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夫子的双重标准范文_第1页
孟夫子的双重标准范文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夫子的双重标准 在我一向的印象里,孟老夫子是个思想严肃、语言雄辩、行动方正的人,责人和律己都很苛刻,远不如孔子的随和与平易。但这次为了要找一段原话,把孟子书又粗粗翻了一遍,却有另一种印象产生出来,觉得孟夫子他老人家其实并不缺乏现实感和灵活性,例如,与君王谈话,跟与知识分子谈话,两种场合下,他就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双重标准。孟子听说齐王爱好音乐,就去见齐王,想从这一点开导他行仁政。齐王倒有自知之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却说:“这个不要紧,即使你所好的不是经典音乐,不是高雅音乐,而是流行歌曲甚至是靡靡之音,只要你能够与民同乐,让黎民百姓都能享受音乐,就是行仁政了。”齐宣王深

2、知自己不是做仁王的料子,屡屡逊谢:“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又一概原谅:“不要紧,不要紧,这些都不要紧。文王一怒而天下安,你有勇敢精神,老百姓就安全了;你爱财,就让老百姓也都有发财的机会;你好色,就让老百姓也都能男欢女爱,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这不就是施仁政了吗?”孟子将王自己都承认的毛病统统当作优点肯定下来,唯一要求他的是推己及人,“与百姓同之”。孟子进一步教导齐王:肥甘足于口、轻暖足于体、采色足于目之类均是“小欲”,为王的就该有“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大欲”。小欲、大欲虽都是世俗的情欲,在王者则都与仁政无妨,“大欲”尤其是将仁政

3、扩大出去的起点和动力。但是对知识分子,孟老夫子就没有这么宽容了。他严格区分“天爵”与“人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如果说,“人爵”是小欲,“天爵”是“大欲”,那么这“大欲”已不再是世俗情欲,而是道德理想。孟子要求士君子们主观上只能追求天爵,不能追求人爵。他表扬古时候的知识分子:“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批评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对君王的“行仁政”要求,相应到士君子方面,该是“行仁义”吧;如果“要人爵”的知识分子自己承认:“鄙人有疾,鄙人好官”,“鄙人有疾,鄙人好禄”,按照劝喻齐宣王的理路,孟子他应该说:“不要紧,不要紧,只要你得

4、了高官厚禄,能够经常惦记着更多没官做的朋友,想方设法多搞出一些官位来,让大家都过把瘾,就是行仁义了。”但他并不这样说。孟子对君王,只要求行仁政就可以了,对知识分子的要求则苛严得多:“行仁义”远远不够,必须提升到“由仁义行”。在孟子看来,“古之人”的“修其天爵,人爵从之”,是“由仁义行”;而“今之人”的“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只不过是“行仁义”;“行仁义”很虚伪,结果将是“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一方面是和颜悦色,多方劝喻,只希望做君王的能行仁政,另一方面却疾言厉色,严肃批评,不满意知识分子的只行仁义。这不明摆着是双重标准吗?依据“由仁义行”的高标准,孟子对连孔子都

5、赞不绝口的管仲也不屑一顾。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是在孟子看来,“以齐王,由反手也”,以齐国为根据地,王天下都易如反掌,管夷吾才不过称霸而已。公孙丑好意地将孟子与管仲比论,老人家却像受了侮辱一样,气不打一处来。孟子要求知识分子不能名过其实,不能开大兴,“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名誉超过了实际,是君子人,就应该感到羞耻。但他向“行仁政”的君王提建议,恰恰用的是齐人的俗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久困于虐政的人民,往往容易把期望当作现实,把任何新主都当作仁德之君来欢迎,孟子审时度势,大声疾呼抓住机遇:“事半古之人

6、,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他没有想到,历史的事实则一再证明,这样子的“解民于倒悬”,其实是更大更典型的“声闻过情”。然而,却不能将孟子对为王的要求低,对知识分子的要求高,搞了双重标准,视为自相矛盾,更不能视之为机会主义。孟子确有现实感,但其现实感是理想主义的,不是机会主义的。孟子的双重标准,乃是他独特的内圣外王理想架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孟子的内圣外王理想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用一句话来说:“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不能随便呼来喝去想见就召而见之的臣,那便是“内圣”了;而为君的如果“好臣其所教,不好臣其所受教”,只喜欢让学生做臣子,不喜欢让老师做臣子,他就不可能有“不召之臣

7、”,也就不可能大有作为地成其“外王”。孔子君君臣臣的概念,在孟子那里得了一种具体化:君要像君,就得拜不召之臣为师,做他的学生;臣要像臣,就得有不受召的傲气和敢做君师的勇气。权力的关系上,君处优位;教学的关系上,臣处优位,臣为君师。师生关系未尝不是另类的权力关系,此之谓“矩之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他老人家则好为君师。以师生关系颉抗君臣关系,未尝不是一种权力制衡。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圣者做王,又要成圣,又要做王,一身而二任,负担忒重。孟夫子则是我内圣,你外王,只要你肯受教于我。虽然一样是难以实现的理想,孟夫子的还是比柏拉图的现实一些。孟子那时代,为王的都不过是些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军阀而

8、已,梁惠王、齐宣王之流,对这个“不召之臣”虽未必愿意受教,总算还有耐心倾听他的高言谠论,也不忤逆他的宗旨大意。但是到了后来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我内圣、你外王、你受教、我施教的理想就真的连一点现实性都没有了。听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恶狠狠地说过:“孟轲这老头要是活在今天,我非杀了他的头不可!”头未杀成,书则遭了阉割。朱元璋命人将孟子书中那些做君师一类的狂言删除尽净,搞了一个“洁本”流行天下。朱元璋的态度本质上可以代表所有的专制皇帝。从军阀到皇帝,权力升了一级,令人吃惊又起敬的是,儒道中人的傲气和勇气也跟着升了一级。孟子虽自居君师,但还愿意称臣,后来的宋儒,竟发展到既要做君师,又不愿做臣子,说什么“君不臣师”。再升一级,陆象山干脆唱起:“伸手摘南斗,翻身倚北辰,抬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那已经不是内圣外王,而是内圣外宇宙了。大一统的君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