是不道德的,如过眼浮云一样毫无价值。(2 2)我们长期以来对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准确的,起码是不到位的。事实上,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为无权无势的“穷人”“”“正名”,即赋予道义上的合法性,它与论语里的另一句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异曲同工。简言之,孔子在告诉我们:在一个无道即不义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不是丢脸的事情。第14页/共27页【概述】 孔子的交友观: 1、交友的目的不应该为了维护小集团的利益而互相勾结,正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看一
16、个人值不值得交要有一定的方法(要全面):“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3、选择朋友要有一定的原则:正直和诚信,博学多闻的人才与之交。 4、与朋友交往要有一定的方法: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别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好恶分明,诚实交往,适中交往,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六、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六、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第15页/共27页1.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17、,察其所安,人焉廋廋哉?人焉哉?人焉廋廋哉?哉?”子曰: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参考答案:(1 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2 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3 3)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
18、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第16页/共27页【概述】教学原则: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学态度:诲人不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注重身教 治学原则:述而不作七、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七、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价值第17页/共27页1.1.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夏问曰: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兮。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绘事后素。绘事后素。”曰:曰:“礼后礼后乎?乎?”曰: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
19、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2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参考答案:(1 1)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2 2)孔子这里就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为务,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第18页/共27页2.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 5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20、: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学诗乎?乎?对曰:对曰:未也。未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也。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子之远其子也。”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1 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
21、(2 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参考答案:(1 1)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2 2)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第19页/共27页【概述】这篇主要要领会孔子作为一个老师与学生的融洽关系及其人格魅力。八、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八、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感人的师生关系第20页/共27页1 1.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4分) 叔孙武叔
22、语大夫于朝曰: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贤于仲尼。”子服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见室家之好。夫子A 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 B之云,不亦宜之云,不亦宜乎!乎!” (19.2319.23)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
23、,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量也。” (19.2419.24)(1 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1 1分) 夫子A A: 夫子B B: (2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3 3分) 参考答案:(1 1)孔子 叔孙武叔 (2 2)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第21页/共27页 【概述】 本章反映出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众弟子的性格特点,和孔子的社会理想。 本章孔子与弟子之间和谐平等的氛围表现得很充分,是如何表现
24、的? 既记言谈,又传神情。写出了人物的神情风貌子路争强好胜、勇于人事;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谦退;曾点的从容;孔子的长者风范和闲暇心情。 孔子聊天式的开场白,子路的率尔,曾点的鼓瑟,孔子的简要点评、神态表情。还有对比“率尔”、“铿尔”,“哂之”、“喟然”等。九、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九、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想第22页/共27页1.1.阅读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点!尔何如?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其志也。” 曰: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
25、子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 1)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2 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参考答案:(1 1)描绘了一幅师生暮春郊游的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2 2)赞同:因为曾点勾勒的是一幅太平盛世和乐景象图,他的理想反映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境界,表现了曾点安详自得的人生态度。不赞同:曾点缺乏济世大志,反映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而儒家讲究入世,讲究积极进取。第23页/共27页【概述】什么是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礼之
26、用,和为贵。(善恶分明)十、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十、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同的深刻哲理第24页/共27页1.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曰: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游曰: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子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商平台服务合作的合同样本
- 2025购车借款合同书范文
- 2025年ZRO2陶瓷制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资产评估师考试《经济法》知识点:合同法实务解析
- 2025建筑工程模板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外贸葡萄牙语合同范文
- 2025年岩石分裂机合作协议书
- 2025标准合同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范本
- 2025年万能杆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项目建议书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试题真题及答案
- 公共资源交易知识培训
- 《危机管理案例》课件
- DB13-T5687-2023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规范
- 海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四川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学术交流英语》(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幼儿园阅读活动环境创设
- 如何与人有效沟通培训
- 食品企业生产部门质量奖惩条例
- 《妇产科学》课件-15.3绝经综合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