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培训讲学_第1页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培训讲学_第2页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培训讲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惠生药业有限公司压 力 容 器 事 故 应 急 预 案编制:审核:审批:编制日期:审批日期: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目录一、总则1 .编制目的1 .编制依据二、适用范围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救援岗位人员与职责2 .应急物资准备3 .危险辩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 .应急响应5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6 .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7 .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8 .事故现场保护及调查四、附则、总则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提高应急处理压 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的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机 制,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 害降低到最

2、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1.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二、适用范围:此救援预案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压力容器。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见图1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1. 应急救援岗位人员与职责总指挥:郑早亮副总指挥:朱正主现场指挥部:李志顺安全保卫组:组长:陈华、成员:胡秋生、吴坤、安全消防组:组长:柯群兵、成员:李辉、胡汉平后勤救护组:组长:陈义华、成员:李静、王瑾、设备抢修组:组长

3、:张勇、成员:刘汉荣、刘昌林应急救援总指挥岗位职责( 1) 组织制订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负责现场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 事故状态下确立应急专家小组、安全消防组、后勤救护组、事 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设备抢修组等善后工作组等内部 机构及工作职责和各级人员的职责。( 7) 压力容器事故的上报工作。(8) 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 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1.1.2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岗位职责( 1) 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工作。( 2) 向

4、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对策和建议。( 3) 保持与现场指挥人员的直接联络。(4) 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物资、设备以及支援现场的应急操 作。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1)对压力容器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现场 指挥部。(2)传达和落实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承上启下保证现场救援 有条不紊的进行。(3)协调现场救援各组的工作,保持相互沟通,快捷有效的按程序 实施救援。安全保卫组工作职责(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证应急救援的同时尽量保护现 场。(2)必要时协助指挥部负责事故周围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和撤离。(3)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4)负责通信保障安全消防组工作职责 (1)负责将伤员撤离

5、危险区域。( 2)采取有力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控制事故危险源的发展和扩 大。(3)负责压力容器的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工作。后勤救护组工作职责(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资料,应急设 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负责伤员现场救护和送往医院。设备抢修组工作职责:负责现场设备抢修及设备保障。2. 应急物资准备:2.1 营救设备:灭火器、消防沙。2.2 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2.3 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手套、防护 眼镜等。2.4 医疗设备:救护车、担架、夹板、急救箱等。3. 危险辩识与灾害后果预测3.1

6、本公司压力容器,主要为各类反应釜、储气罐以及灭菌柜,压力 容器事故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3.2 预警和预防机制 :依公司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由机修车 间负责监督检查。4. 应急响应:4.1 由压力容器事故引起火灾 /爆炸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接警 人员或值班守卫人员听到或接到报警后, 立即向公司生产管理负责人 和区消防队报告:4.2 火警电话: 119;4.3 讲清门牌号码、单位、着火的部位;4.4 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4.5 讲清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4.5 报警后要留人,并到路口迎接消防车。4.6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安排行动计划,并立即赶到现场 指挥救灾工

7、作。4.7 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选用一切有效措施进行 降温和阻隔火路,尽量避免火势蔓延。4.8 如涉及液化气钢瓶泄漏必须谨慎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 行处置。操作时要注意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如果泄漏 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 应尽可能改变钢瓶位置, 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 同时冷却钢瓶减压。4.9 火势较大,控制困难,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如有影响邻近单位 时,应由安全保卫组立即通知邻近企业和社区、行人。4.10 各组长立即根据疏散指示将所有无关人员和车辆撤离至安全区 域,各部门主管负责清点本部门员工人数,如人

8、数不符,则应立即查 明原因或安排进行搜救。所有救灾工作必须考虑到人员的安全。4.11 安全保卫组应安排设置隔离区,将无关人员隔离至安全地带4.12 安排专人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的急救工作, 引导救护车的到达, 为 增援救援的外来机构到达, 指引安排必要的通道, 协助救护人员的工 作,随时报告伤者情况。4.13可能的情况下, 迅速将把火场周围的可燃物品、 贵重物品和重要 资料转移到安全地方,初期火灾时,把燃烧物移到空旷的地方。4.14 利用一切设施进行回收泄漏的物料,控制外溢物料的蔓延扩大, 清理消防救援通道,保持畅通。4.15对消防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及时进行清理,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 理,防止造成污染

9、。4.16 若邻近单位发生火灾 /爆炸事件时,在判断清楚具体情况后,公 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启动预案,避免其影响扩大到本公司。救火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油类或电线起火时,应以砂物扑灭,不可用水灌救。2. 衣服着火时,应立即在地上打滚。3. 必须将人员安全作为第一保护要则, 先救人、后救物。抢救物品时, 应先救帐册、凭证、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4. 在救火时,应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5. 如大火封住出口时,被困人员应利用绳索从窗口逃生。6. 处于烟火包围中时,应俯身行走、贴地面匍匐前进。7. 对于在火灾中受伤的人员,须及时联系和救治。5.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5.1 疏散、撤离程序

10、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 危及到现场及厂区附近居 民安全时,应立即拨打 119、110、120 求助,启动疏散程序。该程序 的启动是在应急救援部门未到现场前采取的应急行动。 当应急救援部 门到达现场后, 按照地方应急救援部门的救援程序实施人员疏散、 撤 离。当事态发展超出控制时,并按事故上报程序迅速向上一级报告。 车间人员紧急疏散程序(1)第一负责人:车间主任;第二负责人:车间班组长。(2)车间现场人员应按照车间标明的逃生路线, 撤离到紧急集合点, 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安全地点转移。厂区人员紧急疏散程序(1)第一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第二负责人:厂区安全管

11、理员。(2)厂区现场人员应按照厂区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厂区外紧急 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安全地 点转移。5.1.3 附近居民紧急疏散程序(1)通知地方政府,通告并指导附近居民进行疏散。(2)疏散路线应最大限度的避开危险源,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事 故和火灾事故的疏散集合点应确定在位于泄漏事故点的上风口。(3)疏散时撤离要迅速 ,行动要有秩序。5.2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一般处理原则:(1)迅速切断易燃易爆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若时间允许, 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

12、置警 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 止静电火花, 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 防止事态扩大和 引发次生事故。(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 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 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 治疗。(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 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噪音等人身

13、 伤害。(8)确认发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安全、生产运行 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9)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动消防预案 ,实施人员抢救。5.2.2 一般抢修技术措施(1)当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区 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避免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 可能引发的火种。(2)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 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6. 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6.1 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采样等方法记录事 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6.2 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

14、抢险现场应根据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程 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 并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易燃易爆介质 浓度,无关人员不应入内。6.3 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 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 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 不应单独操 作。6.4 警戒区内应无烟火;不得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机电 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夜间抢险现场照明须采用安全照明灯。所有车 辆必须佩带防火帽,除抢险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许进入现场。6.5 应对作业点进行易燃易爆介质检测。当易燃易爆介质浓度在爆炸 极限范围以内时,应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作业现场应保 证人员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畅通,

15、灭火器材专人到位。6.6 应急保障1、通讯保障:公司采用移动电话联系及固定电话联系方式,在必要 时由后勤救护组配备对讲机进行公司内部联系。2、公司依各厂区、各部门选定义务消防人员,具体人员分工及职责 依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工作小组对应的人员及职责进行应急救 援3、公司成立后勤救护工作小组,包括公司现有客车、货车,在遇紧 急情况时,无条件优先安排应急工作。4、公司每个生产车间及办公楼总台处随时准备急救药箱及并常备药品,以备应急使用。5、机修车间对公司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等进行日常 维护、巡查,并保持所有消防设备完备可用并合理布局,确保消防通 道通畅。公司守卫组应维护和保持厂区广

16、场应急消防通道通畅。6、机修车间设备抢修组应按设备管理要求,准备随时可用的工具、 应急备件,以备应急时使用。7、应急物资保障: 公司常备应急保障物资, 并保证最低数量保障 应急使用8、应急药箱:(1)外伤药:创可贴,橡皮膏、医用酒精、镊子、剪刀、灭菌纱布, 脱脂棉球、双氧水,云南白药、红紫药水,止血带等( 2)解暑药、退热药。霍香正气水、去痛片、阿司匹林。(3)胃肠道感染。泻立停、口腹抗生素。( 4) 抗生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左氧弗沙星( 5)心脏病救急药:速效救心丸、心得安(普奈洛尔)7. 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a)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模拟演习b)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时,演练必须做到有方案、有

17、记录、有总评、 有考核。c)每次应急演练的程序安排及注意事项,必须列出详细演练计划。d)公司应急演练记录,应现场拍摄演练过程照片,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要求一周 内在公司各分厂公告宣传栏上进行文宣, 促进各部门员工对应急预案 的全面认知。8. 事故现场保护及调查1、事故现场的保护( 1)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安全保卫组负责在事故调查 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 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 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 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

18、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 物证。(2)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2、机修车间、生产技术部等负责事故调查。3、情况调查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 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 2) 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 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 情况;( 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 4)现场应急措 施及应急救援情况;( 5)其他情况。4、资料调查机修车间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特种设备的生产 (含设计、制造、 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 关会议记录。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特种设备的生产档案资料。特种设备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 况;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 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特种设备损坏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